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孝敬的新聞
感動中國評選
㈡ 以後想做一個孝順的人,但是看到網上那麼多的負面新聞,不孝子什麼的,我也怕自己以後不會孝順,那些孝順
看到負面新聞,反省自身,提醒自己不犯他們這樣的錯
㈢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孝敬老人最近光看到這樣的新聞。。
1.
國家並沒有把品德與素質教育放在眼裡,如果說理由那就更好說了,你中高考時是否會有品德加分?就業有品德素質優先(反正我沒有聽說過。)(直接原因1)
2.
家長過度要求成績,不讓學生摻和家裡的事。(直接原因2)
3.
社會腐敗現象嚴重,拜金,啃老等現象層出不窮(直接原因3)
4.
不排除有一些想孝敬但不知道怎麼孝敬的的人,在平常的時候可能因此遭人誤解。(客觀原因)
5.
國家教育體制有嚴重根本性「拜分主義」,有也是幌子。(根本原因)
㈣ 不孝順的孩子的例子
昨天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播報:就在上海某城郊,有六十多歲的兄妹倆將七十九內歲的老母親趕出家門,容老人被遺棄五日後由於飢寒交迫不幸身亡。滅絕人性的行為激起民憤,當地檢察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以分別以《遺棄罪》判處兒子有期徒刑六年半,女兒有期徒刑一年半,緩期二年執行。人的道德缺失,法律的懲處力度如隔皮撓癢是整個社會虐待老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根本原因,家庭暴力何時了,創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還任重而道遠。你認為這算不算一個不善待父母的例子呢?
㈤ "孝行新聞"報道引發"孝心貧血"孝心新聞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現在的孩子缺乏孝心
14歲女孩替媽媽掃大街感動全國,老師和同學卻一點不奇怪不意外,昨天,本報4版刊發的《「不算新聞」引出更多孝行新聞》報道,引起人民網、新華網等120多家媒體關注,在對這些懂事孩子們一片贊揚聲外,很多人也在反思,家長過度寵愛讓不少孩子「孝心貧血」。
武漢市硚口區義烈巷小學蔡玉波老師說:「胡林家欣和東升學校孩子們的行為,不僅能體現對父母的孝順,這種精神也能起到凈化社會風氣的巨大作用。」蔡玉波說,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要求孩子們給自己的父母倒上一杯茶,一位家長很吃驚地說:「我以前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蔡玉波認為,現在的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很基本,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就行了,別的方面不需要他們操心,這也是讓很多孩子忽略孝心的原因之一。
在新浪、騰訊等微博和各家論壇上,數萬網友進行轉發和評論。其中除了對東升學校師生的贊美,一些網友的話更發人深思。
網友天地本寬說:「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本來不算什麼,只是現在的孩子有太多人寵著,長輩對他們的呵護早已失去慈愛光環,成了很多孩子心中天然權利,心目中只有享受而無回報之念,由此造成對長輩關愛之心缺失。」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認為,相對於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現在很多孩子缺乏勞動,難以在勞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健康價值觀。喬新生說:「現在的孩子會上鋼琴課、藝術課和很多專業課程,但在勞動這項重要課程上卻明顯不足,孩子與勞動接觸少、不理解勞動過程的艱苦,很難體諒和感激別人的勞動,造成很多孩子只懂享受不懂感恩。」
喬新生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他們經常接觸勞動而早熟。勞動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最好的培訓。國外的億萬富翁家庭也是讓孩子參加勞動,向他們灌輸「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這個勞動過程不在於創造財富的多少,而在於通過勞動樹立起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㈥ 200字關於孝順的新聞10篇
關於孝順的新聞
供參考
從當初7個人到如今的100來人,從當初200平方米到現在2850平方米,當初的小李也變成60多歲的老李。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桂五鎮敬老院一直沒有改變的就是院長李銀江那一顆敬老愛老的心。
老人們一輩子忙慣了,來到養老院,突然閑下來,鬥嘴鬧矛盾多。怎麼辦?李銀江決定建個「農療園」,讓老人們忙起來。他在敬老院後面開出幾塊荒地,一處種糧,一處種菜,一處養魚,老人願意做的,採取工分制,勞動一小時計一分,每分3元。「農療園」一推出,立馬受到歡迎,多的一天能掙二三十元。不但解決了管理難題,老人們的身體也好多了。如今,敬老院里吃的蔬菜都是老人們自己種的。他經常提倡互幫互助,年紀較小的照顧年老的,身體健康的要幫忙照顧身體不好的。
33年來,李銀江始終堅持對老人盡孝、對困難群眾盡責、對人民盡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2019年4月,李銀江獲得民政部最高獎項孺子牛獎,他也是江蘇唯一的獲獎者。獲獎後,李銀江也沒有閑下來,他希望能夠傳承孺子牛精神,將自己的「勞動型」養老模式,傳播到更多地方去,讓天下的孤寡老人都能夠安度晚年。
真孝!河南女大學生為85歲姥爺手繪智能手機操作圖
每個圖標都有注釋,還用不同顏色區分女大學生手繪的智能手機使用手冊 受訪者供圖2月26日晚,一組為老人手繪的智能手機操作圖,在臨潁人的朋友圈裡熱傳。一邊是為了能經常看看外孫女,學著使用智能手機的85歲老人,一邊是為姥爺手繪智能手機操作圖的女大學生.......
㈦ 關於孝順父母的新聞曰記
華西都市報報道:北京大學日前公布了2014年度「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四川省共有15所中學入圍,成都市有6所中學入圍。同時,2014清華大學自主選拔「新百年領軍計劃」也相繼啟動。
根據實行校長實名推薦制高校的要求,我省入圍中學的推薦方案大都已經出爐,並將於近期陸續啟動具體工作。
與往年不同,在今年的推薦方案中,不少學校都在學生美德和綜合素質方面有了明確規定。一些學校還實行一票否決制,對於不孝敬父母和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律取消推薦資格。
成都市石室中學考查綜合素質行業專家做考官
日前,成都市石室中學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考評小組,接下來將進行具體的推薦工作。
石室中學校長田間透露,被推薦的學生除基礎學業成績優秀外,一定還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熱心社會公益活動。關心他人,孝敬父母;在校期間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無任何違紀違法行為以及不良誠信記錄;綜合素質全面,學科特長突出;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
田間表示,學校今年將邀請社會各個行業的專家,比如大學博導、企業老總、行業精英等,組成面試小組,對推薦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方面的考查。
成都七中是否孝敬父母被寫進推薦資格
成都七中今年將在全年級理科生中推選入圍學生5人。成都七中副校長胡霞透露,除了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方面的表現外,成都七中今年特別制定了5類不得推薦的情形:不積極參加運動會入場式、不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不願意為班級服務等;不孝敬父母;不關心他人,從未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不良誠信記錄;考試作弊、受到處分或有其他違法違紀違規行為的,均不推薦。
「能夠被推薦的,我們希望是具有很高綜合素質的高中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且有突出表現,而成績僅僅是一個方面,這也是全面實施高中新課改和教育改革的一個初衷。」胡霞說。
成都市樹德中學沒參加志願活動將被取消資格
成都市樹德中學教務處主任羅宇表示,學校針對2014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相關推薦已經啟動,學校將嚴格按照高校的推薦要求,把學業基礎成績和面試相結合。
她說,按照校長實名推薦的要求,學校將在全年級前1%的學生中再結合面試進行推選。面試的考官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學校將對其身份嚴格保密,面試現場也會邀請學生和家長觀摩。
羅宇特別強調,被推薦的學生一定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力、領袖力,同時必須要有參加志願者活動的經歷或參加過社團組織。「即使學業成績再優秀,如果沒有這些相關經歷,我們也不會推薦。」
成都外國語學校體育成績不達標同樣不予推薦
北大2014年度「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上,成都外國語學校是我省15所入圍學校中的民辦高中之一。
該校副校長龔智發表示,被推薦的學生除了學習成績必須拔尖外,還將重點考查其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凡是受過學校處分或者體育成績達不到良好以上的,都將不予推薦。
龔智發介紹說,成都外國語學校是成都市首批獲得北大「校長實名推薦」資格的學校之一,該校近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選拔體系。
「今年還是將採取學生先自薦,再由學校擇優推薦的方式推選優秀學生。」龔智發說。說法
㈧ 怎樣引出對長輩的孝順的新聞或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 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㈨ 孝敬父母和人際交往的新聞,不要古代的,要真實的
北京時間8月5日,倫敦奧運會羽毛球比賽在溫布利體育館內展開男雙決賽的廝殺。頭號種子蔡贇/傅海峰與丹麥強檔鮑伊/摩根森展開激戰,最終,蔡贇/傅海峰以大比分2-0力克對手,強勢摘得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雙金牌,兩局比分分別為:21-16、21-15。
付海峰的爸爸付名英是印尼歸國華僑,他從小就喜歡羽毛球,且非常擅長。回到中國後,他開始是在華僑農場上班,但因為他出色的羽毛球技術和教學理念,他被很多地方請去教球。
小時候,付海峰雖然對父親有些懼怕,但還是非常依賴。但凡父親要帶隊出去比賽,或者去別的地方教球,他都會哭鬧不停,不讓爸爸走。只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曾經的小男孩已變成今日的男子漢,海峰哭的時候也越來越少,特別是11歲離開家去了廣州,他幾乎就沒再哭過。除了有一次。
「那次應該是在03年,他爸爸有高血壓,冠心病,當時正生病在廣州住院。正好海峰有比賽在廣州舉行,完了順便就回來看了下他爸爸。」媽媽回憶著當時,說道。
一般情況下,在和家人分別時,大男孩付海峰都有些顯得「太過乾脆」,「好,媽,我走了」爽朗的聲音,親切的笑容,離開時輕松地揮揮手。但那次,他沒有。從醫院走出來,付海峰那雙原本黑漆漆的大眼睛變得通紅,裡面噙著淚水。「媽,我走了」聲音低沉得幾乎聽不見,然後便匆匆轉身離開。
「那是他長大後唯一一次哭,我能感覺到。」媽媽說海峰是個很孝順的兒子,為了生病的父親,他特意用自己的錢給父母在廣州某醫院附近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這樣,可以方便父親檢查,看病。
人際交往: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理解他人的心情是否會和你一樣。
2、人際交往是一個個獨立的人之間的思想交流:要和別人正常交流,先記住你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低人一等也不高人一等。平等的對話能夠少了很多感情色彩,多了許多真實性。所有追求人格平等的價值觀才是健康的價值觀。
3、你遠不是大家的焦點:不要以為你的一舉一動都受大家的關注或者說被大家當作笑話,事實上你遠沒有小沈陽的吸引力,甚至看你的「觀眾」1000人都遠達不到。別為了那些過分關注別人卻忘了自己是誰的無聊人不開心。而且最重要的!絕大部分對你的關注是你的錯覺!
4、敢於享受榮譽才是好孩子:如果你成功了,那麼享受榮譽絕對是你的權利,這是你應得的,而且因為你的成功你將要承擔比別人更多的責任。
5、人是社會動物:智能不是天生的,是通過交流後天培養的。缺乏交流將帶來思想的殘缺。同樣道理,嚴格守舊的人類思想沒有生命力,開放寬容的思想能保持活力!
6、真理需要一輩子來尋找,不斷地在做事中感悟:即使小時候多麼優秀,也不代表掌握了真理,真理在不斷改善和進步。
7、無法讓所有人都成為你的朋友(你沒有能力讓所有人都不是你的敵人)
8、大多數人的意志力是不夠堅強的,無論有多麼強大的控制力,早晚也會有失去控制的一天。普通人無法靠自己孤獨的靈魂成功。別試著挑戰自己到底是不是普通人。
㈩ 孝順父母的新聞事例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專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屬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這故事的題目叫「卧冰求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