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個人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退休差距

個人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退休差距

發布時間:2020-11-29 16:59:48

❶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余額很少,影響退休金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余額很少,這個並不會影響你退休金,只要企業按時給職工繳納養老保險就可以。
養老保險。
社保包含: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及工傷保險。
今天來說說我們以後能直接享受到一個福利的險種之一: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的含義

1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2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3養老保險是給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

4符合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男的60周歲,女的在50周歲,事業單位的女在55周歲。養老險繳費至少在15年,以後退休時,可以領取養老金。

城鎮職工養老、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城鄉居民養老,有何不同?

1普通企業職工:一般個人繳納工資的8%,企業為員工繳納14%-20%。

2城鄉居民自己繳納:只繳納那8%的部分,交的少,領的也少。

3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一度實行雙軌制,即企事業單位無須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就能領取養老金,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職位、職稱,相差一級職稱可能養老金相差1000多元。

現在,雖然我國養老金並軌,但是國企跟普通企業員工養老金差距依然很大。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1繳納基數不同:在今年社保改革之前,很多企業大多按照最低工資標准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你所繳納的養老保險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你的養老金水平。企業職工繳納基數決定標紅部分,從而影響你領取的養老金多少。

2企事業單位會為職工購買年金,這是大多數普通企業和個人所不具備的。

繳費基數

1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20%,具體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少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因離退休人數較多、養老保險負擔過重,確需超過企業工資總額20%的,應報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審批。

2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應逐步達到本人繳費工資的8%。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的繳費全部由自己承擔,繳費比例一般為18%,其繳費基數可以在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選擇一個繳費基數檔次。

3核定繳費基數以所在區域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準。

主要類別

1個人要老保險:

a、以城鄉居民作為保險對象的一種人身保險。凡年齡在16周歲以上,身體健康能正常工作或勞動的城鄉居民,均可作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

b、個人養老保險的保險期限包括保險費繳費期和養老金額取期。保險費繳費期從被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並交納第一期保險費起,至約定繳費期滿為止;養老金領取從被保險人約定的繳費期滿的次月起,至保險人保險責任終止時止。

c、個人養老保險的保險合同對被保險人承擔下列保險責任:被保險人在養老金領取期內,可獲10年固定年金,如果被保險人在固定年金期間身故,其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可由其法定繼承人)可繼續領取至10年,保險責任方告終止;如果被保險人領滿10年固定年金後仍健在,則可繼續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保險責任方告終止;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費繳費期內身故,可按規定領取死亡退保金,保險責任終止。

2社會養老保險:

a、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根據人民的體質和勞動力資源情況,規定一個年齡界限,當勞動者達到這個年齡界限時作為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解除勞動義務,由國家和社會提供物質幫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b、社會養老保險是較為普遍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

c、全國養老保險暨社會保險局座談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由於其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的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所以必設立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3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強制建立和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在這一制度下,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在勞動者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勞動崗位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向其支付養老金等待遇,從而保障其基本生活。基本養老保險與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共同構成現代社會保險制度,並且是社會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社會統籌

1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本人繳費工資11%的數額為職工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從企業繳費中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企業劃入的部分逐步降至3%。

2個人帳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於職工養老,不得提前支取。職工調動時,個人帳戶全部隨同轉移。

3職工或退休人員死亡,個人帳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可以繼承。企業繳費除劃入個人帳戶部分外,其餘均納入社會統籌基金。

養老金待遇

1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後參加工作的職工,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的養老金。

2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地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准為本人個人帳戶儲存額除以120。

3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帳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4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仍按國家原來的規定發給養老金,同時執行養老金調整辦法。

5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養老保險制度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個人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新老辦法平衡銜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確定過渡性養老金。

❷ 單位繳納社保和個人繳納社保,在退休後,養老金領取差別在哪如何計算的啊困惑

企業必須為職工投保,這是國家的強制性規定,需要投五險,除養老、醫療外,還有工傷、生育、失業保險,企業職工的繳費基數,是根據其上一年度的年收入確定的,最低限是60%的社平工資,最高限是300%的社平工資。

個人繳納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由於無法確定個人年收入,一般是按照規定的比例確定繳費基數,比如60%、80%、100%……300%,也可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一起投,個人繳納社保主要有二項,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同時轉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標准主要看上年度個人繳費基數,最終確定繳費額度。

96年後參加工作的養老金計算 基本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本人退休時上年度非私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 1%。(注:各地方在1%的系數可能不同在1~1.2)

個人賬戶養老金 =本人退休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60歲為139個月、55歲為170個月)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為:平均繳費指數(0.6~3)X社平工資

(2)個人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退休差距擴展閱讀: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❸ 為什麼企、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這么大

我們可以看到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的退休人員薪酬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養老金的替代率問題。觀察到不少普通企業退休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替代率在40%至50%左右,整體的養老金替代率偏低,當然這可能與普通企業職工只領取基礎的養老金因素有關,較少的普通企業職工參與到企業年金以及商業保險等渠道,由此導致他們的退休金偏低,養老金替代率基本上處於偏低的水平。

由此可見,對普通企業員工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彼此的退休金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不僅與歷史因素有關,而且也與平日的繳費基準、工作穩定性以及社會平均收入等因素有關。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普通企業退休金也會得到逐漸重視,並會有更完善的保障體系,不斷縮水兩者之間的退休金差距水平,這也是一種可以預期的發展趨勢。

不過,現階段內,對普通企業的員工來說,可能更擔心延長退休的問題。相比之下,普通企業員工的工作不確定因素較高,不像事業單位工作那樣穩定與長久,一旦延長了退休的年齡,對普通企業員工來說,則可能需要承擔更多的不確定風險。但是,對在職的普通企業員工來說,除了繳納基本的社保外,仍可以考慮參加一些企業年金或商業保險等,來達到提升未來養老金替代率的效果。

❹ 靈活就業退休後和企業退休的養老金,有何區別

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在退休以後發放的養老金,可能企業退休的養老保險自己交的少一些。

❺ 在企業交社保與個人交在計算退休金時有差別嗎

差別不大,同一公式。好但交納時個人交承擔高一些收費。

❻ 自由職業者與正規企業職工退休以後社保退休金有什麼區別

1、社保退休金的領取金額和退休時地方上一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年限和繳費金額有關,即社平工資水平高、繳費年限長、繳費金額達大,退休金領取的就多。

2、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職工,繳費基數卻不相同,繳費基數與職工本人的工資收入水平有直接關系。總的來說,工資收入水平高,繳費基數就高。

3、正規企業職工的保險繳納基數一般按照最低社平工資決定,而且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個人的經濟負擔相對來說要小一些;

4、自由職業者要繳納的社保一般也有高中低檔,需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但需要明確的是,繳費越多,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

5、企業職工繳納的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五險,但是自由職業者只能繳納養老和醫療險,且醫療報銷費用較低。

(6)個人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退休差距擴展閱讀

醫保特點

具有「低水平,廣覆蓋」的特點,繳費以低水平的絕大多數單位和個人能承受的費用為准,廣泛覆蓋城鎮所有單位和職工,不同性質單位的職工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險的權利。

參保人員完成繳費年限後可以終身享受。其次基本醫療保險具有「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的特點;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為原則。

優勢

按統一標准享受待遇。同樣的准入條件,收費標准相同,享受的待遇也相同,不存在高低差別。員工門診費用可從個人賬戶中扣除,扣完以後由員工自行付費。

員工住院費用按比例報銷:1萬元費用三級醫院報銷86%;1萬至2萬元費用三級醫院報銷88%;2萬至4萬元費用三級醫院報銷92%。如果員工連續幾年不生病個人賬戶資金可以累計滾存。

缺陷

每一次住院有一個基本起付線的免賠額,分別為:一級醫院500元,二級醫院750元,三級醫院1000元,這些費用需要員工自行承擔。甲類葯和乙類葯按比例報銷,進口葯不予報銷,超過4萬元保障額度就得自行付錢。

❼ 在單位交養老金和自己交養老金以後拿退休金有什麼區別

兩者有三方面的區別,分別如下:一、付款性質不同:單位支付養老保險是強制性的,只要在單位工作,單位就要支付,否則會受到處罰。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是自願的。如果覺得社會保障更重要,可以每月支付費用,可以自己支付,也可以選擇不支付。二、資格不同:單位支付養老保險的前提是你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和一個單位,但是帳戶沒有限制。無論是地方或不是地方,都可以交給社會保障人員。個人繳費養老保險不需要工作,但它通常是一個本地賬戶。三、在支付對象和支付比例方面的差別單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這一單位的繳款比率遠遠高於個人的繳款比率。然而,單位只交自己的本金,費率將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其中只有40%被列入個人賬戶,而60%被列入社會保障賬戶。如果沒有完美的死亡,只有個人賬戶的錢可以繼承。將單位的養老保險與個人的養老保險進行比較,發現單位支付了大量的養老費用。因為大部分是單位支付的,個人的份額很低。

退休工資和養老金的區別

養老金和退休金的區別在於:


一、概念不同


1、退休金是國家按照社會保險制度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支付給貨幣形式的保險待遇,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2、養老保險全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二、資金渠道不同


1、退休金一般都是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列支,未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如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不含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單位)的退休待遇簡稱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費。


2、養老金是由社會保險資金列支的,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統稱為養老金。


三、繳費方式不同


1、退休金由單體或企業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繳費即可享受。


2、社會養老保險費用一般由參保人員的單位代扣代繳,一部分交給國家,一部分存入個人賬戶。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標准往往遵循統一的繳費准則。


四、領取方式不同


1、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2、社會養老保險金由政府部門機構統一發放,養老金的領取問題方面,對每個社會成員有統一的養老金領取規則,以重慶地區1996年後參加工作的人員為例,其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為社會統籌,即單位繳18%那部分匯入社會養老金的大池子里;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個人繳8%的那部分的累積。它所提供的養老金往往是最為基礎性的保障,只能解決最為基本的溫飽問題。

拓展資料: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退休金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從某一工作退下來。公司或僱主必須給予的一次性較大額酬勞。退休在不同的地方及職業有不同的指定年齡或年資,超過此年歲的職員,被視作想再繼續工作也不合適,所以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繼續工作,此時僱主必須給予一筆大額金錢作為勞工勞苦一生的獎勵,並以此作為不工作後的養老生活費和醫療費來源。

閱讀全文

與個人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退休差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年4050養老金返還 瀏覽:94
江西省今年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762
分手如何讓兩家父母見面不尷尬 瀏覽:769
如何和父母的二婚對象相處 瀏覽:679
重慶長壽溫度 瀏覽:435
老年痴呆症編碼 瀏覽:606
可以改名字的重陽節祝福網頁 瀏覽:430
66歲老人適合穿什麼衣服 瀏覽:717
山西省退休工資演算法 瀏覽:518
省社保與社保退休待遇是一樣的嗎 瀏覽:352
為什麼老人說的粗茶淡飯 瀏覽:880
中老年人運動服女 瀏覽:534
老年人護理培訓學校 瀏覽:498
老年公寓入住合同 瀏覽:849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