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報人事部、財政部批准,現將《浙江省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自2006年7月1日起實施,請認真遵照執行。
這項工作涉及機關事業單位廣大離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強,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精心組織,扎實工作,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實施中,要嚴格工資紀律、組織人事紀律,按照國家和省制定的政策執行,注意做好政策解釋和思想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二OO六年十二月七日
浙江省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
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通知》(國發〔2006〕22號)和人事部、財政部《關於印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56號)、《關於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辦法〉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60號)、《關於印發〈關於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中有關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8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離退休費計發辦法
2006年7月1日後離退休(含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辦理退職,下同)的人員,在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暫按下列辦法計發離退休費:
(一)離休人員。
離休費按本人離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或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全額計發。
(二)退休人員。
1、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工作年限不滿10年的,按50%計發。
2、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
3、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分別按本人退休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70%計發。
(三)退職人員。
1、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職後的退職費按本人退職前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20年及以上的,按70%計發;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60%計發;工作年限不滿10年的,按50%計發。
2、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職後的退職費分別按本人退職前崗位工資和技術等級工資之和、崗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20年及以上的,按70%計發;工作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按60%計發;工作年限不滿10年的,按50%計發。
二、增加離退休費辦法
2006年6月30日前已辦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從2006年7月1日起增加離退休費。具體辦法是:
(一)離休人員按下列標准增加離休費。
行政管理人員,正縣(處)級670元,副縣(處)級490元,鄉(科)級及以下職務350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99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540元,講師(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350元。
根據中組發〔1984〕4號和浙組〔1989〕30號文件規定享受「兩項」待遇的離休人員,按照離休時的實際職務增加離休費。
(二)退休人員按下列標准增加退休費。
行政管理人員,廳局級750元,縣處級450元,鄉科級275元,科員及辦事員180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70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400元,講師及相當職務275元,助教(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180元;工人,高級技師和技師275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180元。
(三)符合享受每年增發1至2個月生活補貼費條件的離休人員,可將這次增加的離休費列入計發1至2個月生活補貼費的基數。
三、離退休費調整辦法
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在職人員調整工資標准時,離休人員相應增加離休費,退休人員適當增加退休費。具體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待遇調整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四、組織實施
各市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結合實際情況,擬定具體貫徹實施方案,報省人事廳、財政廳審批後組織實施。省直各單位離退休人員增加離退休費按幹部管理許可權審批;各市、縣(市、區)如何審批由各市確定,省管幹部報省委組織部備案。
本實施意見由省人事廳負責解釋
『貳』 省部級幹部退休後都享受什麼待遇
待遇如下:
1、住房:副部級190平方米,正部級220平方米;
2、公車:部長級幹部配備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45萬元以內的轎車,副部長級幹部使用排氣量3.0升(含3.0升)以下、價格35萬元以內的轎車;
3、辦公:中央機關正部級和副部級幹部的辦公室「上限」要求依舊是54平米和42平米;部級及相當職務人員出差,乘飛機時可坐頭等艙,乘火車時可乘坐軟席、動車商務座。住宿時,部級及相當職務人員住普通套間,司局級及以下人員住單間或標准間。
『叄』 浙江省規范離休幹部養老金的文件
關於提高企業離休人員養老金的通知頒布單位:浙江省勞動廳、財政廳所屬層次: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文 件 號:浙勞險[1999]230號、浙財社[1999]68號適用范圍:浙江頒布日期:1999-9-13實施日期:1999-7-1各市、地、縣(區)勞動局(人事勞動局)、財政局、溫州、蕭山市社保局,餘杭市社保委,省級各單位,各行業單位: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提高三條社會保障線水平等有關工作的通知》(浙政發[1999]223號)精神,現就提高企業離休人員養老金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請遵照執行。
一、從1999年7月1日起,對1999年6月30日前離休的人員和按原勞動人事部勞人險[1983]3號文件規定條件辦理退休的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按照機關同職務同條件離休人員的增資辦法提高養老金。具體辦法為:基礎工資增加70元;級別工資按照同一級別新老標準的差額增加(級別工資新老標准及其差額附表於後)。如按上述辦法增加的養老金低於120元的,按120元標准增加。例如,某企業正處級離休幹部增加養老金前,級別工資為7級228元,這次機關工作人員級別工資7級從228元調整到350元,基礎工資增加70元。因此,該離休幹部這次每月可增加養老金192元[(350—228)+70]。
離休時沒有職務的人員和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每月按120元標准增加養老金。
二、符合享受每年增發1至2個月生活補貼費條件的企業離休人員和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今年起可將這次增加的養老金,計入1至2個月生活補貼費的基數。
三、為切實保障企業離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按本通知規定增加養老金所需的費用,凡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從統籌基金中解決;未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按原資金渠道解決。
四、按本通知規定增加的養老金,必須在9月15日前發到離(退)休人員手中。原行業單位中的離休人員、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提高的養老金暫按每人每月120元預發,待離休金「套改」、正式確定級別工資後再按標准補發。
五、本通知貫徹執行中的具體問題,由省勞動廳負責解釋。
『肆』 浙江省對高級職稱退休後退休金有政策規定嗎
參保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1998年7月1日後參內加基本養老保險容,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6月30日 前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7月1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應參加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998年7月1日以後辦理參保補繳手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伍』 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補貼標準是多少
1、離退人員每月按下列標准增加離休費: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正職及以上1400元,省部級副職1140元,廳局級正職900元,廳局級副職730元,縣處級正職570元,縣處級副職480元,鄉科級及以下400元。
2、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82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540元,講師(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400元。
3、退休人員每月按下列標准增加退休費: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及以上1100元,廳局級700元,縣處級460元,鄉科級350元,科員及辦事員260元。
4、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70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460元,講師及相當職務350元,助教(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260元,工人,高級技師和技師350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260元。
5、按國家規定辦理退職的人員,按每人每月260元增加退職生活費,在按以上標准增加離退休費的基礎上,1934年前出生的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
(5)浙江省財政廳離退休人員待遇擴展閱讀:
組織實施:
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其所屬在京事業單位增加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工作,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負責協調,各部門(單位)具體實施。
各地區和中央各部門在京為單位(少數部門除外),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下,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所需財政資金,按行政隸屬關系和現行經費保障渠道解決。對部分地方所需經費,中央財政通過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另行研究確定。養老金 養老金調整 養老金上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事業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離退休人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活補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務員退休制度
『陸』 浙江省2016年退休工資調整方案
您好!經浙江省政府同意並報人社部、財政部批准,省人力社保廳、省財政廳印發通知,從今年起為浙江省2015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含退職,下同)手續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水平。
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不僅關繫到廣大退休人員的當前切身利益,也攸關養老保險制度長期可持續發展和廣大退休人員的長遠權益保障。此次調整後,預計全省將有540萬企業退休人員和54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受益,共惠及近600萬退休人員。根據通知要求,增加的基本養老金將力爭在今年9月底前發放到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離休幹部不列入此次調整范圍。
根據國家部署和要求,今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首次同步調整待遇,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增加額由以上三部分構成。
定額調整為: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60元。
掛鉤調整與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體現「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其中,與本人繳費年限掛鉤調整的部分,本人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2元;本人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部分,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3元。與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的部分,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還分別按本人本次調整前月基本養老金的1.7%、1%增加月基本養老金。
在上述調整基礎上,對高齡退休人員將於予以適當傾斜。2015年底前,男年滿70周歲、女年滿65周歲及以上且不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發30元;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發60元。
謝謝閱讀!
『柒』 離退休人員待遇怎麼調整
國家人社部與財政部最近發出《關於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體調整水平為2015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6.5%左右,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辦法。
『捌』 浙江省正廳級退休工資多少
各地方的工資標准差別較大,基本工資有6000元,有的能達10000多元。當然,其他的額外收入就無從計算了。一年收入收入也不過十七八萬。
『玖』 事業單位三類 退休待遇
一、 對機關事業單位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前離退休人員補助補貼項目再次簡化歸並
(一) 未參加年工資制度改革離退休、退職人員補助項目簡化歸並辦法
1. 將離退休人員的圖書補助費15元、副食品價格補貼5元、肉價補貼5元(回族6元)、四種副食品價格補貼10元(禁食豬肉民族12元)、糧價補貼5元、糧油補償6元、煤價補貼5元等7項補貼,統一簡化歸並為物價補貼51元(禁食豬肉民族54元);
2. 將退職人員(指按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退職,下同)的副食品價格補貼5元、肉價補貼5元(回族6元)、四種副食品價格補貼10元(禁食豬肉民族12元)、糧價補貼5元、糧油補償6元、煤價補貼5元等6項補助補貼,統一簡化歸並為物價補貼36元(禁食豬肉民族39元)。
(二) 參加1985年工資制度改革離退休、退職人員補助補貼項目簡化歸並辦法。
1. 將離退休人員的圖書補助費15元、肉價補貼5元(回族6元)、四種副食品價格補貼10元(禁食豬肉民族12元)、糧價補貼5元、糧油補償6元、煤價補貼5元等6項補助補貼,統一簡化歸並為物價補貼46元(禁食豬肉民族49元);
2. 將退職人員的肉價補貼5元(回族6元)、四種副食品價格補貼10元(禁食豬肉民族12元)、糧價補貼5元、糧油補償6元、煤價補貼5元等5項補助補貼,統一簡化歸並為物價補貼31元(禁食豬肉民族34元)。
二、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待遇項目實行歸類管理
(一) 將離退休人員接離退休時標准工資計發的離休費、退休費、改稱基本離休費、基本退休費。
(二) 將離退休人員按魯老[1988]9號、魯老[1989]8號、國發[1989]82號、國發[1991]74號、國發[1993]79號、[1996]魯組通字39號、國發[1995]32號、人發[1997]91號等文件規定增加的離休費、退休費進行合並,稱為增發離休費、增發退休費。
(三) 將離退休人員按國發[1985]6號、[1986]魯人老字第7號、勞字[1988]42號、魯老[1988]9號、[1990]魯人退字第14號等文件規定增加的生活補貼進行合並,稱為生活補貼。
(四) 將離退休人員分別於1992年1月按職務、1992年12月按職務和工作年限、1996年1月按職務增加的生活補貼歸為一類,稱原職務(崗位)補貼。
(五) 對依照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退職人員的退職生活費項目,也按上述辦法實行歸類管理。
三、其他有關問題
(一) 這次簡化歸並和歸類管理本著不增加財政開支的原則進行。各市(區)各單位要按照實際執行的項目和標准進行歸並歸類,不得增加或減少。
(二) 各單位對離退休人員待遇項目實行歸類管理過程中,要對離退休人員逐人填寫《離退休人員待遇項目歸類管理核定表》並裝入本人檔案,同時向離退休人員解釋清楚。
(三) 這次簡化歸並和歸類管理後,對抗日戰爭時期及其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人員計發1—2個月生活補貼基數,以及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犧牲(病故)後計發一次性撫恤金基數中的有關項目也進行相應調整
『拾』 國家離退休幹部待遇有多少
離休幹部待遇規定全文
為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離休幹部的關懷照顧,中組部以及財政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今年聯合印發了三個文件,其主要精神如下:
一、《關於提高部分離休幹部醫療待遇的通知》決定,提高部分離休幹部的醫療待遇:
1、紅軍時期參加革命工作,「文化大革命」後至離休前為正廳局級的離休幹部,提高享受副省(部)長級醫療待遇。
2、紅軍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縣處級及以下離休幹部,提高享受副司局級醫療待遇。
二、《關於調整中央、國家機關離休幹部護理費標準的通知》決定,適當調整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在京事業單位抗日戰爭時期及其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幹部護理費標准:
1、調整護理費的范圍是,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幹部。
2、護理費的發放標准由原每人每月10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200元。已發放自雇費的離休幹部,不重復享受。
3、調整護理費所需費用按現行經費開支渠道解決,由財政開支的納入預算。中央、國家機關在京企業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執行。
三、《關於調整因癱瘓等原因生活長期完全不能自理的離休幹部護理費標準的通知》決定,適當調整因癱瘓等原因生活長期完全不能自理的離休幹部的護理費標准:
1、調整護理費的范圍,仍按照國發〔1980〕253號文件規定的范圍和條件執行。
2、護理費標准由原每人每月10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200元。
3、調整護理費標准所需費用,機關、事業單位按現行財政體制和隸屬關系,分別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負擔。國有企業單位,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解決;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按原經費渠道解決。
4、集體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的離休幹部護理費的調整,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本通知精神制定具體辦法。
離休幹部喪葬費:
一、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標准 自2011年8月1日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金發放標准調整為:烈士和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個月基本工資或基本離退休費。發放一次性撫恤金所需經費仍按現行渠道解決。
二、對離休幹部遺屬的生活困難補助的規定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包括離退休幹部)死亡後,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規定如下:
(1)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以後,遺屬生活有困難的,死者生前所在單位可以給予定期或臨時補助。
(2)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准,以能維持當地群眾生活水平為原則,具體標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對於在保護、搶救國家資財或在對敵斗爭中犧牲的人員,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准,可以適當提高一些。遺屬補助費按應享受遺屬補助的人數和標准計算,其總額不得超過死者生前的工資。
(3)補助對象,是指依靠死者生前供養的下列直系親屬和其他親屬: ①父(包括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夫年滿60歲,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 ②母(包括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妻年滿50歲,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
(4)上述補助對象參加勞動或農業生產所得的報酬,應作為本人的生活費用,在計算生活困難補助費標准時,要把這部分收入考慮在內。
(5)死者配偶有固定收入的,其收入數額在扣除本人必要的生活費以後,所余部分應作為遺屬生活費,不足時,再給予補助。扣除標准,由各地區根據本地區一般工作人員的生活水平確定。
(6)遺屬在享受定期補助以後,如遇有特殊困難,死者生前所在單位,還可酌情給予臨時補助。
(7)享受補助的遺屬,因經濟收入增加、就業和人員減少,可根據新的情況減發或者停發其生活困難補助費。
(8)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的經費內支付。國企離退休幹部死亡後,對於生活上確有困難的供養直系親屬,可暫由發給撫恤費的單位,按其困難大小給予適當補助。所需費用按現行撫恤費開支渠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