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時工齡40年和30年有什麼區別
退休金都是按本人退休前工資水平按工作年限按規定的退休折率同一政策規定的計發辦法執行的,所以工齡區別還是有的,但不會太大。
2. 企業人員工齡年滿40年但未滿60歲能退休嗎
不能!國家規定男性必須年滿60周歲!除非有殘疾等特殊情況或之前從事的是高危職業等!
3. 40年工齡2016年退休能拿多少退休工資
大約為6700左右。
參加社保人員退休後的基本養老金由四部分組成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增發性養老金。
1828.36+300+1220.32+3449.14=6797.82元
為方便解答和計算,假設繳費年限43年,繳費指數100%,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作4252元,退休時年齡60歲。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參保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根據你的描述,可以設定你的本人指數化平均工資為1,及100%,累計繳費年限(包含1993年之前的工齡)為43年,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252元,則可計算出你的
基礎養老金=(4252+4252)÷2×43×0.01=1828.36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
計算公式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基金支付,月發放標准根據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個人賬戶基金用完後,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如果你60歲退休,計發月份數為139。你個人賬戶的准確余額,可以在重慶市社保網站上查詢。這里假設你的個人賬戶余額為元,則你的個人賬戶養老金=41700÷139=300元
3.調節性養老金
調節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視同繳費年限×1.4%
調節性養老金僅對1996年前參保人員有效。視同繳費年限是你參加工作至開始繳納養老保險期間的年限,包括知青下鄉的工齡。需要提供本人的檔案才報社保局審核認定。
這里設定你檔案健全,資料完整,從1993年3月開始實際繳納養老保險,則你的視同繳費年限為20.5年。所以,你的調節性養老金調節性養老金=(4252+4252)÷2×20.5×0.014=1220.32元
4.增發養老金部分
提供完整的獨生子女光榮證,街道計生辦證明等手續,可以在月基本養老金基礎上增發3%;所以你退休後的養老金總額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1.03%=【1828.36元+300元+1220.32元】×1.03%=3348.68×1.03%=3449.14元
特別提醒,這只是參考的計算結果。你可以登陸當地的社會保障公眾信息網,按照提示錄入身份證號碼,初始密碼,(初始密碼可以咨詢12333社保服務電話)可以查詢到你歷年的繳費記錄和個人賬戶存款余額等准確數據,就可以算出你退休後的養老金。
退休金弊端:
由於世界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使得有些企業為了降低人事成本,避免付出大筆退休金給退休的員工,而以工讀、人力派遣等非常規僱用取代正職員工。
甚至以各種手段,如任意調動工作、減薪或是逼退等,讓屆退勞工自行離職,逃避退休金給付而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尤其是部分國家的退休金計演算法偏向長期在同一僱主下工作的勞工,所以當資方倒閉或是轉換資方時,退休金的年資計算引發很大的紛爭,常常勞工都是受損的一方。
有些國家採用制度改革法律防止這些行為,並推動國民年金等年金式國民保險制度,由政府託管定期提撥的金錢,等勞工退休後由政府將退休金轉交勞工,以加強基本的保障。
(資料來源:網路:退休金)
4. 我今年辦理的退休,工齡39年,請問和40年的有什麼區別嗎
有區別,但區別不大。不像計劃經濟時期,30年與35年工齡,退休工資就相差版5%……
目前的退休養老金待遇,權主要與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工齡)、歷年繳費水平高低(繳費工資平均指數)、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退休時當地社平工資等因素有關。其中,繳費年限計算精確到月,保留三位小數。
希望採納。
5. 同企業退休的職工,36年工齡和40年工齡退休金相差多少
能領多少退休金,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條件:1、退休人員的工齡和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2、退休人員所在地的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繳費情況。
44年工齡,2019年退休,可見,這位粉絲是1975年參加工作,而大部分企業參加養老保險是從1992年開始,參保之前的符合條件的連續工齡都視同繳費年限。
因此,到2019年退休,這位粉絲實際繳納養老保險27年。17年工齡是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沒有個人繳費。
而要具體計算養老金待遇,還要知道2018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我們假設到時平均工資達到8000元,個人平均每月繳費300元左右,平均繳費指數為0.6,60歲退休。
對於這種「中人」,養老金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三是過渡性養老金。
根據以上條件,就可以計算出,基礎養老金=(8000+8000×0.6)÷2×44×1%=2816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300×12×27)÷139=699元,兩者合計約3515元。
再加上一筆過渡性養老金,能拿到的養老金大概在4000元左右。
如果你所在地區社會平均工資越高、個人繳費水平越高,養老金也會越多;而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水平,那麼養老金是要低於4000元的,同樣的工齡,拿到的養老金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6. 請問39年工齡和40年工齡退休有區別嗎工資大致差多少謝謝
區別不大。影響養來老金高低源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 2、參考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繳費少,待遇也低,這是成正比的。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7. 工齡40年和工齡39年企業工人退休養老保險標准有很大區別嗎
退休金的區別,在於繳費時間的長短和繳費基數的高低,如果同等條件下(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同樣工種等等),39年和40年工齡退休金懸殊不是很大,關鍵在於以後調資上,如果當地調資文件規定滿40年工齡的調整養老金500元,那麼工齡在39年的就享受低一些的調資比如490元.35年的就調400元等等,一般調待每5年為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