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關於孝順的古詩及詩意

關於關於孝順的古詩及詩意

發布時間:2021-01-16 09:46:35

A. 關於感恩母親的古詩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裡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B.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歌

1,《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譯文:張參:父張朏,開元中為涇州別駕。朏為柬之之侄,襄陽人。說詳《全唐詩人名考證》。明經舉:參加明經科考試。涇州:治所在今甘肅徑川縣北。

覲省:拜望父母。綵衣:同「采衣」。《儀禮·士冠禮》:「將冠者采衣紛在房中南面」。注:「采衣,未冠者所服」。承歡:指侍奉父母。孝廉:應明經試者之稱。每年州舉秀才、孝廉送尚書省參加考試,稱歲貢。


C. 感恩父母的古詩和詩意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內,報得三春暉.
詩意:
慈祥的母容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D. 關於友情親情的古詩大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黃景仁《別老母》 搴(qiān)幃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代詩人黃景仁幼年喪父,居家貧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歸家,不過小聚幾日。一個風雪之夜,詩人強忍離愁別情,看了一眼白發散亂,淚眼乾枯的老母,沖出家門。愁情如潮,悲痛難忍,一首催人淚下的七絕《別老母》從心中噴涌而出。「搴帷別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這首詩明白如話卻感人至深。在兒子眼裡老母已是風燭殘年,氣息奄奄,可是為了生活還要別她而去,無法讓年邁老母安享溫暖幸福不說,連給老母端湯奉水都做不到,這怎能不使詩人陷入深深的自責。「此時有子不如無」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難以名狀的哀怨和悲愴,也十分真切地抒寫出詩人內心無法抑制的內疚。這動人心魄力的詩句,不是寫出來的,是一個赤子發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別董大》,是唐代詩人
高適在送別友人
董庭蘭時創作的兩首
七絕,其中第一首堪稱千古絕唱,是
送別詩中的典範之作。 第一首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第二首 六翮飄颻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月下獨酌》,是唐代偉大詩人
李白
創作的一組詩。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這首詩寫 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此詩充分表達了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的胸襟。構思新穎,想像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 懷禪微刻《別董大》 《別董大》詩意畫

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 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詩。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陽關曲》或《陽關三疊》,從盛唐時期開始廣為流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cén shēn)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但並不令人感到傷感,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bó)。 將軍角弓⑤不得控,都(dū)護鐵衣冷難著(zhuó)。 瀚(hàn)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yǐn)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關於親情友情的名言警句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 羅素 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 ——培根 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 ——比徹 一個人沒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沒有陽光——佚名 愛是自然而來的, 不是買得到的. -——美· 朗費羅 友誼是個無垠的天地,它多麼寬廣啊。 ——羅·布朗寧 希望被人愛的人, 首先要愛別人, 同時要使自己可愛。 -——美· 富蘭克林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獲得朋友的唯一途徑,是要自己夠得上一個朋友。——佚名 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親密的友情。 ----- 普 希 金 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卻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 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 馬 克 思 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是他同別人的友誼。 ----- 林 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 魯 迅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 子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華盛頓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紀伯倫 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 ----培根 詩歌: 《童年時看父親》 童年時看父親 父親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隻林中鳥 鳥永遠離不開山的熏陶 童年時看母親 母親是一片藍色的湖 而我則是一尾魚 魚永遠離不開湖的懷抱 山給我堅強的品格 湖給我水的歡笑 山進化我飛翔的羽毛 湖蛻盡我游弋的鱗屑 成年時再看父親 父親變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卻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遠報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時再看母親 母親則變成湖中一片水草 而我卻坦盪成一片湖

E. 有詩意的名字關於孝順

有詩意的名字關於孝順
提問可能就有問題,
有詩意的詩句和孝順相關的有很多,
但是根據名字的話也許就查詢的不多,
補充清楚提問好點。

F. 關於感恩母親的古詩詞。

關於感恩母親的有名的古詩詞有: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G. 10首關於愛關於愛護糧食的古詩含詩意

《憫農》
唐代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天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農家》
唐代 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
半夜裡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裡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裡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裡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觀刈麥》
唐代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
農民終年沒有閑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裡吹來暖暖南風,地里小麥蓋壟熟黃。
婦女用筐挑著食物,孩子提壺盛滿水湯。
相伴到田裡送飯食,男人勞作在南山岡。
腳被地面熱氣熏蒸,背烤著火辣的陽光。
精疲力竭不覺酷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
又見一位貧苦農婦,抱著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著撿的麥穗,左臂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回頭述說家境,聽的人都為她悲傷。
為了繳稅家田賣盡,靠撿麥穗填充飢腸。
如今我有什麼功德,從來沒有種田採桑。
一年俸祿有三百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
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觀田家》
唐代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
春雨過後,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於農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幹活了,留在家裡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准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裡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裡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里,心中深感慚愧。

H. 關於古詩的詩意

詩人好像怕人識破借問月而泄出的憤慨,剛剛把心靈深處的真實感情略加發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辯倒。雖然沒有說自己心中的不滿是不應該的,但卻明明地表示:月的殘缺,人的悲離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是難全,為什麼還發出「何事長向別時圓」的疑問?一個失意的人,孤零零的冷冷清清的在異鄉暗度良宵佳節,其寂寞的感情想用理智來克服,總是有些勉強的吧。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須用感情來戰勝,把感情付諸理智來判斷,不是暫時的自我安慰,就是長遠的預後不良。為了不讓佳節的離愁來窒息人,詩人於是把揪心的寂寞寄託在願望上。願望是美好而熱烈的。但人真能長久嗎?千里他鄉的明月真能光輝燦爛嗎?希望這樣,但願如此。而真誠熱烈的希望,往往是戰勝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個起點。

這段寫骨肉離情的文章,體現出全和缺的觀念。既沒有走向「不完全寧願無」的絕境,也避開了「抱殘守缺」的死胡同。從「轉朱閣」到「共嬋娟」,由恨不全,而承認難全,由承認難全,而把全寄託在願望上。詩情螺旋式的發展著-既不一味的懷恨,也不一味的悲觀。

詩人借中秋明月抒發出來的矛盾精神,借骨肉離情體現出來的全缺觀念,是互為表裡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現象。缺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可貴的是在詩情起伏過程中,詩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樂觀主義來對待殘缺的現實,並堅持完美的理想。一輪光輝燦爛的明月,從篇始照到篇終,從現實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雖有猶豫,並無悲哀;雖有怨恨,並無頹唐;雖然沒有良宵佳節的歡樂,但對未來生活也還沒有失掉
情人的關系大概是後人自己演化出來的.表達了兩情相悅的人因種種因素卻不能在一起的痛苦和無奈.只是希望終有一天可以朝朝暮暮.

閱讀全文

與關於關於孝順的古詩及詩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中老年人群的戶外拓展活動 瀏覽:24
老年活動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總結 瀏覽:214
長壽耳的圖片 瀏覽:888
為什麼要發展養老物業 瀏覽:892
企業單位愛康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224
長壽花葉片有黃點怎麼回事 瀏覽:658
長葛養老保險月繳費 瀏覽:260
煙台市企業員工退休年齡 瀏覽:842
老年人白天尿褲子晚上不尿床 瀏覽:470
老年人健康走活動方案 瀏覽:396
社區老年活動唱歌 瀏覽:22
2017上海養老金計算 瀏覽:960
陝西省養老保險年審 瀏覽:456
日間養老院設計方案 瀏覽:979
體檢最好查哪些東西 瀏覽:605
2016福建退休金調整 瀏覽:700
煙台退休工資咨詢 瀏覽:627
鄭州不交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32
老年人業餘生活活動策劃背景 瀏覽:464
人參怎麼吃才能長壽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