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佛教聰明孝順

佛教聰明孝順

發布時間:2023-06-13 05:04:07

㈠ 佛教中如何看待「孝」

佛教中認為讓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離輪回,這才是真正的孝。

儒家孝養父母有三個層次,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這些都是世間的做法。佛教孝養父母還有第四層次,孝養父母之智—增長父母慧命,讓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離輪回,這才是真正的孝。如蓮池大師在《七筆勾》里說:「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佛教對孝道極為重視,在諸多經典中都提到報父母恩。《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盂蘭盆經》都是佛門孝經。學誠法師的博客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中,也提到了孝養父母的觀點。

其中一些經典抄錄如下,《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說:「非飲食及寶,能報父母恩,引導向正法,便為供二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說:「若父母無信心者,令住正信;若無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慳者,令行惠施;無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於父母處,勸喻策勵,令安住者,方曰報恩!」

㈡ 佛說:關於「孝順父母」有哪些

111

㈢ 釋迦摩尼佛說: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對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還是非宗教的家庭倫理關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擺在首位的倫理。

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倫理規范,對老年人的奉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父母、長輩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對他們的那份關愛之惰;同樣,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長輩表達他們的那份敬愛之心,只有這祥,雙方的心理才能獲得更大的滿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滿。

㈣ 求佛教有關孝親的經典

《地藏經》
原文 http://..com/question/95560779.html
講座 http://www.amtb.tw/section1/core.asp?web_choice=14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http://www.buda.idv.tw/show.asp?file_serial_no=5351

㈤ 佛教如何看待孝順

生死只是幻想

當老和尚得道的時候 他的父親 不僅僅是當時的 而且生生世世的父母都可以得到超生 得到比他短暫承歡膝下更大的利益

何來有罪之說?眾生只能看到眼前 不能用慧眼觀見輪回真相

所以有此錯覺

在佛教中最提倡孝道 它有多種表現方式 :

供養父母身 心以及慧命

最重要而且最殊勝的就是慧命的供養

阿彌陀佛

㈥ 念什麼經能讓小孩變得孝順、學習、聰明

念《心經》能讓小孩變得孝順,聰明。

㈦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孝道思想

孝敬父母長輩,是做人起碼的品德。儒、釋、道都大力提倡孝道,這是三教聖人的共同的言教。
佛教提倡孝道,還有更深的含義,佛教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前世父母,提倡孝道,等於提倡愛護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這正是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也是修行人必須具備的廣大菩提心。

㈧ 佛說,兒女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佛教是很重視孝順長輩與父母的。

如《盂蘭盆經贊述》中記載:「經曰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者述曰。第二明其述孝有二。一述孝心。二述孝事。此述孝心也。曩裁我母生我勞悴。懷恩既重。理須酬報。是以阿含經雲。佛告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涅槃經雲。寧於一日受三百鑽以鑽其身。不應起一念惡心向於父母。何以故。父母恩重故。依末羅經。母懷子十月。如負太山之重。乳哺三年。育養之恩。號天罔報。縱令從地積聚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所得功德。不如供養父母一分功德也。」

可以看出佛陀對孝心和孝事是非常贊同的,認為父母生我養我,恩重如山,理應報答。因此在阿含經中也說,我們要常思念,孝順,供養父母。涅槃經中也說,寧願自身受三百鑽,也不應對父母起一個惡念,因為父母恩重難報,母親懷胎十月,如負泰山之中,哺乳三年養育之恩,用盡一生也難報,即使用地上乃至二十八重天的所有珍寶用來布施他人,所得到的功德不如供養父母的一分功德。

㈨ 佛教文化: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因果報應是這個世界的鐵律,任何人都無法改變。我們只有孝順父母,後代人才多出忠厚之人,同時孝順父母自己的身體會變好,腦子也能聰明(六爻中父母爻代表文化),而且孝順父母是善的因與果,越發展越好……

閱讀全文

與佛教聰明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安徽哪個城市好 瀏覽:460
高新西區老年大學 瀏覽:290
聚溢融養老理財怎麼樣 瀏覽:518
農村60歲養老金每月幾號統一發放 瀏覽:23
長壽竹放室內有什麼好處 瀏覽:621
美容師證書有退休金嗎 瀏覽:571
蘇州退休年齡計算表 瀏覽:323
澳洲配偶簽證體檢內容有哪些 瀏覽:863
害怕和父母通電話不知道說什麼 瀏覽:388
重陽節英語作文帶漢語40字 瀏覽:644
如何勸媳婦孝順父母 瀏覽:595
老年公寓床位費 瀏覽:23
養老機構運行 瀏覽:482
三七花怎麼養生 瀏覽:752
重陽節過後的菊花成語 瀏覽:393
六險二金退休金 瀏覽:625
入園體檢肝脾可及什麼意思 瀏覽:526
老王從25歲開始繳納養老金 瀏覽:361
養老院機構環境的現狀 瀏覽:649
重陽節思念的簡訊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