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哪個皇帝把皇位傳給 非常孝順的皇子 而不是非常能乾的皇子
答案是:道光皇帝,他傳位給奕詝(咸豐),沒有傳位給恭親王奕欣
道光帝生育過九個兒子,但論年齡、資質,能被選為皇儲的阿哥。就只有兩個,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欣。由於四阿哥奕詝的母親孝全成皇後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欣的母親靜妃養的。平時小哥倆兒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關系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欣哪個更有才幹繼承大統,所以就准備用打獵和召見阿哥來觀察、斟酌。選出皇儲。很快,打獵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來到了木蘭打獵場。打獵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就對四阿哥奕詝說:「阿哥論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蘭圍場萬萬不可開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歸。若是皇上問起,你就說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生氣盎然。正是動物繁育的季節。若是在此時對他們展開殺戮,豈不是太殘忍了嗎?」奕詝很信賴杜受田,就牢牢記住了杜受田的話。而六阿哥奕欣的老師卻叫奕欣盡力發揮,多打獵物。打獵正式開始了,奕欣是意氣風發地打起獵,並且滿載而歸。而奕詝卻是一箭不發,兩手空空。道光帝看到兩個兒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是吃驚,便問奕詝原因。奕詝就對道光帝說:「皇阿瑪,兒臣看到現在正值煙花三月,所有的動物都開始生息繁衍。如來佛就以慈悲為懷,曾割下自己的肉給鷹吃。如若這時,兒臣用冰冷的弓箭將他們一網打盡,太過殘忍了。這都是佛祖不願看到的結果。」道光對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滿意 ,認為他有帝王的仁慈,以及寬大的胸襟。慢慢開始對四阿哥奕詝產生好感。還有一次,道光認為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來,問他們倘若自己百年之後,如何治理國家?出發前,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對奕詝說:「阿哥論口才是比不過六阿哥的,待會兒皇上問你時,你就嚎啕大哭,說皇上永遠不會死去,永遠輪不到自己當皇帝!」奕詝記住了這些話。待到道光帝詢問兩個阿哥如何治理國家之時,奕欣講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而輪到奕詝講時,奕詝卻泣不成聲。抽噎著說:「皇阿瑪這是什麼話?皇阿瑪行善積德,得蒼天庇佑,永遠也不會死去。哪裡輪得上我輩當上皇帝呢?」道光畢竟是一個老人,希望兒女孝順、關心自己。六阿哥奕欣滔滔不絕的回答讓反而道光不高興了。他覺得奕欣對國事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點死,然後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雖然不如奕訴的回答有謀略,有方針,但是卻體現了對道光帝的愛。道光帝更加喜歡奕詝了。後來道光帝選擇了奕詝。
B. 古代孝順的小故事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四、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五、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C. 哪個皇帝最不孝順
推薦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 唐高宗李治~
1。娶了他老爸的女人 武則天
2。娶了篡奪他們李家江山的女人 武則天
3。他兒子基本都被武則天殺了~~~
D. 中國歷史上唯一進入「二十四孝」的帝王是誰,他都做了哪些孝順的事
作為唯一一個以帝王身份擠入「二十四孝」的人物,漢文帝劉恆必須得到表揚。當初劉恆一登基就下令給天下老人送糧送物,後來自己的母親生病更是跟蹤式照顧,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直接上手,後來甚至為了成全自己子民的孝心改變律法,正是因為劉恆這樣的大孝之舉,才讓後人把他列入了二十四孝人物。
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也和劉恆有關。這就是淳於緹縈救父:當年淳於緹縈的父親在一次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這人告他誤診害死人命。按當時的法律,淳於意當判「肉刑」,聽這個名字也知道肯定得在身上動刀。於是淳於緹縈為了解救自己的父親於水火之中,費盡心思讓劉恆知道了這件事情,劉恆感念淳於緹縈的孝心,於是就廢除了這個殘酷的刑法。
E. 古今中外帝王孝敬父母的故事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