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退休人員退休後單位就不管了嗎

退休人員退休後單位就不管了嗎

發布時間:2023-04-16 07:39:39

㈠ 員工退休以後還算是原單位職工嗎還能享受員工的福利待遇嗎

員工退休以後,仍然是原單位的職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沒有任何討論的餘地。至於享受員工的福利待遇問題,那要按離退休人員相關政策管理制度去落實。下面具體列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詳細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1,員工退休以後的管理服務,仍由原單位負責。

退休員工退休工資,移交社會養老保險機構管理,那隻是國家為了保障退休人員合法權益,確保按時足額發放,所採取的統籌管理辦法,根本不影響退休員工是原單位退休員工的組織屬性。而醫療保障也是採取統籌管理,更不影響退休人員是原單位退休員工的組織屬性。至於退休人員黨組織關系,可以按照個人意願轉移到自己居住地黨組織,這是各級組織部門為方便退休人員管理的一種好辦法,更不影響退休人員是原單位退休員工的組織屬性。

所以說,對於員工退休以後,是否還算原單位職工這個問題,實在沒必要提出如此疑問,其實就是不懂政策問題,更不是一個很低端的問題,請大家不要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毫無意義的爭論了。至於退休以後是否享受原單位福利待遇問題,那是各地各單位按照國家關於離退休人員管理政策進行落實的問題,也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事情。

㈡ 公務員退休後和原單位還有關系嗎你怎麼看

退休公務員嚴格來講在退休後已經和原單位沒有什麼關系,但由於公務員的特殊身份,還需要和原單位保持一定的聯系,還要享受原單位的發放的部分福利待遇,如果黨組織關系還在原單位的,還要接受原單位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等。

㈢ 企業職工退休後全部拿社保工資嗎單位就一分都不發嗎

企業職工退休後全部拿社保工資嗎?單位就一分都不發嗎?

退休了代表勞動關系自然終止,與單位沒關系了。此時職工享受社保待遇,跟單位無關,單位不用發。

企業單位的退休員工退休工資全部由社保局發放嗎

得看你是否繳納社會保險費,並且繳納夠15年,如果繳納,那麼退休後的工資由社保支付。

企業職工退休後被判刑工資有嗎?

企業職工在職時繳納養老保險到規定年限後,退休後領取養老金,不是工資。
企業職工退休以後被判刑,有沒有養老金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服刑場所服刑的(監獄、看守所等),停發養老金。另一種在社會服刑的(管制、緩刑、監外執行),可以繼續發給養老金,但不參與基本養老金調整。
依據:
勞動保障部辦公廳於2001年3月8日在答復黑龍江省勞動保障廳「關於已領取養老金人員涉嫌犯罪被通緝或在押未定罪期間養老金發放問題的請示》(黑勞社呈[2001]5號)的《關於退休人員被判刑後有關養老保險待遇問題的復函》(勞社廳函[2001]44號)中明確規定:「退休人員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罰或被勞動教養的,服刑或勞動教養期間停發基本養老金,服刑或勞動教養期滿後可以按服刑或勞動教養前的標准繼續發給基本養老金,並參加以後的基本養老金調整。」
勞社廳函[2001]44號文件還規定:「退休人員被判處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緩刑和監外執行的,可以繼續發給基本養老金,但不參與基本養老金調整。」

企業職工退休後第一個月拿的退休工資永遠都是700元嗎

不是的
辦理完退休手續的次月開始領取養老金,養老金高低和當事人參保時長,繳費基數等有關,因此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數,也就不可能是你說的情況

退休後原單位欠繳社保退體工資社保局就不發放合理嗎?

欠繳社會保險費,會導致退休人員無法計算養老金標准,所以社會保險局無法發放養老金。

常州企業退休職工2016年社保工資調整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需要由國家人社部統一部署和安排,根據當時人退休前的參保時長、當前年齡等具體的個性化的信息及當地本年度該范圍人員養老金調整細則比對計算,每個地方、每年的政策是有出入的,並不能一概而論。
2005~2015全國范圍內連續開展了11次養老金調整,每年一次。2015年度整體平均上調10%,各地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政策並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後執行。2016年截止今天,各省市自治區都沒有發布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消息。

企業職工退休當月工資哪裡領?是企業發還是社保處發?

按照規定退休工資是從辦理退休手續的次月才能領取。所以當月是沒有退休工資的。而當月你還是可以從企業領到你在職時間的工資的。比如,你9月15日辦理了退休手續,那麼,你在企業可以領到9月1日至15日的工資,而你的退休工資則從10月起到社保部門領取。

水利職工:退休後為何社保及單位兩部門發養老工資

決對沒有的事兒!
單位是對一些退休人發工資,那是八十歲的人了(1995年以前退休的,1993年啟動社會保障養老保險,他們都沒繳納社會保障養老保險費)。

大連2018年企業職工工資退休後實發工資比例

根據交金情況,退休年齡計算,與退休前工資關系不大,一般是一半左右

今年退休企業職工長工資嗎?

企業退休人員增加工資是按年增長的。2015年增長的10%工資絕大部分省份已於四月底前發放到位,個別出台晚的省份現在還未發放到手。所以今年七月份不會再給企業退休人員第二次增加工資。再漲就要等到2016年了。

㈣ 單位對退休員工有管理許可權嗎

任何人退休,從法律角度上來說均不再屬於用工單位職工,單位沒有管理的義務了。
但單位管理(這里主要是指支付福利等待遇)也不違法。

㈤ 鐵路上退休後,交社會了,退休人鐵路上就不管了嗎

是的
退休後,鐵路單位會按照規定,將您的個老橋和人檔案移交給當地社保機構進行管理和侍盯維護。鐵路單位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履行對退休人員的消核幫助、關愛、服務職責,並確保您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具體的相關問題,建議您咨詢當地的社保機構或者鐵路單位的相關部門。

㈥ 企業的職工,退休了是不是就和原來單位沒有關系了

企業職工退休,就意味著和原單位終止了勞動關系。法律意義上而言,沒有任何關系。退休金由社保中心轉到特定金融機構,變為借記卡。由退休工作人員在每月的特定日過後持銀行卡取錢。靠譜國企退休工作人員有些當地政府有要求,國企要給公司退休員工每一年費用報銷固定不動級別取暖費。按退休工作人員在原單位的職別,取暖費分成多個級別按年費用報銷。

針對這些行業壟斷的退休工作人員,比如發電廠,電力網,鐵路線,中國移動公司,中國聯通公司,金融機構,商業保險,這些,這種公司經營狀況,經營情況都可以的公司,早已退休的職工,也許還能從那邊獲得一些獎勵,這種新浪微博的褔利,也是這種公司退休職工和原單位的薄如紙的聯絡。聽聞,因為給公司節約開支,那些公司的退休工作人員,也即將劃入社區治理,和原單位掛鉤。那樣的話,那些公司的退休工作人員也即將和原單位沒有關系了。

㈦ 企業退休社會化管理後是否與原單位沒有任何關系

企業人員退休後,從法律的角度講,與原工作單位已經沒有了勞動關系,因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實行了 社會 統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發放和醫療費報銷,也都由政府專門的機構負責,這樣從表面上看,好像企業人員退休後,就與其所在的單位沒有了任何關系,所以,就出現了企業退休人員的 社會 化管理問題。

但是,這么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企業退休人員完全實行 社會 化管理,並不是一種最好的管理方式,其理由有四:一是大凡人都是有感情的,一個人在一個單位工作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至退休,不僅對企業有著特殊的感情,與同事、領導之間,也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的 社會 圈子大都在原單位的工友之間,是一生都難以割捨的。實行 社會 化管理後,他們基本上就脫離了原來的交往圈子,完全進入到了社區這個陌生的圈子,作為退休後的老年人,是很難完全融入一個陌生群體的;二是一個人在一個企業長期接受一種文化的熏陶,有其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組織上對每個人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當個人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時,組織上能很好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能有效地化解 社會 矛盾和問題。如果歸入社區,組織與所轄居民之間互不了解,一旦遇到特殊矛盾和問題,解決起來可能困難得多。三是我們國家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體制、機制及經濟發展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國有企業,經過幾輪的改革、改制,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遺留問題,並且這些問題會長期存在,有許多問題關繫到員工的切身利益,這些問題是街道和居委會難以解決的,可能需要企業長期做好善後及思想政治工作。四是退休人員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養老、醫療及貧困問題,對他們面臨的這些問題,不僅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同時企業也有一定的 社會 責任,也應當給予適當的救助。

所以,根據我們的國情,對企業退休人員的管理不能搞一刀切,應當視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與政府部門合理劃分責任,讓企業與政府各展所長、各盡其責,共同保障 社會 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幸福!事實上,有些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也是這樣做的,它們仍然設有專門的離退休人員管理機構,專門為退休人員服務。所以,一些企業的退休人員並非象題主說的與原單位沒有關系,他們的組織關系仍然在企業,也會參加企業組織的各種學習及活動,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仍然充滿熱情和關注。

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這是國家為企業減負,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又一舉措。

什麼叫 社會 化管理? 實際上就是將退休後的企業工人跟用人單位完全脫鉤,有社區服務中心或者當地的老年人管理服務站進行服務。老年人的待遇主要是養老金,只要有養老保險基金按時發放就可以。

對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由用人單位承擔是老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雖然我們實時養老保險制度改革30多年了,其實很多國有企業還實行著企業管理退休人員。比如說這些企業專門建立了老職工活動中心,甚至老幹部黨支部,而且還為這些老職工發放一定的補貼補助。

國家推動 社會 化管理服務,一般要分兩個角度。

第一,退休老職工的活動場所將在街道、社區或者村居服務中心開展 。當然絕大多數老人不一定參加,不過村居社區也有越來越多的服務能力,為大家開展體檢、送溫暖、居家養老等服務。這樣老職工,生活還會更方便一些。

第二,原來的退休待遇要予以保留。 可能一些用人單位原先發放的住房補貼、老幹部補助等待遇,對於在職職工通過轉換為繳費基數的方式實施養老金式管理,對於退休職工仍然有用人單位繼續發放待遇。也有的地區會出台政策,要求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一定額度的錢數,將有關待遇改由養老保險基金承擔。

所以,總體來看對老職工實行 社會 化管理,雖然會實現用人單位和職工的關系脫離,但是不會影響職工的待遇,甚至會對職工有更多的好處。

這是個損企害民的壞道道,不符合國情。讓企業退休人員沒有了歸屬感,從長遠看對企業發展不利。企業退休人員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企業財富是多少代工人血汗凝聚,沒有了以企為家的動力,企業就沒有了凝聚力和主動創新活力,這是十分不利於企業發展的。工作了幾十年的企業,退休就讓你進社區,感情的傷害讓這些老人有多痛不在其中難以體會。

企業退休 社會 化管理這方式,退休職工與企業脫鉤了,肯定沒關系了。企業退休 社會 化管理,過去企業文化強調企業是工人之家,怎麼體現?「愛廠如家」精神還能存在嗎?在廠工作的職工,想到退休有被廠「跌出去」的感覺,心感寒心,對生產積極性打擊很大的。

社區工作本來就工作量很大,對退休職工管理肯定沒有企業照顧周到。如退休職工死亡,追悼會由企業退管會主持,部門工會主席讀悼詞,還送些慰問金。現在社區能辦到嗎?我是持懷疑的。

我認為應制訂附加條例,企業(特別是企業工會組織)對本企業退休職工,不能一退了事,應該關心的還是要關心。如職工手術住院,患大病,死亡等情況,企業應該派人去關心,送溫暖。

高山人/2021.6.2

對於這個問題,不瞞各位,我始終持有不同的看法。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說,將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實行 社會 化發放,其醫療衛生實行 社會 化保障服務;其人事檔案、組織關系,基本信息實行 社會 化管理;為其發放 社會 化管理服務聯系卡;完善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組織;為其提供 社會 保險查詢服務;掌握企業退休人員生存和流動狀況,開展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組織其開展文體 娛樂 活動及政治學習和黨員活動;為亡故退休人員的家屬申領喪葬補助金和遺屬津貼等具體事宜全都移交到其所在的街道社區進行 社會 化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斷開退休人員與原先企業之間的聯系,讓企業輕裝上陣,專心搞好生產經營,創造出更多更高的經濟效益和 社會 效益。而且不會影響企業退休職工的任何待遇,還會給其帶來有更多的好處。主觀上這個本意是無可厚非的,也應當要給予充分肯定。

但客觀而言,若一味地將企業退休人員的上述諸多養老事宜統一劃歸由街道社區進行屬地管理,以辟清企退人員從法律上已與原企業再無關系,而給其留下道義上的缺陷和 情感 遺憾的做法是不現實也不可取的。因為:

第一、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將是得不償失,盡管這樣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表象暫緩企業負擔壓力,達到一時的增效願景。但現實卻帶給企退員工更多的則是人走茶涼的內心無奈無助和無情,從而更加助推形成了人情冷漠,世態炎涼,傷害的是企退職工對企業的一片深情厚義。淡化的是階級情份和同志及同事情義,喪失的是日後企業職工集體意識,單位理念和奉獻思想。扭曲的是價值取向和敬業精神!長此以往,必定會影響到企業發展,也不利於企業文化建設!這是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想要的結局;

第二、實行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本是為了弱化企業辦 社會 功能,減輕企業負擔,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項國家改革舉措。實行企業退休工人跟用人單位完全分離脫鉤,由社區服務中心或者當地的老年人管理服務站對其進行 社會 化管理服務。盡管是件好事,但也要區分情況,切不可一分或一脫(分離脫鉤)了之,更不能以將企退職工移交社區管理了就萬事大吉。在我看來,該企業承擔的道義仍不可推卸,該企業維系的道德 情感 還得持續維系。比如說每年的老齡節和春節慰問不可將企退人員遺忘,住院探視也不可省掉,企退人員去世時也應蒞臨悼念等等。而這些往往又是企退職工移交社區管理後而難以周到的,即使有的偶爾也能,但完全不是那種滋味。故而,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已移交社區管理而與原單位無關就能了事的;

第三、畢竟作為企退職工,就目前情況而言,大多都在這個企業工作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管其退休後如何到了社區管理,但他曾經是這個企業的老一輩職工,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也必須得認可。不然,一則勢必讓企退職工感覺心寒而失去對企業的 情感 依託;二則也會讓在崗的職工無所眷念和效仿而變得更加世故冷漠,這樣就必定會影響到企業凝聚力,不利於企業後續發展。否則,在削減企業辦 社會 的功能同時,同樣也會削弱企業的 社會 作用,這是很不應該的。要不然就跟資本主義 社會 沒什麼兩樣;

第四、由於目前多軌社保機制的存在,在我國退休職工主要有自由從業退休人員、私企退休人員、國企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等四種之分。而且,其退休後的待遇也有著天壤之別,國企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都要明顯好於前者,尤其是「私企退休人員」,不僅如此,另外其國企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除了享有優厚的規定退休待遇外,還持續享有其原單位的多項福利,故而,無形中加大了企退人員的心裡落差,增加了諸多不滿情緒,長此以往不利於和諧 社會 建設。同時,這也是對企退職工最大不公;

第五、對於自由從業退休人員而言,因其本來就沒有工作單位。故而其退休後將其劃歸社區進行 社會 化管理倒也沒有什麼較大差異。但私企退休人員就不一樣了,如果單純是私企人員還好說一點,因為其本來和單位就是合同關系,當到達退休年齡後,合同自然終止,兩者互不相聯,所以 社會 化管理對他們也無多大影響。但問題是私企退休人員劃歸社區化管理是於2010年左右才進行了 社會 化管理改革,故現在這類情況不多或基本還未出現。而目前極大多數所謂的私企退休人員,其實大都是之前的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經企業改制改革置換而來的企業職工,且其原本都在這個企業里幹了幾十年,有的甚至是大半輩子,企業至今的發展無不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所以,這就不能一概而論地簡單視其為私企退休人員了,這在情理上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大家是否認同上述觀點,如若認同,就請關注加評,您們的支持,就是我堅持創作的最大動力!




企業與退休職工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人事檔案、組織關系、工會活動、遺留問題。

退休職工移交社區後,人事檔案移交當地退休職工檔案管理中心,組織關系移交夲人所在社區,工會關系自行脫離。

因為工會的關系,退休職工移交前,效益好的企業在過年過節時,會給退休人員發一點物品。

企業效益差的,雖然沒有過年過節物品可領,但存在黨組織關系。

十幾年前破產或改制企業,職工下崗,靈活就業,自辦退休,與原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改制遺留問題關系。

2020年企業退休人員實行退休 社會 化管理,與原企業是否還有關系?處決於遺留問題,如果企業按政策辦事,不留下任何遺留問題,退休人員與原企業亳無關系。

如果企業沒有按政策處理好遺留問題,退休職工與原企業仍然有關系,原企業不在了的,主管部門有責任處理和解決遺留問題。

未來,職工不再是企業的主人,企業只是你打工的地方,你所在的社區,才是自己有歸屬感的家園。

有黨員身份的,可以到社區參加組織生活;遇到困難和問題可以可以到社區投訴;出國或特殊需要,可以到社區開證明。

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這一步走得太快,步子太大,寒了企業在職員工的心。原單位已經不存在的不說了,如果仍然還在經濟效益還可以呢?

雖然說 社會 化養老是必然趨勢,但是,企業對那些幹了一輩子的員工也應該有的人情味;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貢獻不應該忘卻。

過渡時期的許多政策不應該一刀切;退休人員仍然還是企業的財富;他們見證了企業的發展,在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如果退休立馬棄用,對企業本身也是一種損失。

另外,企業的效益千差萬別,虧損的不說了;那些效益不錯的企業也要想到自己退休的員工,逢年過節去慰問一下;或者請老師傅回廠里看看,聚一聚!

這些人經歷的時代不一樣;他們那時候都是「以廠為家」,講的是無私奉獻;突然發現企業與他們沒關系了,感情上確實不能接受。

社會 化管理其實是「全盤西化」的一種表現;不符合現實的國情——企業有「甩包袱」的嫌疑; 社會 化管理究竟怎麼管?退休員工有困難或者生病,誰來管理?

在現在 社會 化管理仍然不夠完善之際,將所有退休人員推向 社會 其實不是負責任的做法;有條件的企業還必須繼續與他們保持聯系,經常走訪慰問。

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將退休人員與原先企業之間的聯系斷開。

在我國,退休職工主要分為四種, 自由從業退休人員、私企退休人員、國企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對於自由從業退休人員 ,他們本來就沒有工作單位,養老保險都是自己付費繳納的,所以退休後自然跟單位是一點關系也沒有。

而對於私企退休人員 ,在2010年左右也進行了 社會 化管理,養老金的發放、醫保的報銷,還有文體 娛樂 等服務都將從單位轉至街道社保機構。為此,一些地方還專門出台了《非公有制用人單位退休人員實行 社會 化管理的操作辦法》。

但是,其實私企人員本來和單位就是合同關系,當到達退休年齡後,合同自然終止,兩者間本來就沒有什麼聯系,也基本沒有私企會組織退休人員進行文體 娛樂 ,所以 社會 化管理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而國企退休人員 ,國家已經明確在2020年之前,要將尚未 社會 化管理的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進行 社會 化管理,主要是轉移 社會 保障、黨員組織關系、人事檔案等。

對於國企退休人員, 他們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還是不錯的 ,一些待遇好的國企,職工在退休後也還是能享受到企業的一些福利,比如逢年過節的慰問、組織開展一些活動等,而 社會 化管理就意味著這些福利都沒有了,所以他們對於 社會 化管理是會有排斥心理的。

至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目前國家還沒有要求對他們進行 社會 化管理。

而他們在退休後,還能享受到許多的單位福利。比如很多單位的精神文明獎的發放對象都是包括離退休人員的,一些單位每年會安排退休人員體檢,生日的時候會發放蛋糕券等等。

其實退休職工 社會 化管理根本就是無人管理,所在街道在那都不清楚,具體事都不知去那問,找誰問。包括退休金的漲降不知去那打聽。好一群被 社會 遺忘的群體!

我就是做工會離退休人員工作的,現在搞的企業退休 社會 化管理初衷是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有些強推給社區,社區肯定不願意接,最後接過去,很多事不管,掛了空擋,社區的借口是沒人,顧不過來!

社會 化管理後確實是和企業一點關系都沒有了!

退休以後的老人有幾個事需要辦的,一是最重要的的退休金,這個沒問題,都是社保局發,和社區沒關系。二是退休黨員的管理,還是有些問題的,社區里收黨費很及時,但沒有什麼活動,有活動又不捨得掏錢,退休黨員很有意見!三是文體 娛樂 活動,社區里基本上是什麼也不搞,也沒有人搞!四是老人去世後的後事,原來企業里有工會或離退辦的人專門負責,基本上是全程服務,企業專門給派兩輛車,一個車拉人、一個車拉物,現在社區里這項工作基本上是放空了,沒人管,連去喪主家看看都沒人,更別說出車了!沒車沒人,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和原來的企業沒有關系,是上級要求這么搞的。企業當然也樂意,可以撤掉退休辦了!減少了部門和人員!

㈧ 企業退休社會化管理後是否與原單位沒有任何關系

這是個發展趨勢,今後只要你退休了,就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了!第一,計劃經濟時期的企業退休人員:

綜上,我可以肯定的說:其實在退休職工退休時,從理論上講就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了。實行社會化管理後,將徹底轉變退休人員的思想觀念,推進遺留問題的解決。目的是把企業退休人員的組織關系轉到街道社區後,養老金由社保繼續支付,使其象靈活就業人員一樣融入社會大家庭,這樣有利於企業的輕裝上陣與競爭發展。但也要看到,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確實要涉及到部分企業退休人員的利益,希望在轉換過程中能得到妥善解決。

㈨ 企業職工,退休了是不是就和原來單位沒有關系了

也不能夠說完全沒有關系,以後公司有一些福利待遇定時都是會給老員工的,這也算是一種人情世故吧。

㈩ 企業退休社會化管理後與原單位沒有任何關系了嗎

很多朋友不知道什麼是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社會化管理後退休職工是否跟原單位存在一定聯系?

職工辦理退休後,要採取管理服務工作與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交由屬地街道和社區管理。所以說,實行企業退休社會化管理目的在於把退休職工納入街道管理,減輕企業負擔,國企老年幹部科或者老年幹部處可能就成為歷史。

總而言之

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後,退休人員的管理更加的精細化了,退休人員的服務更加人性化了,退休人員的待遇不會降低,可以說,對於企業退休人員來說是有好處的。

閱讀全文

與退休人員退休後單位就不管了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菠蘿適不適合老年人吃 瀏覽:7
全民養生艾灸哪裡 瀏覽:417
養生堂食物中毒怎麼辦 瀏覽:446
銀齡老年大學電話多少 瀏覽:514
天津體藝老年大學 瀏覽:876
殘疾人能進哪些養老院 瀏覽:473
你對父母有哪些尊重 瀏覽:959
單身女人不給養老金 瀏覽:931
60歲以上退休人員被執行人 瀏覽:901
養生館需要交多少錢 瀏覽:514
部隊士官養老保險怎麼改革的 瀏覽:6
楊振寧如何稱岳父母 瀏覽:55
像什麼一樣長壽 瀏覽:635
退休年齡最新公示 瀏覽:796
揚州女的退休年齡變成55了 瀏覽:698
海南省基本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390
社保卡給打退休金嗎 瀏覽:577
不合理養老金怎麼辦 瀏覽:367
有多少在外打拚的父母 瀏覽:905
養老工作國家哪個部門管理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