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
1、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5、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1)重陽節發祥地擴展閱讀:
一、武漢的飲食習慣: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網路武漢
Ⅱ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哪寫的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寫於長安城的作品。
這是王維的一篇思鄉懷親的名作。前兩句寫自己獨自漂泊在遙遠的他鄉,日夜思念著故鄉和親人,每逢佳節來臨,孤獨的感覺更加深刻,思鄉懷親之情也會倍加銘心刻骨。這里所說的「佳節」,雖然泛指一般的美好節日,但更是為本詩所寫的「九月九日」(即「重陽節」)作鋪墊。
後兩句寫重陽節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古來就有登高飲酒、佩插茱萸的風俗。而今,詩人想像著兄弟們成群結伴、登高飲酒的情景,同時他也設想因為自己無法親臨盛會,共享歡樂,兄弟們也會感到一種無法團聚的缺憾。這首詩從對方著筆,展開想像,更加顯得情深意厚,並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
Ⅲ 安慶宿松文化
宿松縣處於吳楚文化交匯地帶,鍾靈毓秀,是我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發祥地;黃梅戲以其動人婉轉的甜潤唱腔,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倍受人們喜愛,歷經千年風雨,芳香依舊沁人心脾;構成黃梅戲唱腔和劇種基礎的「斷絲弦鑼鼓」(以打擊樂為主、間以絲竹音樂伴奏的民間器樂形式,曲牌有30餘首,分為打擊樂和絲竹樂間奏的斷絲弦曲牌、鑼鼓曲牌、弦樂曲牌三類)和「文南詞」(一種類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多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為1950年代初期佐壩區虞松巒村文南詞劇團排演的《浪子拋球》)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兩朵民間藝術奇葩,至今廣為流傳。據宿松縣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證,黃梅戲淵源於唐初的黃梅採茶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代已經形成獨樹一幟的地方戲曲。是安徽安慶市宿松縣和湖北黃梅一帶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吟唱的一種曲調藝術形式。兩縣毗鄰,有很長的邊界線,很多東西是無法分開的。歷史上不少時候兩縣曾屬同一行政區域。就是共產黨創建初期,兩縣還屬同一個黨支部。廖理南先生通過查閱《中國戲曲志》、《黃梅縣志》、《宿松縣志》等文獻資料發現,在黃梅戲發展史上,宿松有十幾項第一。 如:1、第一個專演黃梅採茶戲。從明代中葉開始,宿松人就於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嶺街上專演黃梅採茶戲;2、第一個將黃梅戲劇目寫入廖河戲台楹聯。清代道光年間,當地人把《送香茶》、《西樓會》等十幾個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黃梅戲劇目寫入廖河戲台楹聯;3、第一個進行「官方公演」。宿松於1853年將黃梅戲由草野請進官方的縣城公演,比《黃梅縣志》記載的「黃梅戲1934年進黃梅縣公演」早81年;4、第一個正式把流行於民間的黃梅採茶歌定名為黃梅戲,1921年版的《宿松縣志》中,第一次正式記載了「黃梅戲」這個名稱。 鼓書是流行於全縣廣大地區的一種單人表演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輕巧鼓錘敲擊一用數根近米長的竹桿做成的鼓架支撐的一面小扁鼓,說書人在表演過程中,有四句頭或二句頭的清唱,有或長或短的說白段落,說唱中的開頭、中間、末尾均夾以節奏很強的鼓板打擊聲。 燈班、燈會、燈展:民間春節燈班在該縣較為活躍,燈班的「大件」是龍燈,一般還有舞獅、綵船、挑花籃等,燈班中夾以各色方圓、大小不等的花燈,還有鑼鼓班子和吹奏的號者。許嶺、下倉的燈會,佐壩的龍舟會,曉星、趙嶺的獅舞,百餘年來深受縣內外群眾歡迎。
民間工藝
根雕是20世紀90年代在該縣興起的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造型藝術,宿松從事根雕創作作品較多且有一定造諧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有根雕作品300餘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獲解放軍某部建軍50周年美展一等獎,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根藝美術家」稱號。木雕工藝在宿松由來已久,早期作品多為佛像和花板;許嶺鎮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銷往外省外縣,小孤山啟秀寺有一幀觀音菩薩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頗有歷史淵源的工藝製作,其作品用於床、櫃、建築飾品或構件,縣內陳漢、涼亭、二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從事花板雕刻的藝人。紙扎工藝在宿松有相當長的歷史,民間扎制花燈、龍燈、祭品等藝匠較多,特別是扎制的祭祀工藝品,如亭台屋宇、花鳥人物,栩栩如生。 石雕石刻藝術源遠流長,石雕作品有獅、龍、鳳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僅運用陰陽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還刻有各種圖案,如龍鳳花鳥,人物走獸;程嶺鄉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藝水平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書台、彭澤龍宮洞等處都有其作品。 盆景製作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喜愛盆景並親手製作者漸多,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編工藝20世紀80年代興起,工藝竹編有花缽套、果盤、食品盒、竹製工藝涼席等。剪紙在宿松民間較為時尚,有綉花鞋、窗花等。
民俗鄉風
語言,宿松方言,從廣義上來說,屬北部方言區。但宿松自古屬楚頭吳尾,近代系三省交界,南來北往,兼收並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辭中的「剛」,也有吳儂軟語中的「柔」。剛起來,青雲直上,凜凜威風。柔起來,肝腸寸斷,纏綿悱惻。黃梅戲就吸收了相當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來柔情百轉,百聽不厭。特別是《天仙配》中「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那一段,「綠水青山帶笑顏」中的「綠」,「寒窯雖破能避風雨」的「避」,用宿松話來唱才算正宗,才有韻味。據語言學家研究,宿松方言有六個音調,分別是陰平、陽平、陰雲、陽去、上聲和入聲。 該縣語言比較復雜,與地理位置有直接關聯;宿松話可能受到古文字聲韻的影響,學詩韻,呼平仄,較易入門,但由於尾音重,學普通話、拼音字母和外語,發音較難准確。如把「來」叫「雷」,「吃晚飯」叫「吃夜」,「吸煙」叫「吃煙」,「妻子」叫「堂客」等。 居住,建國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響下,農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員聚居在一個村落,房屋連在一起,一進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門,宅戶相望,門窗相對。建國後,經土地改革,廣大人民的居住條件逐步改善,通戶減少,獨戶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許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與城裡在居住條件上的差異進一步縮小。 衣飾,該縣人民在衣飾方面,素有愛美儉朴的傳統,青春少女,尤愛打扮,入學青年,甚講整潔,新婚夫婦,必穿華麗。舊時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已很難看出痕跡。 飲食,該縣居民,向有「一日三餐」、「一稀兩干」或「兩稀一干」習慣。惟逢年過節、婚喪賀吊諸喜事,則盛辦酒席,分海參席、香藎席、木耳席之類,酒菜甚豐,而且席位排次較嚴,禮節頗多,有里俗遺風。節日還沿襲舊的飲食傳統,元宵吃湯圓,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飲雄黃酒,中秋吃月餅、糍粑、咬菱角,重陽吃螃蟹、飲菊花酒,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春節除買魚肉外,還講究做印子粑。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流活動頻繁開展,飲食漸有南北風味。 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國前多為封建習俗,婚姻過程一般經過托媒說合、父母同意定婚、親家過門、女婿上門、行報日禮、迎親禮、抬嫁妝、新郎新娘拜堂、合巹交杯、謝媒、酬謝賓客、三朝回門等儀式。而新娘坐轎上門,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鑼鼓,熱熱鬧鬧送走。至門前,新婿要迎接,擇福壽兼備之婦女二人為「牽娘」,扶新婦下轎。新婦以紅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婦交拜,再入洞房,由新郎揭開紅帕,夫妻並坐喝好順茶,行合巹禮,晚上還撒帳,鬧新房。次日謁舅姑,新婦同舅姑共餐。三日入廚作羹湯,夫妻結伴回娘家探親,當天返回。民國期間,城鎮大戶人家亦有仿西式結婚者,其禮節大有改進。建國後,男女婚姻獲得自由,婚禮一般從簡,但也要經過雙方戀愛、上門定親、節日互相往來、正式迎親結婚、回門探親等過程。農村婚禮較隆重,舊習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紹,定婚後,一年三節要向女家送厚禮,定婚時要加送衣服貴重禮物,結婚時要加送邊豬壇酒。推行文明新風,移風易俗,許多婚禮習俗並沒有那麼繁瑣的細節。 喪禮,舊時陋習,頗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後,一律要舉行喪葬禮儀,以盡子女孝意。窮人家辦喪事一切從簡,豪富人家則大肆鋪張,從服喪到殯葬,一般要經過如下禮節:斷氣時要抬上門板,燒送路錢;遺體洗澡,穿衣下塌後,在送進棺材;訃告親友,設置靈堂,子女輪流守孝;至親穿白色孝服,婦女系白裙,親友穿白蓋頭,穿半截白鞋;三日內接受親友來吊,入殯封棺;來吊者送軸、輓聯和錢,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內跪拜回禮,放鞭炮,奏哀樂助哀;靈柩停放期間,請道士做齋、和尚念經,有管燈、做七、收斂、破獄之類迷信項目,目的是為死者超度靈魂,入地獄免罪;出殯前做堂祭,禮生呼禮,哭訴祭文,孝子腰系草繩,腳穿麻鞋,手執孝棒,頭披白布蓋頭,隨禮生環堂祭奠三次,反復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殯時鳴鑼開道,燃放鞭炮,沿途丟紙錢;入葬前要請風水先生擇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時日,提前掘穴,按時營葬。建國後,這些舊俗和迷信活動基本制止。 節日,節日在民間流行的較多,幾乎月月都有,以農歷節候而定。正月初一為元旦,又名春節,早起開門,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長,互相祝福。飯後,鄰里造拜,名曰賀年,親友開始往來。是日,不灑掃庭廚,取蓄藏也,見面均講「恭喜發財」。初七為人日,傍晚鳴鞭炮,如除夕,祝人類長壽。十五為元宵節,盛行玩龍燈和花燈。二月十五為花朝節。三月清明日為清明節,祭祀、緬懷祖先、先烈。四月初八為浴佛節,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六月初六為天中節,七月初七為七巧節、十五為中元節,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十月十五為小陽春,臘月初八為臘八節、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過小年、臘月最後一天為除日。建國後,一部分仍保留下來,賦予其新的內容和意義,另外還增加了許多公歷上的重要節日,如國際勞動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國際兒童節、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等,可謂新舊兼顧,推陳出新。[8]
Ⅳ 2022南京重陽節老人免費景點有哪些
1. 南京5.19免費景點
此次年卡共有48個景點。其中,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又回歸到旅遊年卡游園范圍。1.明孝陵景區
2.寶船廠遺址公園
3.固城湖水慢城(高淳區)
4.南京王謝故居(夫子廟內)
5.李香君故居(夫子廟內)
6.大報恩寺(不含夜遊)
7.雨發生態園(浦口區)
8.龔賢紀念館(清涼山內)(閉園)
9.魏紫熙藝術館(清涼山內)
10.李劍晨藝術館(清涼山內)
11.國防教育館
12.萬成生態園(浦口區)
13.金牛湖風景區
14.江寧湯山方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
15.大金山風景區
16.天生橋風景區
17.湯山古猿人洞
18.明文化村(陽山碑材)
19.珍珠泉名石藝術館
20.珍珠泉旅遊度假區〈含獅虎園)
21.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22.達摩古洞景區
23.長江觀音景區
24.燕子磯公園
25.市民俗博物館(甘熙宅第)
26.南京城牆景區(中華門段)
27.南京城牆景區(台城段)(不含夜遊)
28.毗盧寺景區
29.閱江樓景區
30.總統府
31.六朝博物館
32.紅山森林動物園
33.莫愁湖公園
34.紫金山天文台
35.白馬石刻公園
36.美齡宮
37.中山植物園(含南園)
38.音樂台
39.靈谷景區
40.秦大士故居
41.芥子園(並子園+惜抱軒)
42.四方當代美術館(浦口區)
43.瞻園(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不含夜遊)
44.郭興庄園
45南京醫用耗材國際博覽館
46.無想山景區
47.江寧織造博物館
48.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
2. 南京五月份免費景點
其實在南京你只要在玄武湖公園旁邊辦一張游園卡,也就二百多塊錢,南京四十幾個景點隨便逛,隨便游,特別劃算,總統府,明孝陵,美齡宮,朝天宮,中華門,珍珠泉,大報恩寺,還有高淳六合的好多景點,反復去都可以,任意去個兩三個景點就回本了,還方便,不用買票排隊!
3. 南京近期免費景點
從2004。10月1日起,清涼山公園、石頭城公園、綉球公園和菊花台公園將免費向市民開放。至此,南京已有16家免費開放的公園,另有61處市民綠化廣場、81處街頭游園也同樣免費開放。
原有12處公園免費:玄武湖環湖路、北極閣公園、和平公園、大鍾亭公園、明故宮遺址公園、明御河公園、神策門公園、情侶園花卉大道、東水關公園、武定門公園、中山門公園、鼓樓公園等12處公園,早已分批向市民免費開放,總面積約達91萬平方米。全天免費,哈哈!此外玄武湖,雨花台等著名景點免費開放時間為上午六點半前。
4. 五月南京免費景點
1.首先打開微信,然後添加公眾號。
2.然後在搜索框搜索「南京門票預約」,點擊下方鏈接進入。
3.然後,在公眾號首頁看上頭的免費信息,然後打開「預約相關」。
4.然後在彈出的列表中選擇「中山陵預約」;
5.然後在彈出的頁面點擊「開始預約」;
6.然後在彈出的對話框選擇「允許」;
7.接著,在打開的頁面點擊「免費預約」按鈕。
5. 南京519免費景點
地鐵運營里程在國內排名第六,地鐵總里程達到427公里。2022年南京最長的10條地鐵線路,包括南京地鐵S9號線、S8號線、3號線、S6號線、2號線、1號線、S3號線、S1號線、4號線等南京軌道交通線路,其中,南京地鐵S9號線全長52.4km,是南京最長的地鐵線路,又因經過風景秀麗的石臼湖,被稱為南京最美的地鐵線。
6. 南京五一免費景點
現在才看到這個問題,好像已經有點晚了。那就給題主做一個十一周邊可以去那邊玩的答案吧。
南京作為江蘇省省會,同時又與安徽接壤。因此周邊玩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推薦。
如果選擇自駕,近一點來說,附近有句容茅山,溧陽的天目湖、南山竹海,常州的恐龍園、春秋淹城,還有皖南的很多古村落。這些景點大概開車都在三個小時以內。如果喜歡休閑一點的,那可以考慮去常州,如果喜歡體驗人文,感受文化古跡,那可以選擇去安徽的一些城市。比如宏村,績溪。
隨著高鐵的開通,其實周邊游的范圍正在逐漸擴大。
省內的話蘇州(園林、古鎮),無錫(靈山、拈花灣)或者蘇北的徐州,都可以選擇乘坐高鐵前往。
省外的話,像上海、浙江甚至遠一點的,比如青島,利用周末的時間或者三天完成是可以玩得過來的。
上海有迪士尼這樣的游樂場(南京附近也有蕪湖的方特游樂場),浙江既有杭州這樣的城市,也有像西塘、湖州這樣的古鎮。
南京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決定了周邊有有很多可以去的地方,題主是選擇一個人出遊還是家庭出遊,是選擇是去休閑型的城市還是去體驗人文類的城市,還是想去購物逛街,目的不同,目的地也就不同了。
我是南京本地資訊提供者,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留言~
7. 5月19日南京免費旅遊景點
景區名稱 免費開放時間
六合平山森林公園 3月12日、7月1日
溧水特校實驗基地(牡丹園) 4月8日
棲霞山風景名勝區 4月22日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七佛寺景區 4月22日
湯山蔣氏溫泉別墅 4月23日
古猿人洞景區 4月23日
朝天宮 5月18日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5月18日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5月18日
江寧織造博物館 5月18日
六朝博物館 5月18日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 5月19日
王謝故居展覽館 5月19日
夫子廟大成殿 5月19日
愚園(胡家花園) 5月19日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 5月19日
秦大士故居 5月19日
國際慢城文峰塔 5月19日
遊子山公園真如禪寺、祈福園 5月19日
固城湖水慢城 5月19日
高淳老街 5月19日
李劍晨藝術館 5月19日
魏紫熙藝術館 5月19日
芥子園文化展館 5月19日
天生橋風景區 6月8日
六合國家地質公園瓜埠山景區 6月13日
湯山明文化村(陽山碑材)景區 7月1日
珍珠泉風景區 7月1日
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含鄭和墓和弘覺寺塔) 7月11日
寶船廠遺址景區 7月11日
國家地質公園桂子山石柱林景區 7月22日
大金山風景區 8月1日
莫愁湖公園 8月3日
南唐二陵 10月8日
閱江樓景區 10月14日
幕燕濱江風貌區長江觀音景區 10月14日(重陽節),60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免費;12月13日免費開放。
達摩古洞景區
白馬公園 10月14日
浡泥國王墓景區 10月17日
大橋公園 11月11日
燕子磯公園 12月13日
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 12月16日
金牛湖風景區 12月20日
紅山森林動物園 12 月。具體日期由動物園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並提前公示。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景區 12 月。為確保安全,合理安排參觀,需提前預約、憑票進入,具體日期、人數和預約方式由景區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並提前公示。
8. 南京5月19日免費景點
每年,為了減輕遊客經濟負擔,一些景區施行門票降價、免票等優惠活動,既能讓遊客玩的起同時也能帶動旅遊行業消費。比如南京,自今年年初就發布了將在節假日期間限時免費開放47家景點,隨著中秋、國慶的到來,南京2019年第四季度旅遊景點免費開放的活動也將到來,一起看看有哪些吧。
平山森林公園(9.10日)
園內林木覆蓋率85%以上,交通很便捷,也是電影《戰狼》的主要取景地。
紅山森林動物園(9月,具體時間待官方通知)
作為南京老牌的動物園,這里匯聚著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和珍稀品種4000餘頭,近300多個品種,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動物園之一,是一個很適合帶小孩子來的地方。
浡泥國王墓(9.21日)
是中國現存僅有的兩處國外國王墓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大量的文化石刻,還有中國—汶萊友誼館和浡泥國王墓歷史陳列館,外觀仿汶萊國水村並融入中國民居建築風格,韻味十足,極具看點。
9. 五一南京免費開放的景點
南京中山陵五一期間免門票,但是裡面的部分景點如美齡宮等不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