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等於念多少阿彌陀佛

孝順等於念多少阿彌陀佛

發布時間:2023-05-31 15:00:00

⑴ 一個人如果天天念佛誦但是父母去世都不在身邊請問那叫孝嗎

念佛誦經並不代表孝順,父母去世子女不在身邊也不一定是不孝,這裡面有很多特殊情回況。念佛誦經不能起到什答么實質的作用,只能是多一些心理安慰,和孝毫無關系。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明知父母即將去世也不回來,那就是不孝。

⑵ 佛 怎樣孝順父母

經常念經迴向給父母。
多做善事感化父母。
在家裡多做家務。
傾聽父母的訴說。
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
和父母的觀點有沖突的時候盡量避開沖突,不執著於對錯。
面帶微笑,步履輕松,少抱怨,讓父母覺得你很開心而且健康。
做重大決定前徵求父母的意見。
有條件的話帶父母出去短途旅遊放鬆身心。
給父母訂閱雜志,看他們喜好而定。
暫時想到這些,不外乎布施、忍辱、精進、智慧、持戒、禪定。把這六度融入生活中,時時照著做就對了。
阿彌陀佛。

⑶ 關於佛教所說的行善和孝順還有食肉問題,請求大師師傅幫忙下。

你的思路很清楚。我喜歡。因為很多人雖然討論這個主題,但對其並不抱「真誠」的態度。

1.行善。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善」。佛經里談到善業、善道等等,但是我懷疑其中有許多太過具體的東西可能是人為加入的思想。這種事屢見不鮮。許多古代宗教的典籍,可能原文只佔到極少的比例。這里就不再多說。所謂的【善】,中國人有句古話,叫「替天行道」。人說的【善】不算數,真正的【善】反倒越是被人們所陌生了。就人的層面,簡而言之,就是要用【外在的關心】去替換【源於內部的掛慮】。人一般內心都有很多曲解的教條,如果某種情況他袖手旁觀,他就會被這些教條折磨,會顧慮其他人如何看他,這就是【源於內部的掛慮】。相反,通過讓別人得到方便而讓自己活得也輕松一些,這就是【外在的關心】。人行【善】,就是通過接近【外在的關心】來擠占【源於內部的掛慮】,正如光存在就會驅散陰影,當思想不再源於自我內部,一個人才能看到其他人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同時也能正確預見是否真正幫到了別人)。

2.孝順。究其本質而言,並不是保護自己父母的利益。父母有自己的命運,通常情況下並沒有力量能去干涉,因為人都是由自己的思想的力量機械引導到其目的地的。也就是,【自種自收】。孝順,是在徹底體察父母為人的本質之後所得到的結論,孝順是一個結論,是一種思想過程。一個沒有徹底思考過自己一生的人是無法【孝順】父母的,因為那樣的話,他將無法確認父母在他的一生中具體處於怎樣的地位,也就無法將自己置身於父母當時所處的境地。如果一個人無法客觀公正地評價這種(些)情境下父母的作為,這些作為的動機還有最後的結局,他將無法產生一種情感,這種無法言說的激烈情緒,就被稱為導致【孝順】這種行為的動機。如果一個人如以上這樣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無論怎樣,他則一定會產生所有構成【孝順】的必要情緒。

你可以從上面看出,人們的行為充滿機械性,並由自己的思想而引導至特定的目的地。忽視實際情況而為自己安放一個頭銜,這樣評價人並不誇張。證據就是,即便是一個對待自己的伴侶最為刻薄的人,也會說,自己實際上是【愛】著對方的。無論是【行善】,還是【孝順】,都有賴於達到一種特定的精神狀態,或具備特定的情感元素——換句話說,必須付出自己的辛勞而改變自己的狀態——才能達到。

3.食肉。和前邊的道理一樣,改變任何一項行為,都必須付出努力。這種努力的本質,也就是生命的本質,那就是想要獲得的力量和為得到這種力量而克服的困難是成正比的。不食肉是結果,你必須找到這個結果所對應的原因,才能得到這個結果。而你的做法是,當你得不到結果時,你就折磨自己,並為這種折磨安上一個高尚的頭銜。如果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那你一定是個精神上疏於勞作的人。因為找到一項結果對應的原因,是一種精神上的勞作,不能期望從生活中直接得到此印象的果實。當你透過自己的努力,准確地處於與某項行為的原因相應的精神狀態,那麼此項結果也正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達成。這正是【想要獲得的力量和未得到這種力量而克服的困難成正比】,只不過不是在天地里,而是在精神的土壤里。

4.念佛。念佛是以一念代替萬念。究其本質有二。一是佛的名號,二是以一念代替萬念。佛的存在是一個真理,佛是因中之因,如果這個陳述是真實的,那麼造成這語言陳述的思想波動就直通真理之所在。通過不斷加強這個陳述,這種思想波動也就被加強了,因為思想波動是因,而語言是果。有些人在生前就能見到【佛】或者說【實相】,是因為他們進行了大量的重復,使得他們的思想聯通到並據以獲得極樂世界的美景。如果你不能支配自己的思想,你連一隻筆都拿不起來。一切的關鍵都在於控制並聚焦思想。思想是因,而行為是果。你腦子里有恐怖、愧疚或者其他惡劣的印象,這些印象必須被念佛的念頭所代替。當你每天睡覺前想的最後一件事,當你醒來的第一件事都是【念佛】,並在其他的時間讓【念佛】恆久地在你思想中占據空間,你就達成了控制思想的能力,你可以讓自己聚焦在任何一個想要聚焦的念頭上。當你念佛的時候,如果你思想波動中所夾帶的是恐怖、愧疚、暴力的情感,這些情感就會扼殺正確的思想波動中所包含的生命的種子,結果將是一無所獲。

⑷ 佛教孝敬父母

凈空法師---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兒女的一定要盡孝,做學生的一定要尊師。你從歷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沒有一個背師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凈空法師---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⑸ 佛法對於孝順父母怎麼講

凡事之物,人之倫常,因果中的一部分,凡世之人皆在因果之中,自然需要盡到自己作為子女所必需的義務。就像不作不食一樣。
對於父母犯下的錯,應竭力制止和彌補,這也是作為子女必須要背負的對父母的孝道,但父母也是非我之人,非我之心自然很難用我之心去感化,雖然要盡最大的努力,但他們自己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而我們無法勸其回頭,其甘願墮入泥淖,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隨緣。
佛教對凡世人倫綱常並無干涉,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因為你信了佛就把他們當作學生什麼的,佛教的主張僅僅是為了讓人們用健康的心態來處事罷了。

⑹ 佛教如何看待孝順

生死只是幻想

當老和尚得道的時候 他的父親 不僅僅是當時的 而且生生世世的父母都可以得到超生 得到比他短暫承歡膝下更大的利益

何來有罪之說?眾生只能看到眼前 不能用慧眼觀見輪回真相

所以有此錯覺

在佛教中最提倡孝道 它有多種表現方式 :

供養父母身 心以及慧命

最重要而且最殊勝的就是慧命的供養

阿彌陀佛

⑺ 印光大師說念佛比孝順父母更重要

朋友理解抄有分別而襲已,大師自知念佛的道理,所以這樣講,大師懂這個道理。我們不懂。我們沒理解。不怪朋友。
念佛是明心見里,是斷惡向善的修行,首先就是孝養父母。是通過念佛修好的德行。不管是在內在外。都要做出好的樣子。這樣世間人,包括天龍菩薩十方各神靈都會尊重你。是因為你事有德之人。你的父母親戚自然一並得加持保佑。正所謂。古人真正修行才是大孝啊,不論出家或是不出家。一樣效果。其他並不它意。這個道理要懂。你就看的自在多了!善哉

⑻ 孝順父母就是種福田,這句話圓滿的講法是什麼

一屋未掃何已掃天下?
父母與我們自身來說緣分極重,倘若家庭關系處理不好,大體二點問題存在,
一,我們自己修學修行不夠;二,緣分機緣未到,還是需要隨緣行事。
修行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受用到他受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隨緣的度如何把握,全在個人,為何有些朋友感覺用功不得力呢?修學修行自己受用了么?倘若還不夠,繼續踏實修,倘若覺得能夠面對外界保持清凈平等覺的心念,可以適當幫助周圍朋友,當然父母也就是最近的人,也就是這個道理。
阿彌陀佛!一點粗疏之見,希望能幫助到朋友!

⑼ 阿彌陀佛,各位師兄,我一直的覺得很不孝順父母,學了佛知道了要孝順父母,想為父母念地藏經,念多少遍好

仁者:隨喜贊嘆,這個要看你自己的發心。。。地藏經的中心思想是,孝親尊師,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讀經,,關鍵是要將佛的教理,落實於處事待人接物的生活中,這樣才能積福,消災!,,讀經,不是讀給佛菩薩聽的!

⑽ 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不僅伏純是要孝養父母缺族咐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
只有這樣才能將小孝穗猜過渡到大孝。
為人子女者,身命來自於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恩,難以為報。因此,要時時將父母放在心讓,讓他們在有生之年,身健心安,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如果能夠勸父母念佛最好,信願持名念「阿彌陀佛」,當他們臨命終時,能夠順利蒙佛接引,自在往生極樂世界,脫離生老病死的苦惱,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閱讀全文

與孝順等於念多少阿彌陀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798
女生的長壽 瀏覽:716
在香港養老保險買什麼養老保險好 瀏覽:316
北京養生堂口苦怎麼治療 瀏覽:839
給父母買二手房離自己家近要考慮哪些 瀏覽:282
102項體檢都有什麼費用多少 瀏覽:41
高淳區駕駛證換證體檢表在哪裡拿 瀏覽:754
父母之愛怎麼配圖 瀏覽:794
靈活就業交養老醫療哪個合適 瀏覽:278
手指游戲重陽節教案 瀏覽:400
生肖適合老年人戴嗎 瀏覽:845
父母口頭承諾把房子給我該怎麼辦 瀏覽:454
父母同姓生孩子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511
老人家脖子拉了下痛掛什麼科 瀏覽:62
柒拾歲老人每天吃多少肉合適 瀏覽:508
60歲雙側乳腺退化不良的原因 瀏覽:264
糧食局下崗職工社保退休金 瀏覽:504
80歲老人大腿骨折多久才能好 瀏覽:563
兒子可以給父母交養老金嗎 瀏覽:602
湛江哪裡可養生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