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國慶節重陽節

國慶節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0-11-30 14:42:47

『壹』 作文 當國慶節遇上重陽節

重陽節要到了。眼下,不少為人子女的都開始琢磨著要怎麼讓父母開心過節。往年重陽節沒放假,一些計劃較難安排,今年的國慶假期與10月5日的重陽節正好重疊,為人子女的你,有啥安排嗎?不妨一起曬曬。
同父母一起出遊
細菌:本就打算跟爸媽一起去廈門玩,那麼今年這個重陽節就將在廈門過了哈!
犬牙:打算自駕游,帶著老爸老媽到處轉轉,長見識呼吸新鮮空氣哈哈,路線還在制定中。
春暖花開:原來計劃是想跟爸媽一起跟旅行團出遊的,不過國慶那幾天人擠人的,玩起來怕太累,爸媽也還是喜歡在家裡。到時候,我想可能在臨海周邊走走吧,一起去附近的景點轉轉,尊重爸媽的意見。還有,重陽節那天爬山還是不錯的,不過要看天氣哦。
B.B:旅行社出了不少適合老年人遊玩的線路,正在選擇中,這個國慶節一定要讓二老好好玩一下。
跟父母吃團圓飯
曬雞蛋:孝敬父母畢竟還要看平時,不能因過節而過節,這只是形式而已。不過往年由於重陽節這天不放假,有些計劃和想法不能安排倒是真的。我打算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包括妻子的父母,自己炒菜,一起吃個團圓飯。
ASH:自己動手下廚給爸媽做頓好吃的,感謝老爸老媽這么多年的付出,感覺比較溫馨。
BING:我打算去飯店訂一桌,重陽節那天一起到飯店吃,主要是想讓爸媽休息一下,在家吃的話,他們肯定會忍不住要幫忙弄的。
送禮物表心意
勤勞的匆匆媽:10月5日那天,我們單位要上班了。所以我打算提前給爸媽准備禮物表下心意。具體什麼禮物還沒想好,但一定要是實用的。
哈哈:重陽節禮物要實用、保健型的。打算給他們買個按摩器。
小米:想帶媽媽去逛街買衣服,想想小時候是媽媽帶著我去,如今輪到我給媽媽買衣服了。
桂花香:我媽說最大心願是俺娶媳婦,所以努力完成他們的願望哈,帶個媳婦回家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禮物了。
最重要的是多陪陪父母
阿眉:這次重陽節正逢國慶長假,打算回家看看,讓父母高興高興。父母年紀大了,最想的還是孩子能多陪陪自己。
Pipo: 作為父母,其實並不在乎孩子送什麼禮物,貴不貴重,在乎的還是兒女們的孝心。我在電話里問我媽媽重陽節想怎麼過,媽媽對我跟弟弟說,只要你們在怎麼過都行,說得我都忍不住鼻子發酸了。其實吧,日漸蒼老的父母們,最需要的還是子女的關愛。以後我一定要多抽時間陪他們。
CAPTAIN:因為工作在杭州,每年重陽節,我都會打電話給爸媽,每年國慶節,我也都要回家的。知道今年重陽節在國慶假期里頭時,心裡挺高興哈。好像挺難得的,要想下做點什麼,宗旨就是要讓父母高興。
月野:我每次回家,爸媽都忙前忙後的,一個勁問我想吃什麼。離家時千叮嚀萬囑咐,就怕我在外不注意有什麼閃失。每次這樣,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我覺得有空就跟爸媽多聊聊天,分享一些工作生活中的趣事,他們會很高興。

下期話題:

「十一」加班,我有話說
國慶長假,當很多人都在悠然自得地享受這好不容易盼來的美好時光時,也有不少朋友選擇了留守,奔忙於職場。這個長假,你加班了嗎?作為加班大軍中的一員,你怎麼看待節日加班?你加班期間,碰到過讓你高興或郁悶的事嗎?當加班成為你這個長假的一部分或全部時,請把你的感受或故事告訴我們,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成果,分擔你的辛苦吧!

『貳』 國慶節是不是老人節

並不是,它是國家一個具有重大紀念意義的節假日

『叄』 國慶節是什麼意思重陽節又是什麼意思

【國慶節】國慶節的來歷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重陽節】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肆』 與國慶節或重陽節的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恆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

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恆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恆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

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恆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恆景一把降妖青龍劍。

恆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恆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恆景面前。

恆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恆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
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恆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

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恆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恆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伍』 春節重陽節端午節國慶節中秋節這組詞語中哪一個詞語不是同一類

這裡面國慶節和其他的詞語不是同類
國慶節是按照公歷(也稱陽歷)來過的,而其他四個節氣是按照農歷(也稱陰歷)來過的。

『陸』 關於國慶節和重陽節的日記100字

稍等

『柒』 重陽節和國慶節差幾天

每年不一定的,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國慶節是陽歷十月一日。

『捌』 國慶節中秋節重陽節的來歷簡單一些

國慶節來歷: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托我來對大家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1949年10月1日。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准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重陽節來歷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或「老人節」。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清明節來歷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中秋節來歷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 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 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 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玖』 中秋節,國慶節,教師節,重陽節的簡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慶節: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閱讀全文

與國慶節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985年出生的女性退休年齡 瀏覽:772
有哪些適合父母做的生意 瀏覽:30
什麼食物壽命長壽 瀏覽:480
老年痴呆合並肺炎 瀏覽:511
女性老年人嚴重缺鉀 瀏覽:206
延長延長退休年齡最新規定出台 瀏覽:370
煙台退休漲工資2017 瀏覽:771
三亞繳養老金20年退休多少錢 瀏覽:152
敬老院挨打 瀏覽:547
養老保險單位劃轉 瀏覽:48
體檢甘三酯19吃什麼葯 瀏覽:997
用純鈦養生杯喝水有什麼作用 瀏覽:381
連雲港灌雲養老金查詢 瀏覽:574
蘭州老年大學報名 瀏覽:130
癌症體檢哪個項目好 瀏覽:234
劍三重陽節香囊在哪弄 瀏覽:453
農村老年人社保 瀏覽:502
易門人民醫院體檢掛什麼科 瀏覽:265
成都哪個車管所能直接體檢 瀏覽:984
女性妊娠體檢有哪些項目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