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傳統文化與節日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還有佛家道家的文化,內容太龐大了。從唐之後佛教盛行(雖有三武伐佛和唐宋八大家提倡漢儒)之到明朝,朱熹,王陽明等人興起儒學,稱明儒。清朝初期,黃梨洲,顧炎武等人推崇漢儒,將中國儒學推向頂峰,這一批人也被稱之為漢學家,也就是中國人被稱為漢人。(相對於清人)而到taiwan 去的中國人仍說自己是唐人。... 要說的東西太多了,我還是給你一些中國節日的傳統吧。
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國,她的傳統節日則主要和農業節氣有關。
例如:一月一,是為春,百物復甦。二月二,龍抬頭,也就是播種節,民間講究吃炒豆子。 三月三,看祖先,(清明節)。四月四,鳳擺尾,也就是青苗節,意指五穀出苗,似鳳擺尾,民間講究吃韭菜合子。五月五,是端五,現在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實際上是紀念五穀收割,民間講究用粽葉包米謝河神。六月六,逛廟會,農事已結。七月七,鵲橋仙,沒有農活的日子,也就是找對象的日子。八月十五,月兒圓,找好對象該結婚的日子。九月九,要登高,民間講究攀高意指來年更好(也有另一中說法,是避邪)。 十月一,送冬衣,民間講究上墳添土。 臘月八,吃鍋巴,意指已近年更,來春還早,要節約,民間講究喝五穀雜粥。 ....
我是憑著記憶寫的,可能有不準確的地方,僅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