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6000,上半年退休人員工資重新計算會增加多少
⑵ 個人繳納社會保險和單位上保險到退休後的待遇有什麼不同嗎
有一定的區別。由於我國社保制度不是「一統性」的,而是因不同的人群而分設的「碎片化」養老保險,這是我國社保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因此,在繳費和待遇上有一定的區別。你說的一個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分別負擔)一個是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個人繳納)。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為了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問題而出台的。他們兩者在繳費基數和比例、女同志的退休時間、調標時標准以及死亡後待遇都有區別。前者繳費基數是實發工資或社平工資的60%-300%,比例是20%和8%;後者的繳費基數是社平60%-100%,比例為20%。退休時計發待遇時用統一的公式,但因前者有「中人」所以的過渡性養老金和調節金,後者沒有,再加上因繳費基數的區別,指數上也會不同;退休年齡男性均為60周期性歲,但女性後者只能是55周歲;後者退休後死亡時只有喪葬費沒的一次性撫恤金和遺屬補助。另外目前每次國家統一調標是調整的前者等,因社保政策是一個系統政策,很復雜,只能這樣簡單的介紹一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企業聘用的會計師,退休社會保險工資待遇
計算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是要參考退休人員的繳納養老保險年限、繳納保險的比例和繳費基數等相關要素。當然與職工的職稱有一定關系(職工在職時有職稱並且被企業聘用,那麼工資就比沒有職稱的高,工資高繳納社會保險的基數就高),相同比例的繳費,退休時享受的退休待遇也會增加。但是,如果是職工在職時有職稱,但並沒有被單位聘用(職稱),那麼職工的工資、繳納社保的基數及退休後的養老金也就不會太高了。所以,職稱要與崗位對稱(關鍵是企業聘用了)才能提高退休的養老保險待遇。依據《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企業繳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包括劃入個人帳戶的部分),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部、財政部審批。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於本人繳費工資的4%,1998年起每兩年提高1個百分點,最終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有條件的地區和工資增長較快的年份,個人繳費比例提高的速度應適當加快。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個人帳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於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支付給本人。本決定實施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待遇一樣嗎
靈活就業和企業退休待遇是有一定區別的,由於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或金額通常會低於企業職工,所以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低於企業職工,雖然差額不一定很明顯,但通常企業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是會高於靈活就業人員。
法律分析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是針對沒有固定工作、失業或再就業人員的一種養老政策,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比例是20%,全部由個人承擔,靈活就業人員目前可通過社保APP、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農商銀行的營業廳、網上銀行、自動終端、稅務辦稅服務大廳等渠道繳納養老保險費,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累計滿15年,到法定退休年齡後就可以享受養老保險的退休金待遇。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在沒有未達到養老保險待遇領取的年齡前,是不能辦理退保手續的,而且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不能提前支取,但是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而累計繳費年限沒有達到15年,也沒有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可以書面申請終止養老保險關系,可以辦理一次性領取養老保險費。如果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個人死亡後,其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依法被繼承人全部繼承。如果是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書面申請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 第五十四條 國家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支持鄉村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准正常調整機制,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國家支持農民按照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鼓勵具備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業產業化從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國家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提高農村特困人員供養等社會救助水平,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以及殘疾人、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支持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
⑸ 養老保險金和退休金的區別公民針對兩者分別享受哪些待遇
美國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即聯邦退休金制度、私人年金計劃、個人退休金計劃。
聯邦退休金制度是美國最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始建於1935年,以當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社會保障法》為起點,以後經過不斷補充、修訂,基本條款沿用至今。美國聯邦政府的法律規定,職工退休年齡不分男、女都是65歲,同時必須納稅40個季度(具有10年繳費年限),才能享受待遇。養老保險費完全由僱主和雇員繳納,政府不予負擔。養老保險的費用,國家以徵收社會保障稅的方式籌集,由僱主和雇員按同一稅率繳納。雇員應繳納的數額,按照本人年薪的多少,採取分段辦法計算。年薪在5.5萬美元以下的部分,按照7.65納稅,其中6.2%用於養老、遺屬和傷殘保險,1.45%用於65歲以上老人的醫療保險;年薪在5.5~13萬美元的部分。投入1.45%(用於醫療保險)納稅;年薪在13萬美元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納稅。僱主按其雇員應繳納稅率納稅。所得每一美元稅金,其中73美人用於養老,19美人用於醫療,8美分用於傷殘。
聯邦退休制度通過法規規定65歲可能享受全額養老金,同時,允許提前退休,但養老金減額發給,雇員最多可以提前到62歲退休,但每提前一個月退休,養老金減發0.56%;如62歲退休只能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80%;63歲退休能拿到86%;64歲退休只能拿到93%。年滿65歲後最多可再推遲5年退休,養老金增發0.25%。如66歲退休,可拿到相當65歲正常退休人員退休金的103%;67歲退休可享到106%……70歲退休可拿到130%,年滿70歲以後退休者,養老金不再增加。聯邦退休金制度的替代率平均約在50%左右。
(二)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各企業自願建立。美國政府向僱主提供稅收優惠措施以鼓勵僱主為雇員建立「私人年金計劃」。如企業從年營業額100萬美元中提取10萬美元作為雇員的「私人年金計劃」,這10萬美元可以免稅。在這種稅收優惠政策之下的「私人年金計劃」是美國聯邦退休制度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目前全美有60%的雇員參加了私人年金計劃。
「私人年金計劃」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確定待遇方式,即僱主對雇員允諾雇員退休後給予多少退休金,並根據允諾由精算家計算確定每年儲存金額。大分數企業採取這種辦法。
第二是交費方式,即先確定交費多少,退休時按照累積金額(包括本金、利息、投資利潤等)確定退休金額數,這類方式不需要向退休金擔保公司擔保。
(三)個人退休金計劃即個人儲蓄保險
個人退休金計劃,自願參加,儲金一般個人出3/4,企業出1/4;聯邦政府通過免徵所得稅予以扶持和鼓勵。在儲存時不納稅,在支取時再納稅,也是一種延期納稅辦法。此項計劃的最高存款額為每年2000美元,並且必須在每年的4月15日前存入。所存款項,連同利息在退休後即可領取,也可繼續存入銀行,但到達70歲時必須起用。對於年薪超過一定數額的,不能參加這項計劃。具體標準是:未婚者年薪超過3.5萬美元,已婚者年薪超過5萬美元。
二、美國社會保險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
美國的社會保險由聯邦政府的社會安全(保障)部署集中管理,辦法統一,機構垂直領導。全國共有社會安全(保障)工作人員65000餘名,分10個大地區設立社會安全(保障)局,下屬13000個辦公室,負責辦理社會安全(保障)業務。各縣、州(市)地方政府只負責附加保障計劃。
全國設立了40個電話咨詢中心,負責接受公民的查詢、咨詢電話。在網際網路上使用11種文字、開發10000餘頁資料供居住在國內外公民查詢。
全國每年徵收社會保障稅5684億美元,每年提取管理費用38億美元,提取比例約為7%。按全國6.5萬名工作人員計算,每人每年管理費用近6萬美元,為開展社會安全(保障)業務提供了保證。
三、美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
(一)社會保障機制比較完善,管理高度統一,約束力強。
美國的基本養老保障由聯邦政府集中統一管理。聯邦政府設立社會安全(保障)總署,負責全國社會養老保險有關法律的制訂和對全國政策業務的指導。全國劃分為10個大地區,分設社會安全(保障)局,並在各縣、州(市)分設辦公室,具體承辦社會養老保險事務。形成了一個社會保障網路,上下職責分明。各縣、州(市)地方政府,不承擔國家養老保險,只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訂補充養老計劃。美國所有公民都有一個相互不重復的社會保障號,對從業人員和退休者實施社會保障關系的管理。社會安全(保障)機構的日常管理費用,從社會保障稅中按比例提取,每年確保到位,保證了各項社會保險業務的開展。
(二)使用法律和經濟雙重手段調控退休年齡,力度大,效果好
美國的法律規定,凡年滿65歲退休時,才能享受100%養老金;同樣,如果年滿65歲仍不領取養老金者,每延遲領取養老金一年,增加全額養老金的5%,直至年滿70歲,開始領養老金時,每周可領取全額養老金的130%;對於有的企業為雇員在55歲62歲之間辦理提前退休的,其養老金由企業全額交付。這一政策,既引導從業者不要提前退休,又保護了希望晚退休、推遲領取養老金者的利益。這對於減輕基金支付壓力是有利的。
(三)基本養老待遇替代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有利於多層次保障的發展
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的養老金替代率為:總替代率為51%,凈替代率為65%,分別低於法國(62%、77%)、德國(52%、72%)、義大利(81%、95%)、瑞典(81%、82%)、西班牙(82%、89%)等國,略高於日本(49%、59%)和英國(47%、61%)。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調低,可能發揮第二支柱(企業補充保險)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的作用。美國的商業人壽保險十分活躍。企業老闆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留住人才,推出企業年金計劃等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使國家組織的養老保險在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真正體現了由國家、僱主和個人三個層面共同承擔的完整的養老保險體系。
目前,我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我國已經持續20年。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實行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具體講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00%~500%。目前,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後基本養老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但是同期,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財政大包大攬的制度,養老保險替代率確定為90%~107%,而同期企業退休職工,僅為不到40%。極為不公的政策引起了社會廣泛的反對與抗議
日本政府在1961年建立了基礎養老金(也稱國民養老金)制度,規定20歲以上的國民都有義務加入基礎養老金,做到「全民皆有養老金」。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日本又在國民養老金的基礎上設立了以企業在職人員為對象的厚生養老金和以公務員為對象的共濟養老金。
國民養老金、厚生養老金和共濟養老金的保險費是強制徵收的。國民養老金的資金來源於個人繳納的保險費和國家財政補貼,厚生養老金和共濟養老金的資金由個人和企業對半分擔。三種養老金都由國家統一管理、統一發放,所以統稱為公共養老金。
由於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存在,個人繳納的公共養老金保險費是逐年遞增的。據厚生省估計,在職人員應繳納的保險費在其工資收入中所佔比例每5年提高5%,到2025年將達到34.3%。
日本女性和男性退休年齡一樣,目前同為60歲。政府在支付退休養老金時考慮到了物價和工資的增長因數。除了基本部分外,養老金中還包括了隨平均工資上升而附加的「工資變動」部分和隨物價上漲而附加的「物價變動」部分。就目前而言,一對老年夫婦只要他們在退休前繳足了公共養老金保險費,每月就能領到金額為23萬日元的養老金,摺合人民幣19000元,相當於一個在職員工平均月收入的80%。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事業單位編外人員退休待遇
法律分析:編外人員不能參加機關事業單位的保險,而應參加社會保險。雖說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在保險問題上要和社保並軌,但還是兩個不同的基金池,兩者互相不通用。退休後的待遇也會有不同。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⑺ 撤縣級市劃區,那麼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會漲嗎
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肯定會漲的。但撤縣級市劃區 ,我認為不會給退休人員的工資漲幅有所影響,因為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漲幅是由國家進行宏觀政策調控的和行政區域劃分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所以這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影響,根據中國這些年上調養老金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基礎來看,我認為國家每年會對養老金進行一個宏觀調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同時也有利於社會的正常發展。
總結:由於中國老齡化速度正在加快,我們在不久將來也要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但老齡化社會肯定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弊端。我們根據這樣的綜合性的背景,一定要做好一定的准備措施,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發展越來越好,不能因為整個社會老齡化太過於嚴重而延誤國家的發展進程。
⑻ 文職人員退休待遇怎樣
新文職人員條例明確,軍隊用人單位納入國家組織機構登記范圍。這樣規定,可以確保文職人員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落戶隨遷等事項辦理軍地順暢銜接。這一系列更加優沃、走心細致的規定,增強了職業吸引力,必將使文職人員能夠更安心踏實、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
1.文職人員養老保險、職業年金是怎麼回事?
《條例》第五十條用人單位及其文職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參加所在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繳納保險費。
參加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的辦法另行制定。軍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為文職人員建立補充保險。軍隊用人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單位文職人員繳費工資基數總額的20%;文職人員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
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文職人員繳費工資基數總額的8%;文職人員個人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4%。
總體來說,個人交的8%+4%,單位會發同樣多的補助金,等於個人沒掏錢。
文職人員職業年金的單位和個人繳費實行實賬積累。退休時,依據其職業年金積累情況和相關約定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
2.文職人員就醫補助,看病報銷
軍隊對於文職人員給予醫療補助《條例》第五十一條軍隊對文職人員給予醫療補助。文職人員參加軍事訓練、非戰爭軍事行動和作戰支援保障任務期間的醫療保障,實行軍隊免費醫療。
3.文職人員社會保險有關問題
文職人員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政策,參照執行事業單位的相關辦法。
(一)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負責文職人員社會保險工作。聘用單位負責辦理會保險登記和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以及文職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手續。
聘用單位及其文職人員按照國家和當地政府規定的繳費基數、比例和標准,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二)在國家統一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出台前,文職人員養老保障參照事業單位退休保障政策執行。聘用單位所在地已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的,聘用單位及其文職人員可參照執行。在國家統一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出台後,聘用單位及其文職人員按規定參加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文職人員在軍隊聘用崗位上退休後,退休待遇參照事業單位同類崗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確定,並按國家有關規定適時調整。
(三)聘用單位及其文職人員按照《失業保險條例》及有關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文職人員失業後,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和相應的促進再就業服務。
(四)聘用單位所在地事業單位已實行生育保險制度的,聘用單位按規定參加生育保險夕為本單位文職人員繳納生育保險費,文職人員按規定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女文職人員按國家規定享受產假,產假期間工資福利待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五)文職人員被聘用前已經參加社會保險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辦理社會保險關系和個人賬戶資金轉移手續。
(六)人員被解聘後流動到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原則上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保障制度。
⑼ 退休人員待遇
法律分析:退休人員可以哦享受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⑽ 新人和中人退休後工資誰較多
來自網路知道認證團隊 2018-11-08
由於《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因此,「2014年10月1日」這個時間就成為區分上述三類人群的關鍵節點。
各待遇計算如下:
1、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成為「老人」,養老金將按照老辦法計發;
舉例:公務員老馬在2014年10月1日前已經退休,假設老馬退休工資收入為5000元,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收入比例)一般在80%-90%之間,那麼老馬的退休金約為4000元-4500元,並且以後還會進行調整。
2、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之後退休的人就為「中人」,對這類人實行過渡性措施;
舉例:公務員大劉今年40歲,在2014年10月1日前已有15年工齡,還有20年退休,假設大劉的繳費工資為5000元,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也為5000元,且保持20年不變。
按照規定,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因此大劉的基礎養老金為(5000+5000)/2×35%=1750元;
在不考慮收益率情況下,大劉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積累為4800×20=9.6萬元,除以139個計發月數,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約為691元。
上述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項合計2441元。除了每月2441元外,大劉還能領過渡性養老金,但是能領到多少,由於具體辦法還未出台,所以無法計算。但是,由於官方明確「中人」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參照上述老馬4000元的標准,大劉在2441元養老金外,預計還將獲得1559元的過渡性養老金。
3、2014年10月1日起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將成為「新人」,按照新辦法來計算。
舉例:小李今年25歲,2014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距離60歲退休還有35年,假設其月繳費工資為5000元,社會平均工資也為5000元,也保持20年不變。
小李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按照規定,小李的基礎養老金為(5000+5000)/2×35%=1750元;35年後小李的個人賬戶積累16.8萬元,除以139個計發月數,每月領1209元個人賬戶養老金。
上述兩項合計29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