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道,在這個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情是孝敬父母。俗話說「父母生前敬孝方為孝,父母死後盡孝徒枉然「。
有句絮語說得很好「死後一個供(祭奠亡者時用各種好吃的水果和大魚大肉所擺)不日生前一個杏。」百善孝為先!父母是一層天,如果有他們在,你將會得到他們愛的庇護!不管是否是多餘的,你也會感到是一種享受,一旦失去將永遠也找不回來,等到失去再想盡孝已為時已晚!為人兒女一輩子就這一次機會!生育養育之恩畢生難以報答!
『貳』 孝敬父母的古詩
蓼莪
先秦 · 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回莪伊蔚。哀答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叄』 初中生孝敬父母事跡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從小就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幾乎一月才回家兩次,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為弟弟妹妹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次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因為,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父母真正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雖然我們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愛與感恩。定會被我們的感恩行為所感動。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和我們給父母的「八心」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我們要給父母"八心"
第一,經常問候,給父母舒心;
第二,少說多做,給父母省心;
第三,誠實守信,給父母放心;
第四,勤奮上進,給父母開心;
第五,虛心好學,給父母稱心;
第六,寬容豁達,給父母順心;
第七,誠實坦盪,給父母真心;
第八,持之以恆,給父母安心.
我想只要我們做到這些,到那時侯,我們的父母將會綻開笑臉,生活定會更加燦爛!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肆』 孝順生孝子,忤逆生忤兒。基因遺傳
的確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伍』 怎樣孝敬父母
【第11期】文/陳終道經文:提摩太前書第五章四節;以弗所書第六章一至四節許多人誤會基督徒不注重孝道,以上幾處經文是最好的答復。因為十誡裡面有一誡是關乎孝敬父母的,以弗所書這樣引用:「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2)十誡中每一誡都吩咐人不可作甚麼。唯有「孝敬父母」可以得福,所以保羅說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可見聖經很注重孝道。今天我們從五方面思想如何孝敬父母: 一.應記念父母生育之恩 父母生育我們,十月懷胎,劬勞養育,是一項恩典,提摩太前書第五章四節說作兒孫的在家裡學習行孝,「報答親恩」。顯然聖經認為父母對兒女有生育的恩典。現代青年受新思潮影響,以為父母本不想生育兒女,所以談不上甚麼功勞。這不單不合聖經真理,也不合中國的孝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是中國人的教訓。因為父母最掛念的是兒女身體,從孩子出生到成長 ,每一天都關注他們的健康。所以父母生養我們,單單身體方面已有恩典。這正是聖經的教訓。聖經說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身子上榮耀神。意思是說基督徒要照顧自己的身體,因為是神的殿。當然這話不是給那些整天只顧著自己身體的人的,但有些人卻太不顧自己的身體,縱欲損身,既不孝敬父母,也不尊重神的恩賜。 我們的生命是神藉著父母給我們的,所以我們要記念父母生育之恩。 二.要奉養父母 「奉養父母」是聖經中在孝道上的用法,也是「孝」字本身的意義。中國人講孝包括報答親恩,供奉他們的需要。聖經里有沒有說奉養父母是孝道?有, 耶穌責備法利賽人藉著古人的遺傳,廢了神的律法,因為它們說已把金錢奉獻給神,所以不須奉養父母。這是一種取巧。可能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有一個人只有一點錢,給了父母就沒有錢奉獻給神;奉獻了給神就沒有錢給父母,所以在這情形下他就把金錢奉獻給了神。但法利賽人用這個為借口說人如果奉獻給神,就可以不給父母了。說這話的人可能既沒有奉獻給神,也不奉養父母。所以從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話里可以看見,基督徒孝敬父母,應供給父母肉身上的需要,在父母在生的時候,盡兒女的責任奉養他們。 剛才提到有許多非基督徒認為我們不注重孝道,其中一個原因是基督徒不祭祀和拜祖先,其實中國到西周時代才開始有祭祖的事,周公制禮作樂,後人逐漸加添。祭祖並不代表孝順,若在生時不孝順,到死後才孝順就太遲了!二十四孝中雖然不少「愚孝」的故事,甚至有孝感動天的傳說。但那些例子都是父母在生時的孝順。有人父母在生時不孝順,甚至把父母氣死,死後卻大事鋪張,其實都是為傳揚自己的名聲,並不是真正孝順。 三.要聽從父母 以弗所書告訴我們:「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孝順」是孝敬兼順從。耶穌童年時順從祂父母,離開聖殿回家。雖然祂以天父的事為念,仍然聽從肉身父母之命。 從前在封建家庭中,有時父權太大,做父親的不善用權柄,或所發命令不合情理,但一般來說,聖經要我們「在主里」聽從父母,不是說父母必須是基督徒我們才聽從。「在主里」的意思是要在真理里聽從。父母不是完全人,未必所作的都對,也有叫兒女作壞事的父母,我們不能都聽從。若在惡事上聽從,等於陷父母於不義了,不算是孝。 古人論孝包括勸諫父母。當然父母常為兒女的好處籌算,只有少數本身為非作歹的,會叫兒女作壞事,真孝包括勸諫。提摩太前書第五章一節說:不可嚴責老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不是不可勸責,但不可「嚴責」,要在勸中有愛有敬。古聖教我們勸諫父母要「下氣」,「怡色」,「柔聲」。「諫而不入,起敬起孝,悅而復諫。」意即勸諫父母時,要沒有氣怒的臉色,聲音柔和。若父母不聽,要格外敬愛他們,有機會再勸諫他們。這種溫柔而不斷的勸諫,與聖經的教訓相合。聖經沒有說要包庇做壞事的父母,而是要站在真理立場,不陷父母於不義。所以應該聽從父母,也應該勸諫。 四.讓父母分享你的成就約翰福音第十七章中,當主耶穌快要上十字架的時候,為門徒最後的禱詞中說:「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然後又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主耶穌在世上榮耀了天父,我們作兒女的要榮耀父母。英文聖經常將孝譯作「honour」,即尊敬。其實孝順不止尊敬,還包括感恩 ,聽從,奉養和榮耀的意思。曾子論孝說:「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共下奉養。」 「尊親」即尊榮父母像主耶穌已經榮耀了天父那樣。我們極可能將一切成功歸功給自己,因為每人的成功都經過一番努力,我們對自己的奮斗有很深的印象,卻很容易忽略了我們現在的成就一半是父母辛勞的結果。但因為前一半不是自己的辛勞,所以印象不深。當你看見你的父母親動作越來越遲鈍,臉上越來越多皺紋,人也越來越老,健康也逐漸退步,你應該知道這些都是她為你辛勞的結果,我們應該欣賞父母曾為我們勞苦,將我們的成功與他們分享,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父母把期望放在兒女身上,到晚年才大失所望,是非常痛苦的。 林肯總統當選時,第一件事通知他的母親與他分享成就。華盛頓參加海軍訓練前,向母親道別,看見母親流淚,他便吩咐僕人將行李搬回,但他母親說:「我知道神會賜福給孝敬父母的兒女。」這正是以弗所書所講的「帶應許的誡命」。華盛頓明白他母親贊成他去,接受海軍訓練,終於成為美國總統。可見西方國家早期也注重孝道。 基督徒應照聖經教訓盡孝,並且使父母得尊榮。 五.要帶領父母信主 帶父母信主,要為父母的靈魂「受生產之苦」。父母曾為我們的肉身受劬勞,現在我們是否願意為他們靈魂劬勞呢?為著帶領他們信主,可能有許多艱難,但你付的代價即如母親生他的時候有許多痛苦艱難。我們孝敬父母,必須冒著困難領他們得救。 我不算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因為我在十多歲的時候已離家流盪,而且對家庭有很大的成見,到我懂得欣賞我父母親的時候,可以說已經很遲了。有時在我們的人生中必須到了某一年紀才能領悟父母之愛。但可惜常領悟得太遲。「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一天你認為應該孝敬他的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離開世界了!或者到你的兒女輕忽你的時候,你才醒悟過來,原來自己輕忽了父母!選自《金燈台》第45期
『陸』 不知孝敬父母生什麼子不知為人之道成什麼家這篇至理名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柒』 佛教孝敬父母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捌』 大學生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聯系。由於大學生長期在外讀書學習,父母在家難免牽掛,所以經常與父母聯系,讓父母知道你的生活,會使他們感覺你一直在他們身邊一樣,這樣的一件小事就能讓父母很滿足。與父母溝通,不要一味的說自己哪些事情不開心,哪些煩惱沒解決,哪些地方不順利。大學生是成年人,要對父母有責任感,要學會主動關心父母。聽到他們得聲音,有沒有疲憊的喘息;夏天來了,他們有沒有注意防暑降溫;工作上會不會遇到什麼煩惱;家裡的人可好;或者聽他們講一些生活瑣碎的事情······在孩子面前,父母是強人,聽到自己的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很鎮定的說「沒事,有爸爸媽媽在」;父母也是小孩,你偶爾的一句關心會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第二,常回家陪家人長輩。大學生的假期一般都比較集中。在假期里,你可以選擇跟同學出遊,也可以選擇回到家與家人團聚。大學生與同學在一起的時間很長,能與父母家人見面的時間卻很少。因此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陪陪自己。尤其是在傳統節日里,一家團圓是長輩們的心願。所以,常回家與父母家人團聚,既可以多陪陪家人,也有助於大學生培養親情觀念。
第三,學會關愛他人。良好的愛心素質,有助於讓人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美好。關愛身邊的人,使人更依戀親情,發現親情的美好。一個不懂得關愛他人的人,不會有親情觀,更不會有親情觀念。
第四,學會理財,為父母分擔經濟負擔。在大學里,學生有很多機會鍛煉自己,同時也可以做一些兼職作為自己的日常花費。在理財方面,應該做到該花的就花,不該花的不要花,不能盲目追求不屬於自己經濟能力范圍的東西,更不要與人攀比。要知道,大學生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賺的。孝敬父母,就不能浪費他們的心血。
其實,大學階段是人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個階段。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人群,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親情觀念非常重要。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在小事中學會孝敬父母,培養良好的親情觀念,做一個完整的社會人。
『玖』 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
王祥,母親早逝,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專母患病,他衣屬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當時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二、
黃香,夏日裡的晚上,黃香在書房看書,看著看著忽然沒有了聲音,父母以為他睡了,但在他的房間里沒有他的人影,後來在自己的房間找到了他,父母問他:"你干什麼朝我們的床上扇扇子?」黃香回答說:「我給你們的床上扇扇子,是讓你們的床涼快些,兩老好早些安睡!」冬天的晚上,黃香先早早地去了父母的房間,鑽進父母的被子里,然被子暖和些,父母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小孩身上三把火,也給你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