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論語中孝順

論語中孝順

發布時間:2020-11-28 16:58:36

『壹』 《論語》中的「孝」

1、是一個意思 。
2、《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從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質。孔子為傳統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決了孝道存在的哲學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實現的終極目標。
仁是人行為的最高准則,是一種普遍原則,要實現這一原則,必須有一個近的入手處,這就是孝。
3、《論語》中多次以孝悌連用,如:「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悌:敬兄,而敬兄長的實質,則是要求人們將家庭血親中的等級推廣到社會關系中去,所謂「出則弟」就是這個意思,它主要表現的是處理社會關系的准則。

『貳』 《論語》中孝敬父母的話

孝敬父母格言

1.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2.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專的本能和感屬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6.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8.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叄』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內兄長。出自(春秋容)《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肆』 論語中關於孝敬父母的語句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回兄長。出自(春秋答)《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伍』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陸』 請寫出論語中關於三句孝道的句子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賢不肖不可內以不相分,若命之容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柒』 論語中有關孝心的名言

◎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內敬愛兄長。出自(春容秋)《論語·學而第一》。
◎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捌』 論語中關於養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玖』 論語里關於孝的句子

論語里關於孝的句子
1、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年輕人,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說話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做到這些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
2、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為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與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3、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如果多年不改變父親的教誨,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4、 夢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夢懿子問怎樣才是孝。孔子說:「不要頂撞父母,不要違抗父母的意願)
5、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今說的孝,只是能夠養活父母。說到狗、馬,也都能飼養;如果對父母沒有尊敬,和養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7、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總是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最難。遇到事情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好吃的,讓父母享用,僅僅這樣就算是孝順了嗎?其實還不夠。)

『拾』 十條論語中關於孝的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為政第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第一》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進第十》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子張第十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一來又時時刻刻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在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是說,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之難就在於孝敬父母的時候的臉色一定要和顏悅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來孝敬父母。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是說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是說對於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身體健康。

閱讀全文

與論語中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農村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973
更換c1駕駛證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696
孩子什麼事都告訴父母 瀏覽:450
公園成老年人尋春 瀏覽:331
胰腺癌放療後如何養生 瀏覽:180
職工退休死亡社保卡怎麼退 瀏覽:991
重陽節合唱曲目 瀏覽:311
青島市嶗山區老年大學官網 瀏覽:162
60kg17米38歲正常血壓 瀏覽:202
孝順泉州晚報 瀏覽:571
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社保哪個好 瀏覽:809
補繳養老金在什麼平台 瀏覽:296
父母都小氣吃什麼東西都不買 瀏覽:698
社保網什麼時候可以養老認證 瀏覽:503
天津戶口外地社保退休金 瀏覽:276
養老院開展愛老敬老活動方案 瀏覽:406
70歲老奶奶的乳頭 瀏覽:575
長壽花葉子後面有褐色斑怎麼回事 瀏覽:369
雲南省的養老金今年什麼時候補發 瀏覽:731
老年公寓消防設計要求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