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式的「孝順」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個人認為已經成了道德綁架的一種。
很少人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但父母確實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監護人。這一點我就想說說我們家,我們家是提倡「孩子和父母平等」的家庭。雖然不被老人接受,因為我奶奶就是那種傳統思想,我經常叫我爸媽名字,她就會說你幹嘛這樣叫不禮貌之類的話。但是我爸媽認為在家庭關系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關系,怎麼樣相處舒服就怎麼樣來。
像現在大多數家庭,子女一定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線才是「正確」的,你活著活著就不是自己了。
談孝順,理解上就是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假如你遵從了父母,你的自主不就沒了嘛!讓你不去外地工作,不讓你去更遠的地方上大學。這時候,你是選擇遵從還是反抗呢!像這種家庭,是我都要選擇反抗了。但凡獨立了,父母叫你乖一點,你還不是當面一套背著一套?
有個故事:一個家庭里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自己有套房子,小兒子跟父母住一起。結果從父親走了之後,大兒子一直惦記家裡的兩套房產,一套為了給父親下葬買了,剩下一套大一點的房子。這時候,大兒子就開始一直惦記這套大房子了,裝模作樣的帶著母親有時候去吃吃飯,實際就是想套路母親將房子賣了,一分完錢就啥事也不管。但事實上呢,大兒子自己有套大房子,從來沒主動的說過接母親過去住。小兒子一直盡心盡力照顧母親,卻有時候被這個母親撈不到好。而且大兒子甚少給錢拿到家裡。你說小兒子很孝順了吧!但他的母親就是覺得大兒子好。我想說這樣的母親小兒子還能繼續孝順她,也是辛苦小兒子了。
現在的社會,在孝順這個問題上,真的不能盲目,應該有你自己的主見。就好像有時候你做再多事情,卻被一個什麼都沒做的搶去了風頭。我想說:孝順真的是道德綁架太嚴重了。
Ⅱ 想讓孩子孝順,作為父母的應該怎麼做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善良的小天使,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父母從小的教育。每個父母都想要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做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那就更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了。想要讓孩子以後做一個系哦啊順的孩子,父母要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到這幾點。
一: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作為父母的日常都是不尊重老人,經常對老人吆五喝六的話,那麼你又怎麼要求你的孩子以後能夠好好地孝順你呢。孩子的身上都會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所以說想要以後的孩子也孝順你,那平時作為父母的首先要做到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孝順不僅僅只是考出一個好的成績,或者是給父母多少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夠體現出一個人是否孝順。作為父母的,肯定都想要有一個孝順的孩子,就看自己怎麼教育了。
Ⅲ 經濟不獨立的人沒有資格談孝順嗎
有,你可以幫助父母,也不去干壞事
Ⅳ 自己不欠錢了,才資格去談孝順二字對嗎
欠不欠錢要看你有沒有影響到長輩,你欠錢追債的追到你家或者影響到你長輩。那你的個人行為就是不孝。
Ⅳ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來了我們,給予自我們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第二,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不辭辛苦的在外賺錢養育我們,還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我們在最好的狀態下成長,此愛無私,不求回報,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拋開個人感情,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們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人類能延順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我們沒有做好孝順父母的榜樣,怎麼有說服力讓自己的孩子以後孝順我們呢?
Ⅵ 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是孝順
我認為此話實在是言之有理有如鐵一般的道理,一人若不奉孝自己的長輩還來談什麼忠孝仁愛禮儀廉恥呢?其實要孝順父母有很多種方法,可最愚蠢的是用「錢」來衡量孝道,哪怕是一杯清淡的白開水,當你捧上給父母親喝時,他們也會覺得很欣慰很滿足,我建議各位想要好好孝敬父母從生活中一些細微的事情開始著手,那便已足夠。
Ⅶ 關於孝敬作文
轉自偉心 大河報少年
談孝順
信陽高中高三(1)班 鍾靜益
孝,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我也推崇孝順,我認為做到了孝即可,至於「順」嘛……心中保留想法,但一件事的發生使我對「順」有了新的認識。
周末,到小區門口吃早餐,聽到兩個阿姨聊天……
只聽一位阿姨在打電話:「……都多大了還騎電瓶車,眼睛不好使,還沒摔夠嗎?」厲聲的說教讓就餐者們紛紛側目,只見她掛了電話之後,委屈地對身邊的另一位阿姨說:「打給我爸的電話,聽我妹妹說我爸又騎電瓶車,我就來氣!」
聽後的一剎那,我怔住了,原來她們的孝只是物質上的滿足,精神很貧乏。回憶成長至今,我有時也會頂撞父母,可父母何曾對我們講過傷自尊的話呢?句句鼓勵,聲聲叮囑,遍遍示範,百問不厭,為何等我們「長大」了、父母老了,我們卻如此不耐煩老人呢?
一時,我頓悟了!為何古人創造了「孝順」一詞。孝順,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也。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變快,盡孝也變得奢侈起來,很多人忙得顧不上老人和孩子,做子女的覺得讓老人生活無憂,居住適宜,衣物充裕就盡到了孝。
我認為,在生活中,對待老人既要孝,還要順,當然不是無原則的順,首先要「氣順」,說話時不沖,避免厲聲訓斥。作為子女的要將心比心,我們都不喜歡他人的批評,為什麼對父母卻這樣做呢?親近之人雖可言語無忌,但也不能以此傷親自尊。
「順」還要心境順。用良好的心態,愉悅的心情去對待老人。與老人相處中,告訴父母,過去你們曾先進過、時髦過、領先過,現在的不懂是暫時的,人的一生要學很多,只要想學,不僅智能家居用品能學會,而且還能學其他先進的事物。
「順」需要臉色順。語氣順了,言語好了,心情愉悅,臉色自然就好看了。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歌詞中描繪的情景很溫馨,但願更多的人不只是唱唱而已。時代變遷,孝的形式也在變化,但不變的是發自於內心的孝順,用心盡孝,和睦相處。
我的回答您滿意嗎?滿意就採納我,謝謝!有什麼不滿意的,可以繼續問我哦!
Ⅷ 請談談你對「孝順」的理解
一家之言,個人拙見:於人類社會講,孝順是責任,是和諧社會關系中的必要要求;於家庭講,孝順是傳承,是美德,尤其是中國家庭;於個人講,孝順是本能,是個人品質決定的。
看得出你有一些困惑和自己的思考,我想,談孝順還是從自然人的個體思維來議論,比較單純一些。孝與不孝都是正常的,如果說對錯,既可能有父母造成的,也可能有子女造成的,還可能有社會造成的……我認為,作為父母,養育子女是自己的選擇,愛孩子是自己情感的傾注,應該是無所求的,如果你教育子女得當,自身言傳身教,子女自然會孝順你,但即便不孝順,他、她也仍然是你的孩子,父母也只能面對現實;作為子女,沒有誰是生下來就註定孝順或者不孝順的,如果從家庭和父母那裡繼承了孝順的美德和精神,那他、她就是孝子、孝女,反之當然就不孝,所以無需感嘆和糾結於天下哪些不孝兒女,要做的是自己是否選擇孝,怎樣踐行孝,是否不計回報的自覺做到孝順,這幾乎可以決定你的兒女是否孝順的,你的子孫後代是否具有孝順的美德,是否傳揚孝順的家風。
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從沒有刻意教導我們要對他們好,而是在平時默默地孝敬、依順著我的我的奶奶、外公、外婆,在外公、外婆重病時,無私的犧牲自己,照顧老人,即便老人彌留之際,父母都盡自己所能的讓他們帶著尊嚴、帶著欣慰、帶著無數幸福的回憶和對晚輩們美好的希望離開我們。
談到自己如何孝順父母,自覺還很不夠,因為父母衣食無憂,懂得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心態極好,身體健康,所以似乎不需要我做什麼。所以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更多的依順父母,在我的家庭里,孝順應是順為先;更多的發展好自己的事業,注意自身健康和自己小家庭的和諧,不要把父母辛辛苦苦哺育培養的我隨意糟踐了(有點極端,比如是否健康、是否樂觀、心態是否端正等等),否則父母是最痛心的。具體來說就是永遠在父母面前做一名乖孩子、好孩子,哪怕你已成人,你也已為人父母。
Ⅸ 鄭爽用自己的想法談孝順:對父母孝順難道就是順從嗎
只要父母做的不是違法和有為道德的事都可以順從就算孝順了。當然了還包括給予父母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
Ⅹ 談孝順的作文要舉三個例子來說明
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個子不是很高,留著長發,眼睛很有神,平時對人總是一臉笑容。媽媽對我非常嚴格,看見我沒完成作業就在玩時,她的臉馬上「由晴轉陰」,我就得趕緊去寫作業,看到我作業寫的較好時,她都會誇我。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我沒寫作業...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