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子女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我們作子女的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 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受到我們的孝敬。 ③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④孝敬父母還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的內容包括什麼?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⑵ 願天下父母在外上班平平安安 唯獨天下父母不可辜負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怎麼回
告訴父母,你們放心,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賺更多的錢,也很幸福
⑶ 「百善孝為先,看心不看跡,看跡天下無孝子;萬惡淫為首,看跡不看心,看心世上無好人」是什麼意思
有的道德是首先講求的應當是孝,但孝是只看心中有沒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為,如果考究行為的話,那些貧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
所有的惡行中最惡的是淫,這個只能看他的行為,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話,這世間就沒有完美的不淫的人(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曾有過淫的念頭,這並不是惡,但如果把他付諸行動,就是萬惡之首了。
出自《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3)願天下的兒女們好好孝敬擴展閱讀:
孝道文化
1、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談不上孝。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於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沒有這種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麼兩樣。
2、奉養。中國傳統孝道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
3、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4、立身。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這也是對父母的不孝。
5、諫諍。在父母有不義的時候,不僅不能順從,而應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不義,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
6、善終。 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
⑷ <天下最不能等的事情是孝敬父母>文章
最不能等待的是孝敬父母
最近,朋友的父親不幸去世,朋友悔恨交加,恨自己整天忙於生意和事業,忽視了年事已高的父母。他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人生最大的遺憾!
無獨有偶,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近日接受義大利《機會》雜志記者采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本以為滿腦子都是生意經的世界首富會回答「莫錯過」之類的話,可是他卻語出驚人,發人深思。
我們常常說,工作太忙了,實在沒工夫看父母。其實這是托詞。我們比爾·蓋茨還忙嗎?且不說把孝敬父母放在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位置上,即是把父母放在與子女、名利、情人甚至寵物一般的位置上,似乎也不多。
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此時,他們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雇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未及盡孝便失去了父母,就會遺憾終身。
「萬事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等古訓,說明傳統孝文化早就把孝敬父母放在優先的位置;現在又有了比爾·蓋茨「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說法,這表明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是一切政治文化和信仰的根本法則和誡律之一,希望大家共同遵守,依教奉行,少爭論,多實踐,少索取,多奉獻,勤精進,到彼岸,證大道,是好漢!
每個人都有衰老的時候,如果你不想讓自己老年孤苦,那就趕緊孝敬老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愛人者人恆愛之,恨人者人亦恨之。
時不我待,讓我們抓緊時間,趕緊孝敬父母吧!
不孝者趕緊懺悔,我先帶頭懺悔一萬年!
與其怨恨他人,不如反省自己。
與其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心。
百善孝為先,孝心不可一日缺。
萬惡淫為首,邪念莫讓暫時存!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不會愛別人,只會恨別人。
我要化解世人的仇恨,變成愛的樂園。
起點就是感恩並孝敬我們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們是否住在一起,請你注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卧室不再像以前那樣齊整;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樣清潔;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鍋碗筷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衣服好象沒洗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行動和反應比過去慢了半拍;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思維和記憶不再象過去那樣清晰;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腿腳不再象過去那樣利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絮叨陳年舊事;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總是談起遠方或已故的親人;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小孩並象個小孩;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一些習慣好象有所改變;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而是吃煮得稀爛的飯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流鼻涕或咳嗽不停,千萬別以為感冒或著涼(那是神經老化的現象) ;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愛說笑;
……… ………
那麼,我要告訴你,你的父母真的已經老了,身體的器官已經老化到危險的程度,需要兒女細心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親自照料,請你花錢僱人照料,並常常探望,不要留下遺憾。
什麼叫「風燭殘年」?老人的生命確實象風中飄搖的蠟燭,說不定哪一刻……
什麼叫「福星高照」呀?有父母,是大福;沒父母,是大苦。因為父母就是兒女的福星啊。
父母健在,我們哪怕九十歲也是小孩子,永遠不會老,多幸福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孝順要及時,失去不再來,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推己及人,放大心量,就可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凡人之境界。
孝敬普天下的父母,這是賢人之境界。
視一切眾生為自己前世的父母,永久孝敬,不惜身命,這是聖人之境界。
因此,孝,有世間孝(小孝)與出世間孝(大孝)的區別:
世間之孝,敬順侍奉,不敢違逆,豐衣足食,一世而已;
出世間之孝,恭勸並代替父母乃至累世父母、法界一切眾生,歸依三寶,行善積德,念佛誦經,迴向凈土,永脫輪回,究竟成佛。此乃至善至美,大丈夫之舉!
其實,父母即是活菩薩
從前有一個屠夫,生性暴烈,甚至對自己的老母親也大聲喝斥,動輒施以拳腳。有一天,他聽說南海觀世音菩薩非常靈驗,決定發心去朝拜普陀山。
話說這位屠夫到了普陀山,找遍了整座山,也沒有見到觀世音菩薩,他就去問住持老和尚:
「師父啊,觀世音菩薩到底在哪裡呀?」
「觀世音菩薩見你心誠,早已到你家裡去了!」老和尚回答說。
「真的嗎?觀世音菩薩長得什麼模樣呢?」
「翻穿衣服,倒趿鞋子的那位,就是觀音菩薩。你趕快回去,一定能夠見到菩薩。」
屠夫一聽,非常高興,於是日夜兼程趕回家裡。到家時已是夜深人靜,屠夫急急忙忙地叫門:「娘啊,快來開門哪!我回來拜見觀音菩薩!」
正在睡夢中的老母親忽然聽到熟悉的吼叫聲,知道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兒子回來了,萬分驚喜,就慌忙爬起來開門,黑暗中,衣服穿反了,倒拖著一雙鞋子,匆匆忙忙來開門。兒子進門後,一眼就看見一個反穿衣,倒踏鞋的老婦人,倒頭就拜:「拜見觀音菩薩!拜見觀音菩薩!」
老母親知道是菩薩感化了兒子的心,於是趁機訓誨了一番。從此以後,屠夫痛改前非,變成了孝子。
祈願天下所有父母,法界一切眾生,早日脫離苦海,明心見性,往生凈土,超凡入聖!
⑸ 我們一定要孝順我們的父母。。。祝天下父母平安!
父親,母親!挺好! 希望全天下兒女孝敬父母關系他們,多陪陪他們! 這是為你們自己和父母多爭取在一起地時間
⑹ 可憐天下父母心,你們一定要好好孝順你們的父母,是父母給你們了這條生命怎麼回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為人子女,孝敬父母!動物尚如此,何況人乎?
⑺ 孩子孝順老人的句子
1.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2.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
3.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
4.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5.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毋相憎嫉。有無相通,毋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6.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7.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
8.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
9.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10. 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11. 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12.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13.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
14.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15.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6.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宋·林逋
17.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8.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19.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20.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1. 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22.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名賢集》。
23.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
24.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2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26.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27.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8.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30.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⑻ 「百善孝為先,看心不看跡,看跡天下無孝子,萬惡淫為首,看跡不看心,看心世上無好人」是什麼意思
出自《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人生在世,孝義為先,看心不看外在的行為,如果內看他外在的行為那麼世容界上就沒有了孝子,淫心是一切罪惡的開始。 是看行跡不看內心的意願,如果看內心的意願天下就沒有了好人
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⑼ 願天下所有父母健康長壽兒女孝順。
祝願天下父母健康長壽,笑口常開!
⑽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有的善行首先講求的是孝,但只看心中有沒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為,如果考究行為的話,那麼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所有的惡行中最惡的就是淫,但只能看他的行為,而不能看他的心,如果看心的話,這世間就沒有完美的人了。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於清代著名文學品評家王永彬所作的儒家通俗讀物《圍爐夜話》,原文如下: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白話譯文】
經常保有仁義孝順的心態,那麼天下凡是不能做的事,都不忍心去做,因此人們說孝順是所有好行為的前提。當人一產生了邪惡的念頭,那麼平常極不願意做的事,都可能去做,所以說淫亂是各種邪惡行為中的開始。
(10)願天下的兒女們好好孝敬擴展閱讀:
王永彬,字宜山,人稱宜山先生,王氏後人稱其宜山公, 一生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個王朝。
王永彬為人不愛榮華富貴,生性純茂沖遠。光緒《荊州府志·卷五十七·藝文志》記載:「王永彬,字宜山,歲貢生,性孝友,隱居教授。邑令朱錫綬耳其名,虛心造訪,永彬鑿坯而遁。」與友人一起每酒醉高論,說到古忠孝義烈之事,則沾襟涕泗不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