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愛家,孝順,廉潔的主題,寫一篇家風故事
人人在世界上都有一個棲息之地——家。有的家庭成員多,有的家庭成員少,但是每個家都有溫暖的一面,我家也不例外。就讓我來說說我家的幾個故事吧! 冬天因為天氣冷,水容易涼,所以我喝水也少,容易上火。於是,媽媽連忙跑到商場里給我買了一個保溫杯。保溫杯雖然保溫效果好,可是沒有手提的合適位置,就只好用手抓著。但天冷,保溫杯外邊也冷呀,摸著冰涼冰涼的,不好拿。於是,我乾脆撇下不用了,喝水自然也就少了。媽媽看到我上火了,急得沒辦法,可我就是不帶水杯。外婆聽說了,連忙抽出時間用毛線給我織了一個。聽媽媽說,這可是外婆用三個晚上的時間編織的。我不禁看了看,摩挲著杯套,多麼緊密、結實啊!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外婆帶著眼鏡,在燈下一針一線織杯套的情形……外婆問我好不好使,我說好用時,外婆那張布滿皺紋的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套上它,每次喝水,我總覺得心裡暖暖的! 冬天天短夜長,到晚上做作業時光線暗,看不清,只有開燈。可是屋裡的燈剛打開時亮光微弱,光線不均勻,要等上五六分鍾才行。這樣,做作業,學習就會耽誤時間。有一次,放學回家時,我發現屋子裡開著燈,亮堂堂的,學慣用品都擺好了。我十分驚訝,媽媽解釋道:「這燈是我開的,東西我都放好了,我害怕晚開燈耽誤你學習。」我說:「這會浪費電的。本來你就省吃儉用的供我學習,爸爸又不在家。要再多一些電費,身上的負擔就更重了!」媽媽說:「沒有事,花不了多少錢,再說,你的學習重要啊!」聽到這句話,我頭頂上的電燈彷彿變成了火紅的太陽,久久溫暖著我。 冬天很冷,我常常凍得手腳冰涼。手被凍得很粗糙,而且涼冰冰的,拿東西不方便。這樣,我拿筆做作業的速度就慢了一些,再加上白天時間短,時間有時候不夠用了。媽媽十分在意,便讓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買了一雙手套。手套寄回來了,還是幾十元的兔毛手套。手套里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兒子,爸爸長年在外,沒能在家裡陪你,我向你道歉。希望這雙手套能讓你的手暖和一些,爸爸想讓知道:爸爸愛你!看完之後,我不禁熱淚盈眶: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只有節假日才能回家看看,我想要什麼就給我什麼,而我有時還任性地沖爸爸發脾氣。對不起!爸爸,我也愛你!謝謝你!我把手套戴上後,啊!真暖和!我的心被陽光灑滿。再大的風雪,我也不害怕! 啊!溫暖的家,你讓我對未來充滿嚮往、希望!我愛我溫暖的家!
❷ 百孝順為先——我的家風家訓作文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❸ 高中作文孝順家風結尾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為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為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為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著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盡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❹ 書寫傳統傳承家風尊敬父母的作文二年級
談家風,寫家史,立家訓 「你家的家風是什麼?」被問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覺得迷茫,因為大部分人很少接觸到「家風」這一詞彙。但是聽了爸爸的講解和平時的日常生活我懂得了我的家風家訓是:「孝順」和「勤勞」。 我回想長大的這些年,家裡有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很辛苦每天都要很晚才回來,家裡的家務都是媽媽打掃,放學回來總能看到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上學了,媽媽接送我的,平日里經常聊天的對象是爸爸媽媽,媽媽常常告訴我要聽話,不要老是說一句話半天都不聽。我已經長大了,應該懂得照顧爸爸媽媽了,平日里,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用爸爸媽媽操心,在學習方面要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事,盡量為爸爸媽媽減輕負擔。 我想孝順就是愛護自己的爸媽,這樣做我想就是一個「孝順」字吧,這應該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之一。我也將像大人們學習,以「孝順」為本,讓這家風繼續傳承下去。 「勤又勤,不受貧」這句話也是我們家的家訓,也是爺爺的父親——我的太爺爺說過的話.爺爺經常的提起這句話,要求我們在學習上,也謹記這句話.堅持勤學勤練,勤寫勤算,勤讀勤看,勤思勤鑒.這樣才能學精學好,學業才會有成就.在生活方面也要求我們自己多動手,多做事,培養多種興趣,學習多種知識,掌握多種本領.爺爺已經是個老人了,是公務員退休了.他喜歡講一些過去家裡的事兒,告戒我們,要不忘本,不忘過去,不忘勤勞、不忘儉朴,時刻保持勤勞敬業,艱苦樸素的好家風.原來,我們的祖上是世代為農的,先祖們是安徽,那個時候,
沈陽的渾河南岸還是很荒涼的地方,經過幾代人的勤奮勞動,變成了魚米之鄉.爺爺說,祖上都是種地的農民,但是,他們的手可巧了,不光會種地,還會多種手藝,爺爺說,他的父親,還是糊風箏的高手呢!風箏能放得比燕子飛得還高呢! 我們的家人總是喜歡勞動,有空餘的地方,爺爺總會種上各種常吃蔬菜和嬌艷的鮮花,家裡人都說吃自己種的果實,總是格外的香甜.清晨,每當我走進園子,總能嗅到清甜的果香,和淡淡的花香,從我懂事起便也愛上了這些花花草草,喜歡上了大自然的氣息. 奶奶則喜歡把家裡打掃的乾乾凈凈,一塵不染.每天早晨擦地、掃塵、做飯、洗碗,便成了她的習慣,每當我起床的時候她早已經把地板擦得通亮,早飯也早已擺上了桌.奶奶說以前住平房的時候,我們家就一直為村裡評為「五好家庭」!原因之一就是村主任每天到我家,我們家都是最干凈的,而且不論什麼時間,總是保持的整潔干凈! 我要謹記「勤又勤,不受貧!」的家訓,向我和祖輩那樣永遠保持普通勞動者的本色.因為,勞動是光榮的!
❺ 收集江蘇省啟東市自己家族中的優良家風故事,故事通過家書弘揚勤儉、節約、孝順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
建議將這樣的信息發布到啟東市政府網站上面,或者是一些當地比較知名的媒體上,這樣的話,影響力會更大一些。
另外也可以向全市最基本的村委會,社區居委會發出通知,作為最基層的組織,相信他們對於這個事情是最清楚的。
❻ 母慈兒孝家和睦孝順家風代代傳,我們該怎樣給孩子做榜樣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往往比學校教育重要,在家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有個錯誤的地方,那就是我覺得你要怎麼做,但是自己卻做不到,比如父母叫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玩手機,但是自己卻回在吃飯的時候拿出手機刷朋友圈或是回復消息。所以家庭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以身作則,要想孩子做到,父母就必須給他們做一個好的榜樣。
現在的我們都是手機不離身,不管去哪都要帶上手機。經常有父母刷著手機,孩子走失或者是孩子亂跑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在一次去拜訪親戚的過程中,我看到父母在沙發上玩手機,小孩子在地上玩玩具,並且對孩子提出的問題都是很敷衍的回答。作為父母,應該在閑暇時間多陪自己的孩子,手機里的東西都會過時,而對孩子的教育卻是有著終生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