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村小岩

孝敬村小岩

發布時間:2020-11-28 19:01:52

① 司馬卬的故里考證

魏美智
博愛縣孝敬鎮地駐孝敬村,是楚漢相爭時殷王司馬卬出生、成長的地方,司馬卬是晉宣帝司馬懿的十三世祖,是項羽分封的十八個分封王之一(即殷王)。他被封為殷王後在孝敬村不遠的內都村建立了內都城,現在尚有部分城牆遺存。司馬卬是一個以孝為本,以孝治軍的典型人物,他的事跡在博愛縣流傳很廣,有很大的影響。為了使古人的高尚品質在新時期發揚光大,筆者今年秋天,便專程到司馬卬的故里孝敬村,司馬卬的王都內都村進行了考察。
一、司馬卬出生的地方。到了孝敬村,一聽說來考證司馬卬的故里,許多行人駐了足。一位七十多歲的老漢將我帶到原博愛沁河段的門口,指著一株不大的楊樹說:「那棵小樹靠北一點,原是一座破廟。當年司馬卬的母親討飯到這里,在破廟的舞樓下生了他。生他的時候是冬天,好心人在破廟門前放了半包(袋)面,才沒把他母子二人餓死。靠討飯,他的母親把他拉扯大,後來參加了趙國的軍隊。楚漢戰爭時,被項羽封為殷王。」《項羽本紀》載:「趙將司馬卬定河內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內」。這段歷史與史書的記載相合,說明了民間傳說的可信性。
二、司馬卬出生時的信物--石羊。在孝敬村的四個大十字街口,古時有四個石羊,群眾稱為「石獅」,傳說為司馬卬誕生的信物。一聽說尋找司馬卬的石羊,馬上聚攏了四五個人,指指點點將我帶到一個十字街口的電線桿旁。這只石羊掉在電線桿下的河溝里。不是說有四個石羊嗎?怎麼才一隻?四五個老年人七嘴八舌告訴我:「孝敬村與張村相連,很早以前,張村有個年青人叫牛虎,膀大腰圓,力大無窮,他將石羊掂回家一隻,練武功用了,現在還在張村。另外兩只在大岩村。說是與牛虎同時,孝敬村有個年青人叫王楞,也是力大無窮。有一年,大岩村人不知為何要和孝敬村人打架,於是王楞兩手提了兩只石羊到了大岩村。大岩村的年輕人看孝敬村有能人,再也不敢提打架的事了。這兩只石羊還放在大岩村。
司馬卬為什麼要用羊作出生的信物呢?據群眾他分析:1.很可能司馬卬出生肖肖羊。十二生肖,六十花甲在我國周朝已有了。秦漢之際,司馬卬用羊來作出生的信物,很可能其肖羊。司馬卬被封為殷王時,為公元前206年,其干支為乙未,為羊年,據此推斷,司馬卬很可能出生於公元前170年,或公元前158年。2.司馬卬對母至孝,在村內四個大字街口放上四隻石羊,即用石羊來代表他自己,讓母親走到哪裡都看得到他,使他時時與母親相伴。
三、博愛縣有十一個村名、地名的來歷與司馬卬有關。其中孝敬鎮七個、張茹集鄉二個,青天河風景名勝區二個。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由司馬卬高尚品質產生的地名有兩個;孝敬村、扒庄村。因司馬卬對母親至孝,他在趙國當兵以及被封為殷王後,仍不忘母親生育養育之恩,特別是母親去世葬於孝敬後,利用戰斗間隙他常回家祭祀母親,每次回去,便在距孝敬村東5里遠的扒庄下馬,跪在地上叩三個頭(一說一步一叩頭),便步行到母親的陵寢處祭奠。為了張揚司馬卬的美德,人們便將生養司馬卬的村莊更名為孝敬村,將他每次開始叩頭的地方命名為爬庄(後人因因爬字不雅,又將爬庄改為扒庄)。二是由司馬卬王河內產生的地名共七處。據孝敬鎮內都村村志記載,司馬卬王河內後,在內都建立了內都城(有別於殷都河內——朝歌)。司馬卬所建的內都城,周長九里十三步,於解放初仍保持完好。到了一九五八年,縣里組織修沁河堤,便將南城牆作為堤基,東、西、北三面城牆被拆去,將土復到了沁河堤上。目前,唯存西城牆約三十米左右,被焦作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司馬卬被封為殷王後,許多官員前來朝賀。朝賀官員的駐蹕點形成了二個村莊,叫東王賀、西王賀。王都的糧倉建在王都的東邊,後來形成了兩個村莊,叫東糧食,西糧食。後人因這兩個名稱太土氣,便更名為西良仕、東良仕。
四、孝敬村--司馬氏的家園。《晉書》《宣帝紀》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時,以此官克年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王立為殷王,都河內。後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變。量生潁川太守儁,字元異。儁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這段記載表明:1.司馬懿是司馬卬的十三世孫。2.孝敬村是司馬卬的家園,也是其子孫的家園--「子孫遂家焉」。到司馬懿時,司馬氏家園仍在孝敬里,即現在的孝敬村。毛傳:「里,居也,二十五家為里」。《懷慶府志》:「每里十甲,每甲五戶」。從孝敬里到孝敬村是村莊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
五、溫縣孝敬里與博愛縣孝敬村,系同一個村莊。據考,博愛縣這片地方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和溫縣同屬一縣。據東方朔所撰《金傘山萬壽觀自然先生贊》碑載西漢元朔三年博愛縣地屬安昌;東魏《武德於府君等義橋石像碑》載,博愛縣地屬武德縣;《唐故青州副使裴府君墓誌銘》載,裴休的兒子裴滈葬於「河內武德縣酒封村」,即現在的博愛酒奉村。武德縣即今溫縣武德鎮,建於秦始皇東巡時,金時始廢縣為鎮。安昌縣舊址也在武德鎮附近。以上史料證明,在這些歷史時期博愛縣與溫縣隸屬相同。那麼,為什麼史載溫縣孝敬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沁河改道,孝敬村原在沁河南岸,與溫縣土地連片,因之,為溫縣孝敬里。經沁河改道後,孝敬村便到沁河北岸,與博愛縣(原河內)連成一片,這可能是孝敬村劃歸博愛縣的一個重要原因。司馬懿雖然為了招納賢士,謀大事舉大業,搬到遠在黃河之濱招賢鎮,但其故里仍為孝敬里即孝敬村。據《懷慶府志》中的碑銘記載:「孝敬村地接張村,煙火千家」。張村位於孝敬村西側,與孝敬村相連。這證明:孝敬村與張村均在博愛縣,而不在溫縣。
六、司馬氏的祖籍--柏壁寨。柏壁寨即現在的博愛縣唐村。過去,柏壁寨全村共姓一個姓:司馬氏。明洪武四年,李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柏壁寨,才打破了司馬氏的一統天下。據村中的李姓長者言,過去常聽司馬家族的人說,司馬卬的母親就是從柏壁寨(唐村)出去,討飯到孝敬村,在那裡生下了司馬卬。司馬氏的祖墳在唐村西頭博愛內都公路旁,有好幾十畝大。

② 人類在原始人的時候,有孝敬父母一說嗎孝敬一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傳說戰國時,有一婦女從柏壁寨(現在的唐村)討飯到該村師祖廟的舞樓下(即今孝敬村沁河段院內)生下一子,取名司馬昂。昂母死後,葬於廟後。司馬昂長大成人後,成為趙國的將軍。楚漢戰爭時,司馬昂因為數有功績,被項羽立為殷王。司馬昂被封為殷王後,常去祭祀他的母親。每次祭祀,行至今扒庄(爬庄)所在地,即行下馬叩頭,徒步走到孝敬村祭奠母親。後人為張揚其高貴品德,將他下馬叩頭的地方命名為扒庄(爬庄);將他出生、成長的地方命名為孝敬。孝敬村的四個十字街口,古有四個石羊,群眾稱其為石獅,傳說是司馬昂誕生於孝敬的信物。據此推斷,司馬昂可能肖羊。

《史記》載:漢高祖元年「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立趙將司馬昂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項羽本紀》載:「趙將司馬昂定河內數有功,故立昂為殷王,王河內。」

《懷慶府志》載:「項羽立司馬昂為殷王王河內」《覃懷志》載,「高祖既定魏,魏王豹將兵徙下河內,虜殷王昂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洛陽。」《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河內郡,漢置。今河南之河北道大部分地方皆是。胡渭雲,古者河北之地皆謂河內,自戰國魏始有河內河東之名。而秦漢因以置郡……漢時郡治懷縣,在河南武陟縣西南。」《辭海》釋:懷,古邑名,春秋鄭邑,戰國屬魏,在今河南武陟縣西南。《武陟縣地名志》載:「懷縣治所在今陽城鄉土城村。」

《晉書.宣帝紀》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楚漢間,司馬昂為趙將,與諸候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後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昂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變。量生穎川太守雋,字元異,雋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三子也。」這段記載說明,司馬懿是司馬昂的第十三世孫。孝敬村是後人頌揚司馬昂孝敬母親得名無疑。

《懷慶府志》載:「里,每里十甲。」孝敬里,應是個不太大的村子。從孝敬里到孝敬村,是孝敬從里發展到村逐漸壯大的過程。孝敬里原屬溫縣,後因沁河改道和行政區劃變遷,孝敬村劃歸博愛縣至今,司馬昂及其子孫歷來都認為司馬氏都是孝敬里,即今孝敬村人。

③ 孝敬到上海飛機多少錢

FM9330
17:40 - 19:20
全程約: 6小時50分鍾
孝敬
5小時10分鍾
從孝敬村至鄭州新鄭國際機場
1小時41分鍾
乘坐FM9330航班, 在虹橋機場降落
上海

④ 調查報告農村孝敬父母的一件事

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從何而談孝敬父母

⑤ 焦作市修武縣小岩村人民南街19號郵編

河南省 焦作市 修武縣的郵編是:454350 ;
河南省 焦作市 博愛縣 孝敬鎮 小岩村的郵編是:454450 。

閱讀全文

與孝敬村小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工作怎麼辦養老保險 瀏覽:207
交基本養老保險金 瀏覽:329
詢問去世的老人家年齡怎麼說 瀏覽:426
乙肝患者全面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75
村子裡的老人到多少歲能有福利 瀏覽:453
父母姓毛女兒取什麼名字 瀏覽:839
長壽湖兒童 瀏覽:1000
病退的退休工資 瀏覽:823
關於孝順的詩詞開場 瀏覽:525
老年大學各項指標 瀏覽:452
怎麼拍老人集體照 瀏覽:270
辦理社保退休怎麼辦理手續 瀏覽:193
公務員工齡20年辭職養老保險 瀏覽:662
老年痴呆怎麼怎麼 瀏覽:466
民警走訪敬老院 瀏覽:941
耒陽老人院怎麼收費 瀏覽:129
入住養老院體檢 瀏覽:451
農村養老保險負責單位 瀏覽:648
居家養老做什麼工作 瀏覽:207
腦出血康復後容易得老年痴呆嗎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