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陽節作文150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就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一回千多年前的答今天,杜甫登高遠眺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灑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亮光。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溫暖的風中也凍得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陣陣秋風吹襲,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②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東兄弟》的感受150字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有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獨自在異鄉闖盪,每到過節時就會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處插上茱萸作重陽節紀念時,少了一人來參加。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茱萸: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每逢佳節良辰,我越發思念眷親。遙想今日重陽,家人又在登高,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陽節我們一般到爺爺奶奶家過。但今年我沒有回老家,重陽節雖然不是特別大的節日,但是我此時身在他鄉,現在我也逐漸明白了就是思念遠方的親人的感覺。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九九重陽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周末,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登山 。次日清晨,我們一家就開始爬尖峰山但缺少二老。哎,好思念姥姥姥爺。剛到一半,我們就累得直喘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聽著耳畔松濤陣陣,看漫山紅葉繽紛,還不忘在林中搜尋一閃而過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邊的野花。話說「路邊的野花你別采」,怎麼能不採呢?山花爛漫,鮮艷奪目,點綴在綠草叢中,那麼招人喜愛。
我像鳥兒一樣,追著蝴蝶雀躍,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分了送給媽媽,她們都很高興,抱在懷里愛不釋手。
我們繼續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記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些風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體現。
「哇!好美的山哦!」我就回想起我小時候隨家人爬了無數次的山,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爺背我爬的。但我現在在他鄉,我猜姥姥姥爺腿腳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著我上山的體魄了,媽媽爸爸的額頭也爬上了皺紋。我的成長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好幸福。成長是個過程,我願我的成長如爬山一樣,有時可以停下腳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賞路邊無限風景,采擷鮮花裝點他們的容顏,他們的夢。
山景無限,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陽節去登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九九重陽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周末,我真希望和爸爸、媽媽一同回老家去陪姥姥姥爺。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鍛煉身體。隨著人們對重陽節的重視,已經博得了大多數老年人的親睞。最後我祝老爺爺老奶奶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有感
又到了重陽節,每到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詩人王維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獨自離開家鄉,到他鄉做客,每到佳節到來之日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親人們登高的情景,都插著茱萸卻唯獨少了他一人。是啊,一個人獨自出遠門,到外面去打拚實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鄉在徐州,爸爸媽媽年輕時就在常州拼搏了。他們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終於為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並在這兒買了房子,長期住下來。我可謂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夢都見到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在中秋重陽佳節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這時,想必遠方的親人也在思念著我們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聲,寄給家鄉的人們,我想說:爺爺,您的眼睛好了嗎?可以看見了嗎?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風濕病有所好轉了嗎?有空的時候,到醫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們雖有「良田萬畝」,可你們都已年過七旬了,家裡的糧食也夠了,在家裡好好過晚年,我有空會去看你們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飛回故鄉親人的身邊……願天下所有人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後有感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的作品。
本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系人而作。詩人此時正在長安考取功名,對他來說,長安雖極具吸引力,但畢竟是舉月無親的「異鄉」茫茫人海中的遊子怎麼能不孤獨寂寞?後兩句,詩人沒有寫自己困未能與兄弟們團聚而心存遺憾,而是說「遍插茱萸少一人」,既遠在家鄉的兄弟們在登高那天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正在他鄉求取功名的詩人。
現在我才知道,遊子的心情,正如這首詩一樣,充滿了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