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感想的作文怎麼寫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更代表著我們應該敬老『愛老`尊老。
這個節日裡面,不止這個節日里,無非就是給老人捶捶背,斟一杯茶,幫他們洗洗衣什麼的,多多孝敬他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除了做做些家務,做做一些菜,也不會為我們做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最疼我們了。我沒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吃的留給自己吃,沒見過他們大手大腳地花錢,沒見過他們很少給自己添過新衣。他們都省的省的,拿好的給我們,那衣服補了又補,看著心酸……
秋風起,天氣涼。奶奶總問我:「穿這么少,冷不冷啊?」這時,我便變得不耐煩的轉過頭去,很煩躁的說:「不冷不冷!」。心想:奶奶可夠啰里啰嗦的了。有時往往沒等奶奶說完,我就會不耐煩的說上一句:「行了行了,整天說這句話,耳朵都快長出繭子了。」「誒誒」奶奶邊說邊吸著鼻子,好像有什麼纏著她的鼻子一樣。這時,我終於忍不了了,說出了我這些年對她的意見像苦水一樣倒了出來:「吸什麼吸,不覺得難聽嗎?還有,您能不能洗手別那麼省水,現在又不是不給你洗手,就是您的節約,就讓我覺得心酸,衣服為什麼要補了又補,您可以叫爸媽買啊……」所有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奶奶聽了,沒有罵我,只是眼中閃著淚光,走開了。這時,媽媽聽見了,馬上下樓扇了我兩巴掌,拉我到房間,開始教育我:「你不可以這么沒禮貌,她是你奶奶,你爸爸的媽媽,你不可以說你自己的奶奶壞話,這么多年來,你都不知道她為你付出了多少……」跟著,媽媽說了奶奶為我做的那些感動的事情,我聽了,眼淚不聽話的落下……回到過去想想,都是我的臭脾氣作怪,我在這對我親愛的奶奶說:「奶奶,對不起!」
歸根到底,也就是要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讓他們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也能感受到我們的重陽敬老的美德!古代有孔融讓梨,現代有許多敬老楷模,就讓我也加入進去這個美德行動中去吧!
B. 重陽節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更代表著我們應該敬老『愛老`尊老。
這個節日裡面,不止這個節日里,無非就是給老人捶捶背,斟一杯茶,幫他們洗洗衣什麼的,多多孝敬他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除了做做些家務,做做一些菜,也不會為我們做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最疼我們了。我沒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吃的留給自己吃,沒見過他們大手大腳地花錢,沒見過他們很少給自己添過新衣。他們都省的省的,拿好的給我們,那衣服補了又補,看著心酸……
秋風起,天氣涼。奶奶總問我:「穿這么少,冷不冷啊?」這時,我便變得不耐煩的轉過頭去,很煩躁的說:「不冷不冷!」。心想:奶奶可夠啰里啰嗦的了。有時往往沒等奶奶說完,我就會不耐煩的說上一句:「行了行了,整天說這句話,耳朵都快長出繭子了。」「誒誒」奶奶邊說邊吸著鼻子,好像有什麼纏著她的鼻子一樣。這時,我終於忍不了了,說出了我這些年對她的意見像苦水一樣倒了出來:「吸什麼吸,不覺得難聽嗎?還有,您能不能洗手別那麼省水,現在又不是不給你洗手,就是您的節約,就讓我覺得心酸,衣服為什麼要補了又補,您可以叫爸媽買啊……」所有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奶奶聽了,沒有罵我,只是眼中閃著淚光,走開了。這時,媽媽聽見了,馬上下樓扇了我兩巴掌,拉我到房間,開始教育我:「你不可以這么沒禮貌,她是你奶奶,你爸爸的媽媽,你不可以說你自己的奶奶壞話,這么多年來,你都不知道她為你付出了多少……」跟著,媽媽說了奶奶為我做的那些感動的事情,我聽了,眼淚不聽話的落下……回到過去想想,都是我的臭脾氣作怪,我在這對我親愛的奶奶說:「奶奶,對不起!」
歸根到底,也就是要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讓他們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也能感受到我們的重陽敬老的美德!古代有孔融讓梨,現代有許多敬老楷模,就讓我也加入進去這個美德行動中去吧!
C. 重陽節你的活動感受是什麼5字
10月7日,農歷九月初九,是老人們的節日。
上午,已退休多年的老領導陳明喜書記派人來告訴我,晚上一些老人們要在原種場辦公樓門前自發地搞一個「九九重陽節文藝晚會」,請我前去觀摩,作為一個基層文化人,我當然是樂於受命的了。
晚上7點鍾不到,由夕陽紅腰鼓樂隊自發組織的「慶祝九九重陽節文藝晚會」就拉開了序幕,首先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夕陽紅腰鼓隊的老人們,他們身著耀眼的節日盛裝出場亮相,隨著鼓點節奏的起伏,舞姿和隊形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支老年腰鼓隊以「夕陽紅」命名,共有近20名成員,年齡大都在48—65歲之間,從2003年浩口鎮開展健身活動以來,自發成立的這種民間文藝團隊已經發展到了上十個,夕陽紅腰鼓隊是其中之一。
第二個節目依然是以老年人為主體的紅綢舞《歡聚一堂》,後來又相繼表演了扇子舞、筷子舞、倫巴舞等節目,中間還穿插了幾個男、女聲獨唱節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汪湖村60多歲的劉訓玉以一首《父親》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這台節目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老年人為主體,真正體現了在新的社會制度環境下,整個老年群體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為。在這些老年人群體中,不僅有在公務員崗位上退休的幹部、有從教育部門退休的教師、有從棉花采購部門和其他單位退休的老者,也有從村組上來的老人。
轉眼間,一個多小時的文藝節目就要結束了。在觀眾逐漸散去的同時,很多老人們意猶未盡,遲遲不肯離去,還在樂隊的鼓樂聲中樂和著、陶醉著……
時針已快指向21點,在集鎮西部318國道南端,丁氏橋頭糧油店門口依然聚集著不少愛好交誼舞的中青年男女……
按照常規,傍晚的浩口集鎮,健身、腰鼓活動每天都在如期開展……
遇到重陽節這個喜慶節日,浩口秧歌腰鼓協會、柳洲村花鼓劇團在受到後湖管理區工會的多次邀請之後,還派出了近30人的文藝隊伍乘專車去參加了後湖管理區組織的大型娛樂晚會。
新的時代,有了不斷發展的經濟作為支撐,農村的文化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人們逐漸由被動地欣賞別人演出發展成為主動地參與各項文化活動,這種由欣賞到自我參與意識的增強,體現了時代的進步,體現了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提高,通過人們對文化活動的參與和介入,黨和政府的凝聚力不斷得到增強,人們的精神狀態和情操也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得到了新的升華。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給我們的黨和政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農民十分盼望建
D. 重陽節感受作文六百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裡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裡甜甜蜜蜜,心裡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E. 重陽節的感受有哪些
重陽節的感受有:
正如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寫了主人公當時登高望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描述。每到重陽節就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將這美德傳承下去,讓每一天都成為「重陽節」,同時,祝願天下的老人都健康快樂,永遠年輕!
古人過重陽節,包含著人們美好的祝福與夢想。這一天,人們踏秋登高,交流感情,鍛煉身體,親近自然。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秋天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在北方大多不過這個節日,而在南方是相當重視這個傳統節日的,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重陽節相傳甚遠,歷代詩人也做出無數佳作美文,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寫道: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更有膾炙人口的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讀來思鄉情更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實,過重陽節當然是在南方上學的時候培養起來的,那時在校園的閑散生活里,同學們總是要找各種借口,聚會遊玩,正好剛入學不久,想家很強烈的時候,趕上重陽節,見當地人相當的重視,還有登高轉運之說,於是我們自發組織起來,晚上帶上飲料和食品,登山賞月,南方在這個季節,氣候正是好時候,涼爽怡人,站在山頂觀月,那彎新月更清澈皎潔,於是我們在山頂上放聲高歌起舞,在清風里,吟詩作賦,抒懷著青春的快樂、憂傷。
F. 重陽節心得體會500-600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裡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 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裡甜甜蜜蜜,心裡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 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 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 <收起
G. 重陽節的了解和感悟
了解:
重陽節是復指每年的農制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感悟:
重陽節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關愛老人也同樣是關愛我們的將來。作為21世紀的我們,敬老愛老的道德意識就顯得更必要了。
H. 重陽節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重陽節是懷念故人的節日,心情有點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