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企業職工未按期退休造成損失

企業職工未按期退休造成損失

發布時間:2021-11-06 04:35:00

1. 因原單位未交社保而造成的退休金損失的訴訟費多少

你可以去找一下律師咨詢一下

2. 無法補繳養老保險,造成勞動者損失怎麼賠

無論是勞動者還是用人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是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責令其補繳。
但實踐中,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用人單位未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又不能補繳社會保險費,會導致勞動者無法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對此,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1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上述規定,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社會保險待遇損失,應具備三個前提條件:
一是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辦理社保手續並繳納社保費;二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繳養老保險;三是勞動者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而產生損失。
對於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待遇損失,包括未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費而遭受的實際損失。一般來說,未繳納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費而遭受的損失多為即時損失,以發生為准,而未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損失則是延遲損失。對於即時損失,引發爭議後,損失標准確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對於無法補辦養老保險而造成的損失,如何確定標准卻是司法實踐面臨的難題。

筆者認為,對於無法補辦養老保險而給勞動者造成的損失,如果地方法規已經作出規定的,按規定執行;如果地方法規未作規定的,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不同情況裁定用人單位進行賠償:第一種情況是,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已滿15年。這種情況下,不補繳養老保險費也不影響勞動者領取退休金,因此,用人單位應當將未繳納養老保險費期間的企業繳納部分支付給職工,同時加付未繳納至退休期間的銀行同期利息作為賠償。

第三種情況是,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不滿15年且政策不允許繼續繳納至滿15年。這種情況下,如果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已經滿15年且用人單位未依法參保的,應當由用人單位按月向勞動者支付養老金至勞動者死亡;如果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5年且用人單位未依法參保的,用人單位應當將未繳納養老保險費期間的企業應繳納部分支付給職工,同時加付未繳納至退休期間的銀行同期利息作為賠償。
第四種情況是,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不滿15年,政策允許繼續繳納至滿15年但勞動者不選擇繼續繳納。對於這種情況,用人單位應當將未繳納養老保險費期間的企業繳納部分支付給職工,同時加付未繳納至退休期間的銀行同期利息作為賠償。

3. 單位原因未按有關規定及時為企業職工辦理退休如何處理

這需要抄你明確你究竟是不是在襲08年6月辦理的退休手續,在企業中也有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在社保開始領取退休金,同時在企業又回聘,領取回聘工資的,我的同學就是在領取社保退休金的同時,還照常在企業工作,工資照開,同時領取兩份的.這只要企業工作需要,也是可以的.在社會是這種現象也是存在的.但如果你在企業里並沒有明確這樣的工作關系,就不會同時開兩份工資(退休金)了.

4. 由於企業的工作失誤造成退休職工不能按時拿到退休養老金該職工的生活費如何解決

自然由單位負責支付這部分費用。但你的手中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企業工作失誤所致,否則問題同樣解決不了。

5. 單位失職導致職工特殊工種推遲所造成的損失由誰來負如何操作

是否是因為單位未能及時給特殊工種辦理退休導致其無法按照特殊工種提前退休享受待遇?
抱歉,目前我國對於這一塊並沒有明確規定。以目前退休條例及勞動合同法,特殊工種是「可以提前退休」而並非「應當提前退休」
我還記得以前在社保工作的時候,我有個親戚,原來是化工廠有毒有害工種,男性,理論上可以55周歲退休,而且其社保也繳滿30年了,但是由於其在外地打工一直忘了自己提前退休(工廠改制買斷了),一直到其57周歲才辦理了提前退休,然而這並沒有什麼說法,社保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為其辦理特殊工種退休,折算特殊工種期間的工齡(他是1.2系數,也就是在從事有毒有害工種期間的工齡折算社保年限是1.2倍),但是55-57周歲這2年不可能補工資也不可能退社保繳費,因為按照法律,男性應當是60周歲才可以辦理退休,提前退休只是一種可以而不是應當。
所以,單位如果搞錯了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該勞動者應當及時提醒用人單位,但已經過了也就是過了,沒有補償或者賠償一說......至少目前立法下還沒有哪一條說因為未能提前退休導致損失賠償的問題。

6. 職工由於企業原因造成晚退休一年,這一年按什麼標准補償

這要看本人在什麼狀態下。如果這一年還是正常在單位工作上班,單位也正常發放工資,那麼也只是象徵性地賠償。如果達到退休年齡已脫離單位,單位拖延一年都沒有能辦理退休手續。那麼應該以你核準的退休工資補償。

7. 公司未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出險了造成個人損失怎麼處理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咨詢問題,公司里的一部分員工提出要求,稱家裡經濟困難、小孩讀書開銷大等,希望公司不要給他們買社保,而把買社保的錢直接發給他們,而他們自願寫承諾書,承諾因自身原因不購買社保,保證以後不會因社保的問題找公司的麻煩,因未買社保的責任由員工自行承擔,與公司無關。大部分公司認為自己已經支付了這筆費用不會有什麼問題,便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但現實中,如果社保局發現公司未給這批員工買社保,一般會責令公司限期補繳這批員工的社保費用,並且隨著《社會保險法》的施行,用人單位將承擔著更大的懲罰責任。針對這樣的情形,公司便會想問,員工自己的承諾難道沒有法律效力嗎?是員工自己要求不買,不是公司不願給員工買,員工不配合買社保,公司又能怎麼辦,以及公司以前發給勞動者的那筆社保費用又該如何處理?現實類似這樣的案例很多,如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繳納社保的費用作為員工的福利直接作為工資的一部分予以發放,他們實際上涉及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社會保險是否可以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協商約定的問題。我們知道意思自治、平等協商是合同法的一大基本原則,但這種自治必須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不管是簽到勞動合同還是書面承諾書,雙方雖然在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但是由於協議中有關社會保險的內容違反了國家現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從而導致雙方合同中約定的條款無效。我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從法律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保險,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即使勞動者主動提出要求也不能免除用人單位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法定義務。勞動者雖主動要求用人單位不為其參加社會保險,並作出書面承諾,但會有最終會被認定為無效的風險,《民法通則》也明確規定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故公司把相應費用直接支付給勞動者本人而並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將給公司帶來不利的法律後果。另《社會保險法》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也即意味著公司仍應依法補繳社會保險費。針對公司以前發給勞動者的那筆社保費用如何處理的問題,《民法通則》規定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因此,公司在履行法定義務後可依法要求勞動者退還已實際支付的相應費用。也可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因無效合同所獲取的利益應當予以返還。另外,我們還應看到繳納社會保險不光是用人單位的責任,勞動者也是責任的主體。我們知道,權利是可以放棄的,法律不會干涉,即是說勞動者的權利,勞動者可以放棄,但是對於義務,就必須履行,無權放棄。因此,即使勞動者不想參加社會保險也是不允許的。社保的誤解是導致員工不願購買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經常碰到員工問單位這樣一句話:你們單位要不要扣保險?很多人都用扣字來形容保險,是因為每月發工資的時候,他們直觀地感覺到,他們的工資中被扣除了保險費用。所以個人覺得作為一名HR,應該跟員工宣傳保險,住房公積金以及其他的一些福利制度。保險費用不是公司扣掉你了,只是把這部分錢從你的工資賬戶轉移到了社保賬戶,一樣多的錢,只是放在了你名下的兩個戶頭里。如果繳滿了15年,以後你就可以享受養老金;繳不滿也沒關系,退休以後可以領出來的。讓他們明白繳納社會保險是國家賦予勞動者的一種福利,我想大多數勞動者在理解之後是不會拒絕繳納社會保險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8. 由於企業工作失誤造成退休職工不能按時領取退休養老金該退休職工的生活費如何解決

協調單位理解跟社保中心處理此時,辦理退休手續。
如果當地有補救的措施,就想辦法處理,如果不可以,建議跟單位協調,看能否享受一定的待遇。

9. 因單位未按規定時間為退休人員辦理清算,致退休職工醫保待遇停發一年半,該怎麼

需要單位給予退休人員補償造成的經濟損失,協商不成,可以攜帶相關資料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進行仲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0. 社會保險無法補辦,造成勞動者損失怎麼賠

無論是勞動者還是用人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是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責令其補繳。
但實踐中,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用人單位未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又不能補繳社會保險費,會導致勞動者無法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1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上述規定,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賠償社會保險待遇損失,應具備三個前提條件:
一是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辦理社保手續並繳納社保費;二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繳養老保險;三是勞動者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而產生損失。
對於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待遇損失,包括未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費而遭受的實際損失。一般來說,未繳納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費而遭受的損失多為即時損失,以發生為准,而未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損失則是延遲損失。對於即時損失,引發爭議後,損失標准確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是對於無法補辦養老保險而造成的損失,如何確定標准卻是司法實踐面臨的難題。
筆者認為,對於無法補辦養老保險而給勞動者造成的損失,如果地方法規已經作出規定的,按規定執行;如果地方法規未作規定的,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不同情況裁定用人單位進行賠償:第一種情況是,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已滿15年。這種情況下,不補繳養老保險費也不影響勞動者領取退休金,因此,用人單位應當將未繳納養老保險費期間的企業繳納部分支付給職工,同時加付未繳納至退休期間的銀行同期利息作為賠償。
第三種情況是,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不滿15年且政策不允許繼續繳納至滿15年。這種情況下,如果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已經滿15年且用人單位未依法參保的,應當由用人單位按月向勞動者支付養老金至勞動者死亡;如果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5年且用人單位未依法參保的,用人單位應當將未繳納養老保險費期間的企業應繳納部分支付給職工,同時加付未繳納至退休期間的銀行同期利息作為賠償。
第四種情況是,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不滿15年,政策允許繼續繳納至滿15年但勞動者不選擇繼續繳納。對於這種情況,用人單位應當將未繳納養老保險費期間的企業繳納部分支付給職工,同時加付未繳納至退休期間的銀行同期利息作為賠償。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企業職工未按期退休造成損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為什麼越睡越久 瀏覽:461
辦養老助殘卡有什麼手續 瀏覽:336
烏市養老院地圖 瀏覽:947
女兒出花園父母要送什麼 瀏覽:353
60歲女人乳房帶腋下痛 瀏覽:982
養生壺煮開水多少分鍾就可以了 瀏覽:998
農村要多少錢夠養老 瀏覽:880
邯鄲高中體檢都體檢什麼 瀏覽:202
cctv3重陽節直播 瀏覽:316
歡度重陽節手抄報內容 瀏覽:947
80歲老人胳膊斷續發麻 瀏覽:148
江蘇超市員工退休年齡 瀏覽:446
重陽節消防海報小學生 瀏覽:830
兒童歌曲關於孝順的歌 瀏覽:375
懷柔區楊宋鎮敬老院 瀏覽:918
86歲老人突然耳鳴如何治療 瀏覽:736
孝順父母的人最終都得好報 瀏覽:925
父母因為我吵架我有什麼感受 瀏覽:151
老人家拉肚子嘔吐白細胞正常 瀏覽:306
2018滕州市職工養老保險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