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何時繳繳多少誰來繳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需要每個月來繳納,繳納金額是根據工資額來確定,單位繳納工資額的%,個人繳納工資額的4%。
根據《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第四條 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國家適時調整單位和個人職業年金繳費的比例。
第五條 職業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項組成:
(一)單位繳費;
(二)個人繳費;
(三)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收入。
(1)行政機關退休人員職業年金是多少擴展閱讀: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第九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領取職業年金:
(一)工作人員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依法辦理退休手續後,由本人選擇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並享受相應的繼承權;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發完為止,同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享有繼承權。本人選擇任一領取方式後不再更改。
(二)出國(境)定居人員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根據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三)工作人員在職期間死亡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未達到上述職業年金領取條件之一的,不得從個人賬戶中提前提取資金。
B.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是什麼意思
一、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二、職業年金是用人單位在參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職工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在國家政策指導和監督下實施的一種具有一定程度互濟性和強制性的社會保險項目,是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和輔助。
三、概念
1、職業年金是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為雇員或公職人員提供補充養老保險的總稱,具體的就是在國家統一監督、指導下,僅限於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依據自身實際情況,由公職人員和事業單位共同繳費組成養老保險費,以符合事業單位工作性質、公職人員的職業特點,為公職人員提供退休收入保障的養老金保險制度。
2、職業年金與當前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相似,區別在於單位的主體性質和職工人員的性質不同。按照國外職業年金運行情況,職業年金主要特點應為:
(1)、具有保險性和穩定性功能
職業年金是國家為公職人員退休的退休基本養老金保障,是一項確定性福利制度,構成單位薪酬福利管理的重要部分。
(2)、強制性
職業年金是為了減輕國家財政負擔、保障公職人員退休後的生活,促進社會公平而推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激勵性和延期支付
職業年金與公職人員的服務時間長短、業績等指標掛鉤,具有較強的激勵特徵。同時,職業年金由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比例出資成立,在員工工作期間按規定投資運作、保值增值,員工只能在退休後才能獲取職業年金基金,具有受法律保護延期支付的特點。
(2)行政機關退休人員職業年金是多少擴展閱讀
職業年金的籌集模式與計發模式
(一)、職業年金的籌集模式
根據國外的職業年金制度實行情況來看,職業年金的資金籌集方式各國均根據本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社會收入分配結構、國家相應稅收政策以及個人和國家對於風險的管理能力等不同國情選擇了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籌集方式。職業年金的繳費可根據雇員所在單位的不同效益情況,可由僱主獨自出資以及僱主和雇員共同承擔。
(二)、職業年金的計發模式
當前世界各國的職業年金制度計發模式主要有收益確定型和繳費確定型兩種模式。
①、收益確定型模式( Defined Benefit,DB 模式) 指職業年金到期支付額度是根據員工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計算而得出,並且職業年金計劃發起人按約定發放固定退休金,即參與者退休後所領取的退休金是固定不變的。
由於受死亡、病退、投資回報及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推行DB 模式的職業年金成本難以主觀預測,一般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大致預測。在DB 模式中,費用一般全部由單位繳納,也有些國家規定費用由單位與員工各自按一定的比例分攤,目前各國所推行的公共養老保險計劃都是收益確定型模式。
②、繳費確定性模式( Defined Contribution,DC 模式) 職業年金的參與者定期或不定期以固定費率向個人賬戶繳費,職業年金的總收益是由繳費累計總和與投資收益構成。在員工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根據平時所繳納費用與投資收益決定的,即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是不固定的。DC 模式繳納費用一般都是完全積累方式,基金由壽險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管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中央公積金制都屬於DC 模式。
如何選擇職業年金模式給付模式至關重要,不同的國家因國內實際情況不同,選擇的給付模式也不一樣。有社會保險給付模式作為參考基礎,我國職業年金剛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在確定職業年金給付模式可以參照國外職業年金選擇經驗,結合本國實情,選擇合適的職業年金給付模式。
C.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工作人員是否有職業年金
如果出生證、戶口本、身份證的年齡都是對應的,可以帶上上述資料,去檔案管內理部容門,說明實際情況,更正檔案記錄。如果無法更改,以檔案年齡為准。
退休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後,已交的職業年金可以按養老金的發放方式,按月發給個人。
D. 公務員職業年金有多少
公務員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如果你的工資是3000元,那麼每月需要繳納的年金就是3000*4%=120元。
政策依據: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15〕18號):
第四條規定: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第六條規定職業年金基金採用個人賬戶方式管理。個人繳費實行實賬積累。對財政全額供款的單位,單位繳費根據單位提供的信息採取記賬方式,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工作人員退休前,本人職業年金賬戶的累計儲存額由同級財政撥付資金記實;對非財政全額供款的單位,單位繳費實行實賬積累。實賬積累形成的職業年金基金,實行市場化投資運營,按實際收益計息。
第七條規定:單位繳費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8%計入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直接計入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
第九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領取職業年金:
(一)工作人員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依法辦理退休手續後,由本人選擇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並享受相應的繼承權;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發完為止,同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享有繼承權。本人選擇任一領取方式後不再更改。
(二)出國(境)定居人員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根據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三)工作人員在職期間死亡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未達到上述職業年金領取條件之一的,不得從個人賬戶中提前提取資金。
E. 我是2016年退休的機關公務員,能拿多少職業年金
得看那個時候繳職業年金了嗎
如果沒繳就是退休金了
如果繳了職業年金就含在退休金里了
應該就是每年正常調整不會有太大變化
F. 請教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業年金的具體發放標准。
現在還沒有具體的發放標准,個人認為今後也不會有。
可以參考一下企業年金的情況。企業年金分為待遇確定型和繳費確定型兩大類,待遇確定型就是確定了具體發放標准,而不一定確定繳納標准;而繳費確定型是確定了繳費的具體標准,而不一定確定發放標准。目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待遇確定型的企業年金是越來越少了,繳費確定型越來越成為主流。因為待遇確定型的操作難度太大,如果要確保個人領取保持在較高水平,那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負擔加重,不僅要承擔平時的企業繳費,還要在個人領取時「補差額」;而如果把個人領取的水平定在一個較低水平,那對勞動者來說就不公平,企業年金的吸引力下降,也不符合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的初衷。
參照企業年金的情況,個人認為今後職業年金也不會確定具體的發放標准,因為理論上這是沒辦法確定的,個人的繳費金額隨著收入水平一直在變化,公布的記賬利率也不會是長久必變的,具體到個人,退休時職業年金賬戶里能有多少余額就是個未知數,要提前確定發放標准就更難了。建立職業年金,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配套環節,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的改革,根本是要在制度上與企業職工養老制度並軌,也就是強調的制度並軌。既然企業年金主要採取的不是待遇確定型的模式,那職業年金應該也不會。
G. 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退休後怎麼領取
目前,領取職業年金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退休後一次性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然後按保險約定按月領取待遇;
2、退休後選擇按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發完為止;
3、出國(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4、在職期間去世,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註:1和2為單選項,參保人選定後不得更改。
辦法規定,變動工作單位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以隨同轉移,升學、參軍、失業期間或新就業單位沒有實行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由原管理機構繼續管理運營。
辦法規定了領取職業年金的幾種情況,其中工作人員退休後,可以選擇兩種方式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一種是一次性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然後按保險約定按月領取待遇;另一種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發完為止。
(7)行政機關退休人員職業年金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的職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既不是社會保險,也不是商業保險,而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是事業單位及其職工依據自身經濟狀況建立的保障制度,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承擔因實施職業年金計劃所產生的所有風險。
機關事業單位自201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職業年金制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文件於2015年4月6日正式發布。
職業年金按資金的籌集方式分為現收現付型、基金積累型、部分積累型。公職人員養老保險一般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主要實行的是資金的完全積累型,有部分國家實行的是部分積累型。按照職業年金的組織管理方式,有英、美為代表的信託管理型;有保險公司根據契約管理的公司型;有以德國為代表的傳統的企業內部管理型等。
存在特點
各國職業年金計劃的基本特點是:
(1)大多數國家的職業年金計劃是自願性的;
(2)繳費由僱主和雇員共同承擔;
(3)基金能夠進行市場化運營;
(4)職業年金計劃的繳費和運營享受國家的免稅優惠政策。
H. 職業年金退休能拿多少怎麼算的
職業年金是一種建立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由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所繳納的,退休後同養老保險一樣可以按月領取用於生活保障的「基金」。我國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是2014年10月1日開始建立的,在此之前也有個別企業已經建立了企業年金,但是因為不具備「強制性」,所以覆蓋人數極少,截止到2013年企業年金的覆蓋范圍僅為六七百萬人,約占當時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6%。
以上就是職業年金的關於繳納和領取的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I.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工作人員是否有職業年金
目前,領取職業年金的方法有如下幾種:1、退休後一次性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然後按保險約定按月領取待遇;2、退休後選擇按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發完為止;3、出國(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4、在職期間去世,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J. 請教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業年金的具體發放標准。職業年金的規定有沒有細則工齡42年
目前肯定沒有。參照企業年金目前的情況,個人認為今後也不會有這樣的具體發放標准出台,只會確定繳費標准,而不會確定發放領取的標准。不過應該和工齡、職務和級別沒有關系,而是和個人賬戶的余額有關,也就是在滿足領取條件的情況下(比如退休),把賬戶余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注銷個人賬戶。