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大足石刻孝順

大足石刻孝順

發布時間:2023-05-31 11:00:35

『壹』 情人節哪裡好玩呀

推薦以下五A級景區及景點,每個省的都有哦,呵呵!

北京:故宮博物院、天壇公園、頤和園、八達嶺長城。
天津: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津門故里)、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區、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
山西:大同市雲岡石窟、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遼寧:沈陽市植物園、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海洋極地館。
吉林: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長白山景區。
黑龍江:哈爾濱市太陽島公園。
上海: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
江蘇: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蘇州市拙政園、蘇州市周庄古鎮景區。
浙江: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洞寬宏勝區。
安徽:黃山市黃山風景區、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福建: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江西:九江市廬山風景旅遊區、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遊區。
山東:煙台市蓬萊閣旅遊區、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泰安市泰山景區。
河南:登封市嵩山少納冊林景區、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焦作市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湖南:衡陽市南嶽衡山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
湖北:武漢市黃鶴樓公園、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
廣東:廣州市長隆旅遊度假區、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廣西:桂林市灕江景區、桂林市樂滿地度假世界。
海南:三亞市南山文化旅遊區、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旅遊區。
重慶:重慶大足石刻景區、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
四川: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樂山市峨眉山景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遊景區。
貴州:安順市黃果樹大瀑布景區、安順市龍宮景區。
雲南:昆明市石林風景區、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
陝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市華清池景區、延安市黃帝陵景區。
甘肅:嘉峪關市嘉峪關文物景區、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寧夏: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
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

海南、泰國、香港也都可以考慮,而且價格不貴,旅遊資源豐富,是這個時節最佳旅遊線路。原因很簡單,其它時間去這三個地方熱得受不了。
不過相對來說巧陸更推薦香港,因為海南太「中國化」,泰國現在政局不穩,而香港則繁華、西化中又保留很多大陸都已不多見的中國文化,這個時候去的話,中西文化合壁香港的熱鬧非凡,又有大把的特價商品,迪斯尼的聖誕之夜,保證你玩得開心玩得愉快,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何樂而不為呢?

衷心希望以上信息給為您提供幫助!

『貳』 大足記憶的讀後感

6月5日公司安排的課程是熟悉大足文化,所以在肖主管的帶領下,我們去游覽了著名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開鑿於唐,歷經晚唐、五代、盛於兩宋,續於明清。主要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分為寶頂石刻和北山石刻。
我們決定先參觀北山石刻。從公司到北山時刻只花了幾分鍾時間,我們就來到了北山石刻了。走到大門口就感覺到了濃厚的古典文化,遠處一座古塔頓時就吸引了我的所有注意力。北山的空氣真好,猶如世外桃源。經過長長的石梯,我們就來到了北山石刻的入口處,一座古牌坊屹然矗立,它見證了多少的歲月滄桑,門口有大足的手工藝品的小店和很多關於大足石刻的介紹資料供遊客購買。買了票,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向北山石刻出發了,又是漫長的石梯,兩旁綠樹成蔭,空氣質量絕對很好,經過5分鍾的跋涉我們終於看到了一座破舊的建築,進去就是北山石刻了,看到這么精美的石刻雕塑,卻滾純散被鐵柵欄圍起來,心裡感覺不是那麼舒服。但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不被破壞,景區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北山石刻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唐代一支延伸到民國,首先我們參觀的最早的作品,看到保存最好的是一尊護法神的雕像,面目崢嶸威嚴。這幅雕像保存完好,輪廓清晰,讓我們看到古代的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藝。繼續往左邊走,就看到一尊
12隻手的千手觀音,古人說的千就是多的意思,所以超過6隻手的都叫做千手觀音。這尊雕像風化嚴重,手都掉了下來,古人以前修復過但是還是失褲族敗了。聽導游說這房子是1952年才建的,也就是說1952年以前這些雕像都是風吹雨淋著的。再往前走我們就看到了佛主釋迦摩尼的雕像了,修建於公元前565年,導游還給我們介紹了佛主的故事。在佛主的旁邊又是一尊觀音菩薩的雕像,這幅雕像面容清晰保存完好,體態偏胖,居說唐代都是以胖為美,所以現在減肥的妹妹趕快停止吧!後面還有很多小的雕像,穿過走廊就來到了北宋的雕像作品前了。首先看到的是兩片孝經碑和孝心庭。這里也是一些儒家文化的集中體現,然後看到的是宋代一個大關趙懿簡的書法,字體相當的好,但是被踏片商破壞了。然後又看到了宋代的觀音雕像: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姿態比較瀟灑,體態窈窕。宋代的觀音的面容和唐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也體現出了各代人的不同的審美觀。然後看到的是方丈洞,剛好一方丈那麼大,然後又看到了6臂觀音和凈瓶觀音,然後看到的是地藏王,再就到了送子觀音。然後看到的是號稱東方的蒙娜麗莎,就是媚態觀音。然後又看到了四大金剛的雕像。然後看到了保存最好的轉經輪藏窟雕像,然後印象深的就是孔雀明王了,騎著的孔雀栩栩如生,非常精美。到最後還看到一個明代當官的雕像,他是想萬事留名就把千手觀音拆了,雕上自己的畫像。雖然聽上去不是很舒服,但是這雕像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也為我們後人了解當時的文化提供了依據。
參觀了石刻我們就下山去看山的另一面看大佛,爬了漫長的石梯來到了山頂,看到了多寶塔和一座寺廟。然後繼續往下走就有兩尊大佛,大佛保存完好面容清晰,宏偉壯觀。也算是大足石刻比較經典的作品了。看完大佛北山石刻就游覽完了,整個北山石刻以觀音為主,各個時代的觀音雕像都有,然而北山的石刻還包含了佛教和儒家的文化,經歷了千年歷史還巍然矗立北山上。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人們對信仰的最求。更體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北山石刻讓我們感受到大足的歷史悠久。
下午我們來到了大足石刻最為經典的寶頂山石刻,寶頂山離大足縣城約十公里,一路上到處都是農家樂和大足工藝品的銷售小店,到了寶頂鎮就看到基本全是仿古建築,讓你一下感覺回到了千年以前,出了寶頂鎮不遠就來到了寶頂山石刻景區,景區裡面有各種的商店,有很多的外地遊客,還有外國遊客。在停車場乘電瓶車3分鍾就到了景區接待中心。接待中心是四合院的古建築,放著古香古典的音樂,讓人很容易就進入一種意境當中。門外毅然矗立著趙智鳳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
主持寶頂建造的人是南宋人趙智鳳,歷時70年之久,以萬壽寺為中大氏心,共有摩崖造像近萬尊,造像、裝飾、排水、採光??都注重形式和意境之美。
在導游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寶頂山石刻,進門及看到香存寶鼎四個大字,然後看到的是道教的幾尊雕像,往前走就看到一頭獅子,獅子形態怪異,不經導游說起還很難發現那是一頭獅子,
在獅子旁邊就是圓覺洞,就是圓滿覺悟的意思,該洞高600米,寬900米,有佛像52尊,充分體現了古人的高超技術,採光,排水都設計得極為巧妙,不經導游指出,我們根本想不到,裡面的洞還不是天然全是人們開鑿出來的,足見當時雕刻大足石刻的艱辛和匠人們的精湛技藝。
「牧牛道場」是一組有關民傳說的石刻。描述的是人們怎樣馴牛的場面,石刻人物鮮明,栩栩如生,場景生動活潑。刻畫出了修行的艱苦,不經歷艱苦的修行是不能成佛的。然後往前面走就到了以前的山門,門口有個老虎的雕像,但是相當卡通,有點像熊貓,導游說工匠們沒有見過老虎雕刻出來的。然後就看到了九道輪回圖。一個大的轉盤,他體現了佛教中的人身觀、世界觀,他告訴人們人道是要輪回的,因果都有報,要多做善事,才能在輪回中像上道,相反的就只有走下道,印象深的是貓和老鼠圖,詮釋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然後看到的就是3尊大佛的雕像,相當的宏偉,其中有尊佛像手上托著一座高1.85米的塔,重800多公斤。三尊大佛都前傾25度,能讓塔在手上托800多年,充分的體現出了但是雕刻家對力學的掌握。再往前走就是千手觀音殿,千手觀音殿金碧輝煌,那一千零七隻手臂向四周伸展,參差不齊,錯落有致,觀音神態富麗和安祥,顯出盛世的繁華。我彷彿又看見了春晚節目「千手觀音」,據說觀音法力無邊,能解除大眾的疾苦。每年觀音的生日,都有很多人來燒香朝拜。千手觀音的雕像正在修復,所以遺憾的是沒有看到全貌。千手觀音
也是大足石刻的經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宏偉作品。然後出來就看到睡佛的雕像,也是寶頂石刻中最大的雕像,大佛睡著形態自然。然後看到就是九龍太子圖,體現的是佛主出生的時候天上有九條龍為他沐浴,然後太子頭上一條金剛印,才使常年的水流沒有滴穿他的頭。然後看到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的圖,這圖體現出了父母從孩子出生到孩子長大的艱辛,讓我們學會感恩,然後看到的就是佛主是怎麼孝順自己的父母的。裡面就看到800多年歷史的吹笛女,神態十分優美。然後看到的就是十八層地獄圖,有各樣的刑罰,還有一個小和尚喝酒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己別犯錯誤的同時,也別讓身邊的犯錯,這樣也是自己的責任,更不要慫恿別人去犯錯。這幅雕像還生動的形容了地獄的十八種刑罰,客觀的說是提醒大家多積德行善,才有善終。然後看到的就是一些年代稍近的雕像。最後看到的是幾個大字,意思是前人希望我們後人繼續雕刻下去,但是後面的就沒有延續了,在這里我們感覺到古人良苦用心,和他們的執著。還有就是後人為什麼沒有沿著前輩們的足跡繼續雕刻下去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然後我們參觀完了石刻出了石刻景區,由於時間原因我們就沒有去景區的其他景觀參觀了。

『叄』 2011八年級上冊寒假

1.B 2.C 3.D 4.D
5.安於平庸可能度過的是缺乏理想、碌碌無為的慘淡人生。而失敗往往能夠成為我們吸取教訓、邁向成功的墊腳石。因此想要成功就必須直面失敗的勇氣,掘棄得過且過的平庸態度。
6.(1)改為:一套信息化應急指揮系統在我省正式啟動。
(2)改為:刪去「使」
(3)改為:將「具有」改為「起到」
7.C 8.D 9.B 10.D 11.略
14.zhan(第四聲) 賞心悅目
15.改為:了解並保護 16.略
17.寓意奔騰紅火和「牛年興旺」。
18.牛氣沖天 牛刀小試
19.20.21.略
22.海上生明月,海角共此時。 23. zhu 穹 蘊含 gen
舉頭望明月,垂頭思故里。 24.「漂散」--------「飄散」
25.高 步行
26.略 27.貝多芬 托爾斯泰
28.到達小人國是因為他在船上擔任醫生時船不幸遇難,導致他被海浪沖上小人國,到達大人國是因為他本來是擔任船長的,但不幸請到逃難的強盜,因此被淪落為下人,他得到強盜的信任後與幾位下人去找淡水,被大人國的人看見了,其他夥伴都逃跑了,他不幸被他們抓住了。
29.中秋節 重陽節
30.屈原投河自盡 包粽子 賽龍舟 31.看法:我們在過節時應更加註重節日的內涵宣傳標語:重視傳統節日內涵,吃出傳統文化節日
32.空曠 煎熬 33.34.略
35.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36.自選
37.(1)詩經 (2)孫子兵法 史記
(3)莊子 (4)紅樓夢 三國演義
38-----46略(個人答案)
閱讀
(一)
1.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
2.有更簡單的......十分相似。(自己在文中抄)
3.(1).干擾地球的磁場(2).影響大氣臭氧層的結構(3).引起火山爆發和地震
4.不能,因為它特指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在出現特殊的情況下,刪去了就不能說明這種意思了!
5.列數字、引資料
(二)1.因為在正早叢大足石刻具有宏大的規模、精湛的技術、豐富的內容、卓越的技巧。
2.「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3.有必要,因為這樣會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4.使說明更准確,語言更嚴密。
(三)
1.學生在學習上所用的方法。 2.A
3.比較省力的有效方法。
4.不能應用在新事物上。 5.略
(四)
1.讀書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
2.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舉櫻
3.道理論證,引用論證........省略號代表後半部分的答案自己想
4.2和3(不合用),因為不能說明出讀書的好處。
5.略
(五)
1.對比、烘托,好處是襯托出柳樹的默默奉獻的精神。
2.謙遜 大度寬容 無私
3.這樣一個道理:人必須養成謙遜、大度寬容、無私的高尚情操,爭取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4.擬人,排比。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柳樹的高雅,生機勃勃。
5.略
(六)
1.小小的植物受到過打擊,遭遇到災難,它沒有氣餒、退縮和絲毫畏懼,反而直面厄運,與現實作不屈不撓的抗爭。
2.作用:引文的省略
3.擬人,好處寫出了萬年青生命的頑強。
4.面對致命一擊、苦難等,不能氣餒、退縮和絲毫畏懼,要重新努力過。
5.個人答案!!!!

(一)
1.A
2.那些治理天下的人,與放馬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3.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4.啟示: 對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二)
1.異:奇異 屬:類 羈:約束,限制 輟:停止
2.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睜握。
3.陶淵明撫無弦之琴,只是表現他不羈的性格,只要能領會撫琴的樂趣,就不用在意有沒有聲音了
4.(1)田間小路交錯相通 (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能相互聽見
(2)只要明白琴聲的雅趣就好,何必一定要有彈奏出的動人旋律呢?
(三)
1.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
2.(1)修(就是說的人)很不幸,出生後四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
(2)不要因為這事(錢財)而被我拖累。
3.歐陽修的父親非常節儉,非常孝順.認為有結余的俸祿是累贅,懊悔自己沒有讓母親過上好日子.他也很會教育小孩.

『肆』 儒家「仁者」之一:親親

孟子曰:「仁者無敵於天下」,這句話時常出現在古龍等小說家的作品和影孫鉛散視劇中,後來類似東瀛「忍者」亦或曲解於「忍者無敵」。 目前諸如職場手冊、勵志讀本或人力資源指南等又都會用到「仁(忍)者無敵」。

「仁」是古代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因為儒家的發展而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准、人格境界和哲學概念。

儒家思想,孔孟之道,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傳承了兩千多年,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兼采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其說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也就成了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工具。此後的數百年儒家思想的興衰與封建王朝的興衰密不可分。

「仁」是儒學最核心的理念,儒學的整個理論體系都構建在仁之上。而「仁」的核心是做人:做官先做人,做事先做人。

子曰:「仁者愛人」。為民,則親其親;為君,則親其民;為人,則親萬物。

「親 親」:親愛自己的親人,即以「孝」為核心。

許慎《說文解字》:「孝者,善事父母者也。」孝順父母,不止是物質上的供養,孔子提到最多的是精神上的撫慰。

《論語·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就是說行孝道要做到經常和顏悅色對待父母,這是很難的。

《二十四孝》中的「老萊子娛親」講的是年逾七十的老萊子了,著斑斕之衣佯裝跌則氏倒討父母高興。時至今日,我們在回家看望父母時,能夠將一切憂愁煩惱的心情、表情全部丟在門外,讓父母看到我們的笑顏,一次兩次你可以保持,但你能保證每次、永遠么?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乍一看,孔子的回答牛頭不對馬嘴。人家問什麼是孝。他卻回答說父母一心為兒女的疾病擔憂。實際上聖人的答案卻是微言大義:「你要問什麼是孝嗎?想一想你生病時父母為你擔憂的那種心情吧!這樣你就會知道怎樣盡孝道了。」

孝的實質,就是對生命之源的感恩,對撫育之愛的回報。

重慶 大足石刻 《父母恩重經變相》將父母對兒女的十大恩德生動得刻畫了出來。

加拿大哈德遜灣印第安人,有一個古老的傳統:每到冬季,大雪封山,族人面臨找不到食物的困境時,老人們會選擇光著身子、或是走向大海,或是跳下懸崖。將一切有用之物就給後人。

在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故事:一人家窮,無奈欲將其母送入深山。在負母上山途中,母親不斷折下樹枝丟於路上。至山頂,在推其母下崖前,問緣由。母曰:激粗恐兒不識歸途。

至此,如果你也有同感,可否一起重溫劉和剛演唱的那首《兒行千里》?

『伍』 重慶大足石刻《古孝文經碑》用的哪一種了字體

大足石刻《古孝文經碑》是用楷滑者棚書所書的。

在大足北山石刻103號窟《趙懿簡公神道碑》兩旁內外窟壁上刻有北山史學家范祖禹所書的《古文孝經》,被歷史學家馬衡稱為「環宇間僅此一刻」。

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孝經也遭到焚燒。漢朝建立信則後,儒生憑記憶寫下《孝經》,即《今文孝經》。後來,在孔子舊宅,發現了孝經的原文,則稱為《古文孝經》。 在宣揚佛法的北山石刻中,卻出現了儒家思想的經典,體現了三教在古代嫌輪中國的相互影響及融合。

《孝經》是孔子論證「孝」的一篇文章,其流布過程中分古、今兩種版本。二十二章古文孝經幾於失傳,在此發現為一大奇跡。被稱為「環宇間僅此一刻。」《孝經》的內容極其豐富,貫穿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孔子對中國文化有著很大的貢獻,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部刻於石壁上的《古文孝經》,對我們研究先秦文化,思想以及後來中國文化、思想具有極高的價值。

『陸』 大足石刻的文化價值

一、石窟藝術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稱於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許多歐洲人、尤其是法國人,對大足石刻寵愛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

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晚唐以後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大足縣是重慶市所轄郊縣,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余身,銘文10萬余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大足石刻開鑿於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於宋代。現存摩崖石刻造像5萬余尊,銘文10萬余寧,遍布100多處。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寶頂山、南山、石門、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徵,屬於石窟藝術的范疇。早期的「廟宇殿堂」式結構,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灣造像全都裸露在外,與山崖連成一片,給人一種非常直觀的感覺。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約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

雕刻形式有圓雕、高浮雕、淺浮雕、凸浮雕、陰雕五種,但主要以高浮雕為主,輔以其他形式。不僅有不計其數的各階層人物形象,以及眾多的社會生活場面,而且還配有大量的文字記載,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二、藝術價值

中國石窟藝術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石窟藝術都積淀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模式及內涵。以雲岡石窟為代表的早期石窟藝術魏晉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受印度犍陀羅和笈多式藝術的影響較為明顯,造像多呈現出"胡貌梵相"的特點。

以龍門石窟為代表的中期石窟藝術隋唐時期,公元六至九世紀表現出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特點。

作為晚期石窟藝術(晚唐至南宋時期,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於題材選擇、藝術形式、造型技巧、審美情趣諸方面都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範;

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別於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中葉的道教造像,是中國這一時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

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藝術中可謂鳳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門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國石窟藝術中亦極為罕見。就保存狀況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龕窟與造像,除歷史上對少數雕像肢體殘損部分有過補塑外,未遭受大的人為和自然災害的破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日常維修保護中,嚴格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以確鑿文獻、碑刻題記為依據,採用傳統技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手段進行。

其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歷史的真實性。在對「五山」造像主體進行保護的同時,注重其周圍環境的保護,基本上沒有改變其環境關系。因此,從總體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歷史的規模、原狀和風貌。

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是國內唯一真正的千手觀音,約1006個。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龕窟密如蜂房,被譽為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間的「石窟藝術陳列館」。寶頂山大佛灣造像長達500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變相與變文並舉,圖文並茂;布局構圖謹嚴,教義體系完備,是世界上罕見的有總體構思、歷經七十餘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場。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內容的准確表達。其所顯示的故事內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對世人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福樂,威之以禍苦。

涵蓋社會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厭。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精雕細琢,是中國石窟藝術群中不可多得的釋、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分布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余尊,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最為著名和集中。另外縣級16處重點保護的石刻,普聖廟、玉皇廟、峰山寺、麻楊村、光明殿、眠牛寺、斗碗寨、陳家岩、玄頂村、楊施廟等10處安排人員夜間守護。

1、寶頂山摩崖造像

寶頂山石刻位於大足城區東北15公里。造像開鑿於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歷時70餘年。創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

寶頂山是佛教聖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寶頂山石刻造像以大佛灣為中心共13處景觀。其中以大佛灣石刻造像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2、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石刻位於大足城區以北1.5公里的北山。造像最初開鑿於晚唐景福元年(892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至南宋1146年完成,歷時250多年。

北山摩崖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區則多為兩宋時期作品。現存雕刻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3、南山摩岩造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區南面約2公里的南山之巔的玉皇觀內,古稱廣華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山石刻主要開鑿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明清有增補,屬道教石刻,展現了宋代完美的道教神系,是中國南宋時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備的道教造像群,是道教演變史的重要資料。

南山石刻共編有15號,有造像5龕窟(分別為真武大帝像、後土三聖母像、三清像、佛道合龕、龍洞)、宋碑5通(分別為大足縣令何光震餞行碑、知劍州張宗彥詩碑、知昌州何格非詩碑、鄧早跋碑、呂元錫詩碑)、題記7則、清碑15通、民國楹聯1則、碑刻題記共28通(則)。

4、石門山摩崖造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石馬鎮石門村(原新勝村,位於城區東20公里),主要開鑿於北宋紹聖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之間(1094~1151年),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釋、道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石門山因有大石夾峙如門故名,造像崖面全長71.8米,高3.4-5米,共有300餘造像,通編為16號,其中有造像12龕,宋碑2通,民國年間碑刻1通。

5、石篆山摩岩造像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佛會村(原屬石桌鄉,位於城區西南約20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典型的釋、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區,十分罕見,對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宗教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石篆山因岡巒回環如篆故名,山有佛惠寺(佛會寺),廟西一里許為佛灣(子母殿),有造像10龕,200餘尊,均為北宋元豐五年至紹聖三年間(公元1082~1096年)銅鼓石篆庄莊主嚴遜主持開鑿。因系嚴遜一手主持開鑿,內容無一相同。

佛惠寺現已殘破,存宋碑1通,明清碑5通,少許圓雕石像。造像崖面長約130米,高約3-8米,通編為10號。

6、大足多寶塔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北山北塔坡,俗稱北塔或白塔,興建於南宋紹興十七年至二十五年(1147年~1155年),為樓閣與密檐相結合的磚塔,外13級,高33米,8面,腰鼓形,底邊寬4米,8角,每角立1石柱,蟠龍纏繞,頂托蓮台。塔門向南,內有8層,可由中心梯道盤旋而上。

內外共有127龕造像,鐫記70餘則。塔底層外壁有北、東、西3龕造像,塔門西側有「大宋丁卯趙瓦造」題記,北龕刻釋迦佛坐像,東龕刻有文殊騎獅,西龕刻有普賢乘象。每層均有石刻、浮雕,頂層已有損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足石刻

閱讀全文

與大足石刻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給父母買二手房離自己家近要考慮哪些 瀏覽:282
102項體檢都有什麼費用多少 瀏覽:41
高淳區駕駛證換證體檢表在哪裡拿 瀏覽:754
父母之愛怎麼配圖 瀏覽:794
靈活就業交養老醫療哪個合適 瀏覽:278
手指游戲重陽節教案 瀏覽:400
生肖適合老年人戴嗎 瀏覽:845
父母口頭承諾把房子給我該怎麼辦 瀏覽:454
父母同姓生孩子取什麼名字好 瀏覽:511
老人家脖子拉了下痛掛什麼科 瀏覽:62
柒拾歲老人每天吃多少肉合適 瀏覽:508
60歲雙側乳腺退化不良的原因 瀏覽:264
糧食局下崗職工社保退休金 瀏覽:504
80歲老人大腿骨折多久才能好 瀏覽:563
兒子可以給父母交養老金嗎 瀏覽:602
湛江哪裡可養生 瀏覽:566
2017年鎮保退休工資 瀏覽:497
體檢後去哪裡換證 瀏覽:926
企業退休金計時公式 瀏覽:115
補充養老保險交多少劃算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