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職工醫保異地報銷比例
(湖南省標准)異地安置和轉外地就診的住院醫療費,除尿毒症透析治療、腎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外,其它疾病一律按湘勞社發[2001]292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實行按定額費用控制標准結算。綜合醫院醫療費控制標准:三級醫院7000元/人.次;二級醫院4500元/人.次;一級醫院2700元/人.次;中醫院醫療費控制標准:三級醫院6000元/人.次;二級醫院4000元/人.次;一級醫院2000元/人.次;在上述醫療費控制標准范圍內按醫保政策予以結算,具體結算方法:1、起付標准(起付線)起付標准以內的醫療費由個人先自付。一般在職、退休人員個人支付標准:三級醫院1000元、二級醫院700元、一級醫院400元;公務員個人支付標准:公務員補助費補助30%;三級醫院700元;二級醫院490元;一級醫院280元;2、基本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標准(起付標准以上0—基本醫療保險封頂線)(1)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完全不予支付的費用,由個人先支付;(2)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部分支付的費用,自負部分由個人先支付;(3)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即葯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准)范圍內的費用,按以下標准支付:費用支付類別個人支付統籌支付公務員補助一般在職人員30%70%一般退休人員25%75%在職公務員20%70%10%退休公務員15%75%10%(京、津、滬及沿海地區醫院退休與在職支付標准相同)3、大病醫療互助支付標准(基本醫療保險封頂線以上0—大病互助最高支付標准,12萬元)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即葯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准)范圍內的費用,按以下標准支付:個人自付10%,大病互助支付90%」;在職和退休支付標准相同,公務員和非公務員支付標准相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退休人員異地醫保報銷比例
仍是本地標准。就是根據醫院的級別而定。
③ 退休職工異地就醫醫保該報銷,比例是多少
一般來說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報銷比例也有所差異,以下就北京職工醫療保險保險比例情況進行說明。
上了醫保後,如果是在職職工,到醫院的門診、急診看病後,1800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周歲以下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1300元以上的費用可以報銷報銷的比例是80%。
而無論哪一類人,門診、急診大額醫療費支付的費用的最高限額是2萬元。舉例來說,如果您是在職職工,在門診看病的花費是2500元,那麼700元的部分可以報銷50%,就是350元。
住院報銷的標准與參保人員所住的醫院級別有關,如住的是三級醫院,從起付標准到3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5%,也就是報銷85%;3萬元到4萬元的費用,職工支付10%,報銷90%。
超過4萬元到最高支付限額部分的費用,則95%都可以報銷,職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員個人支付的比例是在職職工的60%,但起付標准以下的,都由個人支付。
(3)退休職工醫保異地報銷比例擴展閱讀:
異地就醫的報銷管理:
1、同步推進三項改革,規范醫療機構行為。在全國嚴格推行住院實名制,醫院收治病人時嚴格核對個人身份證,減少冒名住院。
2、實行異地就醫醫院等級制度。一般應要求異地就醫醫院等級在二級甲等以上。等級高的醫院規模大,內部運作均按程序化管理,加之實行了計算機系統管理,票據、葯品管理規范,出具的資料真實度高。
而一部分小醫院,由於缺少正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對經濟利益等因素考慮過多,醫療行為、費用記錄不規范,醫療票據管理不嚴,確定為異地定點醫院應從嚴控制。
3、加強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出台參保人員違規行為處罰辦法,嚴厲打擊醫保欺詐行為。對異地定點醫院為參保人員冒名頂替、弄虛作假提供便利的,取消其異地定點醫院資格,同時將情況反映給當地醫保經辦機構,並逐步發展到在全國醫保系統內通過內部網路相互通報相關信息,將違規醫院列入黑名單。
可隨形勢的發展將定點醫院、定點葯店、參保人員的醫保行為的誠信狀況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制約醫保欺詐行為。
④ 職工醫保異地醫保報銷比例
醫保異地報銷比例為;
異地醫保報銷比例:
醫保個人帳戶醫療費可以定期在秭歸醫保局辦理資金劃撥手續,外省的醫院要是當地醫保定點醫院。
報銷比例為門檻費以上至3000元報88%,3000-5000元報90%,5000-10000元報92%,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內的報95%,其中乙類葯品按80%,貴重葯品按70%,特殊檢查和特殊治療的按70%報銷。
異地醫保報銷范圍:
異地就醫報銷分醫保內用葯和醫保外用葯,醫保外不能報。只需要住院手續及醫葯清單和個人醫保卡。報銷時間3-6個月。
一、門(急)診大額醫療補助最高支付限額為5500元;起付標准在職職工為800元,滿60周歲不滿70周歲退休人員為700元,滿70周歲退休人員為600元。報銷比例:三級醫院報銷比例為55%;二級醫院報銷比例為65%;一級醫院報銷比例為75%。
二、住院在一個醫療年度內,第一次住院起付標准,三級醫院1700元,二級醫院1100元,一級醫院800元。第二次及以上住院,三級醫院500元,二級醫院350元,一級醫院270元。報銷比例:起付標准以上到5.5萬元在職職工報銷比例為85%;退休人員為90%。5.5萬元以上至15萬元以下的醫療費用,職工和退休人員報銷比例都為80%。建國前參加工作老工人在三級、二級醫院住院報銷95%,在一級醫院住院報銷97%。
三、大額醫療救助最高支付限額為30萬元,職工和退休人員報銷比例都為80%。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退休人員在異地就醫,醫保怎麼報銷,比例是多少
不同地方的醫保的報銷范圍不同,報銷比例也不同。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介紹,由於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從而導致了各地醫療消費水平和醫保政策的不同,比如,各地醫葯三大目錄(葯品目錄、診療目錄、醫療服務設施)不一致,醫保賬戶的支付比例及住院報銷比例也不同。這就導致異地醫保報銷審核更為繁瑣。
目前,我國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主要是長期差旅人員和隨子女居住的退休職工。他們在異地就醫時,需在當地醫保指定醫院出具轉診證明,由患者對醫療費用進行墊付,後期憑票據回當地醫保部門進行報銷;如果所在城市設有異地審核代辦機構和人員,則必須在報銷前經過審核人員的初審簽字。
據了解,全國很多地區的醫保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設有醫保代理機構或人員。這種協辦機制也得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肯定和推廣。
(5)退休職工醫保異地報銷比例擴展閱讀:
異地就醫的管理措施:
1、同步推進三項改革,規范醫療機構行為。在全國嚴格推行住院實名制,醫院收治病人時嚴格核對個人身份證,減少冒名住院。
2、實行異地就醫醫院等級制度。一般應要求異地就醫醫院等級在二級甲等以上。等級高的醫院規模大,內部運作均按程序化管理,加之實行了計算機系統管理,票據、葯品管理規范,出具的資料真實度高。
而一部分小醫院,由於缺少正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對經濟利益等因素考慮過多,醫療行為、費用記錄不規范,醫療票據管理不嚴,確定為異地定點醫院應從嚴控制。
3、加強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出台參保人員違規行為處罰辦法,嚴厲打擊醫保欺詐行為。對異地定點醫院為參保人員冒名頂替、弄虛作假提供便利的,取消其異地定點醫院資格,同時將情況反映給當地醫保經辦機構,並逐步發展到在全國醫保系統內通過內部網路相互通報相關信息,將違規醫院列入黑名單。
可隨形勢的發展將定點醫院、定點葯店、參保人員的醫保行為的誠信狀況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制約醫保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