『壹』 重陽節的習俗
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紹興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古代江浙一帶,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糕江西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廣東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縣讀書人舊時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開封自1983年起,每年舉行一次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
『貳』 重陽酒什麼時候釀最好
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重陽節是我國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為「菊花節」,每至此時菊花盛開,賞菊、飲菊花酒也便成為了重陽佳節的傳統習俗之一。相傳,這樣的賞菊、飲酒之風還是起源於東晉詩人陶淵明,陶淵明好酒愛菊,而他除了詠菊、頌菊之外,還時常在家中自釀「菊花酒」來喝,「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正是指菊花酒,因此菊花酒還被賦予驅災祈福的寓意,更被百姓們稱為「吉祥酒」。
重陽節不僅喝菊花酒也正是釀菊花酒的好時節,而在我國的湖北武昌重陽節釀菊花酒的習俗仍延傳至今。據說在這天釀的酒味道清甜、,且久藏不壞,而在蘇澈的《釀重陽酒》中也有「家人慾釀重陽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說的就是重陽節前後糧食豐收最適合釀酒,而此時氣候宜人也適合酒的發酵,因此在重陽節這天釀出的酒最為醇香。重陽佳節菊花正盛,不如采上幾朵菊花,釀制一壺「菊花酒」,在重陽佳節和家人一起來享用。
『叄』 古人在重陽節常飲什麼酒
古人在重陽節常飲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一般是用菊花釀制而成,但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卻喜歡摘新鮮菊花泡酒飲,他們稱這樣的飲為「露飲」和「落英飲」。
因為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而且重陽節飲菊花酒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節儀。自古無論宮中還是民間,都有重陽飲菊花酒一俗。《西京雜記》記載「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古時,頭年重陽節時就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酒。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釀酒,待至第二年重陽飲用。古人認為此酒能「祛百病、令長壽。」明清時期,民間喝菊花酒的習俗依然很盛行,並在酒裡面多加入了多種中草葯,健身效果更佳。
『肆』 釀造醬香型白酒為什麼要重陽下沙
不懂!
「下沙」是醬香酒製造環節中的關鍵步驟。沙是茅台鎮醬香酒製作原料高粱的一種說法,由於茅台鎮正宗醬酒的原料為紅纓子糯高粱。它顆粒小,飽滿,呈醬紅色,所以看起來像沙子一樣。當地人都稱其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既是重陽節,也是貴州茅台鎮醬香酒一個生產周期的開始,但大家知道為什麼茅台鎮醬香酒要選在重陽下沙嗎?
原因一:
赤水河的水質在農歷九月初九左右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河水清澈見底。茅台鎮醬香酒釀造先輩們為順應天時地利,特選擇在重陽開始下沙。
原因二:
九月初九開始下沙,窖期為30天,立春或除夕之前烤完一次酒,立春或除夕後,氣溫開始回升,到烤三、四次酒的時候,氣溫適宜於醬香酒產酒、產香,非常適於醬香酒產酒產香微生物的繁殖生長,而三、四輪次澱粉糖化程度、水分、酸度、糟醅通透性都比較合理,因此三、四輪次酒是醬香酒產酒、產香高峰期,為順應三、四輪次產酒、產香,選擇在重陽下沙是比較合理的。
總結出來貴州茅台鎮釀酒師傅選擇在重陽下沙,是順應天時地利,順應貴州茅台鎮的氣候。再次印證了醬香酒的第一生產要素是環境,優質的貴州茅台鎮醬香酒是天工地造,而貴州茅台鎮的能工巧匠們主要是為釀酒微生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繁殖環境。
不一定是那個時候。
醬香型白酒是有釀造規程的。不一定是那個時候才做這道工序。
北京茅台(華都酒)就是貴州茅台廠家協助釀造的。
不一定是那個時候才做這道程序的。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這是我們茅台鎮的民謠,每年九月開始,赤水河的水就開始變清,因為舊時代,那時所有的農民老百姓種莊稼都離不開24節氣,根據不同的節種哪一種莊稼。九月九剛好是重陽節,從這天開始,就不會有大洪水了,非常的准,因為之前的氣候環境沒有被破壞和污染,所有準確。
那時候 科技 不發達沒有處理水的能力,都是依靠大自然,所有就只有等,因為赤水河到夏季會變得很紅並且渾濁,等赤水河清了,才開始下一輪的釀酒,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也是赤搏悄神水河神秘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依然是很關鍵,就是我們本地的高粱剛好在這個時候成熟收割,這也是我們的祖先非常了不起的發現,根據24節氣候變化,總結出何時種高粱才會最好的收成,主要是高粱它必須在這之中才能生長。
這樣長時以往,周而復始的成就了醬香酒釀造的時間體系。這就是說醬香酒的釀造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
以後的視頻中再一一為大家詳解。
您好,沙指的是高粱。醬香酒為什麼要重陽下沙,原因有以下幾點:
1、每年重陽左右是高粱成熟收割的季節。
2、重陽左右茅台當地氣候的特點,雨水少,赤水河的水比較清澈。
3、避開高溫生產時節,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
4、九月九重陽節,象徵天長地久,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釀造醬香型白酒,為什要重陽下沙?
茅台鎮醬香酒有幾千年的傳承 歷史 ,早在大禹時期,赤水河的土族居民就善釀酒。2000多年前的「枸醬酒」就運茄受到漢武帝「甘美之」基虧的贊美。
根據史料記載: 「重陽時節,純用高梁作沙,蒸熟和小麥面三分,納釀地窖中,經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復釀,必經數回然後成。初曰生沙,三四輸曰燧沙,六七輸曰大回沙,以此概曰小回沙,終乃得酒可飲,品之醇氣之香,乃百經自俱,非假曲與香料而成,造法不易……」 ——摘至《續遵義府志》
每年農歷的9月初9重陽節這一天,茅台鎮大大小小的酒廠都要舉行隆重的祭酒的活動,緬懷祖師,傳承工匠精神。在茅台鎮流傳著這些諺語:「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重陽下沙,一定抱個金娃娃」、「重陽下沙芳滿缸,重陽釀酒香滿缸」。這里反復提到的「下沙」是什麼意思?與重陽有什麼關系?
這里的「下沙」是什麼意思呢?
「沙」是指高粱,當地優質的紅纓子糯高粱,粒小皮厚,紅紅的顏色,就像沙子一樣。而大麴坤沙釀造工藝就是用80%的整粒高粱釀造,碎沙只佔20%左右,所以叫「坤沙」。「坤」又叫「捆」整粒的意思。 那麼「下沙」又是什麼意思呢? 「下沙」就是醬香酒釀造的一個周期的第一次投料。別看這個簡單的詞,它可有很復雜的步驟:
第一步是潤糧 ,就是用90 熱水,邊潑邊拌把高粱潤濕,加母糟(上年最後一次發酵時留下)潤10小時左右。
第二步是蒸生沙, 在甑蓖上鋪上稻殼輔料,鍋底放水,灶下燒火,見汽撒糧,哪裡冒氣就撒再在哪裡,一小時完成上甑任務,加蓋後再蒸2-3小時。
第三步是攤涼 ,蒸熟的沙不能馬上拌曲,否則會燙死曲中微生物,必須攤涼至32 左右,加尾酒(頭年留下的掐頭去尾的酒)拌勻。
第四步是堆積發酵 。蒸熟的料再加10%的曲拌勻,堆4-5天,堆圓堆均勻,略微拍實,待溫度升至45-50 時入窖。
第五步是入窖發酵 。把料鏟進窖池,撒上稻殼,用泥封窖,封4cm左右,發酵30-33天。第一輪次的蒸煮發酵就算完成。
釀造醬香酒的整個流程要經歷一年的時間,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還要分別窖藏3年,再勾兌,勾兌後再陳釀一年,方可罐裝銷售。五年呀,新酒就要五年,多麼不易。
那麼為什要選擇重陽下料呢?
這有什麼講究呢? 蒸酒什麼材料最重要?有這種說法:「糧為酒之肉,水為酒之血,曲為酒之魂」。
夏季雨多,水土流失嚴重,赤水河的水,在端午至重陽這段時間是赤紅色,很多泥沙,水質不好,傳統工藝就避開這段時間,而在這一段時間乘高溫制曲,作不太需要水的,蒸酒的准備工作;而在重陽到第二年的端午這段時間,赤水河的水清澈透明,正好用來蒸酒,你看,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工藝,是多麼合理,多麼適時,這是水的講究。而糧呢?重陽時節正好當地優質高粱紅纓子糯高粱成熟收割的季節。正好趕上了新酒釀造原料需求。 茅台鎮醬香酒正是祖輩釀酒師們對自然的正確理解,合理安排,精心利用所創造的奇跡。
茅台鎮醬香酒從釀造到出廠銷售,至少要經過5年以上歲月的沉澱,它凝聚了老一輩釀酒師的心血,也傾注了新一代釀酒師們日以繼夜的匠心傳承與創新,才能讓醬香型白酒更加甘甜醇和、獨具風格。
醬酒釀造工藝
重陽下沙是以茅台為主要代表的醬酒的釀造工藝之一。其工藝是共有的!
下沙即為投料,料指的就是釀造醬酒的重要原料。茅台鎮釀酒原料為一種獨有的糯性高粱,俗稱紅纓子,其與其它高粱不同,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截面呈玻璃質地狀,適於醬香型白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可保存其最佳營養價值。比如茅台酒選用茅台鎮一品高粱,皮厚質優,富含2%-2.5%的單寧,經古法釀制發酵,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釀出地道醬香美酒。
歷經數百年的傳承與發展,茅台鎮釀酒形成了季節性生產、高溫釀造、長年貯藏的獨特工藝。茅台鎮醬酒謹遵古法, 以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取酒工藝為基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酒漿正好吸納四季之靈氣 。此後酒漿再按輪次、酒精濃度、典型體、生產日期的不同進行分類,裝入酒壇長年貯藏,在漫長而神秘的生物反應過程中,各種有益的微生物盡數羅置於酒中,釀成地道的老醬香。
品鑒醬酒
初識醬香
開酒之際,細膩的醬香味瞬間散發出來,淋於掌心,來回摩擦,聞之,香氣不嗆鼻,豐富純正,綿綿悠長。
觀色盪香
倒入杯中,酒色微黃剔透,輕盪之,酒漿掛杯不散,香氣撲鼻,與空氣充分接觸後,飲之其味醇和豐滿,其香細膩悠長。
品味識香
呷:輕呷一小口,吸氣,讓酒漿均勻分布在口腔,頓感舌尖甜酸,舌側微澀,舌根微苦,緩緩咽下,喉嚨、食管感覺柔和、潤滑;
咂:飲後輕咂嘴,發出咂嗒之聲,舌根生津,回味無窮;
吸:迅速吸氣,香氣由內入鼻,滿口生香;
空杯留香
酒後空杯,余香續留於杯中,久繞不散,時間越長,醬香越佳。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沙」,沙是紅纓子高粱當地也叫紅梁,因為不同於其他高粱,紅梁粒小,皮厚,顆粒飽滿,澱粉高,能經受多次蒸煮,所以稱其為「沙」。
為什麼要重陽節下「沙」呢 ?
一、九月重陽左右高粱的收割季節,原材料。
二、茅台當地氣候特點,這時候雨水少,赤水河水清澈。
三、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
四、九月九重陽節,象徵天長地久,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重陽下沙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因為茅台集團釀造需要的高粱是秋季成熟的。
沙是茅台醬香酒製作原料高粱的一種說法。重陽下沙即指,重陽時節開始投料,是醬香型白酒第一次投料。
為什麼在重陽時節投糧?到了九月,氣溫降至25度左右,河水清澈甘甜,高粱也於秋季成熟。故此時開始下沙釀酒的第一輪次最為適宜。天人共釀-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必須順應天時地利,每年九月九左右,赤水河水質是一年最好的時候,清澈見底,本地高粱也快成熟,各種釀造環境具佳,因此選擇重陽下沙。
『伍』 想知道重陽節喝什麼酒
重陽節喝黃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黃花酒的傳統習俗。黃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黃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黃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黃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相關資料
「黃花酒」即是以黃花釀造的酒,據《西京雜記》載「黃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古時,頭年重陽節時就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酒。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黃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釀酒,待至第二年重陽飲用。古人認為此酒能「祛百病、令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