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聖經妻子怎麼孝順公婆

聖經妻子怎麼孝順公婆

發布時間:2022-12-28 06:10:07

1. 有沒有人知道古代女子的七出之條是哪七條啊

七出之條 定義、源流
「七出」一詞起於漢代,至今可見的最早文獻是漢代的《大戴禮記?本命》,稱為「七去」、「七棄」。謂「婦有『七去』:不順父母(此指公婆),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並解釋不順父母因其逆德,無子為其絕後,淫為其亂族,妒為其亂家,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備祭祀供品),口多言為其離親,竊盜為其反義。然而,出妻現象早已有之,先秦婦女出嫁和被休同時稱「歸」,被休也叫「大歸」,被出的婦女叫「棄婦」。漢代提出「七出」與「五不娶」(亂倫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惡疾的人家的女兒和沒有母親的長女)有關。這樣就把住婚姻的兩道關口。唐代將「七出」規條入律,當出不出和隨便棄妻都將受律法干預;並將七出順序改變為「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清律改為:「無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惡疾、多言舌、盜竊」;而對犯淫僻的婦女沒有「三不去」的權變。「七出」次序的變化反映不同時代對婦女要求的標准不同。

不順父母
父權制家庭的建立首要的是維護父家長的尊嚴和利益,娶媳婦事奉孝順公婆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孟子說過「娶妻為養」,就是事奉丈夫的父母。順、孝、事的理想標准如《禮記?內則》所要求的,「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叫頭遍,媳婦起床梳洗到公婆處請安,奉水盥漱,侍侯用飯,沒有公婆的命令不敢退私室休息。媳婦必須唯公婆之命是從,「三從」中的「從夫」,實際「夫」需以父母之命是聽;「四德」中的每條都與事奉孝順公婆的修養有關。不順公婆的媳婦,起到擾亂家庭尊卑秩序、破壞和諧的作用,是違背孝德婦道,也是妻婦最嚴重的錯誤。因此,在尊崇孝德的漢代創造「七出「之條時把「不順父母」放在首條。許多因不孝順休妻的例子看來很不近情理,如東漢姜詩的妻子在婆婆面前叱罵以條狗,就被丈夫認為不孝順休棄,姜詩還被譽為孝子。是否順公婆,更多是主觀感受,一些公婆借口不孝強迫兒子休妻,造成像《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焦仲卿雙雙殉情的悲劇。

無子
「七出」之條中,該條對被休婦女而言,最是無辜。父權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娶妻就是為了生育後代;而按照父系傳承的世系原則,只有兒子才算延續香火的後代。因此,婦女不得不擔起「無子」的「罪名」。依制只能娶一個妻子,所以需休棄無子之妻,再娶新妻以生子。曹植《棄婦詩》寫道:「無子當歸寧(被休)……有子月經天,無子若流星;天月相終始,流星沒無精。」是說無子的婦女就像流星一樣在夫家短暫;只有生了兒子的妻子才能像日月經天在夫家站住腳。可見漢代因無子休妻的普遍存在。後代越來越重視「無子」在「七出」中的位置,開放如唐朝,唐律中把「無子」置於首位,這一直延續到明清。不過,後來流行無子的正妻為丈夫納妾,妾生子可視為己生,免於被出;若無子且妒,只有被休。歷代因無子被棄的婦女上至宮廷貴婦(如春秋時衛國夫人庄姜,出身高貴,品貌超群,《詩經.衛風.碩人》就是贊揚她而作,但她由於沒有生育而被疏遠冷落,《詩經?邶風?日月》舊說如是)下至民間(如曹植《棄婦詩》所詠)不可勝數。

「淫」
這里是指婦女有放縱淫亂的行為,「僻」是行為邪僻不正,淫僻被認為是婦女道德品行最大惡德。(儒家在性行為、性道德上也是奉行男女雙重道德標準的)該條要求妻子對丈夫保守貞操,不得與家族內外男子有染,以保持家族穩定和血統純正(《大戴禮記?本命》「為其亂族也」)。對已婚婦女來說,被認為是自身可掌控的最大的過錯,「萬惡淫為首」。宋代以後重視「處女貞」(守貞操的未婚女子,民間俗稱「黃花閨女」),有新婚夜「驗紅」的習俗(用白絹檢驗初婚夜夫妻性生活是否有血,有血即是貞潔處女,無血,就斷定犯淫即刻休棄)。唐律令把「淫佚」提到第二條;清律列在第三條,但又規定犯「七出」之條中,惟獨對犯「淫佚」條不執行「三不去」(詳見第23檔案)的權變規定而格休勿論。家族在對犯淫婦女處罰上起重要作用,如清代江西臨川孔氏支族家規規定「婦與人私,斷令改嫁;其夫不嫁,革餅逐出,生子不得名登團拜;凡族中婚姻喜慶之類,俱不得與;不得派行稱呼」。婦女犯淫除休棄外,更有施行「沉塘」(沉」(將犯淫婦女綁在竹木板上塘底淹死,湖南等地習俗)等嚴厲懲罰。宮廷懲罰淫亂的婦女有「幽閉」(是處罰淫行的酷刑即《尚書?呂刑》「宮辟疑赦」之宮刑,男子割勢,女子毀壞生殖器,僅次於死刑)。至於小說、戲劇中如《水滸》對犯淫的妻婦嫂非休即殺在後代影響深遠。

惡疾
「惡疾」,《大戴禮記?本命》認為是「不可與共粢盛(備祭祀供品)」,東漢何休認為「惡疾棄,不可事宗廟也。」何休把喑、聾、盲、癘、禿、跛、佝都歸入惡疾,未免太泛,除了「癘」傳染性強難以治癒,其他6種殘疾並不妨礙祭祀。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癘,惡疾也。」「癘」通「癩」,就是麻瘋病,傳染性強,患者遍身爛灼,毛發凋零,指節自解,為不治之症。婦女患此惡疾除不許參與祭祀外,也影響生活、生育,不能承擔倫理責任,自然被父權制家庭休棄。後來,把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也視為惡疾,如清代直隸安平縣歸可子妻岳氏,因患有羊角瘋,被丈夫以「七出」中的「惡疾」條休棄;岳氏回娘家養病,漸漸康復,而歸可子已再婚娶妻;岳氏看復婚無望,又不願改嫁,就投井自殺了。(事見李塨《恕谷後集》卷7,《可母岳墓碣銘》)

嫉妒
「妒忌」(「嫉妒」)出妻,是要懲罰那些對丈夫多納妾不滿、敢於表現在語言和行動上的正妻。認為嫉妒有背「婦德」中的柔順之德、賢惠之道,其目的是維護父權制家庭丈夫多娶、家族多子的利益需要。《說文解字》對「妒」解釋為「婦妒夫」,相應還有「媢」字是「夫妒婦」,說明當時婦女有外遇或通淫的情況,引起丈夫嫉妒情況比較多;後來人們更習見妻子對丈夫納妾的嫉妒了。先秦時代,上層婦女即使嫉妒也不一定被出,《左傳》記載晉國叔向的母親羊叔姬(嫡妻)嫉妒叔虎的母親(妾)長得漂亮,不讓丈夫多接近她,怕妾生下兒子威脅叔向的地位,她不但未被休,《左傳》還稱贊她聰明。到了東漢的馮衍妻任氏因阻止丈夫納妾被丈夫休遣,馮衍寫信給妻弟說自己按照先聖之禮納妾遭到妻子嫉妒,是自己和家庭的不幸,不去此婦,家不寧、不清,福不生,事不成。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唐朝,上層婦女中嫉妒制夫的現象還非常普遍,直到理學占統治地位的明清時代,婦女嫉妒減少甚至主動為丈夫納妾的多了起來。

多口舌
「四德」對「婦言」的要求,作為妻婦應沉靜寡言,「言不貴多而貴當」。父權制家庭忌諱妻婦多言,主要因為怕外來的妻婦會離間家庭內部人際關系,特別是兄弟間的關系,導致家庭不和甚至瓦解。如漢初陳平年輕時與兄嫂同住,其兄每日耕田,而鼓勵陳平到外面游學,嫂子嫌陳平不生產白吃飯,說:「有叔如此,不如無有!」被丈夫休棄,趕回娘家。東漢李充的妻子也因妻子多言而出之。在妯娌間搬弄是非、製造家族不和也是多口舌的表現。後代連篇累牘的女教書中,普遍認為婦女多言是違背婦道,不賢、瘋癲,難為夫家所容。清代唐彪《婦女必讀書》中說:「婦人賢不賢,全在聲音高低、語言多寡中分:聲低言寡者賢,聲高言多者不賢也。」《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就是寫一個聰明敏銳,性情直率,不受禮法約束,說話無忌,出口成章的李翠蓮,到婆家不為所容,而遭休棄,也不為自家哥嫂接納,終於出家為尼。

盜竊
把妻婦「竊盜」(不是指在外盜竊他人財物,而是家內)作為「七出」之一條,一方面反映婦女沒有獨立財產權,更反映出父權制家庭(族)為維護父權—夫權家族的財產利益而對婦女進行控制。《禮記?內則》規定:「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即使娘家人的饋贈也要交給婆婆,更不能把丈夫家的財物「私假(借)」、「私與(給)」,不然就構成「竊盜」,這被認為「吃裡扒外」。所以,把妻婦竊盜的罪名定為「反義」,即違反常情常理。在父權制婚姻家庭制度中,男家為內,女家為外。《韓非子?說林》中講衛國女子因出嫁前聽她母教導——婚姻不可靠,被丈夫遺棄很普遍,應該自己積攢財物,到婆家後照乃母話行事被發現,「其姑以其多私而出之」。後代大家族家法規定妻婦不得把大家族的公共財物據為小家所有,鄭氏家規要求家庭勞作如紡線必須集體進行,不許分散在各自小家,每天收工前檢查有無缺少,嚴格防止竊盜私藏歸小家庭。

「七出」小結
「七出」是對婦女而設的懲罰規條。明初劉基就說過「七出」不是「聖人意」,乃「後世薄夫之所雲」。他認為犯淫、妒、不孝、多言、盜竊這五條,出妻尚有道理,而「惡疾」與「無子」,是人不願有之大不幸,而竟被出,有悖天理人情。(《郁離子》)從今天的眼光看,「七出」的用意:(1)在於鞏固父權—夫權家庭(族)秩序——如以「不孝」出妻為了維護家長尊嚴和轉移養老責任給婦女,以「淫僻」、「嫉妒」、「多言」出妻為了保持尊卑有序、血緣純正和人際和睦;(2)為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的利益,包括世系延續及其象徵意義、社會聲譽和物質利益,以「無子」、「惡疾」、「盜竊」等不近情理的條規出妻。責怪、壓制、懲罰婦女使其屈從犧牲,是「七出」之條對婦女構成壓迫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與「七出」相補充的還有「三不去」規定:「有所取(娶)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後富貴,不去。」(《大戴禮記?本命》)這是對「七出」的一種變通,對那些娘家無人、與夫守孝三年和與夫共歷貧賤患難的妻子當出而給予「豁免」,但對於犯淫的婦女是不適用的。

2. 婆媳應該如何相處

①婆婆是長輩,應該先做出榜樣兒來,把兒媳看成是自己的閨女一樣去對待。
②兒媳應該尊重婆婆,耐心聽從長輩的意見,婆婆說的對了就服從,說的不對要耐心地跟婆婆解釋一下正確的做法。
③要互相體貼,關心,諒解,謙讓,包容,理解對方的不容易。
④為了全家的幸福和快樂都要共同去努力和付出。

3. 怎樣處理婆媳關系

有人說,「最難相處的女人有兩類,一類是情敵,一類是婆媳」。情敵我們就不說了,冤家對頭當然是難相處的。可是,婆媳不是應該相處融洽、享受天倫之樂的嗎?差強人意的是,我們常常看到充滿了張力的婆媳關系;甚至,基督徒也難以倖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處理婆媳關系吧!

許多婆媳關系處理不好的案例告訴我們,秩序錯亂是根本的原因。聖經創世記2章24節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可見,當一對男女進入婚姻開始,就要離開父母。若是不能順利地離開父母,秩序就錯亂了,婆媳關系就變得步履維艱。

離開父母,不一定等同於不與父母同住。但有條件不與父母同住,的確能更容易離開父母。介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女人一般容易離開父母一些,男人卻不是那麼容易。因此,中國的婆媳關系也尤為困難。理順和改善婆媳關系,家庭中的男人責無旁貸。他若能早日離開父母,婆媳關系就有望早日正常了。

但越是有婆媳關系問題的家庭,男人越是不容易離開父母。男人擇偶無形中是以自己的母親作了原型,所以,強勢的婆婆往往會有強勢的媳婦。強勢的母親的影響下,卻又容易產生弱勢的兒子。因此,為了幫助男人離開父母,作妻子的要控制自己的強勢,處處讓自己的男人作頭、處處讓自己的男人學會負責。當男人能學會作頭、學會負起責任的時候,他就容易離開父母了。

男人不但要離開父母,他更要作好在婆媳關系中斡旋的准備。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兩個家庭不同的習慣,使得婆媳之間難免有一些張力。處事中,我們需要有智慧。當需要誇婆婆的時候,千萬記得由自己來誇;當不得已需要指出婆婆不對的時候,忍住、讓自己的丈夫來講。

但千萬記得,作丈夫的從妻子那裡聽來一些負面的問題,不要急於去說自己的母親。若這么做,不但於事無補,反倒火上澆油,撕裂了婆媳關系。聰明的丈夫,一定要自己去留意。若是沒有再現,不過是一時的錯誤,不說也罷;若是再現了,等親眼看見再說不遲。這樣,就是自己發現的,與媳婦無關。婆媳關系也不會因此而破裂。

作為母親、作為婆婆,也要遵從聖經的吩咐,讓自己的孩子獨立,實踐「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的教導。當你的孩子出母腹的那一刻,你就要培養他漸漸成為獨立的人;當你的孩子結婚的那一刻,你更要放手,讓他組建和經營獨立的家庭。

你的孩子遇到事情,不該再是第一時間找你商量,而是該找他的妻子商量。若是他習慣於找你商量,你需要放手讓他學習走路一樣地放手讓他找自己的妻子,鼓勵他學習走路一樣地去鼓勵他找自己的妻子。若他妻子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那是你的孩子自己需要去面對的功課,讓他自己去解決。

離開父母並不是不孝敬父母,離開父母其實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理論上講,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才能成為一體。作媳婦的才能真正待自己母親一樣地待婆婆。實際上看,若是以孝敬為借口而不能離開父母的,往往導致婆媳關系錯綜復雜,反倒不能孝敬父母了。

所以,明智的婆婆會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媳婦,聰明的丈夫也會在離開父母的基礎上、斡旋好婆媳關系,賢惠的媳婦也會幫助自己的男人成長、並和他一起孝敬公婆。

婆媳關系出現緊張的案例,大多集中在媳婦生了寶寶之後,所以需要特別作強調。事實上,這段時間是各種問題集中爆發了而已;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和上述的也是沒有不同的。

婆婆會以為自己經驗豐富,常以「我養了這么多孩子,我還不懂嗎?你老公也是我養大的」為借口,干涉怎麼養孩子。她忘記了,如何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自己作為奶奶不該再去插手了。更何況,上一輩因為時代的局限,的確存在很多既不科學又不合乎聖經的育兒之道。

媳婦看到婆婆一些錯誤對待孩子的做法,出於愛子心切,忘記了該讓丈夫去溝通,一著急就自己數落了。做丈夫的在這個問題大爆發的時間段,也最容易忘記斡旋的智慧,反而火上澆油了。在手忙腳亂的時候,丈夫可能又退回到自己的父母那裡尋求幫助,甚至還有把養育的責任推給父母的。

因此,結婚前婆婆、媳婦和那個夾在中間的男人就要做好准備;結婚後就要不斷地去調整、操練;在問題大爆發的時刻,關鍵的就是繼續去堅持了。

婆媳關系如何處理呢?

關系的理順、秩序的正確,非常重要!

婆婆和媳婦,還有那個夾在中間的男人,都要明白夫妻關系更為優先。在此基礎上,再去處理具體的問題。

婆婆和媳婦,還有那個夾在中間的男人,都需要邁出自己需要邁出的那一步。絕對不是,你看我、我看你,想著別人邁步,自己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婆婆、媳婦,還有那個夾在中間的男人,都要靠主努力、靠主堅持。加油!《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4. 你如何理解百善孝為先這句話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中的「先」有「首先」的意思,也有「最重要」的意思。這句話是說

「孝」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所有良好品質的基礎;在一個人所具有的品質中,「孝」是最重要的品質。

古人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的話,「孝」是忠的基礎,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怎麼可能會忠於國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愛,又如何能做到敬愛別的老人呢?孔子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必須打牢固基礎,「孝」就是社會井然有序,和諧發展的基礎。

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得孔子真傳的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可見在孔門中,孝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重視孝道教育,皇帝的聖旨也常以「勝朝以孝道治天下」來開始,足見「孝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句話包含了「孝」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好品質兩重意思。

儒家講孝是有等級層次的:「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我們平時所談的「孝」多是最低層次的孝,只是贍養父母,端茶送水,噓寒問暖,這是最基本的,最低層次的孝;不給父母惹麻煩,不給家庭添亂,不讓父母因自己而蒙羞丟人這是第二個層面的孝;最高的「孝」是為父母增光,就是光宗耀祖,這就要求能建功立業,讓父母很有尊嚴。現代社會中依然如此,你事業有成就是最大的孝了,如果屬於肯老一族的話,那有何「孝」可談。

5. 怎麼做才算是孝順婆婆

您好!這個貼已經好幾年了,我是信耶穌的。聖經中告訴人要孝敬父母,但干涉到兒媳的主權時你要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權益。結了婚不是保姆,如果老人配偶不在了,或無法自理之類的,如沒有其他子女的情況下,就要接來一起住吧。我也結了婚,我丈夫也是不許我說他家人如何。但沒有嚴重到你老公這樣。網上有唐崇榮牧師講的婆媳之間:媽媽不能看兒子愛兒媳嫉妒,因為母子的愛和夫妻的愛不一樣。婆婆對女婿好是因為怕女兒去人家受氣,而兒媳嫁了進來就是自己家人。世上的婆婆也好、老公也罷、兒媳也好,都各有千秋,各有其性格。我身邊有很多都是水火不容的關系,但丈夫都好像還能容。兒媳過年節都不給公婆錢,相比之下,我丈夫說我大度了。不過你老公真有問題,我建議你把你們的實際情況能在日常相處中流露出來,雖然可能老人會有憂慮,但總比誤解你們好。

6. 淺談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

為人子女37年,為人妻10年,為人母9年。信主之前,覺得自己還行,過得去:在父母眼中還算是乖乖女;在丈夫面前也算一個獨立的女人;在女兒心中也覺得還是愛她。信主之後,發覺這三方面均是失敗:沒有好好孝敬父母;不會順服、尊敬丈夫,不懂真正愛女兒。
被聖靈光照,這樣的認識有些痛苦。
一、孝敬父母。
給父母買衣服、保健品,也常打電話回家。但當不懂事的我把一些煩惱帶給二老,使他們不得不為我操心和擔憂,突然明白,那是怎麼樣地一種不孝啊!
婚後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我也難免陷入婆媳關系的旋渦當中。婆婆對兒子的百般寵愛和對媳婦的挑剔,總是引起「戰爭」的導火索。往往又忽略了婆婆對這個家的辛勞付出,只盯著婆婆的「短處」,只為爭個「理」,使本應是充滿愛的家變得如銷煙般的戰場。唉!這又是一種怎樣地更不孝和不敬啊!
二、順服、尊敬丈夫。
這點完全是信主後的認識。信主前自己屬於「女王」類型,喜歡指導、改造丈夫。差一點兒就趕上「紅太狼」的節奏。在想要「改造」丈夫的過程中,內心其時並沒對丈夫的尊重與愛戴,我想更多的是控制和擁有的慾望,甚至不知不覺已產生了藐視。
以弗所書5:22-24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於是靜下心來學這門最讓我不喜歡的順服功課。(說實話:害怕從「欺負」地位跌落到「被欺負」地位。)沒想到完全慵人自擾,因著肯那麼一點點的順服,夫妻間的關系反而更進了一步!甚至變和諧而更加甜蜜!
三、愛子女。
以弗所書6:4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以前覺得自己很愛女兒。給她吃,給她穿,給她受各樣的教育。信主後思想這個問題:我是真的很愛她嗎?希望她成績好,希望她聽話。我照著自己的私慾在要求她。甚至當我很生氣責罵或打她時,我真的是在管教她嗎?我發現更多的是在發泄自己的憤怒!
詩篇127:3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唉!我是不管理、荒廢這份產業呢?還是用自己的私慾霸佔這份產業?
覺得古人好有智慧。有三字經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道出了為人父母者的教育之職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有弟子規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說出了為人子女者該有的態度和行為。有千字文如:「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古代人結婚時女人頭上的紅蓋頭,都在告訴我們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時,「男人是頭」這一秩序問題。(其實無論是古代的「紅蓋頭」,還是今日的「白頭紗」,都提醒女人若讓男人當頭,那真的會很蒙福!)
這些寶貴的古訓與聖經上的教導如出一撤。也許我們智慧的老祖先早已得知啟示,代代相傳,使我們能擁有如此文化瑰寶!(出埃及記20:6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但是我們卻忽略它,也不珍惜它,更沒有好好傳承它……
這個?

7. 在基督里,妻子怎麼順服自己的丈夫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有古卷加:就是他的骨他的肉)。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 (以弗所書 5:22-33 和合本)

閱讀全文

與聖經妻子怎麼孝順公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女孩孝順 瀏覽:412
遼寧夏季養生茶多少錢 瀏覽:306
長壽區黃桷灣游園是什麼 瀏覽:269
父母只顧逼婚我不幸福怎麼辦 瀏覽:85
結婚主桌父母名字怎麼寫 瀏覽:375
未來世界長壽 瀏覽:709
老年人冬天常見病有哪些 瀏覽:706
三德歌孝敬老人 瀏覽:426
長壽什麼山莊可以玩網紅甩橋 瀏覽:813
退休前社保繳費不足 瀏覽:792
圖她退休金 瀏覽:687
上海養老院志願者 瀏覽:917
長壽公園到嘉定10號橋怎麼走 瀏覽:289
西安未央老年大學 瀏覽:394
延遲退休年齡你怎麼看 瀏覽:879
醫院體檢心電圖需要多少錢 瀏覽:799
50歲以後男士怎麼養生 瀏覽:173
婚前體檢報告多久能出 瀏覽:446
8月份前退休職工漲工資 瀏覽:495
國色天香養生館裡面做些什麼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