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律規定不盡孝者少分或不分遺產,盡不盡孝界定標準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這是自古中國人就懂得的道理。孝道也是我們中國人一直所推崇的道德觀念。所以孝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而在馬上就要實行的民法典中規定:“不盡孝者少分或不分遺產”。而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中又進一步明確了這個規定。 正式把孝納入了法律規定當中,可見孝敬長輩對我們後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質和道德修養。 那麼這個法律規定中,不盡孝者少分或不分遺產,盡不盡孝界定標準是什麼?
年輕人不要忘本,而年長者也要理解。畢竟大家都是一家人,是有著不可改變的血緣關系。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你們是最親近的人。不要因為一時的誤會和不理解,造成了彼此之間的矛盾甚至產生遺憾。孝敬長輩,理解小輩,我們都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
② 如果在明朝不孝順老人會怎麼樣有什麼法律條文
明律法律規定:“凡是不孝順或棄養父母的人,均杖罰八十大板。”“虐待父母者專,處以死屬刑。”“誣陷或辱罵父母者,判以死刑或處以絞刑。”
③ 關於不孝敬老人的法律有哪些
您要問的是強制性抄的法律吧?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1條規定了「遺棄罪」,是指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如果您的情況符合下列一種:由於遺棄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遺棄而生活無著,流離失所,被迫沿街乞討的;因遺棄而使被害人走投無路被迫自殺的;行為人屢經教育,拒絕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難境地的;遺棄手段十分惡劣的(如在遺棄中又有打罵、虐待行為的)等等。就可以到法院控告贍養義務人(子、女),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
④ 法律規定 不孝敬父母
民法規定有贍養義務,刑法有遺棄罪。
⑤ 不孝順老人在法律上要怎麼懲罰
贍養老人是每個做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必要時去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⑥ 對不孝敬老人的人在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你說的不孝敬是哪方面內容?是不給瞻仰費還是打罵老人。
⑦ 法律上對不孝敬父母的人怎樣處理才是合適的呢
做好贍養糾紛的調解工作是落實司法為民的要求,是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的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調解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贍養糾紛固有的特點對調解工作的積極作用,盡量減少對調解工作的不利影響,以期做到提高贍養糾紛調解的成功率,切實保障和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對於此類案件的調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1.豐富調解方法,做到耐心、細心、誠心。總體而言,贍養糾紛的調解工作和其他糾紛的調解大同小異,但因這類案件的自身固有特點,應當做到更有耐心、更加細心、更有誠心。要耐心聽當事人傾訴,耐心做當事人的說服和教育工作;細心安排調解時間,盡可能通知雙方都到場,細心照顧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細心保證調解內容的完整;以誠心對待當事人,用誠心感化當事人。
2. 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對調解工作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贍養糾紛達成調解協議,但對贍養糾紛而言,往往又牽扯到其他家庭矛盾糾紛。因此,在調解過程中,既要將重點放在贍養糾紛的履行上,又要以其他矛盾糾紛的解決為切入點,有時也有必要解決當事人的其他家庭矛盾糾紛。這就要求我們找准矛盾焦點,有的放矢,既要注重調節效果,也要講求工作效率。
3.強化為民思想,擴大法制宣傳效果。許多贍養糾紛中的老人行動不便,為體現司法為民的思想,我們可以到當事人的所在地進行調解,不僅可以方便當事人,還可以起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宣傳作用。
4.找准法律和道德的結合點。不履行贍養義務既可以由法律來調整,同時也受到道德的約束。在調解中,應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僅要從法律的角度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更重要的是從道德的角度讓當事人明白贍養老人是其應盡的義務。
⑧ 不孝父母有法律制裁嗎
子女贍養抄父母是一種法律襲義務,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實踐中也有子女無需贍養父母的情況,那麼子女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不贍養父母。在司法實踐中,存在3種可免除贍養義務的情形:1、未婚或離異的成年子女無經濟收入、喪失勞動力或不能獨立生活的;2、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無經濟收入,其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的;3、父母對子女有嚴重犯罪行為,比如犯有殺害子女、虐待子女嚴重的、遺棄子女的、或強奸女兒等行為的。需要指出的是,無給付贍養費能力的成年子女雖然可以免除給付義務,但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藉義務不能免除。
⑨ 不尊敬長輩犯法嗎
看情況了吧。 如果侵犯了長輩的人權。
那是肯定犯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