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中,「還」的讀音該怎麼讀
還(huán):返,來。
出處:過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過故人庄》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1)重陽節英語怎麼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對上姓田的朋家做客這件事的描寫。作者心曠神怡,贊嘆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創作出這首詩。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個普通的農庄,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
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朴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
B. 讀完重陽節的由來怎樣寫受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C. 重陽節的英語怎麼讀
由於重陽節又叫99重陽節,所以在英語里這么翻譯:thedoubleninthfestival.
D.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的還怎麼讀
如何確定古典詩詞中「還」的讀音?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的「回還」讀答huan 是」退身,返回」的意思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讀」hai 是」仍然」的意思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中的」還」讀huan 是」回返」的意思
讀hai 時,是副詞
讀huan時,是動詞
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有「仍然(後起意義)」的義項,但讀音仍在huan下,未標hai。這個字只有一個讀音huan,沒有讀hai 。古代可能沒有「hai」這個音,粵語里兩字均讀「huan」。
查巴蜀書社之《古漢語字典》,有三個讀音。
huan(二聲):返回;償還;顧、回頭;若還、如其;通「環」。
xuan(二聲):旋、旋轉;迅速;敏捷。
hai(二聲):仍、尚;更。[舊音:huan(二聲)]
字典上,hai表示「仍舊,依然。」huan表示「回來」。
「到了重陽那一天,再回來就著菊花一起喝酒。」應該是念「huan」的。
E.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待怎麼讀
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詞句注釋
⑴過:拜訪。故人庄:老朋友的田莊。庄,田莊。
⑵具:准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里指村莊的外牆。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閑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歷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白話譯文
老朋友准備好了黃米飯和雞肉,邀請我到他的農舍做客。翠綠的樹木環繞著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橫斜。打開窗子,面對的是打穀場和菜園。我們舉杯歡飲,談論著今年莊稼的長勢。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我還要再來與你品嘗著菊花酒。
F. 英語重陽節怎麼讀
Double Ninth Festival
G. 讀重陽節的詩配音該用什麼
紅葉夕歌——心然
H. 重陽節是為了紀念什麼的
重陽節不是為了紀念什麼,而是一種習俗傳承至今。
《易經》中記載,在古代「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所以在古代便有了飲宴祈壽之俗。
《呂氏春秋·季秋紀》中記載,上古時期,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8)重陽節英語怎麼讀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飲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2、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
I.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還到底該怎麼讀
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過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朴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朴親切。
J. 怎麼讀採桑子 重陽
《採桑子·重陽》
年代: 現代 作者: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白話譯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此詞作於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