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保局有沒有義務核實退休人員的健在情況
有義務核查,人不健在,家裡人收錢,涉嫌詐騙罪,或不當得利
② 人社局退休人員健在查詢說死了怎麼辦
退休人員規定一年一認證,病故之後要實事求是,在原籍要開死亡證明,然後到鄉鎮人社處蓋章,再到縣人社局蓋章證明,什麼時間人不在為止?停發退休工資,然後辦手續,需要補助你喪葬費,和應該你帶的東西
③ 退休人員的心理狀況調查方法
退休人員的心理狀況調查方法?目的:了解離退休人員的心理狀況並加以分析。方法:採用流調用抑鬱自評量表(CESD),以問卷的形式對某單位86名離退休人員進行調查。結果:62.18%的離退休人員無抑鬱症狀,23.67%可能有,14.15%肯定有,說明少數離退休人員無法適應工作、生活的變化,出現消極的情緒;性別無差異;幹部中抑鬱症狀出現率高於工人;抑鬱症狀中以情緒低沉(6)、無愉快感(12)、孤獨(14)、空虛感(10)常見,出現頻度在65%以上。結論:離退休是長期工作的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大轉折,無疑會引起心理沖突,以抑鬱症狀最為突出,如處理不當,易導致精神及心身疾病,應引起社會及心理工作者的關注。
④ 退休人員健在除了沒電話,單位有大事找他 ,可用哪些辦法
登門拜訪啊。再說了,現在哪還有沒電話的?一個老人機總可以有吧。
⑤ 西安退休人員如何確認人還健在
發個手持當天報紙的照片即可,我家老人的單位就每年就這樣,不用本人去
⑥ 「人員狀態:離退休」是什麼意思
人員狀態:離退休。包含兩個意思,也是該人員現在可能是離休或退休,兩者的區別如下:
離休
指對建國前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戰爭、脫產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和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幹部,達到離職休養年齡的 ,實行離職休養的制度。已經退休的幹部,符合上述條件的,應當該為離休。具體說來,享受離休待遇的老幹部的條件如下:
(1)1949年9月30日前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軍隊的;在解放區參加革命工作並脫產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在敵占區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
(2)在東北和個別老解放區,1948年底以前享受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幹部,也可以享受離休待遇。
(3)1949年1月1日至9月30日參加革命工作,實行部分供給、部分工資制(含包干制)的,或既享受過供給制待遇、又享受過薪金制待遇的幹部。
(4)建國前是解放區機關工勤人員和公營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人,享受供給制待遇,以及1948年底以前在東北和個別老解放區,享受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工人,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前提拔為幹部的。
(5)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幹部,現在是工人的,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建國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提拔為脫產幹部、享受供給制待遇的,或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當幹部(含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時間必須長於當工人的時間;不屬於因犯錯誤、受處分而安排當工人的。
(6)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因工作需要由上級主管部門調派到集體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國家幹部(包括軍隊轉業幹部)。
(7)1948年底以前在根據地、解放區入黨的農村黨員,建國前被提拔為享受薪金制待遇的幹部。
(8)在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以前,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包括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等民主黨派的成員,一直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工作的。
(9)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解放區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底以前提拔為脫產幹部,一直堅持革命工作的。
(10)按中央組織部組通字[1986]8號文件規定,將參加革命工作時間改為建國前的半脫產鄉幹部。
(11)建國前來我國參加革命工作,建國後一直在我國從事革命和建設事業,符合幹部離休條件的外國籍幹部。
所謂「離休」就是人退下來後,依然享受和原職位相同的所有工資福利待遇,就和上班一樣。該漲工資就得漲工資,該發東西就得發東西。
退休
所謂退休,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勞動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工作崗位。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PS:
那就是退休了。
⑦ 中鐵五局退休人員及死亡家屬怎樣進行人臉健在
中鐵五局退休人員可以在網上做人臉認證。死亡的員工。就不認證了。
⑧ 老人在異地領取社保,每年必須和原籍民政部門見面以確認此人還活著。請問用什麼軟體可免來回跑
2018年5月30日訊,北京,近日,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審,家人抬著爬上三樓」的視頻,引發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待遇要進行生存認證的爭議。人社部日前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重點簡化待遇領取資格集中認證等異地業務的辦理流程,全力推行異地業務「不用跑」。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生存認證手續繁瑣。為證明自己活著,有的老人需要在不同的辦事地點跑多次,有的需要舉著當天的報紙拍照,有的居住異地甚至需要千里奔波。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證明「還活著」身心俱疲
一個月前,隨女兒在武漢居住的90歲老人白啟永,因單位的退休人員工資發放調整,被要求帶本人身份證明,回湖北省紅安縣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福利管理局辦理錄指紋、照相等認證程序。在女兒陪同下,白啟永老人來到紅安縣城。然而,辦理社保認證的辦公室位於紅安縣機關保險局三樓,沒有電梯,老人上樓困難。在詢問能否請工作人員下樓辦理認證程序被否定後,白啟永老人只能坐在輪椅上,請人幫忙抬上三樓。老人被抬上三樓辦社保認證的視頻在網路上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當地要求人社部門整改,設在三樓的辦事窗口被搬到一層,同時明確對重病、癱瘓、行動不便及高齡等特殊對象的資格認證,將安排專人上門採集信息。
白啟永辦理的社保年審認證被稱為生存認證,是證明退休人員健在,符合領取退休養老待遇條件的一道程序。一般每年一次,如果逾期未認證,就將被暫停發放養老金。白啟永的遭遇並非個案,在一些地方,有的退休老人為證明還活著身心俱疲。有的地區要求本人到現場進行年審,這讓很多在外地居住的老人倍感折騰。內蒙古退休老人王偉跟著女兒在江蘇生活,為完成年審,他去年往返跨越半個中國回內蒙古老家。「現在還能跑得動,真害怕以後老了,經不起這么來回折騰。」王偉說。
政府應承擔起服務責任
為什麼領取養老金必須要進行生存認證呢?據了解,地方人社部門開展生存認證,主要是出於養老保險基金安全的考慮,防範和打擊欺詐冒領養老保險基金行為。據介紹,家屬冒領養老金現象在全國時有發生。天津市社保部門與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案件中,一位退休人員去世後,其外孫一直冒領養老金超過11年,總金額近20萬元。
一些受訪退休老人和業內人士認為,生存認證是必要的,但具體實施的方式、方法亟待改進。「這類認證規定合法合規,但缺乏對當事人感受的考慮。」鄭州市民王樂說。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認為,防範養老金冒領風險,重點應是政府如何通過高效、便捷的方法採集到真實信息,並通過信息披露防範假信息,最後配套提高冒領者的違規違法成本,而不是把證明真實性的責任都推到群眾身上。這樣不計行政成本、社會成本的政策安排,體現了社會治理中強調管理而非服務的思維。
數據信息助力 群眾少跑路
記者采訪發現,針對生存認證中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地方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探索。目前,生存認證已從本人到養老金領取地現場認證,拓展到異地協查認證、社保專幹上門、網路識別認證等多種方式,方便異地居住老人、高齡老人完成社保年審。
武漢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肖福義介紹,武漢市自2016年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退休人員生存認證網路年審後,又於去年底在支付寶開通社保年審。武漢市今年退休人員社保年審啟動兩個多月來,全市138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已有82萬人完成年審,其中13.2萬人通過支付寶完成生存認證,1.5萬人通過「武漢人社」手機客戶端完成認證。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全市范圍內統一登記造冊,由工作人員上門認證年審。
此外,部分地區探索簡化甚至取消生存認證。中山市人社部門近期公告稱,中山退休領取退休待遇並在中山常住的中山市戶籍退休人員,社保經辦機構定期與公安、民政部門通過數據交換,完成人員生存狀況驗證,不需要本人辦理生存認證。人社部召開的「進一步加強社保經辦系統窗口作風建設視頻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改變經辦服務方式,持續提升經辦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進一步簡化甚至取消生存認證,需要打通數據共享和數據真實兩個環節。一方面,社保各個地區之間,以及與公安、民政系統之間數據需要共享,使社保經辦機構能夠通過核對戶口注銷、死亡證明等信息的方式,確定退休人員是否健在。「另一方面,需要保證相關數據真實、及時。」這位業內人士表示,之前當地探索取消部分群體生存認證時,就出現有老人已經去世,可公安依舊未注銷戶口等情況,容易造成基金冒領風險。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說,破解退休老人「自證生死」的困境,要進一步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在充分做到信息公示公開的基礎上,強化社會監督和懲罰力度,提高冒領違法成本。 據新華社
⑨ 最近調查退休人員家庭人員情況是怎麼回事
申請城鎮低保救助如何辦理
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是指本轄區內有常住戶口、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主要有以下四類人員:
一、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撫養義務人或者法定贍養、撫養人沒有贍養、撫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以下簡稱「三無」人員);
二、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三、在職和下(待)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四、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城鎮居民。
保障標准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元)
區域 城鎮
新城區 200
蓮湖區 200
碑林區 200
雁塔區 200
未央區 200
灞橋區 200
閻良區 185
長安區 185
臨潼區 185
周至縣 160
戶縣 160
高陵縣 160
藍田縣 160
「三無」人員在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保障金。
不予保障對象
一、 家庭實際生活水平明顯高於一般家庭生活水平;
二、 家庭有非生活必需的高檔消費品、有超出家庭人員居住面積需要,並用於牟利的房產或者其他不動產資產;
三、在就業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無正當理由拒絕就業或參加勞動的;
四、 違反《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未採取補救措施。
申請社會救濟手續和領取保障金辦法
一、需要社會救濟的對象,由戶主向戶口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鎮政府提出申請,填寫《廣東省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請表》或《廣東省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請表》一式兩份,並申報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居委會在受理申請之日起10天內,對申請者的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簽署意見後將申請者有關材料和調查情況上報街道辦事處(鎮民政辦)進行審核。街道辦事處(鎮民政辦)在10天內對申請者家庭進行審核,並簽署意見,報區、縣級市民政局。區、縣級市民政部門在10天內對申請作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批準的,確定救濟數額,發給《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征》。市內八個老城區的低保對象發給《西安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
二、 保障金通過銀行網點按月發放。
三、 低保對象享受的待遇有:
(一)城鎮「三無」人員、無業人員及在職、退休、失業人員中的家庭成員(指無享受單位勞保待遇的家屬),每人每月由民政部門按當地保障標准14%的額度,每月或每季度憑醫院開具、財政部門印發的醫療收據給予報銷葯費;
(二)城鎮「三無」人員、無業人員及在職、退休、失業人員中的家庭成員(指無享受單位勞保待遇的家屬),患重大疾病可以申請醫療資助金,資助金最高限額為2萬元以下;
(三)市內共八個老城區的低保家庭憑《西安市低收入困難證》由有關部門減免六項消費性收費。
申請社會救濟需提供的證明材料
申請社會救濟須出具本人戶籍、身份證和有關證明:
一、申請人是離退休(職)人員的,需出具離退休證及原單位職工家庭生活困難補助情況的證明;
二、申請人是西安市在職(下崗)職工需提供經本單位人事部門或工會審核的《西安市困難職工收入情況表》,駐穗中央、省屬單位職工需提供《駐穗中央、省屬單位困難職工收入情況表》;
三、申請人是失業人員的,需出具本人《職工勞動手冊》或原單位離職(註明離開單位的原因及領取生活補助費、補償費情況);
四、在就業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尚未能就業,需出具近期到市或區勞動部門登記就業,未能安排工作的證明。
上述人員如家庭成員中有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或長期患病無法參加工作的需提供區、縣級市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健康狀況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