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手續需要在崗工資表
退休辦手續在單位來的話不用自己自去辦理的,更不要上班工資表,退休手續由單位代辦的,不用自己去操作辦理。
辦理手續: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該退休。
根據有關規定,因病或非因工傷殘申請提前退休的職工,首先要到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進行醫療診斷。其次是將取得的醫療診斷證明送所在地的地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進行審核,作出是否屬於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結論。最後職工持鑒定結論和其他相關材料,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提前退休手續。
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標准,在2002年4月5日之前,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GB/T16180—1996)執行,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作出補充規定。自2002年4月5日之後,按《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試行)》(勞社部發[2002]8號)執行。
2. 企業職工退休金計算公式
企業職工退休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地方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公式中,「實際繳費工資指數」即Z實指數(下同)為被保險人參保繳費至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期間,
相應年度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被保險人曾在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並在統籌范圍辦理退休的,Z實指數為其各階段的實際繳費工資基數,與相應年度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二、過渡性養老金公式中, 「視同繳費年限」即N同為被保險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繳費工資指數」即Z同指數為1;
「1998年6月30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即N實98為被保險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間符合國家及本市規定的連續工齡(含實際繳費年限)。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以個人賬戶儲存額與個人賬戶補貼額之和,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
(2)企業單位退休工資表擴展閱讀:
企業職工退休流程:
1、參保人員申請正常退休的,一般應在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前30日向用人單位或檔案託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2、繳納社會化管理服務費:參保企業和檔案託管部門在辦理退休前,必須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結算管理中心(企保中心)繳納社會化管理服務費(1000-1500)
3、退休申報:
申報材料:按規定裝訂成冊的的退休人員檔案及《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報審表》
申報地點:企保中心檔案接收窗口
4、待遇審核
單位在退休申報後10個工作日內到市企保中心檔案接收窗口領取已審核的《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報審表
單位持報審表到企保中心支付結算窗口核定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領取《參保人員退休(定期生活費)待遇核定表》,及《社會化管理服務通知單》
發放《退休證》退休人員持《社會化管理服務通知單》到其常住地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報到,並領取《退休證》
3. 企業退休職工個人工資明細表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現在不叫工資,有視同繳費年限的,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就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4. 企業退休人員第一個月退休工資明細表
您可以在養老部門審批過您的檔案,拿著您的養老待遇核定表在社保櫃面審核。
5. 檔案在破產單位,沒有工資表,能不能辦理退休
滿足條件是可以。
要累計繳費15年,才可以50周歲退休。比如說今年50周歲,但繳費只有10年,那就不能按50周歲退休了,必須延後5年繳費,直到55周歲才能退休。
下崗前在單位必須要繳費滿10年,才能50周歲退休。如果下崗前在單位只繳了八年或九年,下崗後,參加了靈活就業社會保險,那就不能50周歲退休了,只能以靈活就業人員55周歲退休了。這是社保制度規定的。
下崗工人以靈活就業方式,連續繳納社保費的;不欠保費的,男年滿50歲以上,女年滿40歲以上;國家給予36個月(三年)個人社保補助,人人有份。下崗女同志,以靈活就業方式繳納社保15年以上的,一律年滿50歲辦理退休;沒有延遲到55歲的政策。
《關於失業安置職工如何辦理退休手續的請示》(南勞〔1999〕綜296號)悉。經研究,現函復如下:
—、凡已按國家和有關規定參保的企業職工下崗後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其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到達退休年齡的,由支付其失業保險金的部門聯系辦理退休審批手續。辭向社會無固定職業的,由其檔案代管單位出具證明並由本人直接向當地社會保險機構申辦退休手續。
二、企業職工領取經濟補償金或經批准破產的企業職工領取一次性安置費後辭向社會,並以個人身份繼續參保的,其按國家和省規定可以視同繳費年限予以保留。破產企業職工流向社會後達到退休年齡的,其退休審批辦法,可按前款有關規定辦理。
6. 退休職工工資表怎麼造
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文件是勞動部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勞部發〔1994〕489號。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第六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由此,可以看出:工資表保存期為兩年以上。超出時間期限的沒有明確規定。可以理解為用人單位可以自行處置這些超過保存期限的工資表。
回到問題當中:1973年至1979年的工資表在一次火中在單位被燒毀,顯然,超過工資表的保存期限。要辦理退休,和保存工資無關。應該以職工檔案記載為准。可以據理力爭。非要證明也只有旁證:火警報案登記及其火災損失記錄,本單位領導、職工的證人證言,那段時間的工作證等。
7. 企業單位退休金怎麼算
參加市城鎮企來業職工基本養老源保險社會統籌的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實際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以上的,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公式比較復雜,個人也無從計算,一般退休時才能由社保機構計算出結果的。
8. 全省企業單位退休工資標準是否一樣
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經省級統籌,各地按照全國的統一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的基本養老金激計發辦法有部分差異。
但對同一個省或者直轄市、自治區而言,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一樣。但落實到個人,因為繳費年限、繳費工資、退休時間等差異,出來的退休費不同。
省會跟地方城市的退休金不一樣,省會較高。
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比企業單位的退休金高。
(8)企業單位退休工資表擴展閱讀:
企業退休養老金計算方式:
1、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
計算公式為: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9. 企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怎樣計算方法
您好!目前我國測算養老金金額,跟三個因素掛鉤:(一)繳交社會保險基金的年限(也就是俗稱的「工齡」),繳交社會保險基金年限越長的,養老金金額越高,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把工齡檔次分為15年、20年、25年、30年、35年、35年以上六個檔次,檔次越高,養老金金額越高。也有地方不分檔次,有一年工齡算一年工齡,最高工齡44年(按照16周歲上班,60周歲退休計算)。(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簡稱「個人賬戶余額」),個人賬戶余額越高,養老金金額也越高。(三)退休上年度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簡稱「地區差別」。實際操作時是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的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測算的),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養老金金額也越高。在北上廣深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金額肯定比在老少邊窮地區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金額高得多。另外,有些地方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測算養老金金額時還遵循「見分進元」的原則,假定您的養老金金額按照上述三個因素測算後得出的數據是2468.41元,實際發放的金額就是2469元/月。也有地方測算結果是精確到角甚至精確到分的,實際發放金額就分別是2468.50元和2468.41元。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