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香孝親.這個故事記錄在《三字經》中,你知道是什麼嗎
2015-06-28
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於寫文章,當時的人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親。
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
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里,躺一會兒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
夏天夜裡很熱,黃香就手執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
人們想,這樣孝敬父親的人,一定很愛自己的國家。黃香長大後,人們推舉黃香當地方官,黃香果然沒讓大家失望,在黃香的領導下,家鄉的日子越過越好。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
Ⅱ 關於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故事
①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
孝順典故,耐心細致照顧體弱父母
②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灶世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③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黃香溫席,東漢黃香孝順長輩。夏日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④ 我知道《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就是講什麼
《三字經》中的句子
香九齡,
能溫席①;
孝於親,
所當執②.
融四歲③,
能讓梨;
悌於長④,
宜先知.
〔注釋〕
①香:黃香,據說他九歲就懂得孝順父母雙親,冬天臨睡以前給父母暖被窩。
②執:遵守。
③融:孔融,漢代的名人,相傳他四歲就懂禮節,知謙讓。一天,鄰居贈送一筐梨,孔融見哥哥們爭著挑大個兒的吃,就在一旁從容地等著,最後才取了一個小梨。別人問他為什麼不挑大的,他回答說:「我年歲小,應該吃小的。」
④悌於長:尊敬和愛戴兄長。悌,敬愛,指弟弟敬愛和順從哥哥。
〔大意〕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州攜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解冊辯伏釋】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准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⑤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什麼意思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歷史背景: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⑥ 香九齡 ,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告訴我們什麼
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
⑦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悌於長 宜先知的意思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結交益友,學習學習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的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孝順父母是兒女應該做到的。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美德,應該及早教育培養。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還有個故事呢~! 黃香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⑧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四句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要簡寫。
在中國的古書上,有「香九齡,能溫席」的記載。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為了讓我舒服,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⑨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意思
釋義: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一、出處
宋·王應麟《三字經》
二、原文(選段)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譯文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人生急當首務者,莫大於孝悌,其次一等,多見天下之事,以廣其所知,多聞古今之理,以廣其所學。
一、創作背景
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
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二、賞析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
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⑩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專傷。他本就屬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
(10)關於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故事擴展閱讀: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後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後臨朝。
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准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
范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
Ⅲ 孝義典故之黃香溫凊
百善孝為先,孝,一直都是中國人極為看重的品質。從古至今,都流傳著許多孝子的故事,其中就有個年紀雖小、卻懂大孝的主人公—— 黃香。
黃香溫凊()
詩曰:黃香九歲,母喪父存,溫衾扇枕,奉侍晨昏。
東漢時有個人,姓黃名香,字文強。在他九歲的時候,母親便病故了。雖然黃香只有九歲,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黃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親,常潸然淚下,鄉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稱贊他是個孝子。失去了母親的黃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傾注於父親,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親自動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親。
三伏盛夏,酷熱難當。每天只要吃過晚飯,就可以看到鄰居們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涼聊天。小孩子這時總是會趁機要求大人們講故事,要不就是追逐著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這么多人中,卻永遠找不到黃香的影子。原來細心的小黃香,擔心勞累一天的父親因天太熱,睡不好覺,正拿著扇子在床邊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換右手,右手酸了,再換左手。就這樣一下又一下的扇著,一直扇到席子已經暑氣全消,黃香才會去請父親上床睡覺。一夜、兩夜……整整一個夏天都這樣。
過了秋天,隆冬來臨,每到晚上整個屋子就冷得像冰窯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順的黃香,仍然有辦法讓父親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黃香就會鑽進父親冰冷的被窩里,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焐得暖烘烘的,然後再請父親去睡,這樣父親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香的孝行,傳遍了左鄰右舍,傳遍了陪橋全縣,也傳遍了全國。九歲的孩童能這樣懂得孝順父親,感動了太守劉護,他上書向朝廷申報,推舉黃香為「孝廉」,黃香由此成為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兒童。當時有「江夏黃香,天下無雙」的贊譽,後來他當了官,做了尚書令。
雖然現在時代不同了,也已經不需要為了讓父母睡個安穩覺而費心的扇風或暖被窩了,但是我們需要有一顆孝心,方式可以隨著時代而改變,但重要是心意不變。同時,我們也需要明白,是否懂「孝」與年齡無蔽春關,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太小就什麼都不懂,很多不好的方面都去縱容,而好的方面卻不去引導,孝,是需要從小區培養的蘆並猛品德。
Ⅳ 關於孝的故事(有名字)黃香溫席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他,一個孩子;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他,只有9歲,從小孝敬父母,而後被舉孝廉,忠於職守,勤政為民。他的名字叫——黃香。
九齡黃香 扇枕溫衾 為官勤政 天下稱頌
黃香,字文強,漢朝時期江夏人。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工具。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父親也一定很冷吧。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子,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子里,用自己的體溫,焐熱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父親很受感動。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涼,盡管每個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夜深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父親,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孩子,你干什麼呢?這麼熱的天氣。」父親心疼地說。
「哦,我看屋裡太熱,蚊子又多,就用扇子在屋裡扇一扇。這樣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黃香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緊緊地摟在懷里,「我的好孩子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能舒適地早些入睡。
就這樣黃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在街坊鄰居傳開了,人人都誇獎黃香。9歲的小黃香也被人稱頌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人們都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
江夏太守聽說了黃香的事跡後,將他徵召為「門下孝子」。從此,黃香舉孝廉入仕,果然不負眾望,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公元84年,漢章帝特別下詔命黃香至東觀閱覽官藏的典籍。正逢千乘王劉伉當時在行加冠禮,章帝在中山王府第,召黃香至殿下,向諸王推薦說:「這位就是『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啊!」左右臣子沒有不為之另眼相看的。
漢章帝時期,黃香被拜為尚書郎,是皇帝身邊的近臣。他工作盡心盡責,晝夜不離尚書台。
到漢和帝時,黃香先後被拜為左丞、尚書令,更受重視。一次,他本來要被任命為東郡太守,可他認為自己不適合,就極力推辭。漢和帝也不想讓他離開,就讓他留下繼續任尚書令。黃香也沒辜負皇帝的信任,將軍國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漢安帝時,黃香被任命為魏郡太守,任期內,魏郡遭受水災,他把自己的俸祿及皇帝賜的錢財都捐出來賑濟災民,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
黃香的一生,以孝子、賢人馳名於世。清代進士蔡振中曾在拜竭黃香墓時題詩一首贊曰:
南國無雙土,東京第一流。
風霜餘孝魂,爵秩賁荒丘。
姓字樵人識,箋書國史留,
更行瓊葬處,千載哭忠侯。
Ⅳ 黃香孝敬父親表現在:冬天什麼和夏天什麼
暖床、扇枕。
黃香年紀雖小,卻做事不顧勞苦,失去母親後,他更珍惜與父親在一起的日子。冬天天寒地凍滾陪攔的時候,在父親上床睡覺之前,黃香就以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亂笑父親的被窩,而到了夏天的時候,酷暑炎熱,黃香就揮著扇子使父親的枕席子涼快。
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大胡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Ⅵ 黃香溫席的故事
漢朝的時候租悄,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慧者,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拓展資料:
原文:
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母帷帳,令枕席清涼,蚊蚋遠避,以待親之安寢;至於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卧。於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注釋:
昔:往昔。
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內。
方:才。
事:侍奉。
則:就。
扇(shàn):扇風。
帷帳:帳子。
令:使,讓。
蚋(ruì):吸人血的小蟲。
遠:形容詞作動詞用。使??遠。
以:讓。
安:舒服的,前型薯安心的。
於是:於是。
寢:睡。
至於:到了。
以:用。
暖:形容詞作動詞用。使??暖和。
衾(qīn):被子。
待:等待。
是:這。
播:傳播,流傳,散布,傳揚。
京師:京城;國都。
號:稱,宣稱。
啟示:
黃香侍奉父親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致、純真的孝心,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自然萌發、激發出來的孝,又是出於天性的、並盡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要知道,他們把我們照料成大人時有多麼辛苦。
人物簡介:
黃香(約68年-122年),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 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他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後任郎中、尚書郎、尚書左丞。又升任尚書令,任內勤於國事,一心為公,曉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有方,受到漢和帝的恩寵。後出任魏郡太守,於水災發生時以自己的俸祿賞賜來賑濟災民。不久被免職,數月後在家中去世。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聞名於天下。《三字經》中有對黃香的描寫:"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Ⅶ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講的是東漢人黃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下:
黃香是東漢時期的江夏人,他的母親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只靠父親一個人養育他。
黃香非常的孝順,為了不讓父親太勞累,所有的家務事都是由自己動手做的。夏天時,他會用扇子把席子給扇涼了,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氣變冷了,黃香總會在父親睡覺前,把被窩躺暖之後,才讓父親入睡。
黃香這種孝行,沒有多久便傳遍了整個縣城,大家都誇黃香是個孝順的孩子。這種孝順的行為,的確很令人欽佩。
(7)黃香是怎樣孝順父親的擴展閱讀:
黃香字文強,是江夏安陸人。九歲時他的母親去世,黃香思念至極,致使形容憔悴差點死去,被鄉里人稱贊為孝子。十二歲時,他的事跡被江夏太守劉護聽說,劉護即徵召他到自己府里做官,代理門下孝子的曹吏,十分喜愛、敬重他。
黃香家境清貧,家裡沒有僕人婢女,自己親自操勞家事,盡心奉養長輩。並且廣泛地誦習儒家經典,深求精通道德學術,寫得一手好文章。京師的人稱贊他說:「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延光元年(122年),黃香升任魏郡太守。魏郡里原有的園田,常常與人分種,一年收獲幾千斛的穀物。黃香說:「《田令》說『商人不務農』,《王制》說『做官的不耕田』,做官拿俸祿的人,不應與百姓爭利。」一到郡里就把內外的園田都出租給別人耕種。
同年,郡中發生了水災,百姓都陷入飢荒的狀況,黃香把自己的俸祿以及得到的賞賜,全分給災民,富豪大族也各自提供義谷,來補公家貸放災民的不足,災民因此獲得保全。但在不久後,黃香還是因水災被免官。幾個月後,便在家中去世。
Ⅷ 黃香九歲時能溫席的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出自宋代王應麟《粗銀三字經》,是意思是: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具體故事如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人。 他九歲那年,他的母親去世了。 盡管他還很小,但他知道孩子應該孝順父母。 為了照顧父親,黃香在夏天用風扇站在父親的床旁,將枕頭墊子冷卻,將蚊子趕到很遠的地方,然後恭敬地請父親休息。
冬天,當他擔心父親的受凍,他便為父親暖被子。就這樣, 黃香長大後知識淵博,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受到人們的稱贊和愛戴。
(8)黃香是怎樣孝順父親的擴展閱讀
黃香的生平事跡
1、門下孝子
黃香字文強,是江夏羨凳嘩安陸人。九歲時他的母親去世,黃香思念至極,致使形容憔悴差點死去,被鄉里人稱贊為孝子。十二歲時,他的事跡被江夏太守劉護聽說,劉護即徵召他到自己府里做官,代理門下孝子的曹吏,十分喜愛、敬重他。
黃香家境清貧,家裡沒有僕人婢女,自己親自操勞家事,盡心奉養長輩。並且廣泛地誦習儒家經典,深求精通道德學術,寫得一手好文章。
2、曉習邊事
永元十二年(100年),東平、清河二地報告稱卿仲遼等人謠言惑眾,此案牽連到近千人。黃香分別據實上奏,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對郡國的疑案,往往從輕處理,愛惜人命,只恐無法做到。他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都很適當。
和帝知道他勤勞為國,多次賞賜他,生病時派人慰問,又賜他醫葯。黃香在任內還推薦了不少的賢才,和帝對他十分寵信,輿論都譏諷他得到寵信過了頭。
3、免官病卒
延光元年(122年),黃香升任魏郡太守。魏郡里原有的園田,常常與人分種,一年收獲幾千斛的穀物。
同年,郡中發生了水災,百姓都陷入飢荒的狀況,黃香把自己的俸祿以及得到的賞賜,全分給災民,富豪大族也各自提供義谷,來補公家貸放災民的不足,災民因此獲得保全。 但在不久後,黃香還是因水災被免官。幾個月後,便在家中去世兄行。
Ⅸ 我國古代九歲就懂得孝順父母的是誰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講的是東漢人黃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下:
黃香是東漢時期的江夏人,他的母親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只靠父親一個人養育他。
黃香非常的孝順,為了不讓父親太勞累,所有的家務事都是由自己動手做的。夏天時,他會用扇子把席子給扇涼了,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氣變冷了,黃香總會在父親睡覺前,把被窩躺暖之後,才讓父親入睡。
黃香這種孝行,沒有多久便傳遍了整個縣城,大家都誇黃香是個孝順的孩子。這種孝順的行為,的確很令人欽佩。
墓葬紀念
黃香墓在今雲夢縣城北郊十五華里。據孝南區董永街黃桂庭老人所存之敦本堂《黃氏宗譜》記載:該墓為清康熙四十九年新安派裔孫置地重建,墓前有湖廣總督郭世龍加建的石牌坊,墓園佔地八畝,墓碑高七尺,寬二尺五,上刻:「漢孝子魏郡太守尚書令黃公諱香字文疆府君之墓」。於上世紀50年代擴建漢襄公路時被平。
另在禹州亦有黃香墓,位於郭連鄉黃台寨村東側的孝崗上,其墓冢仍存。墓前原有一通大石碑,上刻「漢尚書令黃香之墓」,此碑已佚。黃香墓1958年就被公布為禹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