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教孩子孝順

教孩子孝順

發布時間:2020-11-29 13:18:35

① 如何教育孩子孝順老人

孩子有許多的性格、為人都是受到父母言行舉止的影響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要讓孩子孝敬長輩的話,那麼首先得保證我們本事可以做到這一點。自己可以做到的話,孩子或多或少也是會受影響的。 而平時我們要多與孩子講講孝敬老人的典型人物這些。 這樣的話我相信孩子是會成為一個孝敬長輩的人的!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祝愉快!

② 如何培養孝順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孩提之意,無不知愛其親也」就道出了春秋時期人們敬老的情形。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報答養育之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9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孝敬父母,是中小學生品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國務院批準的教育部制定的《21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劃》把「孝敬父母」作為新世紀中小學品德教育的一項任務來提出,可見,國家對這個問題是何等的重視。
令人不安的是,當今青少年中,孝敬父母之風每況愈下。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1)要讓孩子明理,知道沒有父母便沒有孩子的一切(軀體、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為孩子有孝敬報答的責任,這是做人的道德。古語「鴉有反哺之義」指的就是孩子必須盡孝的問題。
(2)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從心底里孝敬父母。為此,作為外出打工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讓孩子知恩圖報。從留守孩子來說這個「報」是對待父母講道德禮儀。家長應要求孩子:一是對待父母有禮貌,如與父母講話要得體,關心父母的工作、身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二是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聽從父母的教導,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對父母的愛,把對父母的愛拓展到對師長的愛、同學的愛、人民的愛、祖國的愛。這樣的愛就是對父母做好的愛。
(4)從日常小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如要求他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主動關心家長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總之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家長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平時在外打工或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回家後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③ 如何教孩子孝敬父母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一輩子的各種觀念,都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你對你自己的父母好,孩子感受到了,以後孩子也會對你們那樣好。

④ 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孝順

現在的孩子,由於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家長的百般寵愛,大多存在「自我中心」的傾向,專橫、霸道、任性,長大後成為自私自利、不顧他人的人。 一、以身作則,父母做榜樣作為父母要嚴於律己,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孝順長輩、關心親朋;在孩子面前不議論別人的長短,盡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氣的同情心。逢年過節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都要讓孩子知道並試著讓孩子參與買東西。同時,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間經常爭吵、謾罵甚至打鬧,孩子時常處在恐懼、憂郁、仇視的環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關心別人呢? 二、教育孩子學習與人分享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在與人交往中關心、幫助、尊敬別人。好吃的與人分享,好玩的大家一起玩,別人病了去關心,別人痛苦給予安慰體貼,別人休息不去打擾,別人收拾干凈的房間不去弄亂等。孩子稍大一些,還要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父母的勞累,珍惜父母的勞動等。此外,家長在為孩子的生活起居考慮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如父母在休息或學習時,不吵吵鬧鬧等。 三、教孩子運用「角色互換」,弱化「自我中心」心理「角色互換」就是轉換與他人的位置,實際體會別人的需求、感受與悲歡苦愁。當家長帶著孩子在公園玩了―天,已經該回家而孩子還要繼續玩其他玩具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如:爸爸媽媽陪你玩了一天,身體很疲勞,需要休息,或玩得太晚家裡的爺爺奶奶會牽掛、著急等,讓孩子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當孩子做了對不住別人的事,家長應要求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另一方是自己會是什麼感受,這樣就會使孩子為自己的行為不安、羞愧。「角色互換」能很好地起到弱化「自我中心」的作用,幫助孩子從自己角度出發轉為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教育孩子將自己融入集體中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為集體出力,將自己融入集體中去接受鍛煉和提高。特別應該用孩子身邊的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榜樣教育孩子,因為對孩子有親切感的榜樣,孩子才易學肯學。

⑤ 如何讓孩子孝順 兒童教育篇

從小就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的生活習慣.大了自然懂事了.關鍵得看父母是怎麼教育好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勿輕視.

⑥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懂得孝順踐行孝道

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父母越是對他嬌慣,他越是不懂得孝敬父母,以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與其罵孩子不懂得孝順,不如從小教他學會孝敬,讓他懂得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呢?小編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以身作則:現在的孩子特別的聰明,他們會觀察大人怎麼做事,作為父母,與其整天的喊著要孝敬,不如以身作則,孝敬自己的老人,當孩子看到你們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孝敬的時候,自然記在心裡,也會變得孝敬。

2/6
通過身邊的小事提醒:教給孩子孝順,要從身邊的小事進行,例如穿衣,吃飯,孩子吃飯時,父母就要教給他,要將好東西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吃,因為他們上了年紀需要照顧,並讓孩子親自將好吃的遞給長輩,孩子得到言傳身教,就會養成孝順的習慣。

3/6
讀書講故事:古代有很多關於孝順父母長輩的故事,父母可以通過讓孩子讀書,或者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孝敬長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讓孝順二字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同時也讓他知道了這是一種美德。

4/6
和老師溝通: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講一些相關的故事或者舉辦一些類似的活動,通過某些方式,讓孩子知道家長的不容易,激發他們內心的孝順之心,並引發孩子們該如何孝順父母的思考。

5/6
幫父母做家務:做父母的甘願任勞任怨,他們再累也會挺著,而不會想到讓孩子幫助自己,建議父母讓孩子做點家務,能夠幫助自己分擔一些事情,這也是孩子肯於分擔,能夠疼苦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

6/6
教孩子文明禮貌:孝敬的敬裡面有禮貌,恭敬的意思,孝敬一詞中,除了孝之外,還有一個敬意在裡面,而敬則需要通過教孩子講文明禮貌,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質來完成,從小讓孩子恭敬禮貌,對於培養他的孝敬之心也是挺有幫助的。

⑦ 怎樣教育出一個孝順孩子

我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如果父母對自己的父母很孝順的話,孩子也會孝順的。

⑧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孩子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稱贊。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越來越缺失,於是家長在問,要,孩子不孝順該怎麼辦。1.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並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用愛心故事來感染 幼兒正處於一種發展性的自我中心階段,難免會表現出「小氣」「霸道」等現象。家長要了解幼兒的這一年齡特徵,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以避免幼兒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孩子的情感又是與認知相結合的,情感的產生受知識經驗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豐富孩子有關孝敬長輩的知識,多給孩子講述《孔融讓梨》之類有愛心故事。並讓孩子分析大家為什麼表揚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 父母用言行做表率 平時,父母在言行方面應為孩子做出孝敬長輩的表率,如平時在家中要建立一種長幼有序的家庭關系。要尊重老人,懂得關心體貼老人,有了好吃的東西要主動先送給老人吃,老人生病時要耐心服侍老人,為老人做飯、捶背、洗衣服等。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打動孩子純真的心,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一顆愛的種子,孩子體貼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才會漸漸形成。 2.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 「孝順教育」應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孝順。作為家長應善於觀察幼兒,抓住教育時機進行隨即教育,如:當把好吃的留給孩子吃時,家長只是在一邊看時,家長就應該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愛心;媽媽在給孩子做飯,洗衣服時,讓孩子看到媽媽頭上的汗水,手上磨出的老繭。總之,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真切的愛,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愛。 3.移情教育—讓孩子真正理解、體驗父母的苦與樂 移情是指個體想像自己處於他人的境地,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的思想及行動的能力,即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教孩子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靠腸管進食能活多久 瀏覽:134
十年不體檢是什麼心理 瀏覽:542
養老保險男女 瀏覽:294
老人機如何打開王者榮耀 瀏覽:197
2014北京退休金計算器 瀏覽:299
父母離婚孩子如何處理 瀏覽:429
老年大學教學管理工作好做嗎 瀏覽:222
鞍山老年大學電話號碼 瀏覽:550
海淀體檢大廳健康證長什麼樣 瀏覽:418
女孩子會遺傳父母的哪些基因 瀏覽:155
孝感市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81
70歲中風治療要多少錢 瀏覽:418
城市農村養老模式 瀏覽:315
體檢胸透結果等多久 瀏覽:191
關於父母房子怎麼繼承 瀏覽:664
北京退休金最高能拿多少 瀏覽:723
農村老人一月多少錢夠花 瀏覽:913
武漢退休職工加工資幾時補發 瀏覽:880
如何辦廣州市老人優待卡 瀏覽:625
老年痴呆症妄想東西被偷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