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我2017年企業退休是不是中人

我2017年企業退休是不是中人

發布時間:2023-01-08 16:22:28

❶ 75-2月參加工作,2017年五月退休,行政事業單位,算退休中人嗎

75年參加工作,到2017年退休,工齡已經42年,而且是在行政事業單位,那當然,算退休中人!

❷ 2017年企業退休是中人嗎

中人不是你這種演算法、說法。告訴你:1993年建立社保制度之前,只要是當地回當年勞動答局計劃指標招工參加工作的與固定工、合同制工人,沒有參保繳費的工作年限(工齡),作為視同繳費年限。
1993年建立社保制度後,有參保繳費年限,退休的人員為企業「中人」,只有繳費年限的人為「新人」,建立社保制度之前退休人員,也就是一天社保也沒參加者為「老人」。

❸ 企業退休人員有沒有「中人」一說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企業退休人員有沒有「中人」一說?

當然是有的,老人、中人、新人,這樣的劃分方法,其實就是來源於企業,之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也採用了老人、中人、新人的劃分方法。

國家對於企業退休中人是有一個時間界定的。首先要從兩個文件說起。

1997年7月16日,《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發布,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建立,在這個決定實施後只要繳費15年就能領取養老金

2005年12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採取了「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改革方式。

其中,對於中人的界定就是指——

也就是1997年7月16日前參加工作,2005年12月3日之後退休的參保人員,就是屬於中人。

這不是思之想之胡編的,而是人社部官網上發布的權威信息。

對於企業退休中人來說,一般都是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也是有過渡性養老金的。

因為企業退休中人是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或建立之初才工作,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錢積累是比較少的,所以對於企業中人來說,會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一筆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也是有中人的說法的,企業中人跟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是指在2014年9月30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退休的人員。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

當然有,只不過要比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早的多,甚至說,當年的企業「中人」60%左右已經退休了。

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依據國發〔1991〕33號文件,即《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精神開始進行的,各地啟動的時間落並不相同,大致處於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期間,至1996年全部完成。

就按1996年實施的企業養老保險改革至今,已經23年過去了,當時在改革前參加工作,在改革後退休的人稱為「中人」,假如當年在37歲左右,現在大約已經近60歲了,如果是女同志早就已經退休了。

「中人」由於在改革前沒有參加 社會 保險,所以相比退休的「老人」、改革後參加工作的「新人」相比,在計發養老金時,多一項過渡性養老金。主要用以補償他們在改革前參加工作但未參加 社會 保險的差額。

但企業過渡性養老金各省的政策並不相同,下面舉幾個例子吧:

安徽省過渡性養老金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 含視同繳費年限 ╳ 1.3%

天津市過渡性養老金 =全部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截至1997年12月31日前本人繳費年限╳1%

山西省過渡性養老金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 按11%及其以上比例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前本人實際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3%

北京市過渡性養老金 =G同+G實。其中, G同 = 被保險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 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指數(按1計) ╳ 實行個人繳費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 ╳ 1%;其中, G實 = 被保險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 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 ╳ 此期間繳費年限的繳費工資指數 ╳ 1%

其實按照國家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時間表上來說,中人就是指沒有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前參加了工作,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後退休的那批人。

對於中人,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對他們的照顧就是一律加發過渡性退休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發年限,既要用作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又要用作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們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後,就可以發放一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 而沒有建立之前的那一段時間,我們是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一說的。

對於企業退休人員來說,即使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之後,隨著這些年 社會 工資的快速膨脹,以及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我們的個人賬戶當年交的錢數不剩幾個了,拿不到多少退休金。

但是,過渡性養老金就不一樣了,跟退休上年度的 社會 平均工資掛鉤,有效避免了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是非常理想的退休金計算方式。

所以,我們的企業中人一般是指建立個人賬戶之前工作的那些人,建立之後退休的那些人。

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奇葩的想法!機關事業單位有在職或退休「中人」,這是政策與制度安排使然。企業單位毫無疑問,也必然有在職與退休「中人」的呀!

大家明白,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先,機關事業養老並軌改革在後。而且,機關事業單位,是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作為參照物的。機關事業現行的制度框架,繳費方式與計發辦法,與企業模式高度紊合,完全一致。機關事業單位有在職與退休「中人」,那企業單位肯定也必有在職與退休「中人」無疑。

哪為什麼還會提出企業退休人員有沒有「中人」一說的問題呢?這與對「中人」的概念的漠糊認知有關,也與對退休「中人」十年過渡期的片面理解有關。

所謂在職與退休「中人」,是指在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並軌改革以前參加工作,改革啟動時點以後退休的人員。或者改革臨界點以前,在國有與集體企業,或在機關事業單位,可以認定為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按政策規定必須一律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簡單講,就是跨越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間節點,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這是法定的、唯一的標准概念與答案,而不論你是企業單位,還是機關事業單位,也不管是在過渡期內退休,還是在過渡期後退休的人員。

網路媒體上關於質疑企業單位有無在職與退休「中人」,並且提出機關事業退休「中人」十年過渡期後,便沒有退休「中人」的說話,十分可笑荒唐,而且很有市場。這除了對在職與退休「中人」概念弄不精準以外,也與對十年過渡期的片面理解有關。過渡期的實施是為了確保新、老辦法平穩過渡,確保退休「中人」養老待遇不吃虧。很清楚,十年過渡期絕不是劃分「中人」或新人的政策界限,更不是區分並界定機關事業退休「中人」,怎麼計算養老待遇的時間界限。

企業退休人員中,當然有「中人」,我就是企業退休人員中的「中人」退休的。

我是1982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一所中學教書,1985調到了縣委機關工作,於1999年辭職離開機關到企業打工。按照我的經歷,我在1999年之前的工作年限,應該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所以我在2015年辦理退休時,1982年到1999年,這17年屬於視同消費年限,1999年到2015年16年中,1999年到2008年,按照靈活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己繳費,共有9年時間,這9年中,由於當時國家對單位繳費管理沒有那麼嚴格,加之就業不穩定,所以我都是在老家自己繳費後,然後再拿到所工作的單位報銷,幸運的是,當時我工作的這幾個單位每年都為我進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的報銷,直到2008年才將養老保險關系轉到我現在退休的單位,繳費至2015年辦理退休。

2015年我辦理退休時,社保局認定我的視同繳費年限17年,實際繳費年限16年,加上之前還有三年的當兵年限,所以視同繳費年限成了20年,這樣計算下來,我的視同繳費年限就有20年,加上16年的實際繳費年限,我的退休繳費年限共計為36年。

由於我的退休繳費年限中,既有視同繳費年限,也有實際繳費年限,如果按照退休的老辦法計算,因為我已經離開了機關,無法確定我退休前 的 工資是多少,所以不能按照老辦法來計算,所以只能按照退休「中人」來計算。退休「 中人 」如果只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計算,那麼我個人的養老金比老辦法計算還要低,因為1999年那個時候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100多元到200元,養老保險繳費一年就是1000多元,無論是基礎養老金還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是比較低的。

為了彌補「 退休中人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比較低的情況,所以在「中人」的養老金計算中,需要一個補助性的過渡政策,以彌補養老金過低的情況,因此增加了一個過渡性養老金。而且過渡性養老金充分參考退休前歷年的 社會 平均工資,繳費指數工資全部按照140%來計算,這樣計算下來,退休中人的養老金,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要增加過渡性養老金,通過增加過渡性養老金,使退休人員的整體養老金水平能夠達到或是高於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水平。綜上所述,企業退休人員中是否屬於「退休中人」,能否有過渡性養老金,是衡量的基本標准之一。

企業退休人員有沒有中人一說?

回答是,沒有!企業退休人員,沒有中人一說

中人在事業機關單位存在這一說法。

事業機關單位是2014年10月1日開始繳納養老保險,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是老人,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稱為中人,2014年10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稱為新人。

目前由於中人繳納養老保險時間較短,中人退休差距較大,現在仍然按照老人的退休辦法計算事業機關單位的退休養老金。目前事業機關單位的退休養老金計算辦法是

公務員退休收入=(退休前工資+崗位津貼)×X%+各地方退休福利待遇+住房補貼。 其中X%的規定是: 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 年限滿30-35年的,按85%計發 年限滿20-30年的,按80%計發 年限滿10-20年的,按70%計發 年限在10年以下的,按50%計發

樓主你好,企業單位退休人員實際上也是有中人一說的。那麼企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是中人呢?只有那些在1992年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的這部分人群,才可以被稱之為是中人,那麼1992年之前因為沒有正式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所以說他們的工齡是按照視同繳費年限來計算的,最終在辦理退休享受退休金的待遇是按照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來給予發放的,所以說這部分人可以稱之為是企業單位的中人。

因為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這部分人群往往可以獲得一個更多的累計繳費年限,因為他的這個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相對也是比較長的,而且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話,所獲得的過渡性養老金待遇普遍也是比較偏高的,所以說自己獲得的總的養老金待遇相對是比較高的。

因為過渡性養老金是按照140%的平均繳費指數來計算自己的一個退休待遇,他跟我們實際養老保險參保年限,你的這個實際參保繳費指數是有一定的區別,因為有些人很少是按照140%的一個實際參保養老保險的繳費支出來繳納費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60%來交納自己的社保費用,所以說這樣一來我們的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普遍都是比較高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是的,企業沒有中人一說,企業職工96年前視為養老保險視同交納,96年後必須交納。中人是因為行政事業單位2014年前的退休金制度與交與不交,交金多少養老保險都沒有關系,計算方法只看退休時的工資多少有關,分30,35,35年以上工齡,基本工資折扣比例不同85%,88%,90%等。退休金與前面怎麼交養老保險無關,後來為了與企業養老金並軌,採取同樣與養老保險掛鉤的方法,對2014年前參加工作,2014後退休人員稱為中人,對2014年至退休期間進行適當平衡補償,但已經過去五年了,這期間退休人員還是按2014年工資發暫時養老金,這部分人苦啊!不知道這一點事,偌大的人社機構算起來就那麼難啊!

樓主你好,嚴格意義上來講,企業退休人員也是有中人這樣一個說法的。中人主要是針對在1992年之前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群,這一部分人稱之為中人。

因為我們國家正式繳納養老保險是從1992年才開始的,所以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他是沒有這個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國家就給予了這個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的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說相當於是繳費年限。

所以說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那麼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都會有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來累加到你總的養老金當中去。可以說這就是中人的一筆補償性的養老金。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答復是肯定的,企業退休人員有「中人」。

我們國家在企業推行養老金保險制度以來,人社局在審批企業退休人員條件時,按其參加工作時間不同,分為三種類型,養老金計算公式也不一樣。

第一種類型;叫老人老辦法。

國務院發文實行企業養老保險的時間是從一九九一年開始試行,一九九六年全面實行。凡是在實行職工養老保險前辦理退休的人員,就是老人,其退休金(後稱養老金)按原來的辦法計算。

第二種類型;是「中人」。

凡是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前參加工作,又在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後辦理退休的人員,就稱為「中人」。計算養老金方法分為三部分相加之和。

1、基礎性養老金:當地上年度月社平工資+(當地上年度月社平工資×個人指數化工資均值)÷2×個人繳納社保年限(工令)x1%。

2、過度性養老金:個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x視同繳費年限x系數1.3%。

3、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繳費總額÷規定月數(如六十歲139個月)。

第三種類型;「新人」新辦法。

凡是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都是新人。這是當時的叫法,今後沒有了「中人」辦理退休的,也就不存在「新人」的叫法了。新人養老金計算公式,除了沒有「中人」視同繳費一項,其它兩項都一樣。

❹ 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中人退休金計發進展如何

樓主你好,所謂的退休中人一般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因為2014年10月份開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正式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那麼也就是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就被稱之為是退休的中人了。

當然,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發放,他和之前老人的退休金發放的計算方式,是完全不一致的,因為從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開始,那麼實際上他的這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就跟我們企業在職職工累積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幾乎是一樣的,但是,畢竟,退休的事業單位的老人所拿到的退休金要遠遠高於這個退休工人的退休金待遇,所以,國家在當時就提出了,過渡性10年的一個補償養老金的一個待遇。

那麼時至今日,實際上有很多地區並沒有將這個補償性的養老金發放到位,所以說這就形成了事業單位中人和事業單位的老人,養老金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是既然有這樣一個10年的過渡性的政策,雖然說很多地區沒有將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發放到位,但並不意味著他永遠不會發放到位,只不過具體的一個落實方案還沒有下發,而且有些省份已經確定,慢慢的要給予補發,所以說,發放到位只是一個時間性的問題。

自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開始按月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本人工資總額,如繳費基數低於社平工資60%,按60%繳納,如果繳費工資高於社平工資300%,超出部分不繳納。繳納比例為單位20%,個人比例8%,繳納從例下調後,單位16%,個人比例不變,個人繳納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享受統一的記賬利率,2019年記賬利率為7.61。

除職工養老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需繳納職業年金,職業年金繳納基數為本人工資總額,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4%,職業年金部分計入個人賬戶,享受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

由於中國在新政策執行前參加工作,因此在計算養老金待遇時會將新政策執行前的工齡計為視同繳納年限,具體計算時包含: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個部分

單位和個人繳費的職業年金全部進入個人賬戶,達到退休年齡後可按月領取養老金,按照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算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計算方法參照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發完為止,本人身故時按遺產繼承。

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終,為新老政策的過渡期,過渡期按新老辦法同時計算養老待遇,當新辦法的養老金待遇(含職業年金)低於老辦法時,按老辦法執行,當新辦法高於老辦法時,超出部分按年不同比例發放。

臨界點(2014年10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就算是「中人」,這里說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自從這一天開始,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中人」在退休,可是,每一個人退休之後領取的養老金比在職時的打卡工資懸殊幅度都是相當的大,有的人少了1000多元,有的人少的更多。

這些「中人」們一問,得到相關部門的答復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沒有計算好呢,等到計算清楚之後,多退少補,一分錢不能少,放心吧!好啊!等吧,既然這樣,哪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結果,從臨界點之日起一直到現在,五年時間過去了,除了每一年4%~6%的幅度調整養老金之外,大部分的「中人」基本上和原來的養老金變化不大啊。這些人再一次詢問相關人員,得到的回復還是沒有算清楚。

這就怪了!為什麼會這樣慢呢?五年計算不清楚「中人」的養老金,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是不會計算,還是算不出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計算?連不是「中人」的人都感覺到不是那麼對勁。各種各樣的猜測都有,有的向好處猜,有的向不好處想。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就有好幾個省份的個別地區宣布,要加快推進「中人」養老金的兌現速度,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好這個問題。結果呢,到現在為止,依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沒有弄清楚。

一些網友已經耐不住性子了。請看個別的網友說的:

還有很多的說法或者說是意見,反正就是認為,「中人」的養老金來得太慢了。

在這里,我相信相關部門的相關人員一定也是非常著急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計算清楚並且發放到位,這應該是這些工作人員的目的和出發點。

但是,我覺得,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拿出切實的措施,下大決心,銳意改革,突破難點,不是不能解決的。

是的,應該按時發放這些「中人」的養老金了,不然的話,退休的「中人」越來越多,不就越來越難了嗎?

所以說:

有關部門趕快下定決心,拿出切實的措施來,以盡快地兌現這些人的養老金!

這個問題,我剛剛那回答過,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都有中人,你問的應該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吧!中人退休金計發工作正在提速!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呢?中人的退休金計發進展如何?

這個問題對於廣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來說是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

哪一年退休的人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呢?這是指在2014年9月30號之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號之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

因為在2014年10月1號,養老金正式並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正式開啟改革,不用繳費就能領高額養老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機關事業單位職工要每月繳納8%的養老保險費和4%的職業年金。

也就是說,退休中人指的是在改革前參加工作,在改革後退休的人。對於中人的養老金,目前實行的是新老辦法對比,實行保底控高。

一般來說,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待遇會更高一些,所以國家設置了十年的過渡期,第一年補發高出養老金的10%,第二年發20%,一直到2024年補發100%,到時就完全按照新辦法計發養老金了。

不過,補發政策沒有出台,補發工作進展緩慢,所以現在退休中人依然領的是預發養老金,不是真正的養老金。

有一個好消息,近期中人養老金補發的工作有加速的跡象,因為很多城市正式啟動了中人養老金的補發工作。

都有哪些省份和城市呢?從省份來看是江蘇,福建,河南等地,具體的城市分別是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

另外,河北邯鄲的退休人員也反映說接到了核算養老金的通知。

四川也召開了機保中人政策研討會,認為中人養老金補發完善方案比較可行。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補發工作的步伐正在加快,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正式補發中人養老金的隊伍中來。

這也是廣大退休中人們翹首以待的一天,希望能快點到來。

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中人退休金計發進展如何?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下面分別進行解答與闡述。

從題目分析,題目中所指退休中人,肯定為機關事業退休中人無疑。究竟從哪一年退休算中人呢?准確的回答應是,按養老並軌時間節點,即2014年9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而且,實際和視同繳費年限滿15年及以上者,即為機關事業退休中人。

提出中人養老金計發問題,並討論展望中人養老金計發進展情況,這的確是一個雲山霧罩,山高路遠的一個棘手問題。沒有第一手資料,不掌握有關重要信息,哪如何預測進展呢?真有點「亱半臨深池」的感覺在其中!

我大膽談出自已的拙見與認知:從獲得的相關有限信息可以預知,涉及養老金重新核定的各種參數、數據,都已確定並下發到位,已不存在任何的技術性障礙了。這就是說,計發辦法的完善與調整,還是十分完備和科學的。現在,具體的套算、核定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之中,由於核算數據千頭萬緒,整理與驗算工作必須慎之又慎,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可以肯定地講,曙光就在眼前,機關事業退休中人「預發養老金」,被「全額養老金」所替代的日子就在前頭,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老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已退休人員,中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工作,1998年6月30日後退休的人員。新人是指1998年6月30日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

1、「老人」:指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前參加工作(全國各地啟動時間有先有後,並不統一),啟動前退休的人員。「老人」無需繳納 社會 保險費用,按照實際工作年限等情況,按照過去的老辦法計發退休金。

退休時的工齡=實際工作的工齡(特殊工種折算工齡)

2、「中人」:指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前(1992~1995年, 具體時間以各地啟動時間為准)參加工作,啟動後退休的人員。

啟動前無需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此前的工齡稱為視同繳費年限。啟動後,需要繳納 社會 保險費用,並以此作為工齡,繳納 社會 保險這一段的工 齡稱為實際繳費年限。工齡達到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方可退休。

退休時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1992~ 1995年前實際工作年限,可含特殊工種折算工齡) +實際繳費年限

3、「新人」:指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後參加工作,啟動後退休的人員。養老保險必須至少繳足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

(4)我2017年企業退休是不是中人擴展閱讀

我國改革開放後,在20多年來的退休人員社保制度,也就是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政策變革之中,出現了兩次重要的階段性改革,出現了兩次所謂的」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劃分,也就產生了兩類有所區別的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老人」  "中人」和「新人」。

相同之處:

1、稱呼:劃分以後,涉及到的人群都分為三類,人群叫法都有相同的稱呼,都叫"老人  "中人」和「新人」。

2、依據:均是退休養老制度的改革,均以改革時間節點為分水嶺。改革時間節點前參加工作,並已退休的人員,稱為"老人」,改革時間節點前參加工作, 改革後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改革時間節點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稱為"新人」。

3、結果:都和退休後的養老金計發有著根本性的聯動關系,執行「老人」老辦法,「中人」過渡法,「新人」 新辦法。

不同之處:

1、兩次劃分的時代背是和目的不同

第一次,1992~1995年,是企業人員退休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2018年10月1日,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制度的改革,和企業人員退休制度並軌。

2、兩次劃分的政策指向性人群不同

第一次,面向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第二次,面向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3、企業退休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人的養老金的計發結果不同

機關事業單位中人有10年過渡性差額補貼,企業單位中人沒有補貼。

題主這里所說的退休中人應該是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為了徹底結束退休金待遇的「雙軌制",2014年10月1日,國家推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此,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與企業職工一樣,在職時要繳納 社會 養老保險費用,退休後在養老保險基金領取養老金。在2014年10月1日以前巳經參加正式工作,以後才能陸續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

為了使「中人"養老金不減少、不吃虧,國家把他們並軌以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並以一筆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還把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這10年,作為中人養老金計算的10年過渡期,釆取新、老兩種辦法來計算退休金,限高保底。

由於中人養老金計算在視同繳費年限、工資增長率、計算參數等方面的復雜性,致使退休中人的正式養老金方案歷經幾年也沒有出台,也使得各地自2014年10月1日以後陸續退休的中人只能統一按照2014年9月份的工資標准來計算預發養老金,也可以稱為臨時生活費。

陽光總在風雨後,2017年底,浙江省象山縣在全國率先對退休中人的正式養老金進行了理順、補發。隨後,江西省贛州市、陝西省鳳縣、甘肅省平涼市、山東省東營市和濰坊市、安徽省肥西市等地先後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進行了補發和兌現。

2018年12月,四川省在全國第一個大范圍理順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職業年金待遇,並進行了補發和兌現。進入2019年以來,江蘇、廣西、雲南、湖南、貴州等地社保部門都相繼公布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正式養老金巳理順並即將進行補發的消息。

從各地進展來看,各地退休中人正式養老金、職業年金的待遇應該會陸續進行補發和兌現。

別亂講:一直以來"企退″才有"中人″!

2014年後"事業"也繳社保後,"事退″也有中人了!

1995年前(非"企業″社保繳費試點城市,如合肥市)"企退"視同繳費年限",即:1994年前參加工作的,均為"企退中人"!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人員均為"中人″!

企退人員1995年後參加工作的,退休就不屬於"中人″!

同樣的"事退人員″2014年後參加工作的,到退休也不屬於"中人″!

給你畫好線了嗎2014年9月31日到2024年9月31日。中人!

很多人被中人的定義搞糊塗了,尤其是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有的人認為「中人」待遇會吃虧,有的人認為「中人」待遇會賺便宜。究竟是怎樣的呢?

2015年國家決定從2014年10月起實施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則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逐步過渡辦法」。在人社部、財政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中,提出了「中人」的稱呼。文件提出,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

該稱呼很明確,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才叫「中人」。

根據定義,各省市在宣傳的時候也很明確,就是在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前退休的叫做「老人」;改革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叫做「新人」;處於中間的人員叫做「中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人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了企業社保,2014年10月1日之後才調入機關事業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話,一樣屬於「新人」。

所以,並不是哪一年退休算「中人」,而是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後辦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才算做「中人」。

如果2014年10月之後轉為企業工作、退休待遇計算,就要按照企業退休待遇計算辦法計算了,也不屬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中人」。

(一)新辦法。

2014年10月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國家推出了養老待遇計算新辦法。這一計算新辦法是參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算新辦法完全一致。

繳納養老保險產生的待遇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對於繳納養老保險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會按照有關規定繼發過渡性養老金。

視同繳費年限的視同繳費指數,根據退休時的崗位職務、薪級級別和退休生活補貼對應的調節標准來確定的。

另外,國家還引入了職業年金,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補充。

(二)老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老辦法,說起來比較簡單。

退休時發放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再加上退休級別對應的退休生活補貼數額。

退休時的工齡長短確定了計發比例高低。工齡10年到2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70%;20年到3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80%;30到35年發放85%;35年以上發放90%。獨生子女父母、勞動模範或受到一些表彰獎勵,都可以提升一定比例的計發標准,合計最高不得超過100%。

退休生活補貼數額跟各地的經濟 社會 發展水平相一致,由各地決定。

(三)10年過渡期 。

人社部、財政部對於「中人」設置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對中人有一個特別的保護規定,就是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

如果過渡期結束,就沒有新老待遇計劃辦法對比了,也沒有保低限高。通通使用退休待遇新辦法計算養老金。

由於2014年10月以後,為了配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繳納養老保險,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制度也進行了修改,大幅提高了基本工資的標准,有的提升了幾千元。因此,國家明確按照2014年10月1日之前的本人基本工資標准確定老辦法待遇標准,同時根據國家統一公布的工資增長率進行不斷調整。

10年的過渡期,實際上防止了一些人待遇過低,也限制了一些人養老金過高。基本上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尊重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養老金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高出的部分就越明顯,不會再出現老辦法中過去10年工齡計劃比例都一樣的情況了。即使多繳費一個月,養老金也能多出幾元的待遇。過去崗位級別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繳費基數的高低上,一樣也能體現出養老金差異,但重要性大大降低。

前期由於工資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建立、職業年金制度;視同繳費指數、國家工資增長率等很多因素需要完善,因此多數地區將中人待遇理順工作拖到了2018年。隨著條件的逐步成熟,目前,山東、陝西、浙江等很多地區的中人的養老金待遇計算辦法都已經理順完畢。問題較多的四川省也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方案,相信中人們很快都能夠拿上真正的養老金了。

❺ 什麼叫企業退休中人

法律分析:具有視同繳費年限,又有實際繳費年限,享受過渡性養老保險待遇的企業職工叫做企業退休中人。參加工作時國家未實行養老保險的繳費政策,在全面實行養老保險政策以後,養老保險繳費之前的工齡屬於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視同為繳費年限的企業人員是企業退休中人。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四、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詳見附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❻ 75年參加工作,17年國企退休屬不屬於中人

退休中人是指哪些人?

退休「中人」是指在2014年10月1日我國實施養老保險並軌制度前參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後辦理退休的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國家規定,這部分人的退休養老金採用「中人過渡法」進行計算,各個地區都在積極開展中人養老金補發工作。

所以,2018年退休的算是中人,如果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退休後享有國家對中人養老金補發的政策福利。

中人過渡什麼意思?

對於大多數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待遇的相關政策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為了保障「中人」的利益不會因改革而損害,國家設置了十年過渡期,過渡期為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10月1日。

而在這10年的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國家採用「中人過渡法」來計算退休「中人」的養老金,簡單的來說,就是老辦法領取的養老金高,就按照老辦法計算,如果新辦法領取的養老金就按照新的辦法來計算養老金。

目前,國家有的地區正在積極開展中人養老金補發工作,具體的中人養老金補發工作還得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❼ 退休中人是指哪些人

退休中人是指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口,主要是指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
退休中人的特點如下:
1、處於新老兩種退休制度的過渡期;
2、既具有視同繳費年限,又具有實際繳費年限;
3、養老金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屬於退休中人包括以下幾類:
1、是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前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職工;
2、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1996年之後調動去企業工作或是辭職後到企業工作的人員;
3、是機關事業單位中在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
法律法規
《失業保險條例》
第十六條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7日內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
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失業後,應當持本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指定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失業保險金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算。
失業保險金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月發放。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失業人員開具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單證,失業人員憑單證到指定銀行領取失業保險金。第十七條 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但是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❽ 我是1986年企業上班的,2017年已經退休。我屬於中人嗎

中人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一種說法,他們有補償的好事,你是企業退休的,這個好事與你半點關系都沒有,省點事情好不好。

❾ 2017年8月退休公務員屬於新人還是中人

2017年8月退休公務員屬於中人。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老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之前退休的人員;「中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之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員;「新人」是指2014年10月1日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之後參加工作的人員。

❿ 退休中人是指哪些人

按照退休中人的特點來劃分,退休中人包含了以下幾類人員:

一是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前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職工。

二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1996年之後調動去企業工作或是辭職後到企業工作的人員。

第三,企業退休中人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養老金計算方法有差異的一類人。

總之:退休中人主要包含了企業的退休中人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退休中人主要包含了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前參加工作,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處於新老兩種退休制度的過渡期,所以被稱為退休中人。


資料擴展

所謂的退休中人,主要是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前參加工作,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他們處於新老兩種退休制度的過渡期,既有視同繳費年限,又有實際繳費年限,被人們習慣上稱為退休中人。

閱讀全文

與我2017年企業退休是不是中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的膳食營養板報 瀏覽:743
企業病退未到退休年齡 瀏覽:696
老年人累一點喘不上氣 瀏覽:448
50歲三點 瀏覽:605
如何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好 瀏覽:195
2016年退休金何時到位 瀏覽:872
神愛我老人家舞蹈 瀏覽:887
社保退休工齡怎麼計算 瀏覽:84
長壽牌盒子 瀏覽:310
個人所得稅父母平攤是多少 瀏覽:86
留守兒童如何彌補父母 瀏覽:932
將老年大學納入事業單位的意見 瀏覽:267
2021年父母房產如何贈與獨子 瀏覽:896
昆明敬老院圖片 瀏覽:15
期滿換證沈陽沈北哪個醫院能體檢 瀏覽:858
哈爾濱老年大學有古琴班嗎 瀏覽:325
三界養老院 瀏覽:834
上饒養老保險到什麼時候停止 瀏覽:792
退休人員申領社保卡需要掏錢 瀏覽:753
重慶市社保退休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