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 寫一份市場調研針對退休職工
一、課題調查研究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思源愛心服務社作為課題的承擔方,課題研究方法主要採用調查問卷和走訪座談的方式進行,在上海交通大許的三個校區共發放離退休職工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率51%;共發放學生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率83%。召開座談會兩次,參加人員17人.走訪上海交通大學離退休管理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交大新村社區居委會的專職工作人員共計6人。
本課題通過調研了解到高校離退休教職工當前最需要的文化休閑娛樂內容與方式,學生工作中最需要離退休教職工幫助的難點;通過走訪離退休教職工管理部門以及學生工作管理部門,了解到當前高校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的難點。通過對調研數據的匯總分析以及各個部門走訪得到的建議和意見,尋找到將高校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結合的有效途徑,給相關的管理部門提出建立高校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雙贏機制的建議。
二、課題調查走訪結果及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兩類調查問卷匯總分析,關於老齡工作與學生工作結合的調研結果如下:
1.1被調查人員基本信息
離退休教職工基本信息,問卷設2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離退休教職工中離休12名,退休187名,教職工家屬13名。擁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佔55.3%,中級職稱為17%,擁有大學學歷的佔67.2%.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學的離退休教職工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職稱,具有較高的素質素養。
大學生基本信息,問卷設2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332份有效問卷中其中有14%的學生擔任了班級幹部,9.3%的學生在學生會任職,12%的學生在團委任職,64.7%的學生沒有任何的職務;其中有4%的學生參加了3個以上社團,19.3%的學生參加了2-3個社團,40.7%的學生參加了1個社團,36%的學生沒有參加任何社團。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學的團委、學生會以及社團在廣大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1.2被調查人員業余活動時間與內容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校70.1%的離退休教職工「擁有較多或者比較多的空餘時間」,20.3%的離退休教職工「每個月10次以上參加小區組織的活動」,23.3%的離退休教職工參加「每個月5次到10次小區組織的活動」,25.6%的離退休教職工參加「每個月1次到4次的小區組織的活動」。離退休人員中,18.4%的人員接受了學校的返聘,13.5%人員在各類公司任職,有56.1%的人員參加了各種公益性活動組織。
在校大學生的問卷中,發現67.3%的同學參加過志願者活動比較熱心於公益事業,其中49.3%的同學是每學期參加1-2次義務活動,18%的同學每學期參加3-5次義務活動,5.5%的同學每學期參加5次以上的義務活動。
1.3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交流接觸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交流接觸機會很少,45.4%的離退休教職工表示與在校大學生很少接觸,主要原因在於缺少機會.有12.8%的人員表示願意與大學生交流,不存在溝通上的障礙;58.7%的大學生認為「沒有機會交流」,僅有6.4%大學生認為能與離退休教職工交流順暢。盡管缺乏相互交流的機會與條件,有81.8%的離退休教職工、77.3%的大學生表示了願意進行互動交流的願望;有48.7%的大學生和40%的離退休教職工表示願意在專業學習上多進行交流。34%的大學生和35%的離退休教職工願意在文體活動上互相交流。
1.4離退休教職工社區活動與學生活動的相互結合性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84.3%的離退休教職工表示願意參加大學生在社區組織的活動,他們認為「音樂舞蹈」、「書法篆刻」、「旗牌游戲」、「科普養生」等都是較好的活動。71.3%的大學生表示願意參加學生社團在社區組織的針對離退休教職工的義務活動,他們對「扶老上網」、「英語學習」、「談心聊天」、「科普養生」等方面的志願服務活動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離退休教職工與當代大學生均有要求互動的強烈願望,學生社團與社區作為一種組織活動的機構,可以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除了大學生社團在社區組織活動服務離退休教職工以外,大學生也對離退休教職工提出了希望與要求。64%的大學生表示很願意參加與離退休教職工組織的講座,研討活動。其中「人生理想」、「專業知識」、「社會熱點」、「工作就業」是大學生們十分迫切需要向離退休教職工學習的方面。
1.5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的相互期望
離退休教職工對「您最希望大學生能夠為離退休老年人做的事情是什麼」的回答時,希望大學生能夠指導老年朋友電腦知識、上網沖浪、情感交流,希望雙方能夠相互的理解尊重。大學生在回答「大學生能夠為離退休教職工做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提出了很多建議與意見。比如「心靈上談心、聊天解悶」,「文體娛樂活動」,「帶他們體驗高科技,接觸新東西、新潮流」,「關愛他們生活,像對待自己親人那樣對待他們」,這些真摯的話語讓我們感覺到一種大學生對老年朋友的溫情。大學生在回答「離退休教職工能夠為大學生做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時,最常提到的就是希望離退休教職工能夠利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來指導大學生為人處世,為大學生人生導航,引路指導。通過這些問卷答題,可以看出高校的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雙方需要建立一些途徑,加強交流,互幫互助,在共同學習中,不斷提高進步。
2、走訪座談結果及分析
2.1閔行新校區戰略轉移背景下社區建設要充分發揮在校大學生資源優勢
通過走訪閔行校區交大新村居委會以及與該社區內交大離退休教職工座談,我們了解到在新校區戰略轉移的背景下,閔行校區的離退休教職工數量逐漸增多,然而離退休教職工的後勤安置工作服務卻沒有趕上新校區轉移的節奏,使很多離退休教職工產生了不少意見,導致部分教職工不願意搬遷到閔行校區的原因之一.
經過走訪居委會幹部與部分離退休教職工代表座談,發現閔行校區的老年之家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社區居委會組織老年活動由於場地費用等原因也是力不從心。由於上海交通大學「老年大學」等集中在徐匯校區,與閔行新校區缺少足夠的聯系,從而導致閔行新校區社區的所有老年活動都依靠在滄源社區居委會。離退休教職工的業餘生活與徐匯校區相比條件太差,資源不足。參加座談的離退休教職工對此反映比較強烈,熱切的希望學校能關注閔行新校區離退休教職工的後勤安置服務工作,提供資金建立專門的「老年之家」,使新校區離退休教職工的文化體育等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起來。但閔行校區擁有徐匯校區所不能相比的優勢,就是大量的在校學生資源。如果將大學生社團引入社區參與離退休教職工的文化體育等活動建設,只要解決新校區家屬區資金與場地的問題,相信閔行校區的離退休教職工文體活動工作一定可以較好的進行。
2.2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溝通中,要加大發揮學校相關部門作用的力度
上海交通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工委)作為負責離退休教職工關心大學生工作的一個主要部門,起到一個主要的橋梁紐帶作用。現在,關工委主要的工作集中於學生黨建、新生入學教育、人生導航、就業指導等方面。通過走訪座談,我們覺得很有必要加大關工委的作用,更多更好的發揮離退休教職工余熱。比如讓關工委的老師更多的組織離退休教職工與大學生進行小范圍的談心聊天,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溝通,支持鼓勵大學生社團進入離退休教職工聚集的社區進行公益活動。關工委還可以加強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合作,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幫扶,利用隔代的優勢,進行一些心理舒緩勸解。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學指委)作為負責學生工作的主要部門,引導大學生去關心關注離退休教職工。學指委需要為大學生與離退休教職工提供交流的機會,消除顧慮(比如對離退休教職工身體健康上的擔憂),邀請優秀的離退休教職工到閔行新校區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支持並鼓勵大學生社團深入到離退休教職工聚集的社區從事義務志願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老齡工作委員會(老齡委)作為全校的負責老齡工作的主要部門,處理高校老齡工作中方方面面的事務。在學校各個機關部門,各級院系單位轉移閔行新校區的背景下,需要加大對閔行校區「交大新村」老年之家的建設和管理力度,使其更好的履行起新校區離退休教職工之家的責任。老齡委要大力支持社區居委會組織的老年活動,想辦法解決活動場地與資金的問題,支持並鼓勵大學生社團參加社區組織的服務離退休教職工的活動,從而解決教職員工搬遷閔行新校區的後顧之憂,使學校向閔行新校區戰略轉移工作能夠更好更順利的進行。
Ⅱ 淺談如何做好城鎮社區走訪工作
隨著各類廠礦企業的入住生產,給邯鄲東部縣城成安帶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相應增加了社會治安的管理難度。作為一名城鎮派出所的社區民警,管好自己轄區,尤其是做好居民小區的管理工作,責任首當其沖。任何工作需知己知彼,架起警民溝通的聯系橋梁是關鍵所在。其中入戶走訪,了解情況,掌握線索、了解社情、知曉民意,是每名社區民警都應該駕輕就熟的必備功課。本人結合具體群眾工作中面對的問題,得出一些走訪工作心得和體會,現總結出來與各位同仁分享,希望對民警社區走訪工作能有所幫助。一、走訪當中應注意走訪的時間城鎮社區入住人員大都是上班族和個體私營戶。在走訪當中不能按正常的上班時間去工作,要採取顛倒法,他們下班我們上班,利用他們的午餐和晚餐時間,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登記了解他們的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不能機械的走訪,比如個體戶一般生意比較繁,走訪時要不影響其經營,切不可以自己為中心,只顧方便自己,不顧及經營戶的感受,否則不僅走訪工作的效果會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經營戶的反感,必然會遇到「門難進、話難聽、事難辦」的情況。二、走訪當中應注意走訪的針對性小區的走訪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因為人員復雜,交流內容也需要更加廣泛,在正常交流的基礎上要通過關注經營戶的家庭生活、個人喜好等來加強情感溝通,最好建立他們的個人檔案,便於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走訪,來了解自己轄區管理現狀和社情民意動態。因此,每次走訪都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和目標,要圍繞主題開展工作,這就要求我們走訪具有針對性,便於及時地了解社區動態信息,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三、走訪當中應注意走訪的效果走訪是一門藝術,通過走訪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有了溝通才能更有利於對所管轄的社區進行分析,更全面掌握社區動態。而問題的激發是有一定的潛伏期,如何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為了我們工作的重心,因此,我們要多走訪,深分析。細化工作,提高標准。走訪要注重效果,注重效率,有時消耗在路上的時間比用在群眾身上的時間還多,特別是管理轄區比較多的社區民警。這就要求我們走訪過程中有一套自己獨特的信息收集方法。注重細化群眾工作,對於社區有威望、退休老黨員或者社區活動頻繁的人員(比如電工),要多走訪、多開座談會。有時走訪許多人員收集的有效信息沒有在一個重點人員那取得的信息多,因此有些人員我們要加強聯系,及時獲取信息。獲取信息的途徑也不一定要親自到群眾的家裡面談,只要想到了可以通過電話等其他方式進行了解。四、需要近期解決的問題走訪中發現一些老舊小區管理上的缺陷,比如老縣委、老建委、物資小區等,這些小區規模小、住戶少,物業缺失,結果導致小區環境不好,形成治安漏洞,盜竊案件時有發生。作者是成安縣公安局 顧小龍
Ⅲ 重陽節應怎樣組織離退休人員活動
明確目標
找個比較靜的地方,又不太熱的。
有山林呀什麼的。
然後就是多少人,有多少啟動資金。
再想地方,有錢好辦事。
錢多地方就好,錢少就要找些比較熟悉地方的達人去找個便宜實惠的地方咯。
重陽登山,千古不變。
Ⅳ 四走訪五慰問六服務是什麼
69、什麼是「四走訪」? 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按規定對轄區內企業退休人員進行走訪,走訪時,須掛牌服務,填寫《上門服務單》。 (一)首次走訪:每月對新納入社區管理服務的企業退休人員進行走訪,發放《聯系卡》,掌握基本情況。 (二)定期走訪:對轄區內企業退休人員,每年走訪不少於一次,動態掌握生活狀況。 (三)重點走訪:對轄區內鰥寡孤獨、特困、重病、80周歲及以上的高齡退休人員,每半年走訪一次,了解情況,盡力幫助解決困難。 (四)特定走訪:對轄區內未按規定辦理基本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手續、發生突發事故及死亡等其他情況的企業退休人員,及時上門走訪,協助辦理相關手續。 70、什麼是「五慰問」? 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按規定對轄區內企業退休人員進行慰問,按規定發放慰問金或慰問品。 (一)節日慰問:每年元旦、春節期間,對轄區內特困企業退休人員家庭、鰥寡孤獨離退休人員、百歲以上企業退休人員、部分居住在敬老院的退休人員進行慰問。 (二)生日慰問:對轄區內80周歲、90周歲、100周歲的企業退休人員,進行生日慰問,慰問金標准分別為100元、200元、800元。 (三)重病慰問:退休人員患重病住院時,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上門慰問並發放慰問金,慰問金標准為200元。居住異地的,將慰問金隨同養老金予以發放。原則上每人只享受一次重病慰問。 (四)死亡慰問:退休人員死亡後,社區上門對其親屬進行慰問,慰問金標准為200元。居住異地的,於死亡手續辦理後次月,將按照原養老金發放方式發放死亡慰問金。 (五)困難慰問:對轄區內企業退休人員家庭遭受重大災難的,上門看望慰問。 71、什麼是「六服務」? 「六服務」是指納入社會化管理服務的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到六個方面的服務: (1)人事檔案集中管理服務。由市退管中心對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進行集中管理,提供免費查閱服務。 (2)醫療健康服務。每兩年組織退休人員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建立退休人員電子健康檔案,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醫療保健講座等。 (3)文體活動服務。組織退休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做到社區每周有活動,街道每月有活動,區每季有活動,市每半年有一次大的活動。 (4)政策咨詢和查詢服務。為退休人員提供電話咨詢、現場咨詢和有關信息查詢服務。 (5)報領喪葬撫恤費服務。退休人員死亡後,協助其親屬辦理申領喪葬費、直系親屬撫恤費手續。 (6)引導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務。引導退休人員建立自管組織,為他們創造活動條件,提供相關服務。
Ⅳ 如何做好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落實政策,維護離退休老同志合法權益。
2.積極開展老年文體活動,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創造良好條件。
3.完善離退休工作隊伍建設。
Ⅵ 社區大走訪問題落實整改機制和特色經驗做法
在街道召開「大走訪」動員大會後,為確保此項工作真正落在實處,社區成立「大走訪」領導組,訂立例會、學習和督查等相應的工作制度,組織學習各級文件,不斷提高「兩委」成員認識,並結合「創先爭優」工作研究制定《來雁塔社區「大走訪」活動實施方案》,按轄區范圍分成四組,開展大走訪活動,在走訪中一是注重政策法規的宣傳,特別是涉及民生工程方面,要向居民宣傳好黨和政府有關政策;二是傾聽民情民意,社區「兩委」成員深入基層走訪,結合自身工作和社區中心工作,廣泛傾聽群眾心聲,了解居民所思所想和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三是記好走訪記錄,在「大走訪」中,堅持「為民辦事,辦事為民」;以問情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為目的,不斷探索創新民情民意訴求渠道和創新為民服務的載體。四是轉變工作作風。我們以「大走訪」活動為契機,使社區幹部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履行承諾,了解群眾,調處矛盾,落實惠民政策,從而構建和諧順暢的干群關系,使社區幹部工作作風、務實態度、服務能力和群眾觀念都有較大提升。 幾年來的「大走訪」活動,許多同志做辦公室少了,下基層多了,空談闊論少了,幫居民辦實事多了,主要表現在:一是社區「兩委」成員的思想、作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增強,與群眾的感情得到增進,黨群關系得到密切;二是化解矛盾解決了問題,通過「走訪」了解矛盾,社區就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特別困難按政策予以申報低保,該提標給予上報提標;三是落實政策,為民辦事。通過調研走訪,了解民情,社區對三無戶、特困殘疾、低收入家庭分別申報低保、廉租房補貼,救濟下崗職工89戶,退休人員2戶;救助大重病7人,並為10名失業人員解決就業,找到工作,使家庭生活有了保障。通過大走訪,了解的民情民意,為居民在家門口解決了二個項目,2011年將來雁塔社區荒廢多年的籃球場進行了翻新;2012年為轄區內居民修整了家門口15米的路面,疏通了多年未通的下水道和化糞池,得到了轄區居民的一致認可,拉近了社區與居民群眾的聯系。 進一步開展以「訪民情、匯民智、釋民惑、解民憂、惠民生」為主題的「大走訪」活動,對走訪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能夠解決的盡快解決,需上報的及時上報,不能解決的要做深入的思想工作,讓居民切實感到「大走訪」帶來的實效;其次,要使「大走訪」活動制度化、經常化,並建立長效機制和相關工作制度,進一步鞏固大走訪活動成果,從而推動社區各項工作。
Ⅶ 如何做好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
一、黨政總攬一體化。從2000年開始,我市全面推行了以「兩個置換」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改革,隨著133家公有企業的民營化或破產關閉,11324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逐步與原企業脫鉤,由過去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確保了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解決了退休人員老有所養的問題。為更好的實現退休人員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快捷、規范地搞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從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統一全市各級領導的思想認識,成立了以分管社保工作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為正副組長的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津市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實施方案》,明確了「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穩步推進、逐步規范」的工作方針。市政府把我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作為全市的一項系統工程,從一個方面的工作提升到全市綜合工作的高度,實行了科學的部署和調度,並建立了「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辦公室--街道辦事處(鄉鎮)勞動社會保障站--社區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社區離退休人員自管小組--退休人員文體活動協會」這樣一套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
二、多方促進系統化。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內容多,涉及面廣,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市各部門明確了本部門的職責,市勞動社保部門制定了22項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規章,牽頭和指導全市的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市委組織部和各辦事處黨工委制定落實了社區黨支部制度;市委宣傳部制定了加大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宣傳方案;市財政局落實了各勞動保障站和社區的工作經費;市總工會和文化、體育局制定了定期指導組織開展活動的制度,各部門齊心協力,有力地推進了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
三、機構建設標准化。首先,我們在四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明確一個社區作為示範點,由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辦公室具體指導,區分不同情況、不同層次,建設好相應陣地樣板,然後在全市全面推廣,確保了全市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網路平台建設的質量。如對於城隍廟社區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中心,我們一是斥資126萬元購置了社區辦公用房,配置了高標准管理服務設施,組建了退休人員活動中心,安排了必要的學習資料,配備了門球場、乒乓球室、棋牌室、書畫室、健身房等文體娛樂設施;二是明確編制,面向社會公開聘用了管理服務人員,並對工作人員進行了業務知識的培訓,落實了一支素質較高的管理服務幹部隊伍,現全市社區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人員中,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的佔35%;三是對社會化管理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比照行政事業單位標准,安排了人員經費及辦公費,除2003年按照每個社區2萬元落實基本工作經費外,2006年又按照每名退休人員20元標准安排了退休人員服務經費。
四、服務到位規范化。為了保障進入社區的退休人員能夠及時順利地享受高標準的各類服務,快捷地辦理各項事務,我們一是將所有業務工作進行科學的分類;二是制訂了一套完善的業務工作流程圖;三是公布了七項業務工作辦事指南;四是嚴格規范了工作人員的業務操作行為;五是強化了業務工作監督約束機制。現企業離退休人員較多的重點社區基本做到了「查詢有摸的、辦事有看的、咨詢有問的」(即電腦觸摸查詢系統、電子顯示屏和辦事指南、專門的社保咨詢服務工作人員),為了達到企業離退休人員真正與社區掛鉤的目的,2004年底,我們利用國家調整養老金待遇的契機,通過將調待工作全面落實到社區的形式,使每名企業離退休人員與社區和社區工作人員實現了面對面的對接,目前,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與社區見面率達94%以上,除837名長期居住外地的退休人員外,全部找到了他們自己的「新家」。2006年的企業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待遇工作,我們全部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確保了這項工作的高效准確和規范化。
五、責任明確制度化。在制定了22項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規章的基礎上,嚴格推行三項制度管理。一是推行崗位目標責任制,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做到項項任務有人管,人人肩上有責任;二是推行業務工作層級負責制,強化各級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機構及其幹部職工的責任心,確保業務工作質量;三是推行辦事程序公示制,明確工作要求和服務准則,提高了服務質量,融洽了與工作對象的關系。
六、社區組織網路化。一是在全市24個城區社區建立健全了社區黨支部和專門的離退休人員黨支部。使前幾年因企業停產或關閉後找不到歸屬的共產黨員回到了組織的懷抱,一位下肢癱瘓的退休老黨員曾搖著輪椅到社區黨支部參加組織生活會時動情地說:「今天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二是創造性地將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與社區黨建「三聯三創」有機結合,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獻愛心主題活動。四年多來,社區工作人員先後為卧病和高齡離退休人員義務服務達160多人次。去年,三洲街社區退休孤寡老人肖澤舫,在他生病期間和生命的最後日子裡,社區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的同志們象親人一樣,給予了他細心的照料,死後又按照他的生前意願進行了安葬,老人生前非常感動,將自己的房產和7400元現金存摺捐贈給了社區用於公益事業,此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收到了很好的引導示範效果。三是全市各社區組建了京劇協會、門球協會、書畫協會等離退休人員專業文體活動協會11個。每年組織開展活動10多次,極大地豐富了離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
Ⅷ 社區採取什麼措施保證退休人員參與社區各類活動
沒有辦法保障所有退休人員都參加社區活動,只能積極宣傳,給予一些福利號召大家參與,是不能強制要求參加的。首先要明白組織活動是為老人好,其次讓大家都知道,最後還有一些福利獎品即可。
Ⅸ 如何做好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落實政策,維護離退休老同志合法權益。
2.積極開展老年文體活動,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創造良好條件。
3.完善離退休工作隊伍建設。
Ⅹ 社區該如何做好孤寡老人的監護工作
孤寡老人救助和監護的基本原則 社區孤寡老人救助和監護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居民臨時困難救助制度的補充和 完善,又是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對社區內孤寡老人生活困難給予救助和監護 的救助. 孤寡老人救助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三)、倡導社區互助的原則 (四)、鼓勵勞動自救
2.
孤寡老人救助和監護的對象、標准 本暫行辦法適用於居住在社區內所有常住孤寡老人.救助的標准,根據實際困難程度確定, 每戶每月定期不定期的進行走訪. 救助對象:主要是指那些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撫養人的或子女不在身邊的 (或撫養人和扶養人確無撫養和扶養能力的)老年人. 救助標准:孤寡老人除享有每月定期的低保救助標准外,對因遭遇重大
3.
救助和監護的程序 (一)、孤寡老人的低保救助及臨時困難救助程序按照《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和《城 市居民臨時困難救助暫行辦法》執行. (二)、孤寡老人的監護以社區幹部包干,做好各類回訪記錄和上報工作. (三)、社區要做好定期檢查和走訪,了解孤寡老人生活起居. 精品文檔 精品文檔,可以編輯修改,等待你的下載,管理,教育文檔-為做好鼓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