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也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這句話中告訴了我們做事應有的態度:做任何事情,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畏艱難,不怕曲折,堅韌不拔的去做,才能最終達到目的。
說到這里,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紅遍網路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孝女謝淑華為圓母親的「旅遊夢」,用平板車拉著母親去旅行,總行程達24000餘里,這途中的艱辛,沒有經歷過的人難以想像,更無法體會。她走的路又豈止是千里那麼近,甚至她走的每一步都比別人要艱辛得多,因為她不是一個人在走,而是拉著板車上的母親在走。是什麼讓她做出如此驚人的舉動?當別人問起她時,她說她帶母親走的路還不及當年上學時母親接送她的路程的三分之一,如今母親老了走不動了,她想去看的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她都會帶著她去看。且不說她與母親之間的愛,也不說她對母親有多麼的孝順。就單從她那不畏遙遠、不懼艱難的精神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不僅是愛的力量,更是堅持的力量。
說到力量,水滴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滴水也能穿石,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對不敢相信這水滴的力量是這么的強大。小時候家裡的房子是瓦房,每次下雨就能看到雨滴從屋檐滑落到地面的場景,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雨水落下的地面有著一排大大小小的坑,長大後才知道這是雨水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地滴落到地面形成的,剛開始誰也看不到成效,但它卻歷經了不只千千萬萬次的重復,達到了驚人的效果。能與其說這力量來自這雨滴,不如說這力量來自於堅持。
由此可見,堅持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如果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能有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想應該不會有做不成的事吧?
其實,在成為一名青椒之前,我是一個比較安於現狀的人。說得好聽點是容易滿足,說得難聽點就是沒有追求,不願跳出舒適區去追求更高的成長。
2013年走出校園,經歷實習、找工作……幾經周折,嘗夠了出門在外的辛苦,後來回到家鄉經過努力成功考上教師編制,擁有了一份比在外待遇稍好的工作,然後每天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周末再睡個大覺,吃喝玩樂,我一度覺得我這輩子都應該是這樣了。抽時間學習?成長?說實話,幾乎是沒想過。也不想去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遇上青椒計劃,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團體。在這里,連非常優秀的人都還在不斷地學習,而且比誰都努力。而作為新青椒的他們,也都在堅持著學習,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正因為遇上這樣一個團體,我感到無比的羞愧,為那個曾經貪婪地活在舒適區的自己而羞愧。
今晚聽了君君老師的分享後,更是清楚了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她提到人的成長曲線是呈S型的,把人的成長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最初階段、增長階段、飽和階段。
最初階段 :處在這個階段時,人的上升是緩慢的,所做的一切都非立竿見影的,所以處在這個階段要有進展遲緩的思想准備。但這個階段卻是一個人做好每件事情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唯有在這個階段堅持地付出努力,才能最終獲得成功。而人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堅持下來。
增長階段: 這個階段唯有在上個階段堅持不懈,才能在這個階段厚積薄發,彰顯成效。善加各種變數條件可以預測的爆發式增長。
飽和階段: 這個階段是技能日益精湛並趨於飽和的狀態,進步速率日漸衰微。但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止步不前了,相反得,這正是我們尋找下一次顛覆的窗口。我們不應該畏懼從這一條成長曲線跳到下一條成長曲線的勇氣,享受很容易,但偉大往往來自於放棄享受。
聽了君君老師的課程分享,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僅僅只是處在成長的最初階段,在這個階段也許我做的一切都看不到效果,但是現在的我,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成長,只因為不想在應該付出的年齡,只為生活的安逸。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它。
所以,這段時間我一直堅持地去聽每一節課,堅持認真打卡,堅持寫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因為我相信了堅持的力量。另外,因為從小沒有養成看書的好習慣,現在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讀書少的給自己帶來的阻礙,所以,我現在每天還會堅持讀半小時的書。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每天積累一點點,總會有所收獲。
在青椒學習的這段時間給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讓我相信了堅持的力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這種力量驅使著我,哪怕看不到進步也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相信只要努力,成功就在不遠的將來。
❷ 你所嚮往的詩和遠方,父母也需
01
江西衛視曾經有一檔明星真人秀節目,叫《帶著爸媽去旅行》。
在節目里,明星和他們的父母們要結伴一起旅行,並且共同完成一系列挑戰。他們一起在異國他鄉跳起民族舞,學做當地的美食;一起乘坐熱氣球穿越古老的城堡;一起做游戲並且一起接受懲罰。
在旅行的過程中,他們有過很多的摩擦,甚至是爭吵,但他們很快會達成共識,恢復親密,給予對方充滿愛的擁抱和感動的淚水。
在這珍貴的時光里,明星們各自體會到了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父母們亦更加理解了孩子的艱辛。
這場神奇而精彩的旅行,詩一般夢幻而美麗的遠方,彷彿是一把心靈的鑰匙,開啟了他們彼此最隱秘的柔軟,又彷彿是一條暖流,流過彼此的心房,熨帖著曾經所有的遺憾。
在第二季收官之時,父母們分別給自己的孩子寫了一封信,當明星們讀到信的那一刻,紛紛感動落淚。無論是硬漢如印小天和孫堅,還是女漢子謝依霖和柳岩,都沒能控制住內心對父母的洶涌情感。
天下父母心,皆是相同,在書信里,父母們給予了孩子相同的祝福,並感謝這場美好的旅行,因為一起旅行的日子,是孩子們少年離家之後,他們相處的最長也是最親密的一段時光。
02
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暫且等待的。等待有錢,等待有時間,等待有心情,等待有沖動。可是有一件事,偏偏就要趁早,那就是對父母的陪伴。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一不小心,便只能徒嘆後會無期。
我的一位朋友,無論是容貌、事業或是愛情,都甚是普通,但在他普通的人生表象之下,卻隱藏著對生活火一般的熱情。
他自大學畢業後便潛心於工作和賺錢,白日里在公司寫方案做設計,夜晚月暗星稀之時依舊伏案不休,做著各種兼職。終於,三年之後,他攢夠了一筆錢,然後迫不及待地與父親一起開始了自己的GapYear(間隔年)。
原來他的母親早逝,是父親一直獨身照顧他。父親年輕時也是一位理想青年,喜歡四處旅行,只是因為照顧孩子,才擱置了自己大半生的喜好。而如今,父親已經陪他長大,他便想陪父親變老。不僅要陪父親變老,他還要圓父親曾經的夢想。
他說,自己的陪伴一定要追得上父親老去的速度,一定不令他在步履蹣跚之時艷羨著別人的詩和遠方。
於是,兩個男人,一個年輕似火,一個精神矍鑠,他們開著車帶著狗,開始了一段親密無間的旅行。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他們一起露營一起攀山,一起拜佛一起跳躍。在灑滿月光的沙灘上,在皚皚白雪的山腳下,兩個人勾著肩搭著背,喝著啤酒唱著歌,快樂得無與倫比。
03
每次看到我的這位朋友在朋友圈裡發出的照片,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動畫影片《飛屋環游記》。電影里,一個古怪的老頭,一生都在盼望去遙遠的瀑布旅行,可因生活瑣碎,直到老伴去世也未能攜手同行。但在機緣巧合下,他最終與一個胖孩子坐上了氣球飛屋,開始了南美洲的奇幻之旅,實現了平生所願。
想到這個怪老頭和胖孩子,再看看照片里洋溢著幸福的父子倆,任誰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世人都在稱頌,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可是,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年輕人才會心懷遠方,那些平生歷盡周折的白發老人,內心對遠方亦是有著渴盼與期待。
朋友說,他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光,也許就是與父親一起旅行的那大半年了。那樣的安心、踏實、富足,無法用任何事物來交換。
因為他陪伴父親的這一路,令他覺得天地雖變幻如轉燭,歲月卻永不會將二人分開。
與父母一起旅行,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冒險,一路上會有許多不可預料的摩擦、分歧或者是麻煩,以及諸多令人措手不及的突發事件。
可是,這一路上,也會有很多的驚喜和感動。在碎光粼粼的海灘,與父母並肩而坐看夕陽;在風吹草低的草原,看父母的`發絲拂過笑臉;在庄嚴肅穆的廟宇前,攜手一起轉動起經幡,還有什麼畫面,能比彼此陪伴更美更動人?
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而陪伴,是所有詩歌里,最令人動容的柔軟,也是對父母最貼心的孝順。
04
猶記得,被譽為中國十大孝子的王凱、王銳兄弟倆為了實現母親的夙願,自製板車,載著八旬母親暢游中國。三人風餐露宿,在三年裡,徒步跨越1000多個城市,完成了母親暢游中華的感恩之旅。
無獨有偶,在他們的感召下,63歲的退休職工謝淑華也用自製的鐵板車拉著她90歲的母親,在一年的時間里,從上海到北京,從北京到海南,徒步走過了兩萬多里。
所謂的孝順大概如此吧,那便是給予父母最想要的那種陪伴。
在父母腿腳尚且靈便之時,帶他們走過千山萬水,在父母眼神尚且明亮之際,帶他們看世間風景,眼前的生活無論是否苟且,也一定要陪他們親眼見一見遙遠的詩和遠方。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生命里的間隔年,我們的時間被工作、家庭壓榨得所剩無幾,在一地雞毛里默然喟嘆,分身乏術。
可是若真的有心,我們仍可以從忙亂的苟且中抽身幾天,哪怕是短暫的假期,也可以陪父母去他們想到達的遠方,過幾日詩一般的好時光。
世間的孝順有很多種,而有一種孝順,叫帶著父母去旅行。趁著風清氣朗、花好月圓,與他們一起出發。
你們無需走得太遠,亦無需走得太久。因為在父母眼裡,有你的地方,便是最美的風景,有你陪伴的日子,便是世間最好的時光。
❸ 為什麼父母也需要和你一起旅行
世間的孝順有很多種,而有一種孝順,叫帶著父母去旅行。趁著風清氣朗、花好月圓,與他們一起出發。
你們無需走得太遠,亦無需走得太久。因為在父母眼裡,有你的地方,便是最美的風景,有你陪伴的日子,便是世間最好的時光。
❹ 謝淑華的所作所為弘揚了中華明族的什麼傳統美德
孝道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❺ 謝淑華觀後感450字作文
謝淑華,女,1951年1 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退休幹部。住豐縣錦綉水岸小區,謝淑華一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他們夫妻互敬互愛,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兩個兒子自主創業,誠信經營,家庭幸福。2013年4月24日,63歲的她和90歲的母親許美榮老人,參加了由中華孝道促進會主辦的「拉著媽媽去北京」活動,徒步2萬余里路,往返20多個省,3個直轄市,沿途應邀做了100餘場報告,新華網、人民網等240多家媒體進行了采訪和報道。趙忠祥在河南衛視《中國感動》欄目對她們進行了專題采訪,2013年3月4日,她和老母親走進中央電視台《向幸福出發》欄目,其孝行天下的事跡更是感動了全國無數觀眾,也成為豐縣婦女驕傲,在她的影響下,豐縣婦聯成立了一支感恩孝老志願者隊伍,目前已有60多名成員,主要是致力於關愛老人、幫扶老人、孝敬老人,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向社會宣傳尊老愛老良好風尚。
孝心不能等
她是豐縣商業職工學校的一名退休幹部。母親許美榮已年屆九旬,年輕時含辛茹苦養大六個兒女。母親曾感慨:生活好了,自己卻老了,一輩子圍著鍋台轉,沒有出過遠門。母親想出去看風景的想法,她一直記在心裡。她家有小汽車,但是母親暈車坐不了,「一坐上車就難受,下了車暈得不能抬頭,回到家躺在床上兩三天還起不來」。母親沒想到,女兒去年春天的一個決定,讓她的願望最終實現了。
2013年清明時節,她到徐州參加了一場傳統文化論壇,見到了拉著八旬老母親周遊全國的王凱、王銳兄弟。兩位孝子的事跡讓她深受觸動,「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急迫感,讓她當即決定加入王凱兄弟倆發起的「感恩號」車隊,也要「拉著媽媽去北京」。活動發起人王銳懷疑地說:「大姐你都63歲了,能走得動嗎?」她說:「她有這份孝心,一定能走動;她不但走得動,還不拖大家的後腿。」後來,她果然踐行諾言,成了這個「感恩號」車隊的排頭兵。
2013年4月19日下午,臨行前,小兒媳抱著她哭了:「你給姥姥再多的錢,她們都支持;可你拉板車帶姥姥出這么遠的門,她們不放心。」可她已鐵了心要去。在她眼裡,孝心不能再等,也不容再等,「金山銀山不如給母親一個靠山,給母親再多的錢不如給她一個笑臉。
2014年是個令人難忘的馬年春節,她們就在海南島度過。年夜飯的餐桌上依然有母親愛吃的家鄉味道的餃子,還多了母親沒見過的海鮮和水果。那時,她們住的地方推開窗就可以看見成片的椰子樹、龍眼樹以及一望無際的大海,「這是母親夢寐以求卻又想像不到的場景」。這里,距離她們的老家豐縣有4400多里。
孝行感天下
對她而言,這是一次以孝道為主題的長征,也漸漸從最初的踐行者成了播撒孝義的佈道者。
2013年4月24日,隨「感恩號」車隊從上海啟程,一路拉車向北,歷經43天於6月3日到達北京;同年9月17日,從北京轉而向南,2014年1月11日成功抵達祖國的最南端海南島。
一路上,無論北上還是南下,她抬頭拉車,老母親沿途看景。她們經常早上5點多就起床,平均每天行走近百里,趕不到飯店,就支鍋生火,自己做飯,有時也拿方便麵對付一頓。「苦當然苦,看到母親那麼高興就不覺得苦了。」 「旅遊最高興了。」母親的話簡短,直白,透著歡喜。走鄭州,少林寺里誦佛經;到武漢,戶部巷中吃熱乾麵;在長沙,橘子洲頭看毛主席像……每到一處景點,老人都興奮得像個孩子,眼睛裡充滿了好奇,生怕看漏了什麼。
踐行孝道不孤獨。她拉的板車上印著兩行字:「落實弟子規,做好中國人」。許多開車經過的司機,迎頭碰面的行人看到標語,看到她們都伸大拇指。她清楚記得,從上海向北走南京時,一位飯店老闆給她們上了一桌子菜,吃完硬是不收錢,說他們的老人不在身邊,想藉此機會對這個幸福的老人盡個心,也給自己的女兒立個榜樣;等從北京往南走到石家莊時,有一個范老師迎了她幾十里路,臨走時又送了近百里,一直拉著板車不鬆手,腳上打了血泡也不願回去。
她應邀在全國各地機關、企業、社區、學校、農村、監獄傳播孝道文化,開設道德講堂500餘次,影響了全國各界人士百千萬人。9月30日,她帶著媽媽走進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與著名演員凱麗一起錄制《九九艷陽天》孝老愛親專題節目,10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播出。
2014年,她被評為「有情有義豐縣人——孝老愛親之星」,她的家庭被評為市、縣最美家庭。
孝道無國界
去年9月24日至26日,由人民網韓國公司與韓國「善意回帖運動」本部共同在首爾RAUM藝術中心舉辦的「感動中國的人力車孝女謝淑華母女韓國特約演講活動」。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總領事董敏傑、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委員長崔成俊等中韓兩國政、經、媒體等各界人士100餘人出席。她在演講中,介紹了自己為報答母恩,用人力車拉著年過九旬的老母游歷祖國河山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在為期3天的行程里,韓國國家廣播電視台KBS將派記者對她母女在韓國的重要活動進行全程跟蹤報道,《朝鮮日報》、YTN電視台等多家主流媒體將對本次活動進行詳細報道。9月29日晚,中央電視台四套中國新聞節目予以報道。10月18日,受謝淑華韓國之行孝道傳播影響,韓國長壽石床有限公司委派技術專家不遠萬里來到江蘇豐縣為其母親贈送了長壽保溫床,加強了中韓兩國民間交流。
❻ 母親節的意義為什麼要過母親節
母親節的意義 為什麼要過母親節
母親節雖然是個洋節,但是對於中華民族有著「忠孝禮義」的傳統古國來說,尊重母親,孝順母親早就有禮有節。無論是二十四孝中後漢包文芳,為救母親,不怕萬險,給後人留下了千古佳話:「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還是親嘗湯葯的仁孝聞天下的劉恆,作為一國之君,母後三載病,卻是湯葯必先嘗,更是從國家的層面豎立孝順母親的榜樣。
當今,尊重母親,將中華尊母孝母的美德發揚廣大的事跡更是比比皆是。翻開中國文明網推出的「好人365」欄目。無論是河南省偃師市府店鎮西口孜村任勞任怨照顧患病多年的母親,13年如一日。每天早上背著母親爬房頂曬太陽,晚上為患病母親暖被窩,對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他被譽為當代「黃香的47歲的村民陳相鋒。還是為了照顧母親推遲婚期、辭掉工作的「好兒子」彭程,還有年已六旬卻拉板車攜九旬母親看世界的「好女兒」謝淑華,將孤老當成自己母親一樣孝順照顧的「好女兒」劉怡晴,無償贍養失憶老人16年「好兒子」季一山等一個個中國好兒女,他們都用行動為母親節增加了新的內涵和精神。
孝心其實很容易,我們不要等到節日才刻意去做,要知道孝順不能等,常回家看看,常打個電話問問,常聽聽嘮叨,常和母親聊聊家常!這樣才有說不完的母愛事,道不盡的親情緣,母親才會真正的幸福快樂。只要我們有心,天天都是母親節,每天都能讓母親感受到像過節一樣的快樂。母親節,不一定要大禮相送、錦衣玉食,只要我們能像上面這些模範人物一樣,持之以恆將母親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也同樣是給了母親最大的安慰和報答,哪怕是一句問候,即使節日不買禮物,母親也會沒有遺憾。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母親節,我們不但要用真心真誠給母親送上節日的祝福,更要關注社會上那些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用我們的愛和微笑,用我們的真誠和暖意,去給這樣需要幫助的「母親們」盡上一份心意,這才是對母親節意義精神最好的發展光大。這樣的母親節才真正令人難忘和回味無窮!
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是由一位名叫賈維斯的婦女倡導,並由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發起創立的。
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爭結束後,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講述著戰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望著台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湧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么多英勇戰士,保證了戰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因此,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思。可惜的是,這個良好的願望還沒有實現,賈維斯夫人便與世長辭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目睹母親撫養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寫出了幾十封信,發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提議創立母親節。在她的一再呼籲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和支持。
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鄭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美國政府還規定,母親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於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母親節是個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這一天,家裡的男成員要把全部家務活都包下來,兒女們每人都要做一件讓母親高興的事,以盡孝道。即使遠在異地的孩子,也要打電話向母親表示祝賀。這一天,美國人民都要在胸前佩上一朵花。母親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花,表示歡愉;母親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達哀思。
母親節創立後,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安娜·賈維斯在世時,設立母親節的國家已達43個。時至今日,歡慶這個節日的國家就更多了。母親節,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日。按慣例,「國際母親節」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舉行。
母親節在我國是地區性節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區有此節日。改革開放後,母親節也為內地所接受。廣東省於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於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組織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