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辭退已簽訂勞動合同的退休人員需要賠償嗎
退休即是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之一,勞動者依法享有勞動權、獲取勞動專報酬權、社屬會保障權等權利。
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辦理了退休手續,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履行完畢了,也就是享受完了法定的「勞動權」。那麼再受雇於單位,是反聘性質的僱用關系,而不是重新建立新的勞動關系,因為勞動關系不能建立雙重關系。
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時用人單位要給予勞動者的相應補償的政策法律規定,一方面是保障勞動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從用人成本上給予用人單位的制約從客觀方面給予勞動者的勞動權的保障,還有就是為了勞動者失業了再重新就業的過渡期給以生活保障的一定扶持。如果一個人一直在一個單位工作至退休是沒有補償的。
由此可見,樓主所說的是重新建立的是勞務僱用關系,不是勞動合同關系。勞務行為沒有獲得勞動補償金的法理支持,單位解除勞務僱傭關系時不給予補償既不違約也不違法,你的訴訟得不到法理支持。你說勝算有幾何?
2. 退休後簽定的勞動合同,被辭退能否要求單位賠償
這個合同本身違法,不具備法律效力。退休職工只能和單位簽訂勞務合同,不能簽訂勞動合同。打官司即使勝訴,也不可能獲得多大賠償,很可能得不償失,建議和單位協商,適當獲得點補償足矣。
3. 僱傭退休人員未簽訂勞動合同,辭退需要補償么
已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不需要簽訂勞動合同。辭退是否需要補償的,由雙方自行協商約定。若未約定的,則不需要支付補償。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一條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 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4. 辭退已退休人員,需要給經濟補償金嗎
1、退休返聘人員與用人單位不再簽訂勞動合同,而應簽訂勞務合同;
2、勞動法關於經濟補償金相應規定適用於簽訂勞動合同的當事人;
3、如題所述,該情形用人單位無需向退休返聘人員支付經濟補償金;
4、以上僅供參考,請予結合實際具體情況再作分析判斷,依法操作。
5. 退休人員被辭退,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辭退已退休人員是不需要補償的,正式退休是自然解除合同,不需要補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它情形。
6. 退休人員返聘被辭退如何賠償
這個要看返聘的時候,是不是簽了返聘合同期限,要是沒有合同、就是臨時工,隨時可以被辭退,是沒有賠償,如果有合同就是算做違葯行為,來進行賠償等問題。
7. 退休返聘人員被辭退有賠償嗎
退休返聘人員和臨時打工者是一個性質,單位需耍就去干,不需要就走人,不存在賠償這一說法。
8. 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和同,現被用人單位辭退是否能按勞動法要求賠償相關權益
不能。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勞務關系,而不是具有身份隸屬關系的勞動關系,因此,勞務關系應適用合同法,按合同約定處理。
9. 退休了再工作簽了合同被辭退能要求補償嗎
退休了就不是合格的勞動者了,不適合勞動合同法,也就不適用關於補償的規定。退休返聘人員跟用人單位建立的不是勞動關系,而是勞務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