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還魂

重陽節還魂

發布時間:2023-06-19 06:59:25

1. 中國傳統戲劇為何昌盛一時如今衰落了該如何振興

其實現在很多聰明的人,有遠見的人,都把流行音樂將古代戲曲結合起來,這樣的雜種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因為既有歷史積淀,又有現代先銳意識。
從我的了解看,慈禧太後大力推廣的京劇國粹已經基本沒前途了,馮鞏和牛群兩人也不說相聲了,因為不怎麼賺錢,或者說要創作精良的作品很少了,於是轉型搞小品,馮鞏的小品也不行,2009年春晚就可見一斑,缺乏創作源泉,目前很多藝術家都是閉門造車,沒創新的東西。倒是天津的相聲在郭德綱等人的努力下,重新回到人們視野,
傳統戲曲到了改革開放人人撈大錢的時代,淪落為冷門的,曲高和寡的花瓶,是很正常的,連相聲都要向低廉的小品轉行,更別說戲曲之類的。

如何擺脫困境?
1,舍棄以前那些封建思維,多點當今社會現狀的反映,比如房價高,教育出問題,醫療改革啊什麼的,那個周立波為啥出名,還不是敢於談點實事,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需要的慰藉不是封建倫理道德,不是阿哥阿妹情郎相會包廂邊後花園,不是人頭鍘取敵手性命瞬間,而是貨真見識的,與現代人真正所關心的話題搭邊。下里巴人之所流行,中國山寨文化所以發展那麼迅猛,還不是因為現代人的捧場,不然趙本山那樣低俗的二人轉能上央視的大雅之堂?
換句話說,百家講壇的成功,正是古典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結合,說起古代歷史人物很多作家都頭頭是道,但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觀點?其實百家講壇正是說書人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我第一個觀點是:一定要與時俱進,多加入一些現代元素,讓人們關心它,如果老是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清唱,估計只有前清遺少才會提著鳥籠揮著摺扇在旁邊看看聽聽。

2,要利用行政命令,讓社會漸漸創造一個適合傳統戲曲良性發展的環境,比如從小就開設關於傳統戲曲的課題,像目前報紙上經常報道的小學開設國學科,讓孩子學習傳統經典詩詞什麼的,都是類似的環境營造。

3,一定要有賣點,也就是說,傳統戲曲由於跟地方經濟或者說GDP不搭界,或者創造不多少利潤,所以當局也不會重視,地方政府更是熱衷房地產,除非要開盤那天,附庸風雅地請來幾位戲曲大師們哼唱幾曲博人一笑。所以傳統戲曲要在開放的今天獲得新生,必須提出自己的賣點,因為商業社會,你需要包裝,需要廣告宣傳,這都要人家的經濟贊助,如果老像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賣唱女,是不會有多少收益的。

4,打造名旦,大師,如梅蘭芳之類的,有了中流砥柱,有了台柱子,則一切商業投資都很快而來,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反對將傳統文化的價值拿金錢來量化,但在市場經濟中,一切不能活學活動馬克思經濟學的所謂文藝,也只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為我們所稱的傳統文化,也不過是因為歲月長久,古人喜歡,才流傳下來,它不一定非要在我們這一代中繼續火爆,比如上海灘以前有很多挑大糞的工人,現在上海灘就不一定需要這么多人力去干這事,如果一個事物,不管是藝術也好還是物質也好,如果自身經不起時代的洗禮,不能與時俱進,消失也很正常,人家劉謙能將不被人所喜好的魔術帶入春晚,於是魔術在中國重新獲得關注和喜愛。
戲曲也一樣,機會還是很多的,只是看負責戲曲操作的那幫子人,到底有沒有用一顆赤誠的心來對待戲曲創作,有沒有更優秀的演員來傳承和宣揚這些經典。

2. 江西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江西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1、南昌「外嫁女」中秋送鞋祈健康。

在南昌的古老習俗中,有中秋節吃柚子、送千層底鞋的風俗。過去,每當中秋節,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一定要回到娘家。除了是與家人團聚外,最主要的就是送一雙千層底鞋給父母。

因為在中秋節過後,馬上就要到重陽節,女兒們希望老人能夠在重陽節外出登高,同時也是祈願老人身體健康。每年的中秋佳節,除了要吃月餅外,還習慣吃柚子。柚子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2、湖口:全家團圓做糍粑。

每逢中秋佳節,湖口縣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做粑」慶祝。從新拾起時代晚期開始,湖口人就開始用陶臼製作糍粑。湖口粑食品種繁多,主要有麻糍粑、糯米粑、高粱粑等二三十個品種。

在這些粑食品種中,印粑上印有菊花、梅花、桃花、荷花、鯉魚、喜鵲、福、祿、壽等文飾,以示喜慶和吉祥。「做粑」也象徵著一種團員,每逢「做粑」時,都是一大家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互相分工協作,其樂融融。

3、寧都:火龍虎月下進村

隨著「火龍虎進村,生子生孫;火龍虎進屋,發財做屋…」一串串清脆的童音在村中響起,這是中秋寧都縣南雲村的一道獨特景觀。中秋當晚,盧氏七房各處7名壯漢,每人一根竹篙。竹篙選用長約八九米的毛竹,從尾部往下層層紮好竹枝,竹枝上再捆上澆注過植物油的紙卷。夜幕降臨後,各房人馬舉著40根竹篙匯集盧氏家廟前,依次點火,火苗迅速化成一條條長長的火龍,煞是壯觀。

4、資溪縣:畲族鄉親唱山歌

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畲族村是一個小山村,全村畲族人口400多人,民情風俗濃厚。畲民無論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唱歌,每逢節日便以歌助興,以歌抒情,中秋節也不例外。到了中秋這天,全村人都聚集在一個山頭,然後便可自由唱山歌,唱歌形式有三種,即獨唱、對歌、齊唱。畲族歌手們隨興而唱,即景編詞,使新月畲族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族風情村」。

5、婺源:龍燈越長越興旺

在婺源,每逢中秋節,有擺龍燈的傳統習俗。擺龍燈也叫「迎龍燈」,這是當地人迎中秋的方式。所謂「龍燈」是由干稻草捆接而成。用收割後的干稻草綁接成龍的形狀,在稻草上插滿香,到了晚上月明之時,由村民用棍子插入稻草中並點燃上面的香,高舉著來回遊走於各村莊之間,形成了一條火龍,「擺龍燈」因此而得名。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還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兒不易孝敬父母 瀏覽:501
廣州市政府老年痴呆老人專項服務 瀏覽:242
個人帳戶養老金基數包括哪些 瀏覽:938
省廳退休金 瀏覽:147
有退休證還要交社保嗎 瀏覽:914
換證色弱體檢沒過可以看多少次 瀏覽:471
孝敬父母英語名言警句 瀏覽:585
海螺敬老院 瀏覽:389
北京幸福之家老年公寓 瀏覽:348
孝順高中電話號碼 瀏覽:528
米家養生壺為什麼水溢出 瀏覽:633
寧波養老保險怎麼轉移 瀏覽:555
70歲內地男演員照片 瀏覽:343
你這輩子為什麼能長壽 瀏覽:221
山西大鼓孝敬 瀏覽:451
財務體檢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997
老年痴呆新葯何時上市 瀏覽:219
大亞灣澳頭敬老院聯系電話 瀏覽:140
80歲老人港澳通行證 瀏覽:54
老年人檢查心衰怎麼回事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