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弟子規中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什麼意思
意思是: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准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
出自:清朝.李毓秀《弟子規》
部分節選: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
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應該恭敬的聆聽。
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1)西朝不孝順父母是犯罪擴展閱讀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
《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全書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裡面有七個科目,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即學文,屬於智育修養。
❷ 對孝子的贊美
1、這個孩子真孝順,對父親真好,在父親節悄悄來時,送了個祝福表心懷。
2、這專個孩屬子真孝順,對母親真好,,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都從不讓母親傷心。
3、這個孩子真孝順,對母親真好,對母親的照顧體貼入微,每天給母親煮飯、吃衣服、洗碗,都是他自己做的。
4、這個孩子真孝順,在家裡無論大事小事都從不讓父母操勞,全文不都是一手包辦,早晚向父母請安。
5、這個孩子真孝順,夏天熱的時候能讓父母涼爽,冬天冷的時候能讓父母溫暖。
❸ 強勢的婆婆最怕的是什麼
現實中不少婆婆都是很強勢的,但往往這樣的婆婆很喜歡壓制兒媳,有些媳婦總是在想強勢婆婆最怕什麼呢,你得這樣做,其實她也很想跟你搞好關系的。
特別是那些性格軟弱的兒媳婦,遇到了強勢的婆婆,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會被強勢的婆婆當成軟柿子捏,這種性格的兒媳婦,面對強勢婆婆說的話從來不敢反駁,總是喜歡遷就。
尊重她
婆婆要想得到兒媳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兒媳,將心比心,同樣都是女人,應該最能理解彼此的苦和委屈。別活得那麼自私,因為自私的人,只會讓人厭惡。嚴格來說,作為婆婆,一個大家庭的女主人,最應該有的就是包容和遷就,也就是所謂的度量。
給她面子
現在雖然不需要再遵循什麼三從四德,但基本的禮數還是要遵循的,老人強勢無非是愛面子,爭一個面子,希望兒媳尊重自己,聽自己的話,順從自己,為了家庭和睦,就讓老人高興點。
多聽他們說幾句或數落幾句也沒有什麼,尤其在自己老公面前更要給足婆婆的面子,不要讓老公難堪,讓老公難堪的話,婆婆會更生氣。
❹ 有關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1、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專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屬母,就沒有我們自已。小時候父母用手牽著我們,長大以後,父母用心牽著我們,謝謝你們,爸爸媽媽。
2、我的碗里有肉,父母的碗里是否有菜?
3、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4、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5、孝心是太陽,給人溫暖;孝心是大山,給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❺ 關於父愛的名言
1、父愛,如大海般深抄沉而寬廣。——溫家寶
2、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3、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5、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
6、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於想要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光。——羅素
7、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冰心
8、想到一個人畢生的一切努力可能會淹沒在一代人默默無聞的沖積層中,豈不難受?對一個父親來說,希望他的孩子至少記起他,難道不是合理的嗎?哪怕是作為例子來引用?——杜伽爾
9、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台灣著名作家瓊瑤
❻ 現實社會下中國孝道文化有什麼特點
在以孝治天下的大環境下,中國現實的孝道是為政治服務的。已經背離了孝道最天然的純粹。可以參看《被荼毒的孝道》;父慈子孝本是最天然的東西,甚至不必過分渲染,否則,父子雙方任何一方過於強調了都會對另一方造成傷害。現實中,這個例子比比皆是,就連孔子時代,孔子不得不憤怒的責罵那些宣揚自己孩子不孝的父親為「德之賊」也!意思他們才是真正敗壞道德的賊人!
父母養育了孩子,孩子依戀父母、關愛父母、熱愛父母的情節彷彿被養大的小狗一樣,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的,而現實中,似乎『不孝之子』很多,這個是一個公共黑幕,是中國自漢朝以孝治天下以來的最大冤假錯案,以至於,今天,誰被利用孝道所傷害的人子,都沒有地方述說,孝道已經成為最厲害的傷人武器。這樣的被利用的孝道,上古時代沒有倡導所謂『孝道』時間、就存在,就存在那樣被孔子所怒的『德之賊』!
比如,我們的唐堯虞舜的舜黃帝,就是被自己父母與弟弟多次傷害的典型,史記中都有記載。倡導孝道對國家與社會是有利的,然對不明就裡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真正的孝道不是倡導孝順自己的父母,那是不必倡導的,即使我們倡導不要孝順自己父母也擋不住人類這個孝的天性的,好比任何宗教都頭疼的『性之慾望』一般,孩子愛父母是擋不住的。那麼,真正的孝道的孝文化意義及范疇是什麼?
聖人在幾千年前早已做出來回答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可見孝道倡導的真正內涵是去『孝順』別人的父母,就是尊老愛老的大愛意思。同時,孝道還包含要愛護別人的孩子。可見,孝道與孝文化不是僅僅規范子女的,還規范了『人父』。孝是老人與孩子的雙重結合,所以,才有流傳很久的中國國學文化:
父慈子孝!
這里,我僅僅給你一個提示而已,詳細,請網路《被荼毒的孝道》;多從裡面汲取智慧,做到『知孝道』『懂孝道』然後『了悟大道』!在生活中,藝術的、辯證的對待孝道,將是一切道與大智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