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養就是孝敬

孝養就是孝敬

發布時間:2023-06-07 08:27:03

『壹』 什麼是孝順

做到孝養父母,比較容易,難得是對父母保持恭敬的態度。對父母保持恭敬,就是順從父母的意志,如果對父母不恭敬,何談順從父母的意志?但很多人都誤認為盡孝道就是供養父母,只要每個月按時給父母打錢,供養父母衣食住行,讓父母生活無憂,就算盡了孝道了。
其實不然,這還遠遠不夠。一個人幸福與否,關鍵取決於內心的感受,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如果心情不好,縱然有再豐富的物質,人過得也不會幸福。古代住在皇宮里的人最享受,物質最豐富,難道他們都很幸福嗎?我看未必,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還不如一個貧苦老百姓過得幸福。
對待父母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要讓她心裡舒服,心情愉悅,沒有憂慮,沒有煩惱,而物質方面,卻是其次的,只要心情好,吃什麼都香,心情不好,山珍海味也咽不下去。平常我們家裡養只小狗小貓,也會盡心去喂養,甚至有的比一般人吃的都好。如果把供養父母衣食當成盡孝,那父母和這些小動物還有什麼區別呢?

『貳』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主要表現為兩個字+是順還是敬還是養還是心

孝敬

忠孝,滾橘是人之根本,也是國之根畢森本。孝敬兩個字本手備畝來就包含孝心、孝順、孝養。

『叄』 「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1.「孝敬」與「孝養」的區別:
孝敬指孝順父母,尊敬親長。
孝養指竭盡孝忱奉養父母。孝養應該更偏重行動和物質方面。
2.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回報父母的教導之恩。孝敬父母、孝養父母,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事。百行孝為先、萬善孝為首、都是天下孝子們應該做的大善事、大好事。

『肆』 什麼叫孝順,孝順的概念是什麼

所謂世間的孝順,即是兒女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長大之後侍奉父母,讓他們快快樂樂。也有六親之間後輩對長輩的孝順。

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之中首先說的第一條就是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孝順是我們為人的基本,孝順之人得到眾人稱贊,反之,忤逆之人眾人指責;天地鬼神敬重孝順父母之人,而懲罰不孝之輩。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伍』 「孝養其身,孝養其心,孝養其志,孝養其慧」是什麼意思

這一段話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上贍養老人,你必須要知道,老人心裡想的是什麼,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必須能在精神上給予老人足夠的關心與滿足。

孝養其志的意思是,老人也是有遠大理想的,但是或許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能夠圓滿,所以他們希望子女能夠承擔過來,幫助他們實現他們未完成的願望。

而最後一句是表示作為兒女,我們需要幫助老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既能夠讓老人能夠開心快樂,又能夠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就最後一點是尤其重要的,古往今來,概括中國孝道好句子的有很多,但是也唯有這兩句概括的最為全面!

『陸』 養孝和敬孝的區別

孝,是孝敬;養,是供養。
孝,是一種傳統美德,突出子女對父母長輩的一種感恩情懷,是發自內心的;
養,只是出於為人的一種義務,感情色彩比較冷淡。

『柒』 如何理解孝道,能養就是孝道么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創字時,「孝」字即為兒子背負老人前行,孝是責任,是傳承。

如何理解孝道?能養就是孝道嗎?非也。

古人用六個字來概括孝,即:尊親,費辱,能養。

短短六個字,分為三個層次: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也就是說,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讓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盡自己的力量養活父母。

能養就是孝道嗎?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這只是孝道的最低層次。試想,寵物尚且能養,孝道又豈止能養二字?

能養只是從物質角度來盡孝道的,而人又有物質和精神雙重需求,精神需要往往更被看重,君不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便是其真實的寫照。

社會 發展到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養已不在是主要問題了,我們經傳承中中華傳統美德,繼承孝親敬長這一天職,更要從精神上關愛父親,常回家看看,理解父母的心意,讓父母從心靈上得到慰藉。

小小的孝字,包蘊豐富內涵,承載千秋重任。

孝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不妨面對當今 社會 現實, 和大家 分享 、 交流一些對 孝道 的 切身感悟。

能養,不是孝道的全部,只是孝道的一小部分。僅僅解決父母吃飯穿衣問題,也僅僅是衣、食、住、行、醫五大基本需求中的「兩需」。還須解決父母住有其屋,行能安全、便利,病有所醫這「三需」。

我們姑且將孝道簡單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並粗略地把能養劃歸為物質方面的全部。那接下來就是精神方面了。老年人心情好,無憂慮,精氣神足,對 健康 以及長壽大有裨益,是孝道的精髓所在。

1、維護父母尊嚴和體面。中國人很維護自己的尊嚴,也很講究體面,哪怕是已經老糊塗了的父母也一樣需要尊嚴和面子。如果剝奪了本該屬於他們的這兩樣東西,他們會感到很痛苦、很失落、很沒用,在兒女面前變成了逆來順受的玩奴和混吃等死的飯桶。 雖友清罩然不會導致他們 精神徹底垮塌,但至少會逐漸變得萎靡、消極,如果受到嚴重傷害,甚至會出現對自身不負責任的偏激行為。

2、保持對父母的敬畏之心。面對父母, 恭謙禮貌, 和顏悅色, 敬重有加。 父母講話, 面和色溫 ,注意聆聽。力戒不管不顧,面色清冷,插話辯解,心煩氣結。禁忌惱羞成怒,惡語頂撞中傷。父母 當 面,盡量少發脾氣,教訓孩子或他人。

3、父母有錯,勸解包容。人都會犯錯,父母也一樣,經常會出小錯,甚至會犯大錯或 出現 嚴重 失誤。兒女力求溫言善語,擇機相勸。若勸解不利或引起父母不悅,須 及時平復心態, 放量包容。萬不可計較不休,尋機秋後算賬,與父母爭長短。

4、奮發有為,珍惜自己。讀書嚴於律己,學業有成。進入 社會 後,更須倍加努力,勤勉工作,取得成績,爭得榮譽,以慰籍父母。要潔身自好,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強健體魄。杜絕違法亂紀,傷害自我。避免父母對自己擔驚受怕,身心不寧。

5、理正家事,促進和睦。處理好家庭內外事務,理順家庭成員關系,促進家庭和睦。善教兒女,育其成材,促其就業,婚配成家,生兒育女。力求家無煩事,和暢順達,家道興旺。避免被年邁父母牽掛不已,心緒難平,憂慮綿長。

6、精心照料,醫食周全。合理調配時間,努力多陪伴父母。父母年邁,兒女盡量同住,方便照顧。兒媳女婿,責無旁貸,細心掌握父母生活細節、飲食習慣和偏好,在不影響 健康 的前提下,盡力滿足, 力求避免出門遠行。 有病及時全力醫治,精心守護照料。

7、父母歡心, 健康 長壽。鼓勵幫助父母經常參加有益的文體 娛樂 活動,支持或陪伴父母外出 旅遊 ,維護父母各種興趣愛好和人際交往,參與保護父母珍藏。最大限度地促使父母身心放鬆,精神愉悅,笑口常開,以利 健康 ,增進長壽。

孝道精神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正頌的傳統美德,帝王以孝治天下,做人則以孝為根本,一個「孝」可以說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 歷史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孝呢?

在現今的認識中,一般人認為只要贍養老人,讓老人衣食無憂,能夠安享晚年就算是盡到孝道了。其實這只能說是孝的一部分,還不是孝道的真正含義。孔子把孝分成有四個層次,即「孝養」、「孝敬」、「孝愛」和「孝順」。

 「孝」最基本的含義是奉養,即「孝養」。首先要保證父母的吃和穿;但光「孝養」遠遠不夠。子好鬧游向孔子請問「孝」,孔子回答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那麼如何不停留在「孝養」層面上呢?孔子回答子夏問「孝」時用一個反問句「色(在父母等長輩面前保持恭敬和悅的臉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竟然)是(這)以為孝乎?」(意思晚輩幫助長輩做事情,給長輩酒肉和飯吃,難道這就是孝嗎?)這更進一步指出「孝」的本質前提是「敬」。這「敬」包括方方面面的,譬如語言要和氣,面色要和悅,行為要恭敬等等。子夏說:「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事奉父母,要做到盡心竭力,「孝養」以「敬」,才能稱得上「孝」。但現在,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懷有能「贍養父母」即為孝的想法,所以他們常常抱怨老人的不知足。因為他們認為好吃好穿地伺候著老人,就已經是盡孝了,老人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其實年邁的老人多孤獨,他們除更需要孩子陪他說話、聊天,更需要孩子敬愛他。這 「敬」字下面體現的是孝子的心,是孝子的情。「孝愛」主要指時時刻刻關愛父母和不讓父母操心,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牢記父母的年齡和保重自己的身體。「子能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孝矣。」(《朱注》范氏曰)。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父母高壽應該感到高興,但因為年齡大了,隨時可能生病,也隨時有可能死亡;所以恐懼俱在。「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要保重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自己生病,雖然生病不是認為所能控制的;但為了父母親,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盡量做到不生病,減少父母的擔憂;更不能陷入不義而使父母擔驚受怕。為人子女者,當正其身行,不為非作歹;否則讓父母擔驚受怕;一旦東窗事發,陷父母於不義,如此則孝道盪然無存矣!「愛」父母就要時時刻刻「順」著父母,哪怕父母做錯了事情還沒有想通;所以孔子說:「侍奉父母,多次委婉勸告。如父母不聽從,仍然尊敬而不悖逆,雖然憂傷,卻不埋怨。」,所以「孝順」是孝的最高境界。

 總之,從整體看,「孝養」屬於法律范疇,為人子必須做到,否則必定受到法律懲罰;「孝敬」和「孝愛」屬於道德范疇,是 社會 所提倡的;而「孝順」則是「君子范疇」,是古代要求君子必須做到的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也是孝敬教育的最高典範,這在《二十四孝》里得到體現。

單純的能養就是孝道是片面的,說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2.能夠養老首先是一種責任,是孝道的起步,現在很多人連這一點也做不到。

可以肯定的是,要做到孝道必須要能養,父母生養我們到成人還幫我們帶孩子,大多數父母為了孩子幾乎付出了一生心血,到老了,作為兒女贍養老人那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話又說回來,光能做到「能養」是不夠的。

中國的「孝文化」講的則是「孝順」二字。把「順」放在了「孝」後第一位,也就是說,要做到孝到,首先要能做到孝順,要能夠讓老人順意、順心。比如:子女多的把老人分開管,讓老人分居;喪偶老人想找老伴被兒女干涉等等,不能說老人管不好,但讓老人晚年活的不開心,也是一種不孝。

所以說,孝道不光是要能養,還講求一個順。也就是能讓老人晚年活的開心。

歲月無情催人老。隨著父母年齡一年一年的增長,他們老了,也干不動了。可以說父母為了兒女,傾盡了一生的心血,幫兒子娶,幫女兒嫁,盡自已最大能力助子女成家立業。多年的操勞,他們的頭發白了,腰也彎了,已經邁入了老年的行列。

此時,我們就應該對父母盡孝道了。怎樣才能盡好孝?怎樣盡孝才科學。怎樣才能讓為我們操勞一生的父母開開心心的,無憂無慮的度過他們的晚年呢?

首先,孝道必須先從物質保障做起,父母為了子女已花光了積蓄,老了,干不動了,也就沒了經濟來源。所以,子女就應該保障父母的經濟所需和物質所需。換句話說,能養只能算是孝道的最基本含義。

另外,應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多陪陪父母,陪他們嘮嘮家常,談談工作。因為人老了,寂寞空虛,最希望子女能多陪伴,最希望一家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父母老了,身體也越來越差了,子女一定要及時盡孝道。不要把孝道只掛在嘴上,要盡快付諸行動。不要讓「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讓你終生痛苦。

所以說,盡孝道不只是能養,更重要的是陪伴。如果能在物質和精神上對我們的父母盡孝道,才能使他們開開心心的,健 健康 康的度過幸福的晚年。

孝道就是陪伴,滿足老人最想和最需要的生活,他想怎樣就怎樣,一切如他所願,不能試試改變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自己父母開心,可以在他們身邊直到……我覺得才是孝道,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孝道就是陪伴、贍養老人,最需要關懷老人

『捌』 孝養的四個層次和四個境界

孝(養),有四個層次:

孝養、孝敬、孝愛和孝順。

孝,還有四種境界。

1、養父母之身。給父母錢財、給父母衣食,讓父母能夠生活,這叫孝父母之身,也是最低等級、為人子女最基本的孝。

2、養父母之心。在養父母之身的基礎上,急父母所急、想父母所想、陪父母聊天、帶父母出遊、讓父母高高興興、不使父母為自己憂心、不讓父母因自己受辱,這是心理層面的孝,是中級之孝,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色悅」。

3、養父母之志。這是在前兩歲肆森項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孝:達成父母的願望、或是實現父母未盡的理想。這些就是乎畝養父母之志,是孝的高級境界。

4、養父母之慧。簡單地說,就是幫助父母雹銷建立正確的信仰,於信仰中重樹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走上終生最光明的坦途,這是最頂級的孝,真正的大孝!

閱讀全文

與孝養就是孝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
老年痴呆漫畫圖 瀏覽:395
脂肪酸預防老年痴呆 瀏覽:717
晚上十一點宜聽什麼歌養生 瀏覽:29
南京公立養老院 瀏覽:275
漢代重陽節的小故事小劇本 瀏覽:869
老年人健身用品 瀏覽:351
古文老年人 瀏覽:192
有人60歲 瀏覽:532
老人有陰道炎吃什麼葯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