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爸兄弟三個,就老三不孝順, 老三精的太狠的,小氣,精, 從未給父母買過東西,光吃不吐
一、老的最寵最疼最小的 。老大操心受累下力,不一定落個好,小的裝孫沾光落個人疼。二、都說小孩不禁慣,老人也一樣。遠的香,近的臭。欺軟怕硬,瞅著實在人。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人想著有困難的。說好聽的,就是幫著有困難的。久而久之,慣的所謂的有困難的自己都認為理所應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你奶奶一大把年紀了,你爸媽不忍心為了這些瑣事讓奶奶生氣著急,萬一急出生出毛病來,還是你爸媽給奶奶看病加伺候。到時候,你三爸在得了便宜再賣乖,倒打一耙,說是你或你爸媽為了一點兒小事,氣的老人得了病。有理也無理了。所以,這件事情,你作為晚輩的不用再操心生氣了,交給你爸媽處理就行了。你爸媽怎麼辦,就隨他們吧!
『貳』 無論生幾個孩子,晚年最孝順的孩子通常是哪一個
在兩個孩子的家庭或甚至有多個孩子的家庭中,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父母通常更喜歡其中一個孩子,有時甚至父母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它。然而,在許多情況下,父母最愛的孩子對父母的擔心往往最少,而父母仍然喜歡這種做法。
無法獲得一碗清水是第二個孩子家庭最大的問題,父母的不同待遇使兩個孩子的生活軌跡不同,當父母長大後,他們會發現一直愛著的人可能並不是最孝順的孩子。
在許多情況下,家庭中最孝順的孩子通常是父母最不喜歡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及早發現這一點並給自己倒一碗水,他們也許可以避免後悔當年老的情況。
『叄』 孩子的孝順值是由出生順序決定的嗎,第幾個出生的最孝順
俗話說:龍生九子。
這句話在老一輩人的觀點中認為,即使是高高在上的龍,都會生九個孩子,即使性格有差異,總有一個能夠保障自己能夠安度晚年。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一些人仍然固守多子多福的老舊觀點。
實際上,相比較於孩子的數量,孩子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質量的衡量辦法就是孝順值。
生活中常會聽到這么一句話:
一個兒子怕斷根,三個兒子沒處蹲。
對於多子家庭,怎麼才能判斷孩子的孝順值呢?專家指出:孩子的出生順序決定了孩子的孝順值,有一定依據,父母應該合理參考。
2)正確的教育
真正的孝順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的教育。
在寶寶的價值觀念建立的過程中,父母應該不斷地對孩子進行教導,讓孩子接受正確的教育,讓孩子正確理解孝順的具體表現。
比如小時候讀的繪本,孩子臨睡前的故事,看到的社會新聞等等,讓孩子在不斷地教育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肆』 三個女兒誰最孝順,三頓飯三次落淚,卻把傳家寶給了她
親情故事,原名:一輩子的盼頭兒
在我小時候,我們村裡住著一個寡婦,她的命很苦,年紀輕輕丈夫就勞累而死。
幾十年下來,誰也不記得她的真實姓名了,都管他叫老王媳婦。
都說養兒能防老,如果有個兒子,她也不至於過得這么苦,可是她這輩子肚子不爭氣,生了三個都是丫頭。
為了孩子,她咬著牙,累死累活,含辛茹苦的把三個閨女撫養長大直到出嫁。
三個女兒每嫁出去一個,她就會蒼老幾分。小女兒出嫁後,她一下子變得老態龍鍾,頭發也白了,滿臉皺紋多的像是揉成團又展開的紙。
這年的冬天,她覺得走路已經很吃力了,下炕都要卯足了勁,更別提擇菜做飯了。
她想,是時候考慮一下後事了。
老王媳婦已經習慣了凡事靠自己,她絕不會去女兒家被人當成皮球踢來踢去。
她已經拿定主意,自己就守著那兩間漏雨的房子孤獨終老算了。
但是有一件事她還放不下,她還有件極其珍貴的祖傳寶貝:一根金簪子。
在走之前,她不想向孩子們索取什麼,只想把這最後一點積蓄留給她們中的一個。
要留就留給最孝順的女兒吧,她這樣想,只有這樣死後才會覺得心安。
但是哪個才最孝順呢?自己還真有點拿不準。
三個女兒嫁出去後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很少回來看她,不過幸好三個女兒都嫁的不遠,她決定去看看她們。
於是這天早上,她先來到大女兒娟子家裡。娟子嫁了個好人家,在村子裡數一數二。
看到老人來到自己家裡,娟子只是炒了一盤干癟的花生給她,飯桌上還有一碟鹹菜一碗稀飯。
老人訕訕的說自己牙口不好,隨意往嘴裡塞了幾粒就走了。出門沒多遠,恰巧遇到娟子的兒子在外面玩。
小外孫說:「姥姥,走去我家吃飯吧,我媽說今天吃燉肘子。」
「姥姥吃過了,你們吃吧。」說完,老人心裡如同打翻了五味瓶。
她又來到二女兒英子家,英子男人是個跑貨車的,不少賺錢,條件也還行。
看見娘來了,英子卻不太高興,拿了一份吃剩下的炒豆芽、幾個干饅頭和一碗熱水給她。
老人感覺自己像是個要飯的,默不作聲吃了幾口,渾濁的眼淚已經開始在眼眶裡打轉轉。
英子卻視若無睹,還說:「娘,這都過了晌午了,你趁天亮趕緊回去吧,孩子他爸一會就回來,夠我忙活的。」
老人點點頭,看看正午的太陽,蹣跚著離開。
這兩個女兒,可是最讓她費心的孩子了,可如今,卻沒人願意對她費一點心,唉!
走啊走,直到天黑了,她不知不覺走到了三女兒秀兒的家裡。三女兒的命苦,家境不是很好,嫁的也遠,出嫁一年日子還是過得緊緊巴巴。
一見老人來到自己家中,她倒了碗水就急匆匆出去了。
老人心裡馬上就涼了半截,這小女兒可是她的心頭肉啊,沒想到她也是這樣對待自己!這傳家寶貝還是死了帶進棺材算了。
想到這,她站起來就要出門。
這時,秀兒拎著新鮮的豬肉和韭菜進來,樂呵呵地湊到老人身邊:「媽,今天晚上別走了,咱們吃餃子!」
在那個年代,以秀兒家的條件,興許只有過年才能吃上肉,平常放油都得拿筷子蘸。
她哪來的錢買肉啊?
吃飯時,老人不經意看見了女兒的頭發,她頭上一直別著的一根發簪居然不見了。
老人心中雪亮,頓時心底一熱,兩眼泛淚。
此時,秀兒以為母親在擔心她,便挽住母親的手,說:「娘,我男人對我挺好的,日子雖然苦點但有盼頭,你不用擔心。你女婿還說,等明年條件好了就把你接來一起住。」
老人含淚笑著,從懷里掏出珍藏的金簪,讓女兒像小時候一樣躺在她的懷里,輕輕的別在了她的秀發里…
她說:「孩子,這是娘最後能給你的東西了,在咱最苦的時候我也沒捨得賣了它,就是因為它是個盼頭,只要有盼頭,日子再苦也能過得下去。」
秀兒點點頭,想起三姐妹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眼淚決堤一樣奪眶而出。
沒過多久,老人走完了她含辛茹苦的一生,走時安詳寧靜…
後來,娟子和英子為了爭老人留下來的那幾間屋子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來。
秀兒卻沒去摻和,她和丈夫踏踏實實過日子,直到生了孩子,孩子又成家立業。
那根金簪始終別在她的頭上,即便歲月把黑發洗成了白發,把女兒熬成了婆婆…
那根金簪卻一直傳了下來,因為秀兒永遠記得,它是個盼頭兒,有它在,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伍』 誰知道小品《如此孝心》台詞
妹妹:摔疼了,媽。
老三:我接咱媽,我咋的啊,是不是,咋的。
老大:咱媽那麼大歲數,你看看咱媽摔得腿都那樣了。
妹妹:你看你啊,哎呦。
老大:從國外帶回來就這個啊,這都國內有的。你說你假裝孝順,孝順,孝順,動不動說,我要領咱媽出國享福去。你出國了嗎?我說怎麼還沒領去?我想領咱媽上伊拉克去玩玩。正打仗,領咱媽上伊拉克?還領咱媽上柬埔寨,你連越南,你都沒去過。看什麼,我說你對不對?
老三:呸。
老大:哎呀呀。
老三:還有臉說我呢,你在大連領咱媽上公園沒有,上過海灘沒有,上過西海公園,上過老虎灘沒有?你領咱媽蹲過監獄嗎?不是,你領咱媽參觀過日俄監獄嗎?
老大:我原,我,我我。
老三:你什麼?你什麼?
老大:我,我就。
老二:這兩個人是不孝之子啊,哈哈哈哈。
老大、老三:呸。
老二:怎麼到我這是雙份的呢?
老大:雙份的,你就該是雙份的。
老二:為什麼呢,你說。
老大:你在山東有那麼些風景。
老二:有啊。
老大:你領咱媽看過天河山嗎?
老三:對啊。
老二:沒去過。
老大:游過趵突泉嗎?
老二:沒去過。
老大:跳過大明湖嗎?
老二:跳大明湖?
老大:不是,去看過大明湖嗎?
老二:我這次來我就是接咱媽去。媽,我告訴你,我想起來了,你聽我,大明湖跳不行,咱得游覽去。媽,你必須得去,船票下來了。
媽媽:傳票啊。
老二:不是。
媽媽:兒子,我去法院要徒刑去是吧?
老二:不是,是船票不是傳票。
媽媽:我暈船。
老二:你看。
老三:媽,飛機票已經買好了,坐飛機去。
媽媽:暈機,我。
『陸』 一個老人三個兒子,老人去世了只有老大和老三出錢出殯,現在家裡搬遷老人的人口錢一萬五千塊錢,是不是應
不是的,不孝順是一回事,分錢又是一回事,必須平分
『柒』 我奶奶78了,爺爺很早就去世了,他們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我爸爸是老三,上面兩個哥哥下面兩個妹妹,我
贍養老人是子女的法定義務,你奶奶要想讓每個子女都付贍養費和醫葯費的話,可以先讓當地的基礎政府先調解,實在不行的話就到法院起訴解決。
『捌』 三個兒子,老大老二不管父母,父母的錢財老大老二全拿,只有老三分文沒有,還要孝順父母,老三我還住著別
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但也要顧及自己的家庭
『玖』 三兄弟老三和老大不管母親老二比較孝順要管
你沒有錯。誰對老人好與不好老人最知道,就像你最知道誰對你好不好一樣,這不是說的,而是做的。你不用管別人,也更不必去比較誰對老人好不好,她把你們養大,你就盡自己的心去孝順和照顧她,你就會得到好報,將來也不會有遺憾。我認為一個人,當想起故去的老人時,憑自己的良心感覺盡到了孝道而沒有遺憾,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對自己的孩子有非常重要的榜樣作用。不要讓老人受委屈,她是這個世界上對你們最好的人,好多人連這么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實在可憐。祝老人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