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中央企業退休待遇

中央企業退休待遇

發布時間:2022-04-27 00:31:05

Ⅰ 我國國企退休金最高能拿多少錢

國有企業或稱國營事業或國營企業。國際慣例中,國有企業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大家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了,隨之而來的是大家對退休之後的養老金問題也越發的關注起來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越來越吸引年輕人的嚮往,如今進國企的熱潮一波接著一波,絲毫沒有減退的意思。進入國企,工作相對穩定,給人以踏實的感覺,更好的在國企裡面奉獻自己的青春活力。不論在國企還是別的企業,工作到一定的時間我們就要面臨退休這個問題了。退休金和你上班的工齡,工資,都有掛鉤的,所以也有所不同的。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Ⅱ 正國級退休待遇標准

退休工資,中央派專人保護。國家幹部分級,正國級是最高級別,就是說按這個級別的官員來享受待遇。相關官員: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Ⅲ 中央對企業退休工人的工資是怎樣調整的

應該說是一個差距逐步縮小直到完全一致的過程。根據現在的政策,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也不完全高於企業退休工資。原因是:事業單位分為三種,一是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其經費完全由財政負責;二是定額補貼事業單位,也就是財政每年補貼一定數量的資金,其餘靠單位自己解決;三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經費完全由自己解決。其中第一種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比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高,因為企業員工退休後,就轉入社保,由社保局統一發退休金了。而定額補貼的事業單位一般也退休人員工資也比企業高,但是自收自支的就難說了。另外,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也已經納入社保了,他們的退休金和企業退休人員的是一樣的。隨著工資和社會保障改革的逐步深化,將最終解決退休後待遇不平等的問題,所以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由社保按照統一的標准發放退休金。但是具體到什麼時間能夠改革到位,全部解決退休金不一致問題,還需要時間。如果是現在參加工作,完全不必要考慮兩者的差異,因為到您退休時,改革早就完成了。

Ⅳ 國家關於企業職工退休是如何規定的

一、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為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但是因為特殊情況可以提前申請退休。
二、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三、如果在退休之前養老保險沒有繳納15年退休金會相應減少。
1、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職員退休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2、根據《社會保險法》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Ⅳ 中央企業的省部級勞動模範退休後養老金如何計算

省部級勞模在正常計算養老金的基礎上增加5%的基礎養老金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Ⅵ 十九大中央對企業退休人員和事業退休人員工資差距怎麼解決

應該說是一來個差距逐步縮自小直到完全一致的過程。根據現在的政策,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也不完全高於企業退休工資。原因是:事業單位分為三種,一是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其經費完全由財政負責;二是定額補貼事業單位,也就是財政每年補貼一定數量的資金,其餘靠單位自己解決;三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經費完全由自己解決。其中第一種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工資比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高,因為企業員工退休後,就轉入社保,由社保局統一發退休金了。而定額補貼的事業單位一般也退休人員工資也比企業高,但是自收自支的就難說了。另外,有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也已經納入社保了,他們的退休金和企業退休人員的是一樣的。隨著工資和社會保障改革的逐步深化,將最終解決退休後待遇不平等的問題,所以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由社保按照統一的標准發放退休金。但是具體到什麼時間能夠改革到位,全部解決退休金不一致問題,還需要時間。如果是現在參加工作,完全不必要考慮兩者的差異,因為到您退休時,改革早就完成了。

Ⅶ 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區別

企業單位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的區別有5點。一般來說,如果在國有企業等工資較高、繳費基數較高的工作崗位,跟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是差不多的。同等級的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更好。

1、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就有四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企業的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2、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納採取掛賬繳納方式,退休時由財政一次劃撥記實,繳納基數為檔案工資和離退休費之和。企業養老保險繳納採取實額繳納方式,中間不得間斷,最少連續繳納15年,繳納基數為實發工資或者社會平均工資。

3、事業單位在養老保險繳納基礎上實行了職業年金制度,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4%,作為養老保險補充,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退休後待遇不降低。而企業繳納職業年金的寥寥無幾。

4、事業單位退休工資由本人繳費年限、退休、退職前崗位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企業退休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5、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相對於企業更完善,更人性化,退休金比企業更高。但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養老金繳納方式和發放與企業是一樣的,不同於全額事業單位。

(7)中央企業退休待遇擴展閱讀:

企業單位退休金注意事項

1、退休後養老保險不能轉移,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可以辦理轉移。但職工已經退休,已經確認養老金的領取和領取標准,就無法再進行養老保險轉移了,但可以通過金融系統實現養老金異地支付(需要個人承擔銀行相關服務費用)。

2、個人繳費滿15年後不繼續繳費,退休時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基本養老金水平。個人繳費滿15年,僅僅是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一個基本條件,只要職工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仍處於就業、有收入狀態,就要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如果中斷繳費,將會直接影響到個人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水平。

3、《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跨省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4、在每年的上半年退休的人員,計發其退休養老金時,所涉及的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按上二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在每年的下半年退休的人員,計發其退休養老金時,所涉及的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按上年度本市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

在每年的上半年退休的人員,從退休當年開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在每年的下半年退休的人員,從退休下一年開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

Ⅷ 13大五中全會真對企業退休人員工資問題咋樣答應

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堅持社會化管理方向,不斷規范管理,深化服務,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一步改革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公平可持續發展。
一、關於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
(一)關於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實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是社會保險的應有之義。首先,為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企業要逐步分離辦社會的職能,其中包括管理退休人員的職能;其次,由於企業改制、關閉破產等原因,部分退休人員已經沒有單位可依託,因此退休人員也要靠社會為其提供管理服務;再次,隨著我國所有制結構和就業形式的變化,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大量增加,他們本來就沒有單位作為依託,退休後也要靠社會為其提供管理服務。因此,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系列決策和部署,將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保障事務主要由企事業單位自行管理,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由社會機構來管理和服務。1999年,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退休人員與原企業相分離,養老金由社會服務機構發放,人員由社區管理。200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明確了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形式和工作條件,提出加強黨組織建設、落實企業責任、加強協調配合等要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得到快速發展。
黨的十八以來,為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促進國企輕裝上陣,平等參與市場競爭,黨中央、國務院對推進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又作出了新的部署。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全國逐步推進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2020年年底前集中力量將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國有企業已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
(二)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由原單位管理逐步向社會化管理轉變一直是加強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2010年,中組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部、衛生部、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老齡委辦公室印發《關於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在保持原有服務關系、管理關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方便離退休幹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單位、社區、黨委和政府工作部門相結合的服務管理體系。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_2015_2號),明確提出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要求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普遍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2016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意見》,要求順應老齡職業發展趨勢,堅持社會化管理服務方向,積極穩妥、協調推進相關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堅持社會化管理方向,不斷規范管理,深化服務,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
二、關於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改革,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與在職時繳費水平高低、繳費年限長短掛鉤,根據物價上漲和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等情況相應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1日改革前長期實行退休制度,退休費主要與退休前工資掛鉤,退休費的調整主要隨著工資調整。這兩種制度的待遇確定和調整辦法不一致,加上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在人員結構、用人機制、工作年限、工資制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兩類退休人員平均待遇水平也有較大差距。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_2015_2號),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實行統一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制度。改革計發辦法,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水平都與在職時的繳費年限和繳費水平直接掛鉤,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和「晚退多得」的激勵機制。同時提出,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經國務院批准,自2016年起,已連續5年統一部署、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而且調整辦法基本統一。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改革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公平可持續發展。
三、關於企業技能人才保障激勵機制
2018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領軍人才為重點支持對象,通過為高技能領軍人才設立服務窗口並提高其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激勵廣大技能勞動者不斷提升技能水平。這些政策措施,對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氛圍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要求企業建立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制定企業技術工人技能要素和創新成果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推動技術工人享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關政策。我部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精神的通知》(人社部發〔2018〕24號),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貫徹《意見》精神提出了具體要求。目前,全國各省份都出台了貫徹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實施意見或相關政策。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動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在地方、企業的貫徹落實,引導企業根據生產實際,提高一線技術工人的工資水平,讓他們不斷提升獲得感、滿足感。

Ⅸ 2017國企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一個月有多少錢

經國務院批准,從2017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以下簡稱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整范圍。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二、調整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按照2016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5%左右確定。
三、調整辦法。此次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要兼顧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照調整辦法大體統一的原則,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企業退休軍轉幹部基本養老金不低於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要合理確定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三部分比重,增強調整辦法的激勵性導向。
四、資金來源。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對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各地區要通過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基金征繳、完善省級統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養老保險基金補助力度等措施,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不得發生新的拖欠。
五、組織實施。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退休人員的親切關懷,直接關系各類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敏感度高。各地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准確解讀政策,正確引導輿論,確保各項工作平穩進行。各地區要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合理確定調整水平和調整辦法,對調整養老金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進度、資金保障等作出周密安排,於2017年5月31日前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審批後組織實施。各地區要嚴格按照兩部批準的實施方案執行,把各項調整政策落實到位,不得自行提高調整水平、突破調整政策。對自行提高調整水平的地區,將予以批評問責,並相應扣減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的調整方案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並組織實施。

Ⅹ 央保中心退休金計算方法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 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 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 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拓展資料】
例如:根據上述公式,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編輯本段調整方案

企業退休人員新增養老金
2009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將增加110元左右,這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具體落實國務院十項保增長措施的一項重要舉措。人保部有關人士透露,由該部起草的關於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的總體方案,已經於2008年11月11日上交國務院。中央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中的第八項提出,要「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2008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加了100元。人保部人士表示,並不會大幅度提高2009年的增長水平,養老金人均增加110元,只是一個全國的平均數。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是以省為單位,要由各省分別計算各自的養老金增長水平和所需金額,然後上報人保部進行審核。人保部會根據其自己測算的各省數據,與各省上報的數據進行綜合考慮後,確定各省最後的養老金增長水平。 數據顯示,中國政府已經持續多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企業參保退休人員的月平均養老金已從1995年的321元,提高到2007年的963元。 根據2007年8月1日公布的《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決定,從2008年到2010年將連續三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這是繼2005年到2007年,中國政府有計劃的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之後的第二輪上調。

從2008年1月1日起,全國42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標准再度上調。人均增加10%,為100元左右。2008年至2010年將繼續上調三年,且上調幅度高於前三年,到2010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將超過1200元。 根據200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報告的安排,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了1263億元用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於2009年的增幅,全國總工會有關人士表示,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各地養老金調整水平會有所差別。根據2008年各地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待標准,人均增漲最高的省份為北京,每月增長200元,最低為安徽,每月增長55元。

閱讀全文

與中央企業退休待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哪些人不領還要退回 瀏覽:457
為國解憂永不退休不領社保 瀏覽:839
重陽節宣言 瀏覽:991
80歲老人肺氣腫吸氧設備 瀏覽:861
什麼是脫離父母的管教 瀏覽:994
敬老院助殘日活動 瀏覽:622
老年大學品牌打造 瀏覽:864
農民社保卡土地養老金怎麼查詢 瀏覽:424
遼寧農民養老金是多少錢 瀏覽:344
孝敬父母的八個字成語有哪些 瀏覽:57
陸豐市哪裡有老人乘車卡 瀏覽:748
久月初九重陽節小作文 瀏覽:463
老年公寓安全協議 瀏覽:872
老人如何保持生活自理能力 瀏覽:357
高齡老年人適合喝什麼牛奶 瀏覽:450
重陽節爬山活動橫幅 瀏覽:353
老年人脊背燒 瀏覽:578
武警選拔體檢檢查什麼部位 瀏覽:328
金絲峽老人多少歲免門票 瀏覽:509
體檢多少天前要吃素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