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人員返聘,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嗎需要繳納什麼樣的保險
用人單位如果招退休人員,則不需要簽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13條: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動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明示:關於離退休人員的再次聘用問題。各地應採取適當的調控措施,優先解決適齡勞動者的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對被再次聘用的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其聘用協議可以明確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動保護待遇等權利、義務。
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聘用協議的約定履行義務,聘用協議約定提前解除書面協議的,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未約定的,應當協商解決。 以上一系列規定都表示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的,與用人單位不建立勞動關系, 雙方不簽訂勞動合同,而是訂立聘用協議,雙方關系為勞動合同關系。
退休返聘是指用人單位中的受僱傭者已經到達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從用人單位退休,再通過與原用人單位或者其他用人單位訂立合同契約繼續作為人力資源存續的行為或狀態。
包括:受僱傭者到達法定離退休年齡,在原工作崗位延長一定的工作時間;受雇者離退休後被原用人單位應聘回原單位從事同種或不同種工作;受雇者離退休後在勞務市場重新進行擇業,到原用人單位之外的單位工作的情況。
退休返聘人員,被返聘的單位為原單位關聯企業,可能利用之前原單位的關系,為現供職企業或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從而滋生職權、職務便利之外的腐敗現象。
2. 公司招聘工人,必須要為其購買勞動保險嗎我是南京的。
在中國,根據勞動保險制度規定,職工在發生老、病、傷殘、生育、死等情況下,可以按照一定的條件和標准,享受以下待遇:
職工退休待遇
國家和社會為年老不能勞動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提供的生活保障,主要是退休金。凡具備一定工齡條件的職工年老退休後,可以從國家或企業長期領取退休金。 勞動保險
職工退休年齡的規定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職員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提前五年;因工(公)殘廢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雖未到達退休年齡,也可以退休;因病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可以提前五年至十年退休。 職工退休後,按其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長短,逐月領取相當於本人原標准工資一定百分比的退休金;因工(公)殘廢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退休金標准略高一些,生活不能自理需人扶助者還發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為革命和建設做出特殊貢獻的職工,退休後可以享受優異退休待遇。為了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國家規定了退休金的最低數額。退休人員還享受物價補貼、公費醫療、安家補助、喪葬撫恤等福利待遇。
職工退職待遇
國家和社會為因病和非因工(公)傷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而不具備退休條件的職工提供的生活保障。對退職職工按規定發給生活費。繼續享受公費醫療和物價補貼。
職工公費醫療
國家為了保護職工身體健康對職工病傷時給予的免費醫療。具體分為: ①公費醫療。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醫療待遇辦法。 ②勞保醫療。即企業單位的醫療待遇辦法。按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規定,職工就醫時除交掛號費外,其他醫療費用全部由國家和企業負擔。企業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還可享受勞保醫療補助待遇。
職工因工傷殘廢待遇
職工因執行工作任務或其他公務而負傷時,所需的一切醫療費用由本人所在工作單位支付;住院治療、療養的,由所在工作單位補助一部分伙食費用。停止工作治療、療養期間,照發原標准工資。醫療終結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可以工作的,由單位分配適當工作,分配輕便工作後工資減少的,發給殘廢補助金;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退休。 職工因生產環境而患職業病的,或因此而致殘廢的,同樣享受因工(公)負傷或因工(公)殘廢待遇。
職工非因工傷殘待遇
職工在工作場所或工作時間之外,進行與工作無關的活動時,因意外事故而負傷,或者在工作時間之內因本人責任事故而負傷,所需的醫療費用,由本人所在工作單位支付。停止工作治療、休養期間,按照停止工作休養時間長短和本人連續工齡(工作年限)的長短,發給相當於本人標准工資一定比例的傷假工資,具體標准與病假待遇相同。醫療終結後,可以工作的,應該繼續工作。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符合退休條件的,可以退休,不符合退休條件的,可以退職。
職工病假待遇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因病停止工作期間,由國家或企業給予物質幫助以減輕他們的生活困難。職工病假期間的工資按病假時間長短和工齡長短發給,隨病假時間的延長而減少,隨工齡的增加而增加。
職工生育待遇
女職工懷孕在指定醫療機構檢查或分娩時的檢查費、接生費以及所需的一切醫療費,由本人所在工作單位支付。生育前後,按國家規定享受一定天數的產假。產假期間工資照發。
職工死亡待遇
企業職工因工死亡的,發給喪葬費,並根據死者供養直系親屬人數的多少,按月發給一定數額的撫恤費,直至被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因病死亡的,發給喪葬補助費,並根據死者供養直系親屬人數的多少,一次發給一定數額的救濟費。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按照病故、因公犧牲、革命烈士等不同情況,分別發給喪葬費、遺屬撫恤金。對遺屬生活有困難的,給予定期或臨時補助。
編輯本段勞動保險經費
國家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支付的各項勞動保險待遇費用的總稱。在中國,企業職工享受的保險待遇,全部費用由企業和國家負擔。支付的渠道有三個:①從企業工資基金中支付,其中有病假、傷假、產假期間的工資等。②從企業職工福利基金中支付,其中有職工醫療費、職工家屬醫療補助費以及職工工傷住院醫療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等。③從企業營業外支出支付,即從企業繳納所得稅前的利潤中支付,其中有退休金、退職金、因工傷殘護理費、因工殘廢補助費、長期病假救濟費、職工死亡的喪葬費和供養直系親屬的撫恤費、救濟費等。以上各項費用的支出,除營業外支出的部分不計入成本外,其他都計入成本。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保險費用,從本單位的行政經費或事業經費中開支。公費醫療費用,由國家專門撥款給公費醫療管理機關統一使用。
3. 用人單位必須與所聘用的退休人員簽訂勞務合同嗎
單位與其聘用的退休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通常被認為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同時,《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和《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7]88號)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聘用離退休的勞動者應當與其簽訂書面聘用協議,並明確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動保護待遇等權利、義務。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聘用協議的約定履行義務,聘用協議約定提前解除書面協議的,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未約定的,應當協商解決。不適用《勞動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如發生勞動爭議,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供參考。
4. 辦理有害退休除了檔案裡面的勞動合同和崗位聘用書,還需要勞保卡,體檢報告嗎
用人單位應當為抄與其簽訂勞動合襲同的勞動者參加社保五險(不含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者,超過者應簽訂勞務合同),因此並不存在是否下崗工人的區別。此時應按照正常程序辦理退休手續。辦理退休的具體流程如下:
1、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前一個月,應向單位經辦人提交當事人的身份證復印件(辦理養老金領取卡之用)、個人照片(辦理退休證用)等材料;
2、經辦人依據當事人具體情況填寫退休審批表,連同當事人檔案於退休當月提交給社保機構,由社保機構予以審核,審核通過後計算其具體養老金並發放批文。
3、經辦人將辦理好的退休證、銀行卡等轉交退休當事人即可完成退休手續。
5. 退休人員再就業勞動保障有哪些
退休人員再就業就是勞務工,也就是單位臨時需要用的臨時工,勞務臨時工可以和再就業單位簽訂勞務合同,在勞務合同中可以主張自己的勞務工權益,一旦雙方簽訂,都要按合同辦事
6. 企業僱傭退休人員還需要給退休人員繳納社保嗎
社會保險中主要考慮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故針對此二者進行分析,(1)關於工傷保險方面: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及《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中均沒有規定返聘的離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工傷待遇。
不少地方規定明確排除了離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工傷待遇。如:《南京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29條規定:「家庭(個人)僱傭的人員、到單位實習期間的在校生、離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員不屬於工傷保險調整范圍。」
《廈門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第19條第(三)項則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聘用的離退休人員屬於工傷待遇的排除范圍,其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
《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21條規定:「工傷認定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一)自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超過1年提出申請的;(二)受傷害人員是用人單位聘用的離退休人員或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三)屬於《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情形的。」
不過也有部分地方,如《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62條規定:「用人單位聘用的退休人員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參照本辦法規定支付其工傷保險待遇」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人事部、科技部、勞動保障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發揮離退休作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5〕9號文件)第4條中也規定:「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受聘工作期間,因工作發生職業傷害的,應由聘用單位參照工傷保險的相關待遇標准妥善處理;……有條件的聘用單位在符合有關規定的情況下,可為聘請的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購買聘期內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從上述中可見,各地並未明確強制規定受聘單位必須要為退休返聘人員繳納工傷保險,其中南京、廈門、北京等地已明確指出不予受理或排除,而上海及中辦發〔2005〕9號文件,規定了離退休人員發生工傷可參照執行。(2)關於養老保險方面:
退休返聘人員無需再繳納養老保險。因我國《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44條第二項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由此觀之,立法者認為:因退休而終止的勞動合同意味著勞動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終止,否則無需強行終止期限未屆滿的勞動合同,但其前提是勞動者退休時能夠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原勞動部《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中也明確:「離退休人員若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被再次聘用時,應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綜上所述,退休人員作為特殊性質的群體,其已完全享受國家關於退休人員的基本保障權利,從體系解釋和目的解釋方面探析,對於退休返聘人員無需繳納社會保險。3、無約定情況下,用人單位是否必須把養老保險金作為經濟補償金支付已聘用退休人員?根據前述分析,退休返聘人員與受聘單位之間為平等主體之間的勞務合同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屬於民法領域關系,關於工作內容及權利范圍均由聘用協議約定,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7〕88號)第2條規定,「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聘用協議的約定履行義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人事部、科技部、勞動保障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作用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5]9號)第4條規定:「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受聘工作期間,……因工作發生職業傷害與聘用單位發生爭議的,可通過民事訴訟處理;與聘用單位之間因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爭議的,可通過人事或勞動爭議仲裁渠道解決。」
7. 用人單位必須與所聘用的退休人員簽訂勞務合同嗎有何法律依據
實務中,單位與其聘用的退休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通常被認為不適用《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容。同時,《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和《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7]88號)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聘用離退休的勞動者應當與其簽訂書面聘用協議,並明確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動保護待遇等權利、義務。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聘用協議的約定履行義務,聘用協議約定提前解除書面協議的,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未約定的,應當協商解決。不適用《勞動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如發生勞動爭議,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
單位與其聘用的退休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主要由雙方協商訂立的協議調整。企業在返聘或者聘用退休的勞動者時,應當書面簽訂勞動協議,並參照相關法律法規詳盡協議內容。
8. 企業聘用退休人員需繳納其養老保險的統籌部分嗎
企業聘用退休人員只要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就可以開始受養老保險待遇了,不需要再繳納養老保險。
根據《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十三條 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8)退休人員從事勞務必須買勞保嗎擴展閱讀:
用人單位不用替返聘退休人員繳納五險一金,但是需要為他購買意外險。返聘退休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發生工傷以外事故,可以參照當地工傷保險的相關待遇標准進行處理。
離退休人員聘用協議的解除不能依據《勞動法》第28條執行。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如果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
離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後受聘於新工作單位並經勞動局同意登記參加了工傷保險,在工作期間發生交通事故傷亡,新單位向勞動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