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敬老人的短故事
巍峨的大雄寶殿中,一個少年正對著佛祖敬香禱告。他把三炷香都插入香爐,低聲祈禱道:「願佛祖保佑我科舉得中,加官進爵,報國還鄉。」說完又跪拜幾次,這才起身離開。
佛祖看著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語,身旁的阿難尊者問道:「佛祖,這個少年十分虔敬,發的又是善願,你為何不應?」佛祖卻是一笑,緩緩道:「還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難尊者看看香爐中兀自裊裊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二
轉眼過了十年,青澀的少年已成長為俊朗青年,已英姿勃發。當年的科舉他雖然並未得中,但是轉而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員武將,在軍中立下赫赫戰功。這次回鄉,乃是特地回來辦喜事的。
青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願佛祖保佑下官結善姻緣,妻子賢惠,夫婦和睦。」說著又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阿難尊者見到這一幕感慨良多,扭頭卻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語,不由說道:「佛祖,你為何又不應他?」佛祖笑道:「還是差一炷香。」
三
轉眼又過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進大雄寶殿的時候,額頭上已經隱約現出幾道皺紋。由於受到妻子家族的牽連,昔日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此時已經被貶黜為了地方小尉,鬱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頭,低聲禱告,祈禱自己的兒女能夠發奮讀書,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阿難尊者看看他,再又看看笑而不語的佛祖,心中嘆道:「到底還是差了一炷香。」
四
又過了十年,曾經的中年人已是漸生華發步入老年。此時的他早已經解甲歸田,安居鄉野,再也沒有從前的宏願。
老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了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來許願您從來沒有滿足過我,但是這一次卻請您務必能夠成全我的孝心。想當年我父親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撫養我長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願她老人家身安無事,舍此則再無所求了。」
阿難尊者最是善良隨喜,聽到這話已經不忍。扭過頭去看佛祖,卻發現佛祖已經面露笑容,微微點頭道:「那就如你所願。」
五
老年人走出寺院,還未到家,喜訊已經遠遠傳來,他的兩個兒子竟然同時高中朝廷文武狀元,並且朝廷還頒發下詔書,洗刷了他的冤屈,讓他官復原位,再升三級。
然而這一次,老年人卻終於沒有奉召。他已經決定從此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至於大雄寶殿中為母親祈禱的那一炷香,當然再也沒有間斷過。
Ⅱ 關於孝敬老人的劇本
第一幕[校園]
{旁白:鐵柱的父母走了好幾天的路才來到鐵柱上大學的城市}父:(上台,扇風)這天氣可真熱,俺家柱上大學都大半年沒有回家了,這不,今兒和他娘來看他,(回頭,回走)她娘,(母拄杖上)你倒是快點。母:他爹,你都不能等等俺,俺一瞎老太太能走多快。父:(站住、抬頭、回頭看母)他娘,到了,咱娃學校到了母:(點頭、激動狀)到啦?他爹,看見咱柱沒?父:讓俺在瞅瞅(東張西望狀)柱:(打電話上台)喂,小麗啊,想我了吧,中午一塊吃飯吧,最近新開了一家店,味道還不錯。(路過父母)父:她娘,咱柱,是咱柱!(拉母手)母:(激動的扔杖亂摸)柱,在哪?柱——柱:(回頭驚訝狀,握母手問爹)爹娘,你們怎麼來了?父:(扶母)你娘最近老夢見你,這不就來看看母:(握柱手,頭偏向父)盡瞎說,沒想。(摸柱臉)柱:(躲開)想什麼想,我挺好的父:柱,想吃啥就吃啥,別擔心錢(掏錢給柱)柱:(急忙拿過錢數)一塊,五毛,爹,(拿錢問父)咋都是些零錢父:(撓頭)這不是還沒來得及換么,你先湊合著用柱:哦~(突然的)噢,爹娘,我都會還要上課,要不你們先走吧。(推搡狀)母:(從包中拿出包)柱,別慌,這是你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雞蛋煎餅,讀書累,得補補柱:(推過母手中的包)娘,我不吃,你拿回去父:(拿過包塞給柱)拿上,你娘給你弄點吃的也不容易柱:行行行,(不耐煩,看錶)你們趕緊走吧!(推搡狀,父撿起杖給母)父:(扶母一同下台)柱,好好學習啊!柱:(看見小麗)小麗,等久了吧,剛有點事,所以……不生氣吧?(小麗搖頭笑)就知道你不會,走吧,計程車。
第二幕[飯店]
{旁白:鐵柱和小麗二人在飯店裡}(此時父扶母緩慢上台)服務員:二位請點菜(鐵柱接過菜單給小麗)小麗:紅燒丸子,宮保雞丁,日本豆腐柱:再來個糖醋魚{旁白:此時鐵柱的父母坐在了飯店櫥窗外的地上}父:(掏出一個饅頭掰了一半給母)吃吧,都一天了母:(把放在嘴邊的饅頭放下)哎,算了,明天再吃吧,饅頭也不多了,他爹,把水給俺(父找水,回頭,見柱親小麗,水壺掉)母:(摸到水壺)他爹,咋了?父:(撫母背)沒事,沒事。(回頭看柱,怒,沖進飯店,打柱一巴掌,指柱)你個不孝子!(小麗愣)我今天打死你!(小麗攔父,柱跑,父推開小麗追)我打你我!柱:(跑出飯店時碰倒母,母倒)爹,別打,別打了!(父追出飯店繞過母)小麗:(尾隨出飯店,見母倒在地,扶母)大娘,大娘,醒醒啊!(掏出手機給靈兒打)喂,靈兒么,你快來啊,出事了![黑燈]{旁白:鐵柱的母親被送進醫院}
第三幕[黑燈]
{旁白:當晚,鐵柱一人躺在宿舍的床上,他想起了父親}父:柱,想吃啥就吃啥,別擔心錢{旁白:他又想起了母親}母:柱,別慌,這是你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雞蛋煎餅,讀書累,得補補{旁白:他突然間覺得自己很無恥……}
第四幕[醫院門口]
{旁白:第二天,鐵柱父母要求出院,在醫院門口,他們看見了鐵柱}(靈兒扶著母,父在母身旁)靈兒:大娘,慢點兒,小心腳下。(抬頭,驚訝狀)鐵柱哥?父:(上前俯身指柱)你呀!!(轉到一旁)柱:(一直跪著)爹,娘,兒子對不起你們!!(磕頭)
[黑燈,《感恩的心》,詩歌,橫幅,演員齊出場]
Ⅲ 孝敬老人的計劃
陪伴是最長情的事,實在點就是給老人買點他們需要的東西 圍巾帽子衣服等,重要的還是經常和他們聊聊天 都他們開心開心,我覺得有時候老人和孩子是一樣的
Ⅳ 孝敬父母是做兒女的本分。請你策劃一次孝敬父母(老人)的行動打算,並寫出決定那樣做的理由。
給父母洗腳
理由: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其實父母的辛酸比我們想像的專多。他們的雙足也屬許是最容易比忽略的部分。給父母洗一次腳,再回憶下小時候自己的小腳在他們手中的模樣,其實,父母何嘗不是用自己青春去成就我們的成長!
Ⅳ 關於孝敬老人的故事30字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2、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
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3、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4、哭竹生筍
孟宗(?—271),字恭武,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Ⅵ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老人怎麼做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平時除了給予老人家更多的物質基礎和經濟條件以外,也應當多陪伴在老人家的身邊,陪伴才是對老人家最好的孝順。
Ⅶ 在孝敬父母方面,你打算怎麼做
在孝敬父母方面,你打算怎麼做 ,在孝順父母這方面 ,作為子女都應該思考這個專問屬題 ,我現在為人母 ,知道父母為孩子要付出了多麼的辛苦 ,為他們付出了一生的愛 當兒子跟女兒對我不近的時候 我會傷心,我會憤怒 所以往往有的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最大責任 ,也是孩子的榜樣 ,所以我在對父母這方面是盡職盡責的 ,無論工作多忙 我都一定要去看看我的父母 ,同時要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讓他們看到我是怎樣孝順我的父母 ,所以當我帶著孩子去在父母跟前的時候 ,幫父母做飯,幫父母洗洗涮涮 打掃衛生 陪父母看電視,嘮家常話,可以把生活當中的一些趣事,笑話講給父母聽 ,要母親一個父親帶著一天當中的陪伴 得到了兒女的撫慰 ,得到了另一代人的關愛 ,我的孝順 也會給我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 ,等我們老的時候 ,孩子們也會以我為榜樣,去孝順我們的 ,孝順是以身力行 用你的行為 去教育自已的子女 。
Ⅷ 孝敬老人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老人的
「色難」,孔子說的是:有酒食,讓給長輩『有事情,幫長輩代勞,這些都不版是真正的孝。
真正的孝應權該是發自內心的,無論心情如何,對父母保持和顏悅色最難!
的確,回看現實社會,有多少人對父母能做到和顏悅色?
差一些的,根本不顧老人生活,稍好一些的,要麼扔進養老院,要麼請保姆照顧,自認為這樣就盡到了贍養,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父母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他們根本不稀罕啥么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只希望孩子能待在身邊……
Ⅸ 我們該怎麼孝敬老人
孝敬老人這一塊的話,就應該要給他們送點禮物,多一點關心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