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供養父母開始,佛說:什麼是戒
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
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如果要積累大福德,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順利好姻緣,工作順利,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乃至現實生活一切福德順意),只要不抵觸頂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對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擁有是沒有阻礙的,鬼神看你孝順父母,他非常尊敬你,絲毫不敢障礙你,這么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卻不知道,太可惜了。如果想要仕途順意,通常是從小就不抵觸父母的人,因為他從小每天都受父母印氣生助,非常強大,別人比不過。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說中國古代聖賢如老子,孔子,高僧大德的壞話,一說就完蛋,別想升遷,除非大懺大悔。
畢恭畢敬的對父母,讓父母高興喜悅,有一點好東西,都要拿來供養父母。
畢恭畢敬對父母,這是增長官祿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你尊長,那自然你也要成為長,受人尊;
1.供養父母,則是增長資財最快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不管一個人怎樣說自己的心地孝順,一個人不供養父母,他這個窮字非常大的寫在臉上。
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一念孝順,一念孝順之後還有一句是:些許微物供養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順,念完就沒有供養的下文。
平時多少都要拿出財物供養父母,不要抱那麼緊,不要找借口說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錢,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供養你,連借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2.抵觸頂撞父母的人,怎樣改過來呢?
佛像前好好懺悔自己抵觸頂撞父母師長,一件一件事的想,一件一件的懺悔。你想得出來的馬上懺悔。造業後要盡早懺悔,能懺悔多少懺悔多少。
然後把你感覺到父母對自己好的事,一件一件的想,一件一件對佛說。然後來重點了開始磕頭,磕頭磕下去一個別急著起來,要說一句:弟子從今以後再也不抵觸頂撞父母了。要磕頭108個磕一個要說一句。得到父母原諒這一點至關重要。
打個電話給父母,怕你不好意思說肉麻煽情話(其實就是應該說的時候了,因為這就是解怨結真言啊)你閑聊式的不經意說說也好比如:我覺得以前老是抵觸頂撞你們,真是不對哎對不起噢。以前我經常惹你們生氣,讓你們身體都不夠好,哎對不起噢,我覺得我要是有我這樣的小孩,我一定經常都堵氣在心裡經常都不開心。
我朋友這樣來一句從來都惡聲氣對他的父母很意外然後說:沒有對不起其實你小時候很乖。結果變成父母開始贊美他他更意外。3.經常發簡訊關心父母,比如爸爸晚上早點睡,少喝點酒。我敢肯定你的父母會把這條簡訊偷偷反復看上無數遍。
從小抵觸頂撞父母的人要每天發一條簡訊關心父母,或者問候父母,或者說點幽默話逗笑父母,每天都要。
從此再也不要抵觸頂撞嗔恨父母,多對父母笑笑。
父母說話,我的嘴角要像上彎,綳著臉最笨了,而高聲發氣聲音會比狼叫還難聽。
父母說得對我就說對。
說得不對我也說對有道理。
說得實在我接受不了,我就無奈又可愛的笑笑。叫我裝個頑皮可愛不是難事吧?
口舌上爭什麼呢?
口舌爭從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父母難過。
想不想將來的小孩子高聲抵觸頂撞擺臉色你?不想就趕快改過來,不然這個因果逃不掉,每天都被小孩惹一肚子氣,至少二十年如此夠嗆。4.不抵觸頂撞父母,也不要再抵觸頂撞其他長輩上司。我要貴就一定要尊長否則我貴不起來的。我抵觸頂撞父母的時候要明白這就是古人說的「賤」這就是定貴賤的地方。
5.菩薩為什麼恆順眾生?
因為他福大智慧大所以他不會去做折福事。
我們沒福氣的人就老是做折福事,而且抵觸頂撞父母的人就是最沒福報的人,生活中沒有一樣順遂的,我見過就算聰明讀書成績好可關鍵考試卻會砸。
伸手不打笑臉人。笑一笑很重要,父母嗔我笑,父母怒我笑,父母不高興我連忙軟語上前,謙虛可愛地問有什麼事。我這樣柔順、可愛笑容地對待父母,父母怎麼可能對我沖得起來?連批評我都不好意思。這個是轉父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我朋友的母親看她就發怒、發嗔,什麼話傷人就說什麼,歇斯底里得很,就這樣已經二十年了,可是她就做了一個月,對父母始終是笑顏、軟面、軟語,搞定了母親,看她可順眼了一點兒不想批評她。6.我要有轉父母的態度我就用柔順可愛笑容民主去轉他們。而不是他們發氣我就頂我這是被轉了入魔了。如果不理睬父母,讓父母有氣憋心中下面馬上會提到很嚴重。
經常在心裡一遍一遍地對父母說對不起,一遍一遍真誠的對師長對自己傷害過的眾生說對不起。
7、父母如果不高興我說的話。我切記不要讓父母留氣在心中,因為這樣其實很嚴重。
父母心中堵一絲氣,我當天的工作考試乃至般般事,都不會順利的。而且父母自己憋氣在心,他自己要生病,我自己要生頭痛病。我要是知道父母有氣不管,那真是太嚴重了,這就是長期倒霉日子的預兆。古人看你氣色就知道你什麼不順,你抵觸頂撞父母,臉上馬上大大的寫上貧賤,讓會看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父母掛我的電話,摔我的電話,我要盡量短的合適時間就打過去,盡早的消除父母的氣,我一定要陪好話要記住:目的就是化解父母心裡的氣,我說什麼不重要,父母說什麼不重要。8.過去自己如此抵觸頂撞父母,輕賤尊長,毀滅的福德太巨大了。要把福德找回來,只有每天帶著孝順感恩的心,給父母洗腳,自己端水倒水,要細致地洗洗干凈,要用乾爽的毛巾擦很乾(擦不幹容易爛表皮),把父母的襪子穿好,注意襪子不要穿出褶皺,不然咯腳的,穿好襪子褲腳要放下來,要細心、要溫柔,要有愛。
9.每個月的工資無論如何都要抽部分出來供養父母,恭敬孝順拿財物供養父母對改財運是非同一般的好。
10.爸媽叫我們,我們要馬上應聲,不能拖拉。爸媽叫我們做事,我們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
如果一個人生活上般般都不如意,受盡各種痛苦折磨,這一般都是因為從小抵觸頂撞父母。
姻緣本來就是和合二字,經常抵觸頂撞父母是絲毫和和氣都沒有的,搞到全身戾氣,所以無法有順遂和睦的感情。孝順父母生出的氣蘊,是天地間至貴至珍,生氣最強的氣蘊,養得住一切福德,鎮得住生活中各種不順,包括擔心憂愁恐懼。
㈡ "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對的嗎
屬於道德范疇。法律規定子女有扶養父母的義務,扶養未必就孝敬。
㈢ 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翻譯!
好好孝順父母,給他們買好東西,所獲功德會多到無法計量的程度。
㈣ 佛說孝敬父母的功德有多麼大
1 佛說:孝養父母,比供養三賢十聖的功德還要大。
2 佛陀的教誨,第一就是教我們孝養父母,知恩報恩。孝養父母是覺悟的行為,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孝養父母的。孝順是隨順性德,不是隨順煩惱,不是隨順無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師道,在佛法裡面有沒有成就,實在說要看他對於這個師道做到了多少。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懂得孝親,而後才知道尊師,所以至善圓滿的教育還是要從孝親尊師上去紮根。
3 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孝親尊師」常常是相提並論。
4 「孝親」非常重要,從孝親這才能夠「尊師」。我們對老師真正能夠尊敬,老師的「道」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做師長的,要教學生孝養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師重道。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開發性德,教我們明心見性的。我們的心地,本具無量智慧、德能、才藝;孝道與師道,是開發心地寶藏的鑰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開發的道理?這開發的工具,就是「孝敬」。
5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孝敬」這兩個字擺在第一。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不孝順父母的,沒有不尊敬師長的。學佛的人不曉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這個佛法決定是不得其門而入。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是違背性德,去搞六道輪回。一個人,如果不孝養父母、不奉事師長,什麼成就都談不上。
6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薩都降臨他家裡呵護保佑。佛經上說,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而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大乘佛法,是以孝道為基礎;孝道到極處,就圓滿成佛。要幫助父母破迷開悟,常生歡喜心。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志做到圓滿,孝道才圓滿。
7 佛門講,能夠勸父母念佛求生凈土,叫父母從此以後永遠不再受輪回的苦報,這是大孝。家教,是根;聖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人,如果具有孝悌之心,就一定會守禮。把父子、夫婦、長幼的關系處理好,是孝。喜歡成就別人,把人事關系處理好,是悌。孝,是圓滿的性德。五倫八德,做得圓滿,才算是真孝。好好地念佛、學經教,就是孝養父母。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門中之罪人。
8 真正的善根,是孝道;真正的福德,是念佛。「凈業三福」第一條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修行要從這里開始。不孝順父母,怎麼能成佛作祖?
9「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你要不能盡心盡力孝養父母,你那阿彌陀佛白念了,不能往生。佛家講的「孝養父母」,是指修行有了成就,這與世間講的有所不同。你能夠如教修行,修得有成就,你就是「孝養父母」。
10 所謂「一子成佛,九代的祖宗都享天福」,這是「孝養父母」到了極處。真正孝子念佛,往生凈土,不但報今生父母之恩,也報累劫父母之恩。如果你學佛,修行得不好,就是大不孝。我們念佛要得一心不亂,要得功夫成片,要往生決定有把握,要從孝敬修起。
㈤ 古代孝順 養父母的例子!!【急】今晚就要!!
周子路「為親負米」
仲由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父母。從小他就家境貧寒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所以經常以野菜充飢。然而他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父母都上了年紀如果營養跟不上身體會越來越不好想到這些仲由心裡非常擔心。
仲由的家離集市很遠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幾百里的路才能買到米買完米後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嚴寒酷暑、狂風暴雨他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仲由持之以恆從不間斷為父母買米直到父母雙雙過世。後來他南下去了楚國楚王封給他高官厚祿連出門都有上百輛馬車跟隨仲由從此過著富足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的優越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的感嘆。要是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過好生活該有多好如今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即使他想再去百里之外為雙親負米都永遠不可能了。
孝敬父母歷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且也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必修課。而盡孝並不是用物質來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對父母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敬愛。孝順沒有貴賤之分上自古代的帝王下至尋常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要不計辛勞盡力做到。我們能孝敬父母、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的遞減。如果不能及時行孝只能徒留終身的遺憾。如果沒有辦法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你想要來報答親恩的時候早已為時已晚。我們應在父母健在的時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孝順父母。
董永「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董永原本是千乘今山東博興縣陳戶鎮人。東漢末年地方割據盜賊四起董永看到山東不太平就帶著年邁的父親到湖北德安避難。沒過多久董父得了重病請醫吃葯毫無效果離開了人世。董永悲痛不已因為自己為避難漂泊之身哪裡有錢買棺埋葬父親呢無計可施。當地有位姓裴的富翁聞而憐之就借錢給他讓他買棺安葬了父親。而董永從此賣身為奴進了裴家。
㈥ 在家修行如何孝養父母以及孝順的果報
第一個是講"孝養父母",善導大師在批註裡面注得很多,諸位自己看可以做參考,我們這個批註的本子都贈送給諸位,大家細細去看。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現在人知道的不多。我們也可以說學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點,為什麼?現在社會教育已經不講孝道,孝道、師道都不講了。常常聽佛經,這佛經裡面還是常常講孝道、師道,常常勸我們修學,所以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方面比較有一點印象。雖有印象,這印象不深刻,何以說不深刻?你的修行沒有進步,從這個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會勇猛精進,為什麼?出家了。
有很多人問我,出家怎樣孝養父母?你們想想看出家怎樣孝養父母?出家人修行證果就是孝養父母。你沒有修好,你沒有開悟,你沒有證果,你對你父母對不起,叫大不孝。所以這個孝養里頭,包括的范圍就非常之廣。我們不但要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身體我們要照顧到,生活起居要照顧到,這是物質生活;除物質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樂。物質上樣樣都照顧了,父母心裡有憂慮,不快樂,這個不孝。
怎樣能叫父母快樂?那裡面這個因素就很多。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歡喜;兄弟不和,父母傷心、憂慮;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頭痛。換句話說,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歡喜、才開心,這是你家裡沒有問題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裡,你總要踏進社會去工作。你踏進社會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闆兩個不合作,這父母又傷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們不能和睦相處,這又麻煩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會要和諧,國家要和諧,天下要太平,這父母高興。我們能做到嗎?能做到,盡心盡力向這個目標去做。這個孝不是單純我們父母照顧到就行,哪有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這是從事相上說,使父母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憂慮沒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進?你的學術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進步?不進則退。退,父母就又牽掛,就又有憂慮。這些統統都在孝道里頭。然後才知道這一個孝道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虛空法界、過去未來,這才是全部,真的!
中國這個"孝"字,這個字就造得好。在我們中國這個造字,造字是有六個原則,叫六書,它這個屬於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現在世間人講,現在有所謂代溝,代溝是什麼?代溝就是不孝,孝沒有了。這個字沒有代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才叫盡孝。所以這個孝字真正做到圓滿、做到究竟,給諸位說,只有一個人,成佛才能做到。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盡,那就是孝道還有一個缺陷,還不能圓滿。所以這個孝道做到圓圓滿滿是成佛。
所以我們出家了,在家學佛也是一樣的,我們的道業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是盡孝。何況俗語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麼個道理?是因為他的兒孫當中有一個作佛的。他兒孫作佛,他作不了佛,為什麼?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這個功德不能分給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給你,佛有福報。一聽說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還得了,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這個便宜。所以縱然墮落在惡道,這惡道里頭閻羅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惡道,請他到天上去享福去。這個天到哪一層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麼?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沒有功夫,你只有福報。只有福報,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剛才講的未到定,他雖然定沒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較上要清凈,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沒有功夫,憑福報是到忉利天。這我們俗話講沾光。是這么一回事情。可見得我們世法里頭人情關系,在六道里頭都有,六道里頭都有人情關系。
由此可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盡心盡力,常常犯過錯,全都是不孝,這一個范圍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廣大。這一個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那就是經典上所講的「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綱領。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個什麼?就說一個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都不能出這一個字的范圍,所有一切經教法門是這一個字圓滿的相狀。把它擺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從這里下手,到最後還是圓滿孝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始終不離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