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日本古代孝敬老人

日本古代孝敬老人

發布時間:2022-12-29 01:42:45

1. 古代孝順父母的故事 急

孝順的故事
★大白香象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 瀑布成美酒
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酒不喝沒什麼關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年輕人便出門往山裡頭去,從清早到黃昏,年輕人拚命砍柴,得到的數量也比平常多,「這樣應該夠買一壺酒了.」年輕人很滿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績,然後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備下山去賣,不過,天色已晚,年輕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進山谷里去了!
當他朦朦朧朧醒來時,聽到附近有流水聲,口渴的年輕人撐起摔疼的身體往流水聲的方向走去,發現就在附近的懸崖上有一條小瀑布,而且水質非常清澈.他彎下腰來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咦,這水好像有酒味 」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便再喝一口,「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沒錯.還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輕人試了好幾次,最後他肯定這條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將系在腰間的空葫蘆取下來用來裝瀑布的酒水,想要帶回家去給父親喝.
年輕人連跑帶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親致歉:「爸爸對不起我今天回來晚了,因為不小心掉進山谷的緣故,讓您擔心了,請您原諒!」,父親看到兒子滿身污泥又全身是傷,心疼地撫摸兒子的頭發說:「平安回來就好,哪裡摔著了 趕緊擦擦葯吧!」
「爸爸,我沒關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訴您.我在掉進山谷後發現一條小瀑布,瀑布的水簡直是世上罕見!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這是做兒子的我送給您的禮物」,年輕人急忙拿下葫蘆並倒出酒來給父親享用.「真的嗎我來喝喝看.」父親驚訝地看著兒子倒出葫蘆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試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還是上等的好酒.」父親感動得都掉下淚來.「我的好兒子, 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麼寶貴的禮物.」父親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父親不僅有酒可以喝,因為兒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飲用,長年的駝背竟然變直了!這件事情傳開來後,美濃國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輕人的孝行,他傳來年輕人當面獎賞他:「你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孩子,為父親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欽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為美濃國的武士,你要努力唷!」從此以後,人們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老瀑布」.
孝經故事
★孝感動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個普通平民,父親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個瞎子,且品性固執,不懂禮儀.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後母刁頑,常作惡言,並唆使舜父欲殺舜.後母生子名象,為人傲慢,亦對舜仇視.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這麼難得,感動了上天,致使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事跡已傳播很遠,到他三十歲的時候,當時的領袖帝堯為找尋替任的接班人而問計於四岳(四時之官),四岳一齊推薦了舜.於是帝堯決定深入對舜進行考察,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又命九個兒子和舜一起工作,觀察他對內對外的為人.
舜成親後,要求妻子孝敬公婆,盡媳婦之道,關照弟弟,盡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貴出身而破壞家庭的規矩.舜對堯的九個兒子要求也很嚴格,一點也不遷就,使他們為人更敦厚謹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態度.
舜在歷山耕作,由於和氣謙讓,同他一起開荒種地的人受到感染,變得能夠互讓,和洽相處,田界也不計較.舜去雷澤釣魚,那裡的人慢慢都能放下爭執, 互敬互讓.舜在河邊造陶器,仔細認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馬虎的人見了,感到慚愧,跟著漸漸也就做得精緻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產生很大感召力,人們都願意親近他.他住的地方本來很偏僻,但一年後就變成村落,兩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
帝堯於是很賞識舜,獎賞給他高級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貴的琴,一群牛羊,又為他修建了糧倉.舜的父親,後母和弟弟象看到,很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潔糧倉那高高的上蓋,然後暗中縱火,要燒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預先給舜准備了竹笠,一手一個張開如鳥的翅膀,乘風飄下而不死. 瞽叟又與象設計讓舜修井,然後推下沙泥土塊活埋他,得手之後三個人瓜分舜的財產,象要琴和舜的兩個妻子,而牛羊衣物糧倉歸瞽叟及後母.幸舜在兩個妻子安排下,預先在井旁鑿開一洞,下井後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來的時候,象正占據舜的房子撫弄那架名貴的琴,見到舜而終於感到慚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後母和象合計害他,但仍然和過去一樣,孝敬父母,友愛弟弟,並沒有一絲埋怨.
帝堯對舜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讓舜去做,終於認為舜的品德確實好,而且能幹,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願意出來輔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義,母有慈,子女孝順,兄長愛護弟妹,弟妹恭敬兄長,遠近的部族都對舜異常尊敬,便將帝位傳給這賢人,這就是歷史上的所謂禪讓.舜以一介平民,一躍而為虞朝的帝王,純是孝與忠所致. 呂純陽師尊在《呂祖全書》中介紹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為「旋轉乾坤,純忠純孝,揖讓大德神聖,有虞大舜帝,無極至尊」,備極尊崇禮敬,要求我道中人,對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堅志奉行,細心體會」,「朝夕拜誦,廣布人間」.
三十六孝的故事
★舜的故事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贊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中興報國 (孝是顯揚父母的名聲,不只榮耀祖先,更便後代景仰)
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後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後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後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跡.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庄公因為母後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後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庄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庄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庄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庄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 庄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庄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後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為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綵衣娛親 (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
老萊子,是周朝春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順,在他七十歲時,兩老還健在.但兩老看見兒子日漸老去,便有自己已經去日無多的怠慨.老萊子見狀,便想了一個辦法,老萊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樣,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邊嘻嘻哈哈大笑,一邊做出孩童嬉戲的動作.兩老看到兒子滑稽的動作,樂得呵呵大笑,把煩惱憂悶都忘了!從此,老萊子在父母前絕不提老字,而且還常常扮成孩童模樣,使兩老得到快樂的晚年.
★伍太太的故事
伍女士生長在十分窮困的家裡,總共有八個兄弟姊妹,而她是年紀最大的孩子.在她讀完小學之後,沒有錢可上國中,於是開始到工廠中做事.她興趣廣泛,曾在餐廳洗盤子,曾在路邊賣花,也曾在飯廳中煮菜.若干年前,他開始替工廠的老闆准備餐點,頓頓美味可口,深得老闆一家人傾心.

她今年五十齣頭,膝下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孝順的不得了.在兒女們的不忍下,她堅持在工作之餘讀夜校,做一位年紀大的工人,年輕的學生.這跟近幾年來很注重的終身學習不謀而合,她確實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雖然夜間補校中,有的是比她更為年長的老公公,老太太,但要像她這樣在忙碌的繁務後,仍能孜孜不倦的學習,恐怕是少之又少了!而最使子女感到窩心的,是這位母親不論多累,總還會花上一大段時間與他們談心.對他們來說,這個女人已非單純的母親,同時更是難得的良師,益友!

母親節到了,兩個孩子殫心竭慮的考慮著,要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呢 幾年來,他們都未曾慶祝過父親節,總要把這份情壓在母親節加倍送出.聽了他們的談話,讓人真的覺得,這兩個孩子好乖,好孝順!

「單霓,怎麼辦 那些手錶都好貴,我們根本負擔不起!」
「不過,有一些不是那麼貴呀!」
「可是,那些便宜的都像玩具一樣,讓人不喜歡!」
「我有個朋友,買了支名牌手錶,價錢不可思議的低,我們要不要也買買看 可是,那大概是仿冒品.」
「這個點子不好,媽媽她最討厭違法的事情,我們不能這樣做.」......突然,一輛公車在遠方停著,「那是幾號啊 我看不清楚......啊!我有個好主意了!」

於是,兩個孩子決定送母親一副眼鏡,以解除母親隨著年紀增長而每況愈下的視力所帶來的困擾.在孩子如此用心的積極籌畫下,伍太太過了一個又一個相當愉快的母親節.最使人欣慰的,是兩個孩子的孝順,不只在母親節.

★不肯吃飯的孩子----李家同

這個孩子傻傻的,孤兒院的修女告訴我他有點智能不足,不是很嚴重,他可以照顧自己.可是不會念書,在學校里念的是啟智班.

我每次問他任何問題,他都回答不知道,真把我氣得半死.

他腿部受傷了,修女把他送進了醫院,他的祖父是他的唯一親人,趕到醫院來陪他,因為修女不能二十四小時陪他.

他忽然不吃東西,因為是外傷,沒有什麼理由不吃東西,怎麼樣哄他,每次他都只吃一兩口青菜,其他什麼都不碰,他的祖父看他不吃,就將他的食物吃得一乾二凈,兩天下來,他仍只吃些青菜,祖父急了,趕緊打電話將修女找來.

這位對他頗為了解的修女也百思不得其解,她知道這孩子向來胃口奇佳,不吃東西必定有原因.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還是這位修女厲害,她猜這位孩子一定是怕他的祖父太窮,買不起東西吃,只好自己不吃,讓他的祖父吃個痛快.他祖父果真吃了,這下他更加相信只有自己挨餓才能使祖父有東西吃.

修女去樓下買了兩個便當,一個給他的祖父,一個給自己吃.他們一開始吃,這孩子立刻餓虎撲羊地將醫院送來的飯菜搶來大吃特吃,不僅吃完了醫院的伙食,還要修女去買一盒便當給他吃.

孩子同病房的病友們都鬆了一口氣,醫生護士都來看他吃飯,房裡幾乎要開一個慶祝會.

★只能祈禱的孩子----李家同

第一次在兒童中心看到這個孩子,大概是四年前,孩子只有六歲左右,跳跳蹦蹦地.他自動告訴我,「我媽媽走得太早,爸爸要做工,無法照顧我,只好送我到這里來.」我當時聽了很難過,因為這位只有六歲的孩子,居然用「我媽媽走得太早」這種詞語.

四年來,孩子越來越高,大約在耶誕節前幾天,我走進這所兒童中心的教堂,又看到了這個孩子,當時教堂里空無一人,只有這個孩子跪在聖母像前祈禱.

我問他是怎麼一回事,他說:「我爸爸生病了,我是一個小孩子,沒有能力替爸爸請好的醫生,只好祈求聖母保佑爸爸.」

在我離開教堂的時候,忍不住再回頭看一下,教堂里聖母像前面有一些燃燒的蠟燭,孩子跪在聖母像面前,抬著頭,燭光照在他的臉上,遠遠看去,極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也極適合用在聖誕卡上.

我當時就替孩子的爸爸高興,有幾個人能有如此孝順的孩子

2. 同樣是儒家思想,為什麼日本人孝順父母,中國人是什麼都不管

因為日本人並沒把孝順這個概念當做精華去接受。
在日本社會當中很少說專孝順這個詞。
如果從西方文化視屬角在看,孝順這種觀念其實是非常違背人性的。
親情之愛本身就是人類的天性,中國文化當中用孝順這個概念否定人類固有的天性,卻又用這種高度抽象化的道德來填補因毀掉自我人性而造成的情感認同真空,這種思想在邏輯上有如刖足補杖,休妻納妾,根本不能自洽。

3.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VS久病床前無孝子

有句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那麼,有「後」的人就可以養老「有靠」嗎?

國人往往把"身後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但結果大多差強人意,因為你想方設法得到了可以傳承香火的「後」,而傳承香火的「後」不一定全力以赴給你養老送終。

所以,很多人前半輩子努力地養家糊口、生兒育女,後半輩子拚命地積累財富、掙自己的養老錢。

但是,人生無常,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容地按部就班生活。有一部分人在還未完成人生某些「計劃」時,就已經卧病在床。於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悲情,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在人間上演。


笑科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他上面有五個姐姐。父親是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土裡刨食一輩子,父親知道身強力壯的勞動力在家族傳承中的重要性。一連生了五個女兒,背負著沉重的罰款壓力,還是東躲西藏想方設法終於鼓搗出笑科。

「老子終於有後人了!」 笑科的父親借錢辦了酒席,大醉。

撫養的艱辛一言難盡,但眼看著兒子慢慢長大,那種從心底深處生發出來的喜悅,讓笑科父親額頭深深的皺紋像是一道道軍功章。

笑科按照父親的旨意,成長為膀大腰圓的強壯勞動力。

但從土裡翻挖不出金娃娃。笑科在年過六旬的父母耗盡全力,並得到五位已經出嫁的姐姐鼎力支持下,才終於結婚成家。

不幸的是,笑科的老婆生孩子的時候,老父親生病住院。經檢查,父親得的是癌症。

「不看了,拖到哪陣算哪陣。」笑科父親知道自己家底,強撐著回到家裡,想用土法治療。

奇跡終究沒有降臨到這個幾無積蓄的家庭,笑科父親卧床不起。

幾位姐姐開始確實也是盡心盡力。但醫葯費還沒有著落,營養費又來了。這樣下去,何日才能出頭啊?


「你是家裡的主心骨,你想辦法!」姐姐們也有自己的家庭,總不能為了娘家掏空自己家底。

笑科實在沒錢。

但總不能對前途未卜的父親見死不救。

「你不要管我,我餓幾天,搞不好連癌細胞也餓死了。」看不得自己的兒子愁眉苦臉,父親的話也讓 笑科半信半疑,真的遵囑把父親獨自一人關在屋子裡,強迫使用「飢餓療法」。

不到三天,笑科實在放不下心打開父親房門,發現房樑上吊著死去的父親。

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笑科的父親並不想做「竹籃」。


接到家裡開飼養場的大哥電話趕回來的朱遞,一見母親骨瘦如柴地裹在被子里,禁不止嚎啕大哭起來。

一向剛強的母親在生下朱遞三天時,父親開的長途大貨車翻下劍門關的公路,母親只流了一天眼淚。

「沒有爹,我也要養你們長大!」 母親這句話,陪伴朱遞和哥哥讀書、結婚、生子。

「媽,您養我們小,我們養您老!」小時候,懂事的信豪哥倆雙雙跪在母親面前發誓。

如今,母親卧病在床,大哥要忙飼養場,照料母親的事只有靠自己。

一個月後,老婆電話催朱遞快回打工的城市去:「你不上班,我們全家咋辦?」

「你不是在上班嗎?」朱遞不滿:「我媽病還沒有好,我要照顧我媽!」

「那你就是不要我們娘仨了?」朱遞的一雙兒女大的八歲,小的才三歲。

「咋不要?再等一段時間,我媽好了我就回來。」朱遞小心翼翼,母親的病其實一點不見好。

「讓大哥照顧!」朱遞老婆氣不打一處來,婆婆一直幫大哥家干這干那,大哥家的孩子也是婆婆帶大的,現在婆婆病了,為什麼大哥就要弟弟回家去照顧婆婆?

「要不一人一個月輪流照顧!你明天不回來,我們就離婚!」老婆的「命令」讓朱遞去找大哥商量。

但大哥還是沒空。

「要麼,我們請一個保姆,費用平攤?」大嫂說。

這也是個好辦法。

不過母親卻覺得自己的兒子都不願照顧自己,「外人」哪會盡心盡力?在朱遞還沒動身時,母親偷偷過量服用葯物,死了。

再孝順的兒子,也遠不及母親對自己的愛 那麼深。


宗亮真的再也抱不動自己身材魁梧的爹了。

看起來身體壯實得像頭牛的爹,為啥就突然不能生活自理了呢?

飯菜要人喂進口中,屎尿拉在床上,換衣服換床單這樣的事一天要重復好多次,宗亮真是煩死了。

姐姐妹妹和老婆都說自己是女人照顧爹不方便,姐夫妹夫又不是爹的兒子,那就只有自己硬挺著上。

在老家破舊的老屋裡,宗亮想著父親曾經驕傲地對著四鄉八鄰說: 「羊有跪乳之恩,鵲有反哺之義,我從來不相信自己的子女不會贍養自己的老人」 ,落寞地一個人照顧著年過七十的老爹,連幫手也沒有。

熬更守夜消耗了大部分精力,再加上在這偏僻山村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宗亮沮喪得想哭。

早前的耐心已經灰飛煙滅,如今的宗亮眼睛裡再也沒有閃過小時候自己摟著父親脖子的場景,抱著父親的身體如同摟著一塊沉重的石頭。手上沒輕沒重的時候多了,心裡的僵硬越來越厚。

「要不,餓瘦一點我就抱得動我爹?」宗亮對自己說:「還有,少吃就少屙,一舉兩得。」

從一天兩頓飯到兩天一頓飯,宗亮還在「計劃」再減少時,爹再也不能吃飯,爹的舌頭被自己咬斷了。

世間所有的繁華,都不抵維護好自己的尊嚴重要。


信豪看著滾落在做了食道癌的父親身旁的那個兩塊錢一瓶的空酒瓶,知道自己昨夜和妹妹通電話被父親偷聽到了。

父親經常「偷聽」自己和妹妹的電話。

家裡讓父親最牽掛的人,是傻子大哥。

大哥智 商低,但「有本事」的父親給大哥找來一個精神時好時壞的女人做老婆。這女人頭腦有問題,但身體沒問題,三年不到生了倆娃。父母全身心撲在大哥身上,幫大哥照料家庭替大哥撫養孩子,希望大哥將來也有人養老送終。

母親一年前去世,如今父親又患上了食道癌。

好在父親有醫保,但住院不只是付醫葯費。信豪和妹妹商量著湊錢把父親的癌細胞從身上切除,但 父親放心不下大哥的未來,要信豪和妹妹同意「接過擔子」,繼續替他照顧大哥的孩子。

妹夫不同意,說他家的孩子開支都要拚命掙;信豪的老婆當然也不幹:「我們哪有那麼多錢?」

昨夜和妹妹商量,信豪激動起來,大聲斥責妹妹的不懂事,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父親也許聽到了。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逼迫信豪和妹妹「就範」這條路。

其實,信豪心裡清楚,老婆在父親住進自己家裡那天起,就搬回娘家去住對父親是個不小的打擊。

有些希望,其實早就註定是失望。


養老問題一直是橫亘在人世之間的難事。在日本就有一座「棄母山」,相傳在古代日本,有一個很殘忍的習俗,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老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就會被遺棄在山谷里等死。這個故事先後有《棄母山》、《楢山節考》等電影面世;在朝鮮也有諸如《高麗葬》等相似內容的電影,這說明 養老不是一個民族的問題,而是全人類同時面臨著的重大問題。


錢是主要原因 。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物質匱乏讓生老病死一直困擾著人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但醫葯等費用也水漲船高,少部分人可以坦然面對從容不迫,但大多數人只能依靠社保。除了社保之外的負擔,同樣是很多人負擔不起的重壓。

除了經濟,還有更重要的因素。

人類在誕生之初,由於智慧的原因懂得分享和團結,於是所有的食物都平均分配。 那時的人類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似乎還沒有殘酷到「你生我死」的地步。活命的機會均等,所有的同類都是共同的親人。 科技 進步、 社會 發展、權力演變、需求多樣,在利益的沖突下,人類不再有「平均」。

縱觀人類 社會 所有的戰爭,都和利益緊密相關。人性因為欲求而不斷扭曲。大到群體,小到個人,無欲無求甚至不是褒義詞。人類最根本的繁衍,讓生育成了必然,但贍養的義務,卻不一定在後代身上延續。

說到底,人性固有的自私,順帶著深到骨子裡的愚昧,讓拒絕贍養成為借口。而越是貧窮的階級層,表現得越是明目張膽。


寫到這里,我想到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天下為人兒女者,只要你們都獻出一點點愛給父母,可以嗎?

作者簡介:

馮俊龍,70年代生人。筆名看盡人間荒唐、大眼看世界、堅挺的鼻子。一個既喜歡 歷史 又注重現實的專職寫作者,著有小說、散文、詩歌三百餘萬字。現擔任五塊石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4. 話說日本這個國家 為啥不重視孝道這方面 感覺日本對孝這方面就沒什麼宣傳一樣

說下自己的看法。
我們為什麼要宣揚孝道。也許你會說因為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要反哺他們啊,這確實是孝道的原動力,可是人人都知道鍛煉能增強體魄,可是有多少人去堅持鍛煉呢,因為動力有了,但是沒有其他因素去鞭策你鍛煉,不鍛煉我照樣活得好好的。
但是孝道不一樣,你不養老,你不孝順,那老人怎麼辦呢,國家給你養?這就是其他因素逼著你去養老。但是日本不同,日本的老人福利好啊,你不養國家替你養,當然也有很多貧困的老人領不到福利,但是國家福利的這些因素也是不能忽視的。
以上說的有點歪題了,但我還是覺得,主觀上應該提倡孝道,因為養育之恩嘛,但是客觀上國家福利的因素也能起到一定影響。
我沒接觸過日本的社會,只能說說我自己的想法,日本從以前的軍國主義到現在,他們一直提倡的就是忠誠和不給別人添麻煩,他們的犧牲精神根深蒂固,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就在地鐵上一般也是老人給年輕人讓座,因為人老了,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也不要佔用過多的社會資源,應該把有限的資源優先給年輕人。
你能說這種說法不對么?只是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而已。而恰恰是這種殘酷價值觀才能真正的體現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才能更好的促進人類的發展進化。

5. 日本人如何孝敬父母

日本人也是出去單過,不和父母住一起,父母得靠自己的養老金,不過日本福利好,所以問題不大。

不需要特別的孝敬,中年人的責任主要是養育孩子,日本的孝的觀念並不重,這也是這個民族成功的一個方面。和西方一樣,日本人都是注重後代的培養,為民族和社會的未來而努力,而不是代代人都去遵從老一代人的思想,都和父母一起過。雖然老人同樣受到尊敬,不過據我觀察,日本人還是以後代為重。

6. 孝敬老人的名言詩句

1. 關於老人的名言詩句
關於老人的名言詩句 1.關於老年人的名人名言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2、老驥思千里,飛鴻閱九洲。——宋·戴復古 3、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司湯達 4、老年的悲劇不在於一個人已經衰老,而在於他依舊年輕。關於老人的名言。

——王爾德 5、老年人總以為自己狡猾。——托·富勒 6、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康德 7、老年有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這么容易受人恥笑。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蒙田 8、老去悲秋強自寬。——唐·杜甫 9、老去心情隨日減,遠來書信隔年間。

——唐·元稹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於老人的名言。

——孟子 11、滿目青山夕照明。——葉劍英 1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馬卡連柯 13、每個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墮落,抱怨下一代的無禮和傲慢。——塞·約翰遜 14、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

——泰國 15、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唐·劉禹錫 16、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

——義大利 1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 18、年高可可以帶來智慧與經歷。

——英國 19、年高有德經驗多。——日本 20、人老無能,神老無靈。

——清·李漁 1)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3)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7)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8)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李毓秀 9)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0)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11)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12)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廬 13)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14)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 15)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16)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

——(古羅馬)西塞羅 17)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18)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9)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義大利)亞米契斯 20)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2.關於孝老敬老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孝老敬老的名言警句:

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長幼有序。——孟子

3、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4、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6、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7、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8、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0、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1、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2、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13、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14、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15、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孝親敬老名言警句十句
孝親敬老名言警句1、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

2、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3、扶老養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

4、孝敬父母以情為上。 5、尊生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

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8、對父母最大的愛,莫過於管好自己。 9、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

10、尊老愛幼喜笑顏開,知足常樂永葆青春。 11、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12、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13、扶老攜幼揚美德,尊老愛少講文明。

14、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 15、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幫助老人。

16、自己如何對待父母,兒女就如何對待自己。 17、每個人都要走向衰老,每個人都要尊重老人。

18、少年莫笑白頭翁,人人都有夕陽紅。 19、年少時懂得尊敬他人,年老時才受他人尊敬。

20、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於尊重自己。 2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22、把摯愛留給父母,讓幸福陪伴老人。 23、文明家庭敬老為先,幸福之戶以德為本。

24、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25、今天為人子媳,明天為人父母;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26、在家敬父母,何須遠燒香;老人開心笑,勝似靈丹葯。 27、敬奉公婆,如同生身父母;友愛姑叔,勝似手足同胞。

28、薑老辣味大,人老經驗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敬老愛老,永遠記牢。

29、尊敬老人,不僅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對老人精神上的關照。 30、給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給自己一份快樂;給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給自己一片綠地。
4.描寫老人的詩句
形容老人的詩句:

1、千般苦,萬樣難,聽我從頭說一番。

2、頭發少,頂門寒,涼風颼的腦袋酸。

3、真難受,顏色變,眼前生死兩可間。

4、腳又麻,腿又酸,行動坐卧真艱難。

5、親朋老幼人人惱,兒孫媳婦個個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難嚼囫圇咽。

7、鼻子漏,如膿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輕人,笑話咱,說我糊塗又裝憨。

9、老來難,老來難,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來忘了後,顛三倒四惹人煩。

11、雀蒙眼,似鰾粘,鼻淚常流擦不幹。

12、耳聾難與人說話,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順就噎著,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說不完,仁人君子仔細參。

15、茶盅飯碗人人惡,席前陪客個個嫌。

16、兒孫不給送茶水,反說老人嘴好饞。

17、冷天睡覺常戴帽,拉被蒙頭怕風鑽。

18、當初只嫌別人老,如今輪到我頭前。

19、盼明不明睡不著,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側身睡,翻身難,渾身疼痛苦難言。

22、怕夜長,怕風鑽,時常受風病來纏。

23、老來肺虛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難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無心記,糊塗纏,常拿初二當初三。

26、老得這樣還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5.孝順老人的經典名言
1.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

3.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4.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5.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毋相憎嫉。有無相通,毋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6.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7.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8.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顏元

9.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10. 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英國諺語

孝順老人的經典句子50句

11. 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臘諺語

12.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13.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

14.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15.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6.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宋·林逋

17.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8.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19.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20.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1. 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22.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名賢集》。

23.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24.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25. :

26.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27.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8.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0.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31.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32.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33. 年老受尊敬是出此刻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34. 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35. 娘掛閨女,記在心裡,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36. 母愛,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一望無垠的藍天,遼闊的草原,蔥郁的森林.翻滾著,蔓延著,生長著,蓬勃
6.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白話釋義:只有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從心生,健康長壽,我們何憂?

朝代:春秋,作者:孟軻,出處:《孟子·萬章章句上》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白話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朝代:西漢,作者:戴勝,出處:《禮記》

7. 岸見一郎: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01

前幾天看到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的一篇文章,是談如何孝順父母的。

岸見一郎在文章里說, 其實對父母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他舉了個例子,父親獨居的時候,經常打電話過來,話題多半是沒完沒了地抱怨身體哪裡不舒服,去了哪些醫院和接受了哪些診斷。電話中父親的聲音常常很微弱,沒精打採的樣子。他在電話這頭聽了,常常很替父親擔心。

但2006年岸見一郎因為心肌梗死而病倒時,父親突然像是年輕了十歲一樣,精力充沛。之前連聲音都無精打采,兒子病倒後卻變得神采奕奕。因為他覺得兒子病倒了,自己要打起精神才行,要不然,誰來照顧兒子呢?

岸見一郎最後說: 父母發現子女還需要自己時,會莫名地涌現活力,或許讓父母感覺被需要,才是真正的孝順吧!

這一點,我深以為然。

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記得,父親還在上班的時候,每天精神矍鑠,令我有一種錯覺,彷彿父親不會老去。雖然那時候他已經六十歲了。

但是到了65歲,父親不得不按照法定年齡退休之後,我明顯感覺到,父親一夜之間,彷彿老了許多。瞌睡特別多,一坐在沙發上就睡著了,而且記性也開始不好了,思維也沒有以前清晰。

於是那一刻我就明白了, 當一個老人忽然感覺不被需要,那他就真的開始衰老了。

02

今年初有一則報道曾引起許多人關注,一位老人從單位退休回家不到幾個月,忽然性情大變,變得坐立不安、嘮嘮叨叨,進而懷疑 70 歲的老伴外遇,兒子買新房的時候拿了自己幾百萬的財產。於是到處上訪,要求離婚及要回自己的財產。

後來經過住院診斷,才發現老人患上了離退休綜合征,繼而引發電解質紊亂、肺炎。

反過來想想,如果老人還在單位上班,或者退休後要幫兒子照料家,帶孫子,估計就不會有這些事了。

前幾天在小區里遛娃,遇到了女兒同班同學的奶奶。那位奶奶快70歲了,卻神采奕奕,很是健談。

奶奶告訴我,她現在做著兩份工,一份是給小區里一個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打掃衛生,一份是給距離這里大概3公里的一戶人家打掃衛生,每周只要去一次就行了。這兩份工作加起來,每個月大概能賺3000塊。

起初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很吃驚,因為奶奶已經快70歲了,雖然精神很好,但是一臉的風霜,皮膚也是黝黑黝黑的,一看就是辛苦了大半輩子。在我的認知里,這樣辛勞了一輩子的老人,不是應該安享晚年嗎?

而且老人的兒子媳婦我也見過,穿著時尚,開著一輛不錯的車子,看樣子,應該是不差錢的。

可是奶奶接下來的一番話,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她說,我孫子現在在一個英語機構學英語,一年6000塊,是我給報的名。說這話的時候,奶奶的語氣里充滿了自豪。

奶奶說,剛從農村來到兒子家的時候,每天閑得無聊,只能在小區里轉來轉去,和人聊天。兒子媳婦每天忙忙碌碌上班,孫子上學,只有她自己,閑在家裡,常常覺得自己很多餘。漸漸地,身體也不好起來了,不是這里疼就是那裡疼,三天兩頭往社區診所跑,有一陣子,還以為自己得了什麼大病呢。

現在打著兩份工,想給孫子買什麼就買什麼,身體反而好了,每天精神頭都很足,彷彿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話: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正被自己愛的人需要著。

這樣,他們會從心裡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是受尊重的。

這樣看來,這位老人的兒子媳婦,才是最懂得孝順的人。他們懂得順著老人的意思,讓老人去做些事情,讓老人用自己掙的錢去給孫子買禮物,這樣,老人覺得被需要了,自己不是多餘的了,身體和心情自然就好起來了。

03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可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孝」,卻也是門藝術。

太多人認為,讓父母整天啥都不幹,安享晚年,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殊不知,這或許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

科學家曾在一所養老院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老人們分成兩組。第一組老人,每人分配一盆花,老人們每天要負責照顧這些花:給花兒澆水、施肥、鬆土。另外一組老人,每人也有一盆花,但這些花並不需要他們照顧,而是由護工照顧。

半年後,科學家對兩組老人進行了對比。第一組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遠比第二組的要好,而第二組老人的死亡率是第一組的三倍。

這個實驗結果充分說明,讓一個人感覺被需要,是多麼重要。

日本金融之父澀澤榮一在他那本現代儒商第一經典《論語與算盤》里,曾講到過一個故事。

日本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孝子,叫信濃孝子。有一個人想學習他,就千里迢迢跑去信濃孝子家看他是怎麼行孝的,結果卻看見信濃孝子從山上砍柴回來,叫80歲的老母親一會給他卸柴火,一會幫他揉腿,一會幫他打洗腳水。

近江孝子實在看不下去,質問他這哪裡是孝,可是信濃孝子說:讓母親幫我扶柴火,是因為我想母親看到兒子砍了一天柴回來,一定累了,所以我就故意讓她幫忙,母親覺得能幫兒子一點忙,一定很開心。叫母親幫我揉揉腿,是因為我想母親一定覺得兒子砍柴累壞了,心疼兒子,所以我就讓他揉揉腿,這樣母親心裡一定很開心,覺得能幫兒子做些什麼。讓母親幫我打洗腳水也是一樣道理。

近江孝子聽了,恍然大悟,才明白最好的孝原來就是讓母親覺得還能為兒子做些什麼,這樣母親會打心裡高興。

真正的孝,未必是把父母恭恭敬敬供起來,讓他們啥都不幹。

從父母的真實需求出發,適當的讓父母為我們做些事,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依然被需要,這樣,他們的精神狀態才會一直保持良好,他們的身體狀況也會更加康健,這或許才是兒女能給父母的最好的孝順。

8. 古代的日本人為何將年老的父母背到山上,讓他們自生自滅

在過去,日本人的生活也不富足。之所以要遺棄老人,把他們丟在山上自身自滅,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老人已經不具備生產能力了。在糧食不夠吃的情況下, 遺棄了他們這樣才能夠將有限的糧食喂養更多的年輕人。

只有年輕人活下來了,那麼家庭、國家才有希望。倘若年輕人餓死了,那麼老人家也只有等死了。所以,在古代的日本,當他們糧食不夠的時候,就會選擇遺棄老人。

所以,對於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會反復地強調要孝順長輩、尊敬長輩。因為現在怎麼教導孩子,將來孩子有一天就會怎麼回饋給我們。倘若現在不教,那將來孩子就不知道會怎麼對待我們了。

9. 日本的陽成天皇被稱為第一廢帝,為何卻是很成功的藝術家

可能因為日本的天皇從開始執政就位於天皇的位置,雖然地位很高,但和他沒有任何關系,他更多的時間就花在了研究藝術上,因此成為了很成功的藝術家,尤其是在書法方面他頗有研究,更是一位出色的畫家。這兩項是陽成天皇拿手項,可見他在這方面下了多大的功夫,想要不成為成功的藝術家都困難。

作為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文化藝術方面的天賦,再加上平時無所事事,對於文化藝術頗有研究,這兩者進行結合,我想日本的陽成天皇很容易就可以做個很成功的藝術家,卻做不了一個成功的天皇,雖然有些可惜,但人的一生能夠在一方面得到成就,就已經很好了。

10. 日本老人長壽成了噩夢,這背後隱藏哪些辛酸和無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我們以自身“孝”而推己及人的孝道,然而遣唐使學去的卻似乎有所不同。在五世紀以前,日本是不存在“孝”這一概念的,一開始是隨著儒家經典傳播過去的,此後其形式也多有不同。

閱讀全文

與日本古代孝敬老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市退休人員工資如何計算方法 瀏覽:78
家庭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606
花生米加什麼煮飯養生最好 瀏覽:51
老年人唱戲機戲曲下載 瀏覽:275
長壽用什麼材料好 瀏覽:21
男人看美女可以延長壽命嗎 瀏覽:720
養老繳存基數40萬什麼意思 瀏覽:29
長壽康痛風茶對治療關節痛風有用嗎 瀏覽:141
醫院的體檢報告單是什麼樣的 瀏覽:760
長壽奏鳴曲 瀏覽:376
防老年痴呆的舞蹈 瀏覽:137
桂林市單位養老保險基數 瀏覽:620
父母不能交心怎麼辦 瀏覽:347
50歲還能移民美國 瀏覽:582
老人小腸打結什麼症狀 瀏覽:491
70歲男人再婚 瀏覽:246
孝順的兒子想你爸 瀏覽:463
重慶市退休金 瀏覽:327
什麼菜是名副其實的長壽菜 瀏覽:80
養老稅交了怎麼看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