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有禮貌要尊重長輩的詩句有嗎
關於這方面的詩句和名言警句如下,僅供參考:
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2、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孔子
4、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5、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6、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8、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9、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0、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1、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2、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1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14、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15、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7、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1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9、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20、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2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23、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25、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26、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27、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30、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名言警句如下:
1.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2.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3.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4.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5.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6.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7.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8.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9.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10.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㈡ 誠實做人,勤懇做事,尊老愛幼,孝敬長輩怎樣解釋
傳統道德文化精髓
㈢ 做人要有禮貌,基本禮儀要懂得,比如要孝敬老人,尊敬師長,對人友好,與朋友和睦相處。這句話的意思
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啊。
㈣ 做人做事要有底線,孝順的底線在哪裡
比如讓子女不結婚陪在身邊;(若想認識老寂寞,難道不會單身試?)
比如讓剛做完手術的子女馬上陪著坐飛機去很遠的地方;(難道還能跑出地球去?)
比如讓子女把車子賣了給他們再買房子;(難道老人無處住嗎?)
比如勸自己已婚的孩子和另一半離婚;(人的眼光,難道沒有預見性嗎?)
比如要媳婦穿少數民族服裝去上班;(入鄉難道不隨俗?)
比如要內斂不許笑;(煩人面前露笑臉,難道不是找挨罵?)
比如子女讀書的時候不給錢自己申請的助學貸款,工作了才3個月把子女積攢的幾千塊錢要走讓子女連房租都付不起;(培養,難道只是給自己帶來收獲嗎?)
比如即使前一天被罵過了第二天必須笑著去端茶;(父母、子女之間,難道還會有隔夜的仇?)
比如即使媳婦懷孕了媳婦也必須給老人做飯;(十月懷胎,難道還沒有體會嗎?)
比如把家裡的點點滴滴的事情必須向老人匯報清楚;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難道非要瞎說?)
比如發生矛盾的時候說你都順著我們家不就沒矛盾了嗎?;(難道不會把此話,說給自己聽嗎?)
比如動不動就以死相逼說我馬上就死了;(難道死亡,僅僅是老人的專利?)
比如把子女的房子霸佔了給自己的另一個孩子讓兩個孫子流離失所(難道沒讀過二十四孝?)
……
我看見太多慘絕人寰和不講道理的老人,如果百德孝為先的話,底線在哪裡?(難道不在自己的心裡?)
㈤ 形容孝順父母的名言名句
1.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2.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
3.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4. 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5.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6. 孝子之於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戰國策》
7.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8.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9. 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卑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zǐ),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10.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11.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
12.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13.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我的雙親,各自尊敬自我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能夠太平了。」——(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物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伊林娜
15. 孝感動天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16.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7. 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18. 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言〉
㈥ 形容孝順父母的句子
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陸祥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早彎搏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2、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著去做;父母所牽掛的人,我親近厚待他。
3、父母之間的嚴重爭吵,往往是造成孩子神經錯亂的原因,因此我們應該極鬧雹力避免這種爭吵。
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5、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7、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勿望報,回頭但看你兒孫。
8、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9、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公姑得一孝婦,勝如得一孝子;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敬親者,祖父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㈦ 敬老愛老的好句子
1)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3)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4)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5)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6)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7)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8)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9) 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1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11)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12)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3)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14)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15)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16)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17)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秀《弟子規》
18)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20)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關於尊老愛老的名人名言(經典版)
1)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5)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6)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7)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8)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9)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10)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1)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12)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13)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14)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15)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6)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17)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8)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9)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
20)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㈧ 最美家庭推薦詞
家是情感的依託,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人生旅途的驛站。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擁有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家和萬事興」,家和出慰藉,家和出力量,家和出堅強。
我的家是溫馨幸福的五口之家:婆婆、丈夫、女兒、兒子和我,全家遵紀守法,互敬互愛,樂於助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我為能夠擁有這樣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感到無比的榮幸和幸福。
家是需要精心的呵護和經營的,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在生活中我們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經常交流溝通思想,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沖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共同的生活經歷使我們的心貼的更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和同事的羨慕和稱贊。
家不是互不相讓,各自講各自大道理的地方,而是講情講愛的地方。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相互體諒,換位思考,當意見不統一時,為了顧全大局,能夠適當做出讓步,以及勇於自我批評,多包容,少苛責,忽略對方的缺點,以欣賞的眼光善於發現對方的優秀,不斷放大對方的優點,做到心中有愛,心中有情,有愛才可傾力營造家的和諧溫馨;有情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風暴雨。
家的和睦不僅是要關愛自己的家人,而且還要處理好鄰里關系,和鄰居們和睦相處。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輩輩親。鄰居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都熱心幫助。鄰居經濟上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我們也力所能及的盡量給予幫助。多年來,我們與鄰居和諧相處,相互間彼此尊重,也結下了很好的人緣。
家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家是最好的教育課堂,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應不斷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努力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孩子懂得誠實誠信、孝敬老人、與他人和諧相處等等做人的道理。在我的教育帶動下,女兒變得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關心他人了,她會把洗好的水果先拿給長輩吃,也經常幫我做家務,當家裡來客人時,女兒能主動給客人打招呼問好,並倒水端茶招呼客人,認識我女兒的人都會誇她:是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年我公公不幸患上了 病症,花費了巨額的醫葯費,病情卻沒有一絲好轉,反而日漸加重,家人難以接受這個現實,思想壓力較大。那段時間我寸步不離的守候在公公病床前,不怕臟,不怕累,精心服侍老人起居,給老人擦洗身體,受到了病房內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的贊譽,同時我還耐心疏導家人:「一定要堅強,一定要振作精神,讓我們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共同面對難關」。婆婆和丈夫大為感動,熱淚盈眶的說:「謝謝了,這個家多虧有了你······」,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公公說,他久病床前有孝媳。身為一名工作繁忙的女警,我既要服侍公公,又要處理繁忙的公務,於是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飯菜端給家人,然後去上班,下班之後還要去醫院服侍公公,直到深夜才能休息,可是我毫無怨言。公公病危臨終前,不舍的拉著我的手,緩緩的說:「孩子,辛苦你了,能遇到你這樣好的兒媳,是我全家的幸運,此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丈夫婆婆也逢人便誇我賢惠勤勞、為人孝順,自從嫁過來,從來沒有和家人沒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婆媳猶如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㈨ 孝敬父母的短句
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回順,鳥獸尚答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2、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著去做;父母所牽掛的人,我親近厚待他。
3、父母之間的嚴重爭吵,往往是造成孩子神經錯亂的原因,因此我們應該極力避免這種爭吵。
4、父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容易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上癮。
5、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