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天主教說到瑪利亞的父母,基督教沒說
馬利亞只是神所使用的器皿,他並不是神,只是借著馬利亞的肚腹,生下聖嬰版,就是耶穌,聖經中權也提到馬利亞的祖譜,和約瑟的祖譜。最終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之前有預言說,將來有君王要生在伯利恆,為世人受苦,這些都應驗了
② 聊一聊,有一個聖母型的父母是怎樣的體驗
小的時候孩子之間總是會有相看相厭的時候,死活就是不願意跟他做同桌了,回家跟父母念叨,我媽竟然特別正式的跟我說什麼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之類的聖母之言。
③ 對於聖母婊來說,父母就是最好的,只要子女做出什麼出格(不好)的事情,就說子女怎麼樣怎麼樣,真的是笑
現在過分的父母的確是有的,到底是誰的錯其實很難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不好評判,好好做好自己吧。
④ 聖母瑪利亞的父母是誰
上帝是永遠的過去,又是永遠的未來,他是造物主,不是被造的。瑪利亞受聖靈感動受孕內生了耶穌,所以瑪利亞是耶容穌的媽媽,而上帝是耶穌的爸爸。天使也是上帝造的,是上帝派遣的管理萬物的大使。至於約瑟則是人,不是神,是耶穌的養父。
⑤ 聖母瑪麗亞的母親是誰
聖母瑪利亞聖母瑪利亞(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聖經》新約和《古蘭經》里耶穌(爾薩)的生母,她的名字
⑥ 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真正意義的母親嗎,我覺得耶穌的父母
瑪利亞在聖經上不是什麼「聖母」,而是「主的母親」,換句話說,她僅僅是耶穌(神人二性)肉身的母親,是由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所生,在他降生後,瑪利亞與約瑟生了其他孩子。
⑦ 家中父母去世後,父母生前供奉的耶穌和聖母聖像該如何安置
這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大問題,真不敢亂操作,內心不安。
還是去父母內常去禮拜的教堂詢容問一下,我知道信這些的人,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對於信徒的統稱),可以問問他們,如何操作。
所以家裡還真不合適請這些,信仰直接去教堂,或是信佛的可以去廟宇。
⑧ 媽祖的父母是誰
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專神祗,許多沿海屬地區均建有媽祖廟。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在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海神,又名天後聖母,天王母後,盤古長女,夫為三清之一(?,也是玉帝,天公),繼承之帝位讓於第二代天帝,弟玄武大帝,有十女:觀音、大世至(雅典娜)、文殊(大日)、西王母、珠娘、白娘、青娘、碧霞元君、仙女聖母及九天玄女。 生了這么多女兒,又是天王母後,當然又是媽媽,又是祖先啦
⑨ 二郎神和三聖母的父母是誰
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羨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並與之結為秦晉之好。(可見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則咋有那麼多仙女前赴後繼來到人間,出名的的就有這位、七仙女、織女,還有後來的華山聖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沒見有一位男天神下凡與凡間女子結合的。)玉帝御妹為楊書生先後生下了三個孩子。(這里有個有趣的問題考而無果:楊家老大是誰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卻毫無知名度,按說可不應該。)其中的二郎就是楊戩。三妹則沒名字,只知是華山三聖母。(在劇中聽到二郎叫妹妹三聖母真有夠滑稽。)
傳說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將妹妹壓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楊戩自幼便本領不凡,但後來師承為誰已經不可考,包括他獨有的兵器--三尖兩刃槍,好象中國也只有他一個人(神)用,再無別家。他額上的天眼又是如何來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據一笑所知,在中國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隻眼的只有兩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馬王爺,就是讓孫悟空上天後搶了飯碗那位。)待楊戩長到十七歲,已經是勇無可擋,曾經在二郎山中幹掉了八個危害人間的妖怪,這就是"力誅八怪"的由來。於是他持了一把開山斧(奇怪,又不是槍了,可能槍劈山不好使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壓在山下受難的母親。
母子相逢自是歡喜無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壓得太久,十幾年不見陽光,身上已經長滿了白毛(別笑,這就是一笑說的上古神話的樸素),於是二郎將母親放在山上曬太陽。這時,玉帝聞聽二郎劈山,惱怒非常,為了消除自家的恥辱,便放出九個太陽上天,將妹妹活活曬死在山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個擒住卻無處放,便分別掀起兩座大山,將捉住的太陽壓住,再看天上亂竄的七個日頭,便抄起一副扁擔擔了七座大山繼續追趕太陽,這就是"二郎擔山"的傳說。就這樣,只剩下最後一個太陽在飛跑,二郎一直將它追進了東海里,在海邊被東海龍王的三公主攔下,筋疲力盡的二郎暈倒在三公主溫柔的懷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後他們就結成了美滿良緣(好象沒有嫦娥什麼事)。
為了母親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虧,便封他為"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道號"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聖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只服從命令,沒事別套近乎。這就是"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