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源。
養老金領取計算方法: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年齡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其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的計發月數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上年省市職工平均工資*20%+95年底前推算存儲額本息/120+調節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是一樣的,但病退各省、市、區有一定區別,要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咨詢,以當地政策為准。
㈡ 社保局自己模擬算的退休金准不準
准,他計算是有根據的。
㈢ 為什麼企、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這么大
我們可以看到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的退休人員薪酬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養老金的替代率問題。觀察到不少普通企業退休的職工,他們的養老金替代率在40%至50%左右,整體的養老金替代率偏低,當然這可能與普通企業職工只領取基礎的養老金因素有關,較少的普通企業職工參與到企業年金以及商業保險等渠道,由此導致他們的退休金偏低,養老金替代率基本上處於偏低的水平。
由此可見,對普通企業員工與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彼此的退休金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不僅與歷史因素有關,而且也與平日的繳費基準、工作穩定性以及社會平均收入等因素有關。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普通企業退休金也會得到逐漸重視,並會有更完善的保障體系,不斷縮水兩者之間的退休金差距水平,這也是一種可以預期的發展趨勢。
不過,現階段內,對普通企業的員工來說,可能更擔心延長退休的問題。相比之下,普通企業員工的工作不確定因素較高,不像事業單位工作那樣穩定與長久,一旦延長了退休的年齡,對普通企業員工來說,則可能需要承擔更多的不確定風險。但是,對在職的普通企業員工來說,除了繳納基本的社保外,仍可以考慮參加一些企業年金或商業保險等,來達到提升未來養老金替代率的效果。
㈣ 在企業交社保與個人交在計算退休金時有差別嗎
差別不大,同一公式。好但交納時個人交承擔高一些收費。
㈤ 省社保預測退休金准不準,相差多少謝謝
准個屁!報喜不報抄憂,欺上瞞襲下!報的都是最高的,也沒有人問問最低的是多少?現在,在吉林省有的企退人員,退休金還不足千元!過去說有三,六,九等!現在是九,九,八十一等!高,低懸數太大!事業單位退休的有的近萬元!相差有近十倍!事業單位是企業退休金三倍!企業退休的老工人,只是事業單位退休金的三分之一!
㈥ 企業退休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計算方法一樣嗎
一樣。
養老金領取計算方法: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年齡不到法定退休年齡,其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的計發月數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病退人員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上年省市職工平均工資*20%+95年底前推算存儲額本息/120+調節金)*(1-提前年限*2%)
正常退休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全國是一樣的,但病退各省、市、區有一定區別,要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咨詢,以當地政策為准。
㈦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和自由職業退休養老金有沒有區別
1、企業、社會自由職業養老保險都隸屬於社會保險,只不過是參保主體不同,前者內是企容業,或者是個人。
2、退休金的影響因素很多,因你繳納時間的長短、歷史平均繳費比例、個人賬戶上的錢、退休年齡、退休上年度當地社平工資等諸多方面有關系。
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兩者繳費的基數是相同的,那麼以後領取的退休金是一樣的。
只不過職工養老保險單位承擔的部分多。
如果都是個人出錢,建議參加個人養老保險。
㈧ 企業退休養老金為什麼不公平
主要因素包括:當地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個人繳費年限等。
例如:當地要專求養老保險繳屬費數最低為上年度全身職工平均工資的60%,即繳費基數,有的單位選擇按60%繳納,也有選擇按80%繳納的。同等情況下。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工資不同。
又如:職工上班時年齡不同,退休時的繳費年限就不同,造成單位繳費數和個人賬戶余額不同,在核實養老保險金時也就不同。退休工資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8)企業模擬退休養老金准確嗎擴展閱讀: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高於企業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