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我國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

我國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

發布時間:2023-06-11 08:52:01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說到重陽節,很多人就會想起一句古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很多人對重陽節最深的印象就是插茱萸。那麼,為什麼重陽節要插茱萸?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重陽節“插茱萸”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記述了這一情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唐時重陽節登高茱萸插頭習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志,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庸人張說《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詩雲:“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從節俗的原始意義看,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應該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終蓋過廠“辟邪翁”(茱萸)。

重陽節除了插茱萸還要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茱萸簡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葯。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葯。

山茱萸之果實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溫,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健胃壯陽等功能,中醫常用以治療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遺精、尿頻、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症。茱萸還是中成葯知柏地黃丸、益明地黃丸、愛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葯。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利尿、降壓、防癌作用。

遍插茱萸的重陽節,你插對了么?

重陽節將至,又到了該插茱萸的時節。說到茱萸,你真的知道該插什麼嗎?

山茱萸?錯!

Ⅱ 插茱萸是什麼習俗

插茱萸是舊時民間節日風俗,民間說法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采茱萸插在頭上,或者用茱萸製成香囊佩帶,可以驅邪治病。

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一種常綠的小型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初夏茱萸開綠白色的小花,結果實,等到秋天成熟,果實由青黃色,變成紫紅色。茱萸多分布在浙江、安徽、陝西、河南、山東這些地方。茱萸是一味中葯,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果實味極辛香,可食用,《本草綱目》里也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有暖胃燥濕的功能,是「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

《風土記》里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所以古人相信佩戴茱萸可以消災避禍,就經常把茱萸製作成日常配飾,放在手臂或插在頭上,當做避邪的東西。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寫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寫大家有在重陽節登山、佩戴茱萸的習俗。

Ⅲ 為什麼古代重陽節要插茱萸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節與茱萸數態的關系,最早見於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3)我國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擴展閱讀:

茱萸雅號「辟邪翁」薯哪源,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解。

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緩沒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Ⅳ 登高插茱萸是什麼節日

登高插茱萸是重陽節。在唐朝,人們過重陽有兩大習俗分別是登高和插茱萸。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每年重陽節會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身上佩裝有茱萸的布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我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了。它出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由此可見「登高插茱萸」是指的重陽節。茱萸是種植物,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志,因此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會直接把茱萸插在發髻上,也會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

Ⅳ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茱萸是什麼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盯兆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鬧則橋。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葯。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葯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葯,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生長於溫暖地帶,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5)我國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擴展閱讀

傳說:

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Ⅵ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風俗據說由來已久。晉代周處《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的記載。到了唐代,這個習俗更是盛行,除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杜甫也在《九日寓藍田崔氏庄》里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避難,還能避免瘟疫,所以會直接把茱萸插在發髻上,也會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

重陽節插茱萸習俗的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汝南縣發生了大瘟疫,有一個叫桓景的人在瘟疫中失去雙親,於是孤身一人進入東南山拜師學藝。桓景晝夜不輟,勤學苦練,只盼有一日學有所成擊退瘟魔!

有一天,師傅對他說:「今歲九月九日日月並陽,瘟魔再犯,你已得真傳,速速下山除害去吧!」給了桓景一包茱萸葉子、一瓶菊花酒,並且叮囑他可以讓百姓登高避禍。

桓景九月九日那天回到家鄉,帶領妻子鄉親登高避禍,每人隨身帶一些茱萸葉子,喝一口菊花酒,可以避免瘟疫。桓景安置好鄉親後與瘟魔激戰,最終殺死瘟魔,拯救一方百姓!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有了重陽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的習俗。

Ⅶ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進入到十月之後,也就到了人們期盼已久的國慶節,但是在十月里還有一個節日是不容錯過的,那就是重陽節,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嗎?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一、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據說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可以辟邪求吉,躲避災禍,所以就有了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了。
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古人把山茱萸作為祭祀、避邪之物,在戰國時期,茱萸就是一種十分受人們歡迎的植物了,人們會把它做成各種各樣的東西戴在身上。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由此可見,在重陽節的時候,茱萸可以說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了。
文人們於重陽結伴外出登高賞茱萸,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幾十位詩人均有吟唱重陽登高及插茱萸的詩。最為膾炙人口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不僅是一些普通的百姓,茱萸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眼中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東西,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
茱萸是一種中草葯,常綠小喬木,有驅蟲祛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茱萸原本名叫山萸,相傳在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一位姓朱的御醫就是用茱萸治好了趙王的病,之後趙王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演變為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重陽節除了插茱萸的習俗之外,民間還有登高望遠,喝菊花酒、賞菊、吃重陽糕、踏青等一些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重陽節也逐漸成為了一個人們尊老愛老的節日。
二、九九重陽節意義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重九節、老年(人)節。重陽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的美食就是重陽糕,重陽糕有一則來源甚早的說法,《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篡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後,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干糧。
九月九日重陽節也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菊是長壽之花又為人們所贊賞為凌霜不屈的對象且又為辟邪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自古有說法,重陽節又稱菊花節。所以賞菊也正是應了那時候的風景。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又叫"老人節",1989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前後,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比如召開座談會、老人宴、銀發旅、搞體檢、贈禮品、幫勞動等等。
重陽節的意義,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國家體恤老人的一個節日,所以又稱「老人節」,大概也希望在外的遊子都能回家陪伴父母爺爺奶奶,這應該才是重陽節的意義。
三、重陽節的風俗
1、插茱萸
古人認為茱萸能夠祛除疾病,帶來庇護。所以在重陽節的時候,會採集來茱萸,有的直接插在門前,而有的會經過簡單的加工,製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2、登高
重陽節時節不僅僅菊花盛開,而且天高氣爽,更是適合登高,從古代,民間就有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篇也很多。
3、吃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
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於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吃花糕的習俗。
4、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

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登高的習俗有什麼由來

大家對於重陽節想必也不會陌生,不少人讀書的時候都背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就是重陽節當天。那麼大家還知道哪些有關重陽節的故事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的由來以及重陽節相關的習俗有哪些!

2.賞菊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貌似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重陽賞菊之習尤為盛行,但已不限於九月九日了。

3.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陽節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4.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1989年,我國正式把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因為重陽節本意就有著尊老、愛老、孝老的文化底蘊,而老人節的確立,為全社會都樹立一個尊老愛老的健康風氣,在國家政府的支持下,重陽節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閱讀全文

與我國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律重陽節網易博客 瀏覽:296
靈璧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562
民企沒退休金嗎 瀏覽:22
貓咪空運前體檢需要多久 瀏覽:109
養生壺多少瓦燒水快 瀏覽:727
我國對老年人醫療保障 瀏覽:755
學校受了委屈父母很傷心怎麼表達 瀏覽:838
淮安老年大學教學樓 瀏覽:920
四川養老金上調比例是多少呢 瀏覽:243
重陽節調查報告作文400 瀏覽:125
茉莉花怎麼養老莊 瀏覽:690
50歲的女人離婚了小伙 瀏覽:628
30多歲怎麼辦理退休金 瀏覽:35
上海租房養老哪個地方經濟實惠 瀏覽:548
養老院護士都做什麼 瀏覽:201
父親姓唐的父母姓什麼 瀏覽:206
工作20年的退休金多少年 瀏覽:748
發放退休工資的卡注銷了怎麼辦 瀏覽:894
在外地交了社保退休怎麼辦手續 瀏覽:420
孝順父母跟媽寶男的區別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